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事件中微信舆论的传播与引导以江歌案件为例(附件)【字数:14203】
摘 要微信作为新兴热门社交媒体,在热点事件中的影响力不容小觑。本文从拉斯维尔的5W角度出发,重在探讨微信舆论的传播五要素和微信舆论的引导作用。从一具体案例——江歌案件入手,通过案情回顾,先总的分析微信的内涵、传播特征、舆论的传播过程,重点介绍微信舆论的传播,以及其带来的正面与负面的双重效果;从五方面特别指出存在的问题,着重探讨负面效应;并从政府、媒体和受众三个角度,针对性的提出微信舆论的引导策略。指引公众走向积极传播的一方,构建正确良好的微信舆论氛围和有效共振的微信舆论场。
目 录
绪论 1
第一章 微信的定义、功能和传播特征 2
1.1微信的定义和功能 2
1.2微信传播的特征 2
第二章 江歌案件中微信舆论的传播与引导 4
2.1案情回顾 4
2.2通过拉斯维尔模式看江歌案件的微信舆论传播 5
2.2.1传播者 5
2.2.2传播内容 7
2.2.3渠道媒介 8
2.2.4受众 10
2.2.5效果 11
第三章 热点事件中微信舆论传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13
3.1微信舆论传播存在的问题 16
3.2引导微信舆论正确传播的策略 16
3.2.1政府 16
3.2.2媒体 17
3.2.3公众 18
结束语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绪论
1、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微信社交圈的蓬勃发展可以与微博等社交平台相提及,虽然它不是完全开放式的社交圈子,但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微信舆论场逐渐形成。在超过10亿人使用微信的过程中,反映出的社会热点现象和各种问题,促进了微信舆论场的成型。但另一方面,因其微信舆论的失真、变形、无序导致微信舆论场也成为了值得警惕的圈子社交。
2、研究意义
研究热点事件中微信舆论的传播与引导这个主题,旨在能够正确引领微信舆论在评论热点事件中,能指引公众走向积极一方,并且为传播正确积极的信息提供建议。微信舆论场的强关系属性,使得其处于边界交往和两级分化的境地,并且从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方面来说,微信中的双向互动是尤其明显的,但因其半封闭的环境,是无法与各个阶层或者说不同类型的群体进行互动交流的,所以就不易产生良性的舆论引导。因此本文希望能够对微信舆论的正面传播和积极引导提出对策。
3、研究方法及内容
3.1资料搜集分析法
3.2案例分析法
本文从拉斯维尔程式的过程模式角度,通过个案分析,去研究微信舆论带来的正反两面的不同影响,给出相应的传播与引导热点事件中微信舆论的对策。
3.3定性分析法
借助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探讨微信舆论传播对社会舆论环境的影响力。
微信的定义、功能和传播特征
1.1微信的定义和功能
微信是腾讯基于QQ用户推出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从字面上看,就是微小的消息,它作为集文字、语音、图片、视频于一体的移动终端,能够及时反馈传播者双方的信息。微信还提供消息推送、语音通话、小游戏、朋友圈新鲜事分享、公众号推文、“查看附近人”、“摇一摇”、“漂流瓶”等等一系列功能,俨然成为了时下最热门的社交网络平台。
1.2微信传播的特征
1.2.1传播速度快,实时传输信息。
微信的通讯功能包括文字图片传输、语音输入和视频通话,具有同步性。在一方发送消息的同时,另一方即刻接受消息并回复消息。它就与病毒传播一样,用户多而广泛并不影响传播速度,只要你是对方的好友百分百送达所有信息。微信传播属于实时传播,而微博传播属于差时传播。
1.2.2传播内容具有隐蔽性。
由于微信属于半封闭的网络平台,单方面的添加而不是对方好友的接收不到任何信息。微信通讯的文字图片或语音信息在不删除的前提下,是只有自己可以看到,其他好友不可查看,它追求“关系”。微信不像微博,是追求“关注”,只要有评论,人人都可以看到,并且可以点进主页浏览对方信息,确保了传播内容的隐私性。微信朋友圈的内容也具有透明度。在一方面来说,不设权限的内容属于强制性由所有好友查看;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设置分组的内容仅供一小部分人查看,具有空间私有性。微信传播的内容是私密隐蔽的,并且针对特定的目标受众制定个性化内容,话题的自由选择权少且开放程度低,而微博传播的内容是公开透明的,易发酵成热点话题,开放度高;两者传播都具有互动性,但是微信的双向互动明显,而微博则侧重单向互动。
1.2.3传播者和受众双方身份明确。
微信传播的传播方和接收方都是由自己本人决定的,通过验证的好友才可以互发信息,删除或拉黑的都不可以即时收发信息,因此,传播者双方的身份具有精确性,并非像微博可以回复和私信陌生人。微信传播的对象身份明确,多为自己的熟人,是真实存在的,而微博传播的对象是关注自己的粉丝,身份模糊,且有可能是并不存在的“僵尸粉”假受众。
1.2.4属于点到点的人际传播。
微信传播的信息是具有百分百到达率的,因它属于点到点的精确传播,是单个用户向单个用户传输信息的双向交流。在公众号平台也是如此,只要关注了此公众号,公众号推送就是面向每一位关注它的单个用户的,而每位用户也可以与公众号后台进行文字、图片或者语音交流。当然它的朋友圈、群组聊天功能和公众号转发功能也是具有点到面传播的特征的。微信传播过程的干扰少,而微博的多级传播造成无效信息堆积,受众接受重点信息的比例会下降。
1.2.5传播效果同时具有正负效应。
首先,微信传播属于强关系型人际传播,是比较弱的大众传播,因此信息会比较集中聚合,到达的准确率比较高,而微博则是弱关系的大众传播,以事件的具体内容为核心点;但另一方面来说,信息的承载度就会降低,内容分享受限制,例如公众号的每日推送是有次数上限的。而微博则鼓励受众分享、讨论、转发话题,易形成广泛热点。其次,微信传播大多在自己的熟人交际圈,因大家生活的区域相近,对信息的考虑方向也会更加一致,更容易达成共识,避免口水纷争,因为微信的意见领袖是比较限于小众的领域,不如微博大V的话语权比例重;但另一方面来说,若互相信任的好友都被意见领袖所偏引,则会形成更具有影响力的舆论场,导致整体的错误站队。最后,订阅公众号完全由个人喜好决定,用户可以选择忽视或查看自己订阅的公众号的内容;但另一方面来说,有的公众号会沦为营销号传播不良信息,引导公众走向消极的一方。
目 录
绪论 1
第一章 微信的定义、功能和传播特征 2
1.1微信的定义和功能 2
1.2微信传播的特征 2
第二章 江歌案件中微信舆论的传播与引导 4
2.1案情回顾 4
2.2通过拉斯维尔模式看江歌案件的微信舆论传播 5
2.2.1传播者 5
2.2.2传播内容 7
2.2.3渠道媒介 8
2.2.4受众 10
2.2.5效果 11
第三章 热点事件中微信舆论传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13
3.1微信舆论传播存在的问题 16
3.2引导微信舆论正确传播的策略 16
3.2.1政府 16
3.2.2媒体 17
3.2.3公众 18
结束语 19
致谢 20
参考文献 21
绪论
1、研究背景
近几年来,微信社交圈的蓬勃发展可以与微博等社交平台相提及,虽然它不是完全开放式的社交圈子,但通过各种传播途径,微信舆论场逐渐形成。在超过10亿人使用微信的过程中,反映出的社会热点现象和各种问题,促进了微信舆论场的成型。但另一方面,因其微信舆论的失真、变形、无序导致微信舆论场也成为了值得警惕的圈子社交。
2、研究意义
研究热点事件中微信舆论的传播与引导这个主题,旨在能够正确引领微信舆论在评论热点事件中,能指引公众走向积极一方,并且为传播正确积极的信息提供建议。微信舆论场的强关系属性,使得其处于边界交往和两级分化的境地,并且从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一方面来说,微信中的双向互动是尤其明显的,但因其半封闭的环境,是无法与各个阶层或者说不同类型的群体进行互动交流的,所以就不易产生良性的舆论引导。因此本文希望能够对微信舆论的正面传播和积极引导提出对策。
3、研究方法及内容
3.1资料搜集分析法
3.2案例分析法
本文从拉斯维尔程式的过程模式角度,通过个案分析,去研究微信舆论带来的正反两面的不同影响,给出相应的传播与引导热点事件中微信舆论的对策。
3.3定性分析法
借助传播学、社会学、心理学等领域,探讨微信舆论传播对社会舆论环境的影响力。
微信的定义、功能和传播特征
1.1微信的定义和功能
微信是腾讯基于QQ用户推出的免费应用程序。“微信”,从字面上看,就是微小的消息,它作为集文字、语音、图片、视频于一体的移动终端,能够及时反馈传播者双方的信息。微信还提供消息推送、语音通话、小游戏、朋友圈新鲜事分享、公众号推文、“查看附近人”、“摇一摇”、“漂流瓶”等等一系列功能,俨然成为了时下最热门的社交网络平台。
1.2微信传播的特征
1.2.1传播速度快,实时传输信息。
微信的通讯功能包括文字图片传输、语音输入和视频通话,具有同步性。在一方发送消息的同时,另一方即刻接受消息并回复消息。它就与病毒传播一样,用户多而广泛并不影响传播速度,只要你是对方的好友百分百送达所有信息。微信传播属于实时传播,而微博传播属于差时传播。
1.2.2传播内容具有隐蔽性。
由于微信属于半封闭的网络平台,单方面的添加而不是对方好友的接收不到任何信息。微信通讯的文字图片或语音信息在不删除的前提下,是只有自己可以看到,其他好友不可查看,它追求“关系”。微信不像微博,是追求“关注”,只要有评论,人人都可以看到,并且可以点进主页浏览对方信息,确保了传播内容的隐私性。微信朋友圈的内容也具有透明度。在一方面来说,不设权限的内容属于强制性由所有好友查看;而从另一方面来说,设置分组的内容仅供一小部分人查看,具有空间私有性。微信传播的内容是私密隐蔽的,并且针对特定的目标受众制定个性化内容,话题的自由选择权少且开放程度低,而微博传播的内容是公开透明的,易发酵成热点话题,开放度高;两者传播都具有互动性,但是微信的双向互动明显,而微博则侧重单向互动。
1.2.3传播者和受众双方身份明确。
微信传播的传播方和接收方都是由自己本人决定的,通过验证的好友才可以互发信息,删除或拉黑的都不可以即时收发信息,因此,传播者双方的身份具有精确性,并非像微博可以回复和私信陌生人。微信传播的对象身份明确,多为自己的熟人,是真实存在的,而微博传播的对象是关注自己的粉丝,身份模糊,且有可能是并不存在的“僵尸粉”假受众。
1.2.4属于点到点的人际传播。
微信传播的信息是具有百分百到达率的,因它属于点到点的精确传播,是单个用户向单个用户传输信息的双向交流。在公众号平台也是如此,只要关注了此公众号,公众号推送就是面向每一位关注它的单个用户的,而每位用户也可以与公众号后台进行文字、图片或者语音交流。当然它的朋友圈、群组聊天功能和公众号转发功能也是具有点到面传播的特征的。微信传播过程的干扰少,而微博的多级传播造成无效信息堆积,受众接受重点信息的比例会下降。
1.2.5传播效果同时具有正负效应。
首先,微信传播属于强关系型人际传播,是比较弱的大众传播,因此信息会比较集中聚合,到达的准确率比较高,而微博则是弱关系的大众传播,以事件的具体内容为核心点;但另一方面来说,信息的承载度就会降低,内容分享受限制,例如公众号的每日推送是有次数上限的。而微博则鼓励受众分享、讨论、转发话题,易形成广泛热点。其次,微信传播大多在自己的熟人交际圈,因大家生活的区域相近,对信息的考虑方向也会更加一致,更容易达成共识,避免口水纷争,因为微信的意见领袖是比较限于小众的领域,不如微博大V的话语权比例重;但另一方面来说,若互相信任的好友都被意见领袖所偏引,则会形成更具有影响力的舆论场,导致整体的错误站队。最后,订阅公众号完全由个人喜好决定,用户可以选择忽视或查看自己订阅的公众号的内容;但另一方面来说,有的公众号会沦为营销号传播不良信息,引导公众走向消极的一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