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漫画阳关的创作思路(附件)【字数:8238】
摘 要本文将有声漫画的创作分成了故事构建、画面构成、声音创作以及创作者的心理建设四个大块进行阐述,其中故事构建分成了世界观的搭建、人物性格的塑造、情节的推进与构建三个部分进行论述;画面构成分成了人物形象的设计、场景设计、画面风格的确定和分镜脚本的绘制四个部分进行绘制,而声音创作则从选择主题到发展乐段,再到音效的录制,最后到乐曲的缩混,从头到尾阐述了有声漫画声音部分的创作思路。在最后的第四大块,本文还从对自己作品的审美方法和自律能力的养成两个角度探讨了艺术工作者进行创作的基本心理建设。
目 录
第一章 《阳关》的故事架构5
1.1世界观的搭建
1.2人物性格的塑造
1.3情节的推进与构建
第二章 《阳关》的画面构成10
2.1 人物形象的设计
2.2 场景的设计
2.3 画面风格的确定
2.4 分镜脚本的绘制
第三章 《阳关》的声音创作15
3.1 动机的选择
3.2 乐段的发展
3.3 器乐的编配
3.4 声效的录制
3.5 成曲的缩混
第四章 创作者的心理建设18结束语20致谢20
参考文献21
附录22
第一章 《阳关》的故事架构
1.1 世界观的搭建
一般来说,但凡故事的发生,总要有一个时空背景,也即在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地理位置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
近现代剧相对简单,只要抓住相应年代的特征就可以了。而历史剧与架空历史剧就相对更困难一些。《阳关》就是这样一部架空历史的有声漫画。
在剧本阶段,去构建一部架空历史向的有声漫画的世界观,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入手。
有声漫画的世界观构建应当以现实世界的历史为基本参照。我们常说的,艺术源于生活,历史中的生活也是生活,从生活的角度去创作,才会有更动人的细节和说服力。比方说,《阳关》这部有声漫画的故事设定是在阳关,由汉至唐这一时间段内,“阳关”是中国古代对外交通的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唐代诗人王维还曾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出阳关无故人”;上世纪90年代著名摇滚歌手张楚还写下了《西出阳关》一曲。不难看出,阳关这一意象在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环境中都带着苍凉、悲怆的基调,把阳关作为故事的背景更有利于塑造故事悲凉的基调。其次,阳关这样一个地方,素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最常见的就是汉族与西域各个少数民族间的战争与融合。历史学家王明珂在《羌在汉藏之间》一书中说道:“经由‘羌人地带’形成与变迁的历史记忆,我们可以了解华夏与西方异族之间曾有一个漂移的、模糊的族群边界。由华夏边缘观点的历史来看,发生在边缘的战争、仇恨固然都是事实,然而华夏边缘有地理上的漂移,相关的文化表征与人群认同也都因时变化。可以说数千年来此核心与边缘一直都在调整、谋求相处之道。可以说,“阳关”必定是见证了中华民族各民族融合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对异族的接受才可能相对较高,这样也才有故事的开始,也才能响应故事的主线——战争下的各民族 的文化交流。
第二,有声漫画的世界观构建应当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灵活地变化。历史上阳关的真实样貌已经无从知晓,或许我们还能根据历史的考据来还原当时的样貌,而这样的还原,往往也缺少生气与美感,历史上真实的东西,并不一定合适。举个例子,历史上真实的阳关,其实是在一片茫茫的沙漠之中,相对于关隘来说,他更像是一个沙漠中的绿洲,一个补给水源与贸易的地方,或许,沙漠就是他天然的屏障吧。而在有声漫画《阳关》中,我们所描绘的阳关,其实是一个戈壁上的阳关,一个依山而建的阳关,我们把茫茫的沙漠具象化成了一座连绵不绝、高耸入云的山脉,飞鸟难越。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去向观众展示阳关的意义与作用,毕竟视觉化的东西往往更容易让人理解。
1.2 人物性格的塑造
众所周知,人物就是一部剧的灵魂,一部剧的人物是什么样的,直接关系到了这部剧的立意如何,换句话说,导演借助人物的性格去表达内容是更为自然且高级的方式。
在剧本阶段,去塑造人物的性格,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我们应当把握住人物性格的矛盾之处。也就是导致人物行为变化的地方。举个例子,羌族少年阿狄在人物的设定之中,是一个自卑且极度敏感的人,而他的矛盾之处并不是自卑而是他的极度敏感,是他的敏感导致了自卑。因此,要着力去铺垫这个少年敏感的成长环境,在《阳关》中设计的是这个少年幼年丧母,又长期受到父亲的暴力教育,长期缺乏关注的成长环境导致了他的敏感,而父亲与族人对他长期的轻视则导致了他的自卑。而也正是这种心思上的敏感,让他察觉到了老琴师的心情并作出了他能够做到的行动。不难看出,这种通过设计人物性格来推动剧情的方式,使得剧情更为自然流畅。
我们应该能够根据人物的性格推导出能使他的行为转变的契机。我们常常说,剧本要写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何谓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呢?遵循人物的性格行事这叫作情理之中,遵循人性而违背动物本能叫意料之外。再举个例子,阿狄本来是想逃往阳关去逃避他弑父的事实的,但最后却回到了他自己的族中,第一步已经做到了意料之外,那么我们要考虑的就是如何使他做到情理之中。而阿狄为什么要逃离羌族呢?有两点,第一是他以为自己弑父了,身为族中释古的唯一继承人,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第二,他在这样一个族中,毫无存在感,他感受了自身的虚无,因此他要逃离,既是逃离罪罚也是去追寻自我。上一段说到了,自卑并不是阿狄的性格本质,敏感才是。因此自卑其实可以被改变的,只要他找到了自我就可以。而在阳关,在老琴师的指引下,他发现了自己在音乐上的天赋,他成功找到了自我的价值感,自卑也就不见了。其次,老琴师还告诉他,他的父亲还没有死,还在等着他回去,罪责其实又轻了一层。最重要的是,他发现了音乐的价值——“这琴声啊,永远无法教化别人。但起码,它能让人想起,记忆里那些值得守护的、美好的东西。在暗无天日的鲜血和杀戮中,能让人们看到一丝光亮,这,就是琴声,唯一能做到的事了。”他决心要回到他的羌族,他要阻止这场战争的继续。
目 录
第一章 《阳关》的故事架构5
1.1世界观的搭建
1.2人物性格的塑造
1.3情节的推进与构建
第二章 《阳关》的画面构成10
2.1 人物形象的设计
2.2 场景的设计
2.3 画面风格的确定
2.4 分镜脚本的绘制
第三章 《阳关》的声音创作15
3.1 动机的选择
3.2 乐段的发展
3.3 器乐的编配
3.4 声效的录制
3.5 成曲的缩混
第四章 创作者的心理建设18结束语20致谢20
参考文献21
附录22
第一章 《阳关》的故事架构
1.1 世界观的搭建
一般来说,但凡故事的发生,总要有一个时空背景,也即在什么样的时代,什么样的地理位置发生了这样一个故事。
近现代剧相对简单,只要抓住相应年代的特征就可以了。而历史剧与架空历史剧就相对更困难一些。《阳关》就是这样一部架空历史的有声漫画。
在剧本阶段,去构建一部架空历史向的有声漫画的世界观,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去入手。
有声漫画的世界观构建应当以现实世界的历史为基本参照。我们常说的,艺术源于生活,历史中的生活也是生活,从生活的角度去创作,才会有更动人的细节和说服力。比方说,《阳关》这部有声漫画的故事设定是在阳关,由汉至唐这一时间段内,“阳关”是中国古代对外交通的咽喉之地,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唐代诗人王维还曾在《送元二使安西》中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出阳关无故人”;上世纪90年代著名摇滚歌手张楚还写下了《西出阳关》一曲。不难看出,阳关这一意象在中国自古以来的文化环境中都带着苍凉、悲怆的基调,把阳关作为故事的背景更有利于塑造故事悲凉的基调。其次,阳关这样一个地方,素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最常见的就是汉族与西域各个少数民族间的战争与融合。历史学家王明珂在《羌在汉藏之间》一书中说道:“经由‘羌人地带’形成与变迁的历史记忆,我们可以了解华夏与西方异族之间曾有一个漂移的、模糊的族群边界。由华夏边缘观点的历史来看,发生在边缘的战争、仇恨固然都是事实,然而华夏边缘有地理上的漂移,相关的文化表征与人群认同也都因时变化。可以说数千年来此核心与边缘一直都在调整、谋求相处之道。可以说,“阳关”必定是见证了中华民族各民族融合的地方,这样的地方对异族的接受才可能相对较高,这样也才有故事的开始,也才能响应故事的主线——战争下的各民族 的文化交流。
第二,有声漫画的世界观构建应当在现实世界的基础上,灵活地变化。历史上阳关的真实样貌已经无从知晓,或许我们还能根据历史的考据来还原当时的样貌,而这样的还原,往往也缺少生气与美感,历史上真实的东西,并不一定合适。举个例子,历史上真实的阳关,其实是在一片茫茫的沙漠之中,相对于关隘来说,他更像是一个沙漠中的绿洲,一个补给水源与贸易的地方,或许,沙漠就是他天然的屏障吧。而在有声漫画《阳关》中,我们所描绘的阳关,其实是一个戈壁上的阳关,一个依山而建的阳关,我们把茫茫的沙漠具象化成了一座连绵不绝、高耸入云的山脉,飞鸟难越。这样才能更有效地去向观众展示阳关的意义与作用,毕竟视觉化的东西往往更容易让人理解。
1.2 人物性格的塑造
众所周知,人物就是一部剧的灵魂,一部剧的人物是什么样的,直接关系到了这部剧的立意如何,换句话说,导演借助人物的性格去表达内容是更为自然且高级的方式。
在剧本阶段,去塑造人物的性格,应当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
我们应当把握住人物性格的矛盾之处。也就是导致人物行为变化的地方。举个例子,羌族少年阿狄在人物的设定之中,是一个自卑且极度敏感的人,而他的矛盾之处并不是自卑而是他的极度敏感,是他的敏感导致了自卑。因此,要着力去铺垫这个少年敏感的成长环境,在《阳关》中设计的是这个少年幼年丧母,又长期受到父亲的暴力教育,长期缺乏关注的成长环境导致了他的敏感,而父亲与族人对他长期的轻视则导致了他的自卑。而也正是这种心思上的敏感,让他察觉到了老琴师的心情并作出了他能够做到的行动。不难看出,这种通过设计人物性格来推动剧情的方式,使得剧情更为自然流畅。
我们应该能够根据人物的性格推导出能使他的行为转变的契机。我们常常说,剧本要写得情理之中,意料之外。何谓情理之中,意料之外呢?遵循人物的性格行事这叫作情理之中,遵循人性而违背动物本能叫意料之外。再举个例子,阿狄本来是想逃往阳关去逃避他弑父的事实的,但最后却回到了他自己的族中,第一步已经做到了意料之外,那么我们要考虑的就是如何使他做到情理之中。而阿狄为什么要逃离羌族呢?有两点,第一是他以为自己弑父了,身为族中释古的唯一继承人,死罪可免,活罪难逃。第二,他在这样一个族中,毫无存在感,他感受了自身的虚无,因此他要逃离,既是逃离罪罚也是去追寻自我。上一段说到了,自卑并不是阿狄的性格本质,敏感才是。因此自卑其实可以被改变的,只要他找到了自我就可以。而在阳关,在老琴师的指引下,他发现了自己在音乐上的天赋,他成功找到了自我的价值感,自卑也就不见了。其次,老琴师还告诉他,他的父亲还没有死,还在等着他回去,罪责其实又轻了一层。最重要的是,他发现了音乐的价值——“这琴声啊,永远无法教化别人。但起码,它能让人想起,记忆里那些值得守护的、美好的东西。在暗无天日的鲜血和杀戮中,能让人们看到一丝光亮,这,就是琴声,唯一能做到的事了。”他决心要回到他的羌族,他要阻止这场战争的继续。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2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