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现代快报看传统纸媒改革的必要性及转换趋势

摘 要 通过现代快报这一视角,深刻剖析传统纸媒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改革的必要性。通过对现代快报这一传统纸媒代表的研究,找出传统纸媒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发掘传统纸媒发展的改良措施。在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传统纸媒的存在略显尴尬,其变革的必要性及重要性自不必细说。传统纸媒的变革是适应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配件”,透过现代快报这一视角以小见大,既有代表性也有概括性。发展变革虽然是传统纸媒必走之路,但是前提必须要立足根本。人们的看报意识正慢慢减弱,传统纸媒要想发展,还必须培养人们看报的习惯以及意识。
目 录
第一章 中国传统纸媒的历史 4
1.1 中国报业的出现及起步 4
1.1.1 中国报纸的出现 4
1.1.2 我国早期报纸的起步 4
1.2 中国早期报纸类型的发展历史 5
1.2.1 宗教报纸 5
1.2.2 商业报纸 5
1.2.3 政论报纸 5
1.3 现代快报的发展史 6
第二章 现代快报的发展现状
2.1 我国传统纸媒现今发展状况总揽 7
2.2 网络的发展对传统纸媒的影响 7
2.2.1印刷媒介与网络媒介形态比较[3] 7
2.3 民众对现代快报的评价及感受 8
2.4 现代快报运营现状及发展势头 8
第三章 现代快报的转变 10
3.1 我国传统纸媒的大环境走向 10
3.2 现代快报营销方式的变化 11
3.3 现代快报转变获取的成效及相应的问题 12
3.3.1 现代快报目前所做的转变及成效 12
3.3.2 现代快报在转变中存在的问题 12
3.4 当今报业应如何创新 13
3.4.1 在坚守中实现创新 13
3.4.2打造独特产品 实现差异化竞争 13
3.4.3 培养民众看报意识 14
结束语 15
致 谢 16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参考文献 17
第一章 中国传统纸媒的历史
1.1 中国报业的出现及起步
1.1.1 中国报纸的出现
我国最早的中文报纸基本掌握在外国人手中,真正属于中国人的报纸在甲午战争前基本没有。甲午战败后,我国凯斯进入“维新时代”,社会全方面开放。报刊杂志在顷刻间便流行开来,国人从不知报纸为何物到熟练利用报纸了解社会、国际大事仅仅花了区区几个月的时间。从此报纸在中国普及开来,成为人们唾手可得之物。
近代中国最早的报纸,是倾向政治这一类别的,最有名的是康有为主持的《强学报》。《强学报》酷爱讨论政治时事,对维新运动的声势影响起到了促进作用,贡献极大。
维新时代的报纸是中国新媒体的初期体现。从总体上说,政府认为报纸的正面功能大于负面影响,所以对报业的发展不大家干涉。1898年,晚清政府责成康有为参照东西各国律例并结合中国情形,为大清制定一部属于自己的“报律”。
遗憾的是,中国政治在那年秋天发生重大变化。康有为、梁启超等逼不得已流亡国外,谭嗣同、杨锐等六君子被杀,《大清报律》便“胎死腹中”。
于1901年,晚清政府在各国压力逼迫下开始改革,推行新政。东西方各国的文化在此期间得以在中国传播,报纸在此期间开启了全新的发展历程。
1.1.2 我国早期报纸的起步
我近代中国新闻的发展最主要的就是报业的发展。在第一个发展阶段,中国近代报刊发展的初步阶段,传教士在中国办报是很重要的一个特点。代表有《察世俗每月统计传》、《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这两份报刊分别由传教士米怜与郭士立创办。这些由外国传教士创办的报刊,在性质是都是宗教性质的,其基本内容为阐发教义和宣传西方的文化。
19世纪50年代,外国报纸在中国大量创办,如香港的《遐迩贯珍》,上海的《六合丛谈》等。
19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华人自办的报刊,最具代表性的便是王韬主办的《循环日报》。
19世纪90年出现的维新变法运动,促使了众多能人志士加入到新闻事业的发展中,如梁启超、黄遵宪等。维新变法失败之后,报业的发展沉默了两年,但是随着清政府政策的改变,“报禁”解除,民族报业又一次迎来发展的热潮,办报地点遍布全国。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之后,民族报业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商业性报刊和文教性报刊发展迅猛,二者代表分别有《申报》和《新青年》。特别是文教性报刊,为新文化运动的进行起到了推动的作用。
1938年之后,中国属于自己的办报理论和办报体系才得以最终建立。
1.2 中国早期报纸类型的发展历史
1.2.1 宗教报纸
现代意义上的中国报纸,起源于外国传教士创办的中文报纸。英国传教士马礼逊、米怜于1815年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记传》是第一份用中文出版的近代报刊。鸦片战争后,外国传教士依旧不停在中国创办宗教报刊。除《察世俗每月统记传》外,著名的宗教报纸还有《东西洋考每月统记传》、《遐迩贯珍》、《六合丛谈》、《中国教会新报》等。 关于宗教报刊的内容,首先是阐释基督教的教义, 其次是宣扬伦理与道德,再次是介绍西方的科学文化知识及人文地理,最后是少量的时事。总的来说,早期宗教报纸侧重宗教内容, 其余内容略少,而后期的宗教报纸,宗教内容逐渐见少,新闻消息的比重逐渐增加[1]。
1.2.2 商业报纸
商业报纸的主要目的是吸引读者争取盈利。 1857年创办的《香港船头货价纸》和1861 创办的《上海新报》是最早中文商业报纸的代表。但是这些都是外国人所创办的报纸。但《申报》、《新闻报》被国人收购后便成为完全意义上的国人办的报纸。早期的商业报纸并没有什么生动有趣的内容,仅仅是成为商业信息的“集聚地”。但是而后的《申报》在内容上有了重大的变化,首先是开始关注社会小新闻和重大事件,如日本侵台等;其次是重视报纸言论,强调言论要有益于国计民生,因而每天均有一论说置于头版,曾发表过谈吸鸦片、聚赌、缠足之害的论说,主张禁娼的论说,宣传修铁路、开矿藏等“富国之策”的论说;再次是重视文学副刊,在《申报》之前,报纸鲜有刊登文学作品[1]。
自《申报》开始,中国报纸便形成了新闻、言论、副刊和广告为组成要素的传统纸媒模式。
1.2.3 政论报纸
政论报纸是以评述时政、抒发政见为宗旨的报纸[1]。中国政论报纸开始于1874年1月5日于香港创刊的《循环日报》。《循环日报》的宗旨是“强中以攘外, 诹远以师长,变法以自强”。《循环日报》的核心是以报言政,开启了中国“办报立言”的报纸传统。维新派创办的各种报纸继承并发扬了其“办报立言”的传统,其内容的布局依靠维新变法的核心展开,涉及地理、交通、工业、贸易、外交、兵制等西方知识。总的来说,政论报纸是附属与当时政治政策所发行的言论报纸,其发行周期不像商业报纸般稳定。
1.3 现代快报的发展史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85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