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者的生活用最简单的灯光表现舞者的精神【字数:5548】

摘 要 本论文以我拍摄的方式为中心,其中涉及到基本光位的设定,场景道具的制作,服装妆容的变换,剪辑的手法。目的是为了以默片为基础的前提下通过肢体和灯光来表达一种为了梦想,不断努力不断坚持的精神。
目 录
:引言
:基本的光位
第三章:默片创作基本知识
2.1 默片的历史,定义,特点
第四章:摄制的前期准备
4.1剧本的创作
4.2拍摄前的调研
4.3 预算
4.4拍摄组的建立以及准备器材
第五章:拍摄制作
5.1场景制作,道具制作
5.2演员的服装,妆容的变换
第六章:后期制作
6.1剪辑的节奏
6.2音乐效果
第七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注释
引言
舞者需要运用自己的肢体,展现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而基本的光位也可以展现不同的情感,所以,两者结合会产生出让人意想不到的美感。
本课题主要论证基本光位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
基本光位
正面光;
光线主要来自于被摄物体的正面,正面光也分为平顺光以及高面顺光。平顺光可以使主体明亮,但是立体感比较差,缺乏明暗对比。高位顺光可以是人物拥有明显的明暗对比,有立体感。
正面光对于我的作品只起到一个辅助的作用,在片子开头会使用到,早晨起床的时候给一个正面光可以是画面更加的温馨柔和,也可以清楚的看到主人公的精神状态,起到一个强化的作用。
前侧光:
光位位于人物前方45°,可以使人物富有生机感和立体感,在构图上光影效果明显,色彩偏重
前测光会用在舞蹈拍摄的过程中,因为我的作品,舞蹈是一个很大的部分,要向让我的舞蹈部分出彩,前测光的辅助是必不可少的。在拍摄的过程中,因为前测光可以是人物更加有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立体感,所以人物在做动作的时候向观众传递感情的同时也极具美感。
侧 光:
光源位于被摄物体的侧面90°方向,被摄物体会呈现阴阳效果,具有浓烈的戏剧色彩。利用侧光作主光拍摄的画面影调浓重、气氛强烈。
侧光我会大量使用,因为测光呈现出来的阴阳效果正好适合我所要表达的情愫,主人公内心的挣扎,向往着回归以前的生活,但因为身体的条件没法达到以前的样子,内心的那种挣扎通过测光可以完美的表现出来,在舞蹈拍摄中也是这样,运用测光,更加有戏剧性
后侧光:
光源位于被摄物体的侧后方,可以产生轮廓线条,是主体与背景相分离,从而增强画面的空间感和立体感
对于后测光,基本上我会用在对舞者肌肉线条的拍摄上,在舞蹈的拍摄上我会很少涉及到,有几个动作会涉及到,比如果动作是往左边做的时候,会使用后测光,从舞者腿部打过来,这样画面上就只会出现舞者的腿部,将腿部的线条拍摄出来,第一有了美感,第二也让观众感受到一个舞者的经历。
5.逆 光:
光源来自被摄物体的正后方,让被摄物体拥有明显的轮廓,使画面产生立体感,空间感。
逆光的拍摄我也只会局部的使用不会大范围的使用,我的打算是在演员脸部画上彩妆,所以相对来说逆光也只会起到一个美化画面的效果,逆光的使用也只会使用在由全景切换到特写这一个过程中。
默片基本知识
3.1 默片的历史,定义,特点
历史: 默片的技术诞生于1860年左右,在1920年代末以前,电影都是默片的模式。默片年代,亦被称为“银幕年代”。在无声电影时期涌现了大量的电影艺术大师,梅里爱、格里菲斯、卓别林、爱森斯坦、勒内克莱尔、茂瑙等,他们在不断地实践中创作出了一套成熟的蒙太奇艺术。
定义: 默片就是无声电影,影片本身没有声音,只有背景音乐。在片中的人物需要通过肢体动作以及表情来表演,让观众了解剧情,在必要的时候会插入间幕帮助观众了解人物想要表达什么。
特点: 影片本身没有任何声音,表演者需要通过大量的肢体语言来表达影片的内容,默片中过态的肢体动作可以达到喜剧的效果。所以,默片中喜剧片比较自然
第四章:拍摄的前期准备
4.1剧本的创作
对于默片来说,没有台词,但是对于演员来说要求反而更加的高,所以默片考研的是演员的功底以及后期剪辑的方式,在拍摄之前一定要想好所有的镜头,演员的动作预设,灯光的摆设后需要完美的配合。这一切都需要一个严谨的剧本来支持。
一:确定主题以及思路
确定了一个剧本的主题,就相当于一件物品有了核心的东西,确定了主题,我们拍摄的东西就是围绕着这个中心进行拍摄,进行创作。在确定主题之后,就需要一个大体的思路,拍摄之前就应该安排好,需要什么样的画面等等的细节问题,因为如果没有提前确定好这些事情,到后期剪辑的时候,那些废弃的素材将会是一个很头疼的问题,无法进行创作。
4.2拍摄前的调研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664.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