网络舆论对热事件影响作用的研究(附件)【字数:11416】
摘 要近些年来,随着新媒体平台的日益完善,网络媒体的影响也越来越深入人们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方面。因为新媒体的发展,同时也加强了网络的自由性和开放性,改变了以往传统媒体无法实现的个人表达自由。但是这种模式下也衍生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往往一个热点事件引发的全民讨论,从而产生的舆论,会极大程度上影响事件的推进,也会给社会带来较多的负面影响。舆论与热点事件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同时网络舆论从根本上改变了传播者与受传者之间的关系。本文主要从多个热点事件入手,进一步剖析舆论对热门事件的影响作用。关于舆论的正确控制和引导,政府应加强自身公信力的建设,主流媒体应该引导社会舆论向积极健康方向发展,而网民也应该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引,强化个人道德修养。
目 录
绪论 1
第一章 热门事件和网络舆论的相关概念 2
1.1 热门事件产生的根源及相关定义 2
1.2 网络舆论和热门事件的内在联系 2
1.3 网络舆论的传播周期和时效性 3
第二章 网络舆论的现状和传播途径 5
2.1网络舆论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特点 5
2.2网络舆论对热门事件的影响案例分析 5
2.3网络舆论的作用机制 6
第三章 网络舆论目前存在的问题 7
3.1网络舆情的监督力度不足 7
3.2网络舆情易形成网络暴力 7
3.3网络舆情影响正确的价值判断 8
3.4网络舆情管控思路不当 9
第四章 网络舆论的正确控制与引导 10
4.1网络舆论的正确控制 10
4.2网络舆论的引导方向 10
结束语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绪 论
我国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的关键时期,稳定的社会环境,能够给我国经济发展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社会舆论是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大面积的情绪化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作为新型的媒体对于一些热门事件产生舆论的引导和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当热门事件占据网络的时候,网络媒体可以发布一些权威性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言论,让政府人员,专家学者参与到事件中来,从而疏散那些有着利益捆绑的不实言论,或者非理性化的网络暴力,帮助网民们形成正确的观念,加强对舆论的正确引导,进而影响社会舆论。
选题从多种角度入手,分析了网络舆论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在一些热门事件上,舆论对事件的走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通过研究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舆论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同事件产生的舆论反应也不同,网民们表达自身观点的渠道多样化,一个事件会引发连锁反应,在社会生活中不容小觑,我们需要重视舆论的影响,以及相关部门和媒体需要加强引导和控制。网络暴力也是由这种舆论不断扩大和升级,进而演变成对当事人的人身攻击,如今是提倡民主和谐的主旋律的社会,网民们对于热门事件的参与偶尔也会失去理性和客观性。选题主要通过两件网络热门事件,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事件的发生、经过、结果,将事件的影响意义以及当事人所承受的舆论压力进一步剖析。从而提倡网民们理性客观的对待网络中的热门事件,引导舆论的走向进一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文通过对他人相关文献的整理与归纳,了解到舆论的产生、网络媒体对舆论的影响以及政府对舆论的引导。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舆论的产生和影响,并且从多方面和角度综合论述网络舆论发展的现状和传播途径。
具体通过“12岁女孩被教师强奸”和“李小璐出轨”事件中进一步剖析网络舆论的发展和影响以及产生的网络暴力对当事者的伤害。论证的过程中,多通过对比论证、假设论证,从而过渡到值得社会关注和深思的问题,最后从网民、媒体、政府,三个角度论述应该如何加强网络舆论的控制和引导。第一章 热门事件和网络舆论的相关概念
1.1 热门事件产生的根源及相关定义
一个新闻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新闻时,一般包括多方面因素。例如社会环境的因素、人民利益的因素、传统价值观的因素往往这种热门事件形成都是有其相关的历史原因和背景。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热门事件中都暗含着一些能够触动网友敏感神经的一些关键要素的存在,如个人很容易情感化,将自己置身于事件之中,帮助当事者的过程,也是自我利益的一种诉求和宣泄。或者,参与热门事件的过程中,遇到相应的阻碍和困扰时,又会产生另一种更加消极的后果;使得这部分人团结起来,凝结成一股力量,对社会秩序带来一定的影响。生活中,我们将热门事件看作是网络文化的一种,即我们身边新近发生的热门细新闻事件,比喻兴盛的且能够引人关注的事件,通常具有强烈的娱乐性和炒作性。
1.2 网络舆论和热门事件的内在联系
网络舆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热门事件的产物,但是网络舆论又会直接影响到热门事件的影响力和时效性,有时网络舆论也能够决定热门事件的最终走向。所以我们所说的网络舆论和热门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看作为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如2017年7月的一则新闻“12岁女孩被老师强奸”,这则新闻刚被爆出,在网络迅速成为热门,引发无数网友关注和讨论,一时间,教师的职业道德遭到了无数问责,网友们纷纷发动自己的力量,去人肉这两名丧尽天良的老师,要求当地警方立即逮捕当事人,并且将他们绳之以法。更有甚者,以正义为旗帜,自发的去两名教师的家中威胁恐吓,辱骂他们的家人。这个事件之所以可以成为热门事件,是因为这两名教师的行为严重违背了传统价值和传统道德的框架,加之孩子的年龄小,遭遇这类事件悲剧性质的过程,引发人们的怜惜和爱护,在网络宣传衬托下,悲剧色彩更加浓重。
1.3 网络舆论的传播周期和时效性
网络舆论的传播周期往往以热点事件被讨论的热度有关,一般随着新的新闻热点出现而淡出网友的视线,所以具有较短的生命力,也就是所谓的可替代性较强,持续了一个月的“12岁女孩被老师强奸”事件,随着真相的证实,以及8月的“九寨沟地震”新闻热点的出现,网络上关于12岁女孩何佳佳的事件渐渐被大众遗忘,一方面网络舆论的时效性不长,与网友们不断探求新鲜事物,求异心理有关,如若事件的发生,合乎正常的事物逻辑,没有打破相应的内在平衡时,其受关注的周期会短很多,另一方面就是事件的发生,没有触及大众的敏感神经或违背道义的因素的存在,那么这个事件成为热点的概率会小很多,也不会大规模的产生连锁的舆论反应。
热门事件的萌发到走向消亡,都是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其周期长短与其事件属性,信息的通畅程度,官方回应,以及民众心理都是密不可分,最终所呈现的周期也是有着明显差异。
以“12岁少女被老师强奸”为例,这个热门事件属性是社会矛盾点之一,当教师的职业道理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冲突时,加之社会本身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较高,在这两大背景下,这个事件本身就很容易会引起网友的激烈讨论。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现代,信息传播速度迅速,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和平台,所以信息的通畅程度较高。广大网友从了解事件到扩散事件的过程中,很容易找到一大批共鸣的受众。这些主要的因素的存在,会不断加长舆论的传播周期。加之政府的回应,没有较强的说服性,期间官微还关闭评论功能,这更加容易刺激受众的敏感神经,民众的心理也是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去衡量事件的性质,综合上述因素,这条热门事件相对的持续时效较长。
目 录
绪论 1
第一章 热门事件和网络舆论的相关概念 2
1.1 热门事件产生的根源及相关定义 2
1.2 网络舆论和热门事件的内在联系 2
1.3 网络舆论的传播周期和时效性 3
第二章 网络舆论的现状和传播途径 5
2.1网络舆论的发展现状及其发展特点 5
2.2网络舆论对热门事件的影响案例分析 5
2.3网络舆论的作用机制 6
第三章 网络舆论目前存在的问题 7
3.1网络舆情的监督力度不足 7
3.2网络舆情易形成网络暴力 7
3.3网络舆情影响正确的价值判断 8
3.4网络舆情管控思路不当 9
第四章 网络舆论的正确控制与引导 10
4.1网络舆论的正确控制 10
4.2网络舆论的引导方向 10
结束语 12
致谢 13
参考文献 14
绪 论
我国处于社会发展的转型的关键时期,稳定的社会环境,能够给我国经济发展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社会舆论是不安定的因素之一,大面积的情绪化会影响社会的和谐稳定。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作为新型的媒体对于一些热门事件产生舆论的引导和影响作用越来越大,当热门事件占据网络的时候,网络媒体可以发布一些权威性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言论,让政府人员,专家学者参与到事件中来,从而疏散那些有着利益捆绑的不实言论,或者非理性化的网络暴力,帮助网民们形成正确的观念,加强对舆论的正确引导,进而影响社会舆论。
选题从多种角度入手,分析了网络舆论给我们生活带来的影响,以及在一些热门事件上,舆论对事件的走向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通过研究可以更加清晰地看出舆论渗透在生活的各个方面,不同事件产生的舆论反应也不同,网民们表达自身观点的渠道多样化,一个事件会引发连锁反应,在社会生活中不容小觑,我们需要重视舆论的影响,以及相关部门和媒体需要加强引导和控制。网络暴力也是由这种舆论不断扩大和升级,进而演变成对当事人的人身攻击,如今是提倡民主和谐的主旋律的社会,网民们对于热门事件的参与偶尔也会失去理性和客观性。选题主要通过两件网络热门事件,从传播学的角度分析事件的发生、经过、结果,将事件的影响意义以及当事人所承受的舆论压力进一步剖析。从而提倡网民们理性客观的对待网络中的热门事件,引导舆论的走向进一步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本文通过对他人相关文献的整理与归纳,了解到舆论的产生、网络媒体对舆论的影响以及政府对舆论的引导。结合具体案例分析舆论的产生和影响,并且从多方面和角度综合论述网络舆论发展的现状和传播途径。
具体通过“12岁女孩被教师强奸”和“李小璐出轨”事件中进一步剖析网络舆论的发展和影响以及产生的网络暴力对当事者的伤害。论证的过程中,多通过对比论证、假设论证,从而过渡到值得社会关注和深思的问题,最后从网民、媒体、政府,三个角度论述应该如何加强网络舆论的控制和引导。第一章 热门事件和网络舆论的相关概念
1.1 热门事件产生的根源及相关定义
一个新闻事件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新闻时,一般包括多方面因素。例如社会环境的因素、人民利益的因素、传统价值观的因素往往这种热门事件形成都是有其相关的历史原因和背景。我们也不难发现这些热门事件中都暗含着一些能够触动网友敏感神经的一些关键要素的存在,如个人很容易情感化,将自己置身于事件之中,帮助当事者的过程,也是自我利益的一种诉求和宣泄。或者,参与热门事件的过程中,遇到相应的阻碍和困扰时,又会产生另一种更加消极的后果;使得这部分人团结起来,凝结成一股力量,对社会秩序带来一定的影响。生活中,我们将热门事件看作是网络文化的一种,即我们身边新近发生的热门细新闻事件,比喻兴盛的且能够引人关注的事件,通常具有强烈的娱乐性和炒作性。
1.2 网络舆论和热门事件的内在联系
网络舆论在某种程度上可以看作是热门事件的产物,但是网络舆论又会直接影响到热门事件的影响力和时效性,有时网络舆论也能够决定热门事件的最终走向。所以我们所说的网络舆论和热门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可以看作为是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如2017年7月的一则新闻“12岁女孩被老师强奸”,这则新闻刚被爆出,在网络迅速成为热门,引发无数网友关注和讨论,一时间,教师的职业道德遭到了无数问责,网友们纷纷发动自己的力量,去人肉这两名丧尽天良的老师,要求当地警方立即逮捕当事人,并且将他们绳之以法。更有甚者,以正义为旗帜,自发的去两名教师的家中威胁恐吓,辱骂他们的家人。这个事件之所以可以成为热门事件,是因为这两名教师的行为严重违背了传统价值和传统道德的框架,加之孩子的年龄小,遭遇这类事件悲剧性质的过程,引发人们的怜惜和爱护,在网络宣传衬托下,悲剧色彩更加浓重。
1.3 网络舆论的传播周期和时效性
网络舆论的传播周期往往以热点事件被讨论的热度有关,一般随着新的新闻热点出现而淡出网友的视线,所以具有较短的生命力,也就是所谓的可替代性较强,持续了一个月的“12岁女孩被老师强奸”事件,随着真相的证实,以及8月的“九寨沟地震”新闻热点的出现,网络上关于12岁女孩何佳佳的事件渐渐被大众遗忘,一方面网络舆论的时效性不长,与网友们不断探求新鲜事物,求异心理有关,如若事件的发生,合乎正常的事物逻辑,没有打破相应的内在平衡时,其受关注的周期会短很多,另一方面就是事件的发生,没有触及大众的敏感神经或违背道义的因素的存在,那么这个事件成为热点的概率会小很多,也不会大规模的产生连锁的舆论反应。
热门事件的萌发到走向消亡,都是具有一定的时间性,其周期长短与其事件属性,信息的通畅程度,官方回应,以及民众心理都是密不可分,最终所呈现的周期也是有着明显差异。
以“12岁少女被老师强奸”为例,这个热门事件属性是社会矛盾点之一,当教师的职业道理与社会主流价值观发生冲突时,加之社会本身对留守儿童的关注程度较高,在这两大背景下,这个事件本身就很容易会引起网友的激烈讨论。在自媒体高度发达的现代,信息传播速度迅速,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和平台,所以信息的通畅程度较高。广大网友从了解事件到扩散事件的过程中,很容易找到一大批共鸣的受众。这些主要的因素的存在,会不断加长舆论的传播周期。加之政府的回应,没有较强的说服性,期间官微还关闭评论功能,这更加容易刺激受众的敏感神经,民众的心理也是站在弱势群体的角度去衡量事件的性质,综合上述因素,这条热门事件相对的持续时效较长。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