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app帮栏目传播策略研究
摘 要在现今的融媒体环境下,传统的媒体行业都在不断转型,《人民日报》就在2014年6月正式推出独立app,其中“帮”栏目作为我国第一个由全国公募基金会主导、面向全社会的移动应用、以GIS平台为基础的可视化、交互式的O2O移动综合募捐平台及救助平台,一方面该栏目正顺应了移动化传播的大趋势,运用更靠近社交媒体的形式进行传播,独具特色备受关注;另一方面《人民日报》app的“帮”栏目作为一个独立栏目,实质是一个“典型报道”的平台,该论文就是着重研究其如何在社交化传播下进行“典型报道”的传播策略。“帮“栏目发展至今,有其优势和不足,以上各个方面都需要仔细研究和了解进而总结经验为同类型的栏目或其他传统媒体独立app提供经验。
Key words:Typical Reports; "Peoples Daily" App; "Help" Column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二、《人民日报》app及其“帮”栏目简介 2
(一)《人民日报》app的特点 2
(二)“帮”栏目的特征和影响 4
三、《人民日报》app“帮”栏目的传播策略 5
(一)传统媒体“典型报道”概况 5
(二)“帮”栏目“典型报道”的传播策略 6
(三)“帮”栏目的不足及改进策略分析 8
四、“帮”栏目对媒体融合的启发 10
(一)从传统媒体的独立app的角度出发 10
(二)类似“帮”栏目的运营策略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一、前言
研究背景
在现今的融媒体环境下,传统的媒体行业都在不断转型,《人民日报》就在2014年6月正式推出独立app,其中“帮”栏目作为我国第一个由全国公募基金会主导、面向全社会的移动应用、以GIS平台为基础的可视化、交互式的O2O移动综合募捐平台及救助平台。该栏目正顺应了移动化传播的大趋势,同时也更靠近社交媒体的形式,独具特色备受关注。“帮”栏目在进行公益的同时,也在进行另外一种形式上的“典型报道”,与以往的“典型报道”不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该栏目找到那些生活中平凡而又勇敢的人,那些无私奉献自己,但同时本身又需要帮助的人,不再塑造一些”高大全“的形象。该平台为筹集爱心所撰写的文章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同时大家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更加强了交互性。“帮“栏目发展至今,有其优势和不足,以上各个方面都需要仔细研究和了解进而总结经验为同类型的栏目或其他传统媒体独立app提供经验。
国内研究现状
《人民日报》app的“帮”栏目作为一个独立栏目,实质是一个“典型报道”的平台,该论文就是着重研究其如何在社交化传播下进行“典型报道”的传播策略。典型宣传是我党新闻宣传工作的优良传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一个特有理念。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典型宣传的重要意义、典型宣传的方式方法的研究再度趋热。但多数研究理论创新性不强,观点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在“新媒体环境下典型宣传”的研究中,几乎没有文献明确提出典型宣传的社交化传播议题。
研究目的和意义
该论文希望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分析app中独具特色的栏目的传播策略为主,即“帮”栏目的“典型报道”的传播策略。突出该栏目与其他栏目的不同,研究该栏目的特点和不足,结合自身所学习的新闻传播学知识,为当前环境下做好“典型报道”,做符合受众需求的类似栏目和传统媒体的独立app在当下发展提出应对策略及方法。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将着重分析《人民日报》app“帮”栏目的“典型报道”的传播策略,发现在融媒体环境下,类似栏目的发展模式或经营策略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挑战。其次研究传统媒体的独立app中一些值得学习见解的栏目,分析其传播策略,发现问题与发展的特点,总结经验提出对策。
二、《人民日报》app及其“帮”栏目简介
近年来,为顺应移动化、社交化传播态势,传统媒体纷纷向新媒体融合。2014年6月份,传统媒体《人民日报》面向大众推出其独立app,在一周后的统计中,发现其下载量已经达到了200万之多,之后又经历了多次改版、升级、完善,已形成了“闻”“评”“问”“京”“报”“听”“旅”“图”“视”“帮”“社”“财”等诸多板块。2017年上半年的统计显示,《人民日报》app的累计下载量已有20838.88万,是所有新闻类app中的下载量最多的,荣升榜首,成为传统媒体融合发展中极具代表性的“现象级”新闻产品。
《人民日报》app的特点
1.交互性强,体验感足
客户端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促进受众和媒体之间进行交互,手机新闻客户端要想高效、高速传递信息,必须更加注重界面的交互设计,让受众第一次使用,就可以迅速被吸引,其使用要点也能够被掌握,《人民日报》app在这方面是很成功的。
新闻客户端若要把受众体验放在首位,便要充分考虑不同受众的需求[1]。例如,不同受众的网络状况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1.可以随时随地使用WiFi或者是用4G展开多图浏览;2.仅可以3G或小流量包上网。如果是遇到后者这种情况,耗费尽可能少的流量在客户端浏览新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人民日报app在这方面就充分考虑到了受众的需求,仅在WiFi状态下加载图片的选择性设置广受好评。
另一方面,反观当前许多主流新闻客户端的栏目划分略显单一,主要栏目也基本雷同。例如,网易新闻客户端栏目目前划分为头条、娱乐、财经兼十多个地方新闻栏目,带有鲜明的Web1.0时代特色和浓郁的门户网站痕迹。相比之下,人民日报app设有的“闻”“问”“京”“帮”等17个栏目和1个由受众自由添加的地方栏目就颇显锐意创新,不仅界面简洁、自然时尚,也更满足了受众对于信息个性多元的需求。
与此同时,人民日报app的功能里还设有订阅、分享、收藏、搜索等。app内文章中的字体和界面亮度都可以根据受众的喜好进行私人订制,就连阅读模式也分为两种,日间阅读和夜间阅读,当启用夜间阅读模式时,背景颜色会逐渐变深,屏幕亮度也会随之降低,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对受众眼睛的刺激。所以受众体验为本的交互设计,是人民日报app最显著、最直接的外在特点,也为其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1]。
2.内容为王,优势尽显
一般来讲,新闻的主题导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闻客户端的定位、风格和整体框架。选取2016年3月到4月推送的新闻为样本,分析发现新闻主题基本为时政、科技财经、社会民生、文娱和其他。其中,时政新闻数量最多,总占比为48.25%,紧随其后是社会民生新闻、其他类新闻、科技财经等。人民日报app的母体《人民日报》作为党政喉舌,是国家政策、党政方针发布的首要渠道,每条重要新闻都涉及政治方向性,都需要确保信息解读与传达的权威性,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媒体无法匹及的[1]。
3.娱乐时尚,互动亲民
人民日报app与其他app相比,是一款很“接地气”的新媒体产品,因为其不仅走平民化、大众化路线,还适时地加入娱乐元素,把受众体验和互动放在首位,十分受欢迎。
近几年,人民日报app也适时推出“抢红包”活动,并且活动持续时间不断延长,每天及时向受众推出抢红包信息。据统计,2016年春节期间的“抢红包”活动中,人民日报app共推送了54条消息,其中近一半都和“抢红包”有关[1]。2月8日当天派发了5波红包,分量大,年味足,在发红包期间,人民日报app先后推出了“红包来啦,安慰下还在上班的你”“有一个大红包,送给亲爱的你”等相关信息,语句亲切,如同挚友,有效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成功塑造了人民日报app亲民的形象。
Key words:Typical Reports; "Peoples Daily" App; "Help" Column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二、《人民日报》app及其“帮”栏目简介 2
(一)《人民日报》app的特点 2
(二)“帮”栏目的特征和影响 4
三、《人民日报》app“帮”栏目的传播策略 5
(一)传统媒体“典型报道”概况 5
(二)“帮”栏目“典型报道”的传播策略 6
(三)“帮”栏目的不足及改进策略分析 8
四、“帮”栏目对媒体融合的启发 10
(一)从传统媒体的独立app的角度出发 10
(二)类似“帮”栏目的运营策略 10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一、前言
研究背景
在现今的融媒体环境下,传统的媒体行业都在不断转型,《人民日报》就在2014年6月正式推出独立app,其中“帮”栏目作为我国第一个由全国公募基金会主导、面向全社会的移动应用、以GIS平台为基础的可视化、交互式的O2O移动综合募捐平台及救助平台。该栏目正顺应了移动化传播的大趋势,同时也更靠近社交媒体的形式,独具特色备受关注。“帮”栏目在进行公益的同时,也在进行另外一种形式上的“典型报道”,与以往的“典型报道”不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该栏目找到那些生活中平凡而又勇敢的人,那些无私奉献自己,但同时本身又需要帮助的人,不再塑造一些”高大全“的形象。该平台为筹集爱心所撰写的文章贴近生活,贴近百姓,同时大家也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更加强了交互性。“帮“栏目发展至今,有其优势和不足,以上各个方面都需要仔细研究和了解进而总结经验为同类型的栏目或其他传统媒体独立app提供经验。
国内研究现状
《人民日报》app的“帮”栏目作为一个独立栏目,实质是一个“典型报道”的平台,该论文就是着重研究其如何在社交化传播下进行“典型报道”的传播策略。典型宣传是我党新闻宣传工作的优良传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一个特有理念。在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背景下,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典型宣传的重要意义、典型宣传的方式方法的研究再度趋热。但多数研究理论创新性不强,观点同质化现象比较突出。在“新媒体环境下典型宣传”的研究中,几乎没有文献明确提出典型宣传的社交化传播议题。
研究目的和意义
该论文希望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以分析app中独具特色的栏目的传播策略为主,即“帮”栏目的“典型报道”的传播策略。突出该栏目与其他栏目的不同,研究该栏目的特点和不足,结合自身所学习的新闻传播学知识,为当前环境下做好“典型报道”,做符合受众需求的类似栏目和传统媒体的独立app在当下发展提出应对策略及方法。针对上述问题,本论文将着重分析《人民日报》app“帮”栏目的“典型报道”的传播策略,发现在融媒体环境下,类似栏目的发展模式或经营策略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及挑战。其次研究传统媒体的独立app中一些值得学习见解的栏目,分析其传播策略,发现问题与发展的特点,总结经验提出对策。
二、《人民日报》app及其“帮”栏目简介
近年来,为顺应移动化、社交化传播态势,传统媒体纷纷向新媒体融合。2014年6月份,传统媒体《人民日报》面向大众推出其独立app,在一周后的统计中,发现其下载量已经达到了200万之多,之后又经历了多次改版、升级、完善,已形成了“闻”“评”“问”“京”“报”“听”“旅”“图”“视”“帮”“社”“财”等诸多板块。2017年上半年的统计显示,《人民日报》app的累计下载量已有20838.88万,是所有新闻类app中的下载量最多的,荣升榜首,成为传统媒体融合发展中极具代表性的“现象级”新闻产品。
《人民日报》app的特点
1.交互性强,体验感足
客户端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促进受众和媒体之间进行交互,手机新闻客户端要想高效、高速传递信息,必须更加注重界面的交互设计,让受众第一次使用,就可以迅速被吸引,其使用要点也能够被掌握,《人民日报》app在这方面是很成功的。
新闻客户端若要把受众体验放在首位,便要充分考虑不同受众的需求[1]。例如,不同受众的网络状况不尽相同,大致可分为以下两种:1.可以随时随地使用WiFi或者是用4G展开多图浏览;2.仅可以3G或小流量包上网。如果是遇到后者这种情况,耗费尽可能少的流量在客户端浏览新闻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人民日报app在这方面就充分考虑到了受众的需求,仅在WiFi状态下加载图片的选择性设置广受好评。
另一方面,反观当前许多主流新闻客户端的栏目划分略显单一,主要栏目也基本雷同。例如,网易新闻客户端栏目目前划分为头条、娱乐、财经兼十多个地方新闻栏目,带有鲜明的Web1.0时代特色和浓郁的门户网站痕迹。相比之下,人民日报app设有的“闻”“问”“京”“帮”等17个栏目和1个由受众自由添加的地方栏目就颇显锐意创新,不仅界面简洁、自然时尚,也更满足了受众对于信息个性多元的需求。
与此同时,人民日报app的功能里还设有订阅、分享、收藏、搜索等。app内文章中的字体和界面亮度都可以根据受众的喜好进行私人订制,就连阅读模式也分为两种,日间阅读和夜间阅读,当启用夜间阅读模式时,背景颜色会逐渐变深,屏幕亮度也会随之降低,极大程度上减少了对受众眼睛的刺激。所以受众体验为本的交互设计,是人民日报app最显著、最直接的外在特点,也为其成功奠定了坚实基础[1]。
2.内容为王,优势尽显
一般来讲,新闻的主题导向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新闻客户端的定位、风格和整体框架。选取2016年3月到4月推送的新闻为样本,分析发现新闻主题基本为时政、科技财经、社会民生、文娱和其他。其中,时政新闻数量最多,总占比为48.25%,紧随其后是社会民生新闻、其他类新闻、科技财经等。人民日报app的母体《人民日报》作为党政喉舌,是国家政策、党政方针发布的首要渠道,每条重要新闻都涉及政治方向性,都需要确保信息解读与传达的权威性,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是其他媒体无法匹及的[1]。
3.娱乐时尚,互动亲民
人民日报app与其他app相比,是一款很“接地气”的新媒体产品,因为其不仅走平民化、大众化路线,还适时地加入娱乐元素,把受众体验和互动放在首位,十分受欢迎。
近几年,人民日报app也适时推出“抢红包”活动,并且活动持续时间不断延长,每天及时向受众推出抢红包信息。据统计,2016年春节期间的“抢红包”活动中,人民日报app共推送了54条消息,其中近一半都和“抢红包”有关[1]。2月8日当天派发了5波红包,分量大,年味足,在发红包期间,人民日报app先后推出了“红包来啦,安慰下还在上班的你”“有一个大红包,送给亲爱的你”等相关信息,语句亲切,如同挚友,有效拉近与受众的心理距离,成功塑造了人民日报app亲民的形象。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7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