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离婚导演阐述【字数:6030】
摘 要 影片讲述了夫妻俩离婚和婚姻矛盾冲突的故事,由一个“带锁的盒子”为导火索展开全文的叙述,丈夫由于常年忙工作而忽视了家庭,在这次争吵中,大家促膝长谈,道出这些年藏在心中的话语。我创作这部故事片在于引起大家的共鸣让我们更加关爱自己身边的人。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1
1.1创作背景1
1.2创作思路1
1.3创作流程1
第二章 主题思想2
2.1拍摄内容2
2.2拍摄意义2
拍摄3
3.1拍摄方法和镜头3
3.2拍摄难度以及解决方案3
第四章 剧本4
结束语5
致谢6
参考文献7
附录8
第一章 引言
1.1创作背景
随着电子网络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设备也成了现在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物,尤其是电脑和手机,这些科技产品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可是同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交能力。沉迷于电子科技的宅男们变得越来越孤寂,变得不会与人交流,而走入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压力使这一点体现的更加明显。交流是人与人之间能够融洽相处的最基本条件,只有相互交流,才能了解对方,夫妻双方在遇到问题时,只有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才能怀有更多的宽容和理解,相互关系建立在稳定基础上,婚姻也才能美满。这部作品主要就是想给现在即将走入社会,未来走入婚姻的大学生带来一些正能量,同时给予大家警醒。比起工作和应酬,你的家人,你的妻子或者丈夫才是你的依靠,处理好与身边人的互相关系才是幸福生活的根本,现在中年人的离婚率也提高了,经济条件有了,感情却不在了,因此在现实条件下,如何建立正确的婚姻观尤其值得每一个人思考。
1.2创作思路
众所周知,当代的离婚率已经越来越高,经调查显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平均离婚率高达百分之43以上。以前,衣服破了,人们知道修修补补,还可以再穿;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了,我们的衣服破了,却想的是“扔了吧,重新再买一条”,父辈们曾经简单、淳朴、恒久的爱情离我们当下社会似乎已经渐行渐远,打开媒体,每天充斥着家庭暴力,小三,二奶等新鲜词汇,许多人在婚姻遇到问题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总是将责任推给对方。而不从自身找原因,这无疑是缺乏正确的婚姻观念的;而我们在婚姻中遇到问题时要懂得如何处理,找到矛盾点,并及时化解它,夫妻关系才能越来越好;特别是在忙碌工作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关心自己的家人,懂得经营婚姻,经营生活。
我的初衷就是想借助最简单的题材下,用最朴实的镜头语言和场景来演绎一场夫妻之间的点点滴滴的事情,警惕人们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同时在工作的同时,不要忘了关心家人,给自己的家人多一分宽容与关怀。
1.3创作流程
(1)剧本创作阶段
选题——开题——剧本——修改剧本——拍摄——剪辑——指导老师意见—修改——提交
(2)具体时间规划:
10月7号完成开题,然后写剧本在给指导老师看了再修改。在11月1日前敲定剧本。
11月1日——11月8号,对场地和演员进行敲定。
(3)拍摄采集阶段(2016年3月初)
确保创作人员及演员对作品主题、风格、人物的充分了解和把握;
指导演员,对重要场戏进行排练,达到预期效果;
进行画面采集,统一整理、保存素材
(4)后期剪辑阶段(2016年4月底)
a.编辑画面,进行粗剪、精简、修改等,确保画面流畅,节奏张弛有度,充分叙述内容;
b.处理声音,对背景声、人物对话、插入音乐、效果声等进行处理,能有效表达主题、渲染气氛;
c.设计片头、片尾、字幕等,使其符合主题思想,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2.1拍摄内容
本片主要以谁更想离婚贯穿整个故事,每个场景都有一个特定的环境,并且反映真实。片中叙述了夫妻生活,夫妻矛盾的起端,以及夫妻俩回想自己为离婚这个结果做了些什么等多方面内容,全方位的展现这个故事。片中有妻子为丈夫洗衣做饭,两人平时交流等场景,真实的再现了很多中年夫妻的日常生活。
根据本片主题,主要拍摄:
(1)夫妻俩的生活片段;
(2)夫妻俩因为被锁盒子引发的信任危机;
(3)离婚后夫妻俩回忆俩人做了什么导致了离婚。
2.2拍摄意义
(1)综合所学知识,体现专业特色。本选题属原创故事片,综合了编导所学的剧本创作、拍摄技巧、演员表演、后期制作等相关专业知识,充分体现影视创作特色;
(2)紧密联系实际,有一定实用价值。本故事可执行、可看性强,有故事,主题鲜明,内容生动,能引发人们思考,有一定教育意义;
(3)能使人产生共鸣。本选题紧贴时代,反映当下热潮,现在的离婚率居高不下,这个故事容易让人们类比到自己。
(4)《离婚》是我根据现在的社会现象而拍的一部家庭伦理片,因为篇幅较小,反而更贴近生活,体现了我的婚姻观,价值观。
(5)在影片的拍摄过程,我利用了课堂上老师所教的“光线与画面造型”,;在一部影片的创作中,光线直接参与造型,形成画面的影调结构和线形,光线有突出事物的主观性和视觉形象,还可以利用光线渲染和烘托环境等等,所以在这次的毕业设计中,《离婚》中一段是“丈夫拿榔头准备敲开盒子”,全片的光线变黑,变暗,渲染压抑的环境。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1
1.1创作背景1
1.2创作思路1
1.3创作流程1
第二章 主题思想2
2.1拍摄内容2
2.2拍摄意义2
拍摄3
3.1拍摄方法和镜头3
3.2拍摄难度以及解决方案3
第四章 剧本4
结束语5
致谢6
参考文献7
附录8
第一章 引言
1.1创作背景
随着电子网络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电子设备也成了现在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事物,尤其是电脑和手机,这些科技产品推动着经济的发展,可是同样影响着人们的生活和社交能力。沉迷于电子科技的宅男们变得越来越孤寂,变得不会与人交流,而走入社会,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工作压力使这一点体现的更加明显。交流是人与人之间能够融洽相处的最基本条件,只有相互交流,才能了解对方,夫妻双方在遇到问题时,只有设身处地换位思考,才能怀有更多的宽容和理解,相互关系建立在稳定基础上,婚姻也才能美满。这部作品主要就是想给现在即将走入社会,未来走入婚姻的大学生带来一些正能量,同时给予大家警醒。比起工作和应酬,你的家人,你的妻子或者丈夫才是你的依靠,处理好与身边人的互相关系才是幸福生活的根本,现在中年人的离婚率也提高了,经济条件有了,感情却不在了,因此在现实条件下,如何建立正确的婚姻观尤其值得每一个人思考。
1.2创作思路
众所周知,当代的离婚率已经越来越高,经调查显示,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平均离婚率高达百分之43以上。以前,衣服破了,人们知道修修补补,还可以再穿;如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了,我们的衣服破了,却想的是“扔了吧,重新再买一条”,父辈们曾经简单、淳朴、恒久的爱情离我们当下社会似乎已经渐行渐远,打开媒体,每天充斥着家庭暴力,小三,二奶等新鲜词汇,许多人在婚姻遇到问题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总是将责任推给对方。而不从自身找原因,这无疑是缺乏正确的婚姻观念的;而我们在婚姻中遇到问题时要懂得如何处理,找到矛盾点,并及时化解它,夫妻关系才能越来越好;特别是在忙碌工作的同时也不能忘了关心自己的家人,懂得经营婚姻,经营生活。
我的初衷就是想借助最简单的题材下,用最朴实的镜头语言和场景来演绎一场夫妻之间的点点滴滴的事情,警惕人们树立正确的婚姻观,同时在工作的同时,不要忘了关心家人,给自己的家人多一分宽容与关怀。
1.3创作流程
(1)剧本创作阶段
选题——开题——剧本——修改剧本——拍摄——剪辑——指导老师意见—修改——提交
(2)具体时间规划:
10月7号完成开题,然后写剧本在给指导老师看了再修改。在11月1日前敲定剧本。
11月1日——11月8号,对场地和演员进行敲定。
(3)拍摄采集阶段(2016年3月初)
确保创作人员及演员对作品主题、风格、人物的充分了解和把握;
指导演员,对重要场戏进行排练,达到预期效果;
进行画面采集,统一整理、保存素材
(4)后期剪辑阶段(2016年4月底)
a.编辑画面,进行粗剪、精简、修改等,确保画面流畅,节奏张弛有度,充分叙述内容;
b.处理声音,对背景声、人物对话、插入音乐、效果声等进行处理,能有效表达主题、渲染气氛;
c.设计片头、片尾、字幕等,使其符合主题思想,生动形象。
主题思想
2.1拍摄内容
本片主要以谁更想离婚贯穿整个故事,每个场景都有一个特定的环境,并且反映真实。片中叙述了夫妻生活,夫妻矛盾的起端,以及夫妻俩回想自己为离婚这个结果做了些什么等多方面内容,全方位的展现这个故事。片中有妻子为丈夫洗衣做饭,两人平时交流等场景,真实的再现了很多中年夫妻的日常生活。
根据本片主题,主要拍摄:
(1)夫妻俩的生活片段;
(2)夫妻俩因为被锁盒子引发的信任危机;
(3)离婚后夫妻俩回忆俩人做了什么导致了离婚。
2.2拍摄意义
(1)综合所学知识,体现专业特色。本选题属原创故事片,综合了编导所学的剧本创作、拍摄技巧、演员表演、后期制作等相关专业知识,充分体现影视创作特色;
(2)紧密联系实际,有一定实用价值。本故事可执行、可看性强,有故事,主题鲜明,内容生动,能引发人们思考,有一定教育意义;
(3)能使人产生共鸣。本选题紧贴时代,反映当下热潮,现在的离婚率居高不下,这个故事容易让人们类比到自己。
(4)《离婚》是我根据现在的社会现象而拍的一部家庭伦理片,因为篇幅较小,反而更贴近生活,体现了我的婚姻观,价值观。
(5)在影片的拍摄过程,我利用了课堂上老师所教的“光线与画面造型”,;在一部影片的创作中,光线直接参与造型,形成画面的影调结构和线形,光线有突出事物的主观性和视觉形象,还可以利用光线渲染和烘托环境等等,所以在这次的毕业设计中,《离婚》中一段是“丈夫拿榔头准备敲开盒子”,全片的光线变黑,变暗,渲染压抑的环境。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6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