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打好最坚实的基础纪录片动物园创作报告(附件)【字数:6215】

摘 要 拍摄素材是制作影视作品的第一步,素材的数量及内容决定了成片内容的丰富性,大量的素材使后期剪辑的选择性变得更多。那么拍摄素材的时候我们如何才能拍出自己想要的画面呢,如何才能提高素材的可利用率呢,本文就一些拍摄时需要注意的技巧论述如何在前期拍摄的时候就为自己的作品打下一个良好、夯实的基础。 《动物园》是一部纯粹记录的作品,里面的所有内容都是真实拍摄得来的。这次作品的制作从前期准备、拍摄、剪辑、配乐,都由我独立完成,它是我大学四年学习的成果,也是我将学习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一次实践。
目 录
景别
1.1 选择最适合的景别 1
1.2 让景别的衔接更自然 1
第二章 镜头的运动方式
2.1 运动镜头 3
2.2 固定镜头 3
2.3 长镜头 4
第三章 色彩的表现力 5
第四章 作品的分析与反思 6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及影片
第一章.景别
1.1景别的选择
在影片里,镜头就像人类的双眼,而景别决定了视野的大小,所以景别的选择是有讲究的。
众所周知大景别的恢弘气势最适合表现波澜壮阔的情景或是交代被摄物体的全貌,这就是为什么我们通常用全景拍摄建筑的外貌和广阔无垠的田野或海岸。《动物园》的拍摄背景是南京红山森林动物园,这所动物园的地理位置毗邻火车站,来往游人如织,在作品的一开头我就使用了大景别,以全景拍摄了动物园的大门,这里的用意就是交代背景。同样的被摄物,如果用小景别拍摄,内容就会比较细碎,我以小景别拍摄得到的镜头有1.特写动物园的门牌,2.动物园门口检票处身穿动物布偶服的工作人员,3.和动物雕塑合照的小朋友,4.拿着动物玩具的孩子。诚然用小景别也能基本实现交代背景这一目的,但是用大景别表现显然是最简单的。
小景别则最适合表现一些不为人注意的细枝末节,所以一些电影经常用特写一些人物的面部特征或人物所佩戴的饰品的画面来暗示这个人的身份。我认为镜头和人眼相比最讨巧的一处就是在拍摄的时候可以通过大小景别的转换来强迫观众注意到画面的哪一点上。我拍摄这部作品主要是想表现游客在动物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园的一些不文明行为,猴山是我拍摄重点之一,因为猴山是红山动物园里规模最大的景点之一,我肯定是要拍全景镜头的,但是猴子非常敏捷而且远看毛色与猴山的岩石颜色是很相近的,如果用全部使用大景别,那么可能观众看猴子还来不及,根本不会注意到游人们在干什么,所以在拍摄的时候我的做法是先特写了母猴背上在吃香蕉的小猴子,然后画面逐渐扩大,拍到在水里捞香蕉的母猴子,这个画面不言而喻,饲养员喂养动物是不会把食物扔进水里的,那么食物是哪里来的呢,画面继续扩大,除了一些打闹的猴子,很多猴子都在水里捞食物,再继续扩大,猴山外围着的游客都在嬉笑着扔食物。这个镜头通过景别的转换,由特写到全景,达到了我想要表现内容的目的。
我对于拍动物有自己的想法,就是大动物拍小景别,小动物拍大景别。如果说大型动物靠体积撑起画面那么小型动物就是靠数量撑起画面。大象的巨足令人生畏,成千上万的白蚁也具有极大的杀伤力。这个想法里的大景别很好拍,只是特写需要选择。不过我对于特写镜头的选择也很简单,就是找不同。十颗黄豆一颗红豆,大家肯定都去看这颗红豆有什么特别,我要做的就是找到这颗与众不同的红豆,因为观众目光汇集之处就是特写所在,利用到这一点,在《动物园》里我甚至会用一些特写镜头来代表动物,因为每个动物都有自己最特殊的地方,使人一说起它就会提到这个特征,比如老虎额头上的花纹、大象的长鼻子、大熊满的黑眼圈、山魈的彩屁股等等都是他们与众不同的地方,也就是我特写镜头的素材。虽然如果选择使用全景或者中近景观众一眼就看出来是什么动物了,但是我认为这里使用特写镜头拍摄会有不同的趣味,这就是我对于景别的选择。
1.2让景别的衔接更自然
世界是立体的,这就意味着不论是人眼还是镜头在看东西的时候都需要一个“变焦”的过程,所以在镜头切换的过程中画面里景别的切换也是要注意的。
以《大秦帝国》为例,秦国公主假扮薛国商人意欲说服商鞅去秦国效力,商鞅心里对商人有猜忌,在试探商人的时候不停说秦国如何穷,观察商人的反应。镜头给出商鞅眼部的特写,就是表现商鞅在“观察”的动作,而对于公主的反应,镜头也是选择了公主重重将水碗放在桌上和愤怒地将水泼到地上作为特写。这两处特写镜头的交换很自然地表现商鞅已经觉察出商人就是来自秦国,如果这两处镜头改成特写商鞅双眼而给公主中近景,就会营造出一种偷窥的猥琐感,和商鞅正直的士子形象不符,而如果给公主掷碗泼水特写,给商鞅中近景,观众则会疑惑商鞅到底有没有发现商人的真实身份。
画面切换时并不是只有相同景别才和谐,有时候景别的巨大落差甚至可以给观众不同的视觉感受。比如在宠物园拍摄的时候,我给了一只猪的尾巴一个特写,整个画面里只有一条不停攒动的尾巴,一卷一卷十分可爱,然后我拍摄了一整个猪圈的猪疯狂吃食的全景,所有的猪的尾巴都在攒动。这两个镜头衔接在一起,观众只会觉得前后画面反差巨大,画面冲击力也很大,并不会觉得有什么不对的地方,可见景别差有时候也是一种真实表现被摄物体的特征的手段。
当画面从小景别切换到大景别的时候也能调动观众的情感,影响他们的情绪。比如《动物园》里拍摄长尾獴的一段,长尾獴是群居动物,如果有一只落单了,孤单单地站在土丘上,此时我以中景拍摄这只长尾獴,观众能看见它和它身后荒凉的土坡,会觉得它很可怜,下一个镜头直接拉到最远处拍长尾獴馆内的全景,这只长尾獴只占画面的十分之一不到,这时候观众则会觉得好像全世界就只剩下这只长尾獴了,对它同情的情绪会达到巅峰。以景别差来营造气氛的还有同样选择了长尾獴作为“演员”的《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漂泊的派和老虎来到一座孤岛,一只长尾獴引起了他们的注意,他们跟着长尾獴跑,镜头追上去,接着就是一个豁然开朗的大全景,这里有肉(长尾獴)有水有植物,地上挤满了的长尾獴们同时回过头来眨巴着大眼睛看着这一人一虎,这一幕对于漂泊良久的派和老虎无疑是救赎,对于一直为他们紧张着的观众,也不由得松了一口气。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626.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