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转型研究

摘 要融媒体的时代已经来临。融媒时代,信息的传播渠道变得多种多样,例如微信、微博等媒介平台,提供给民众传播和接收消息新的机会。融媒时代,人们还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和网络搭建信息传播的桥梁,以及从自媒体公众平台上获得资讯和传播信息。在融媒体时代到来的背景下,这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和接受信息的途径和手段,深刻地改变了新闻记者原本的新闻生产方式和从业方式,也对传统新闻媒体人的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传统媒体正面临着强烈的震荡。本文针对融媒体时代的特征,从新闻记者如何适应新的新闻环境,面对哪些挑战和如何解决这些挑战入手,研究当下新闻记者如何转型的问题,探讨在新的从业环境中新闻记者转型的素质要求。 ABSTRACT The time has come to integrate the media. In the era of media, the channels for the dissemination of information have become diverse, such as media platforms such as WeChat and Weibo, which provide new opportunities for people to disseminate and receive news. In the age of media, people can also build bridges for information dissemination through mobile terminals and networks, as well as obtain information and disseminate information from media public platform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arrival of the era of media integration, this new mode of communication and the ways and means of receiving information have profoundly changed the original news production me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thods and employment methods of journalists, and also brought new challenges and pressures to the work of traditional news media people. Traditional media are facing a strong shock. This article aims a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ra of media integration. From how journalists adapt to the new news environment, what challenges they face and how to solve these challenges, the author studies how journalists are transitioning, and discusses the quality requirements of journalists transitioning in the new business environment.一、 绪论 1(一) 研究背景 1(二) 研究目的和意义 2二、 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生态环境 2(一) 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征 2(二) 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机遇 3(三) 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监管机制 3(四) 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生态变化 4三、 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转型的困惑 5(一) 融媒体时代信息共享渠道受限 5(二) 融媒体时代媒体融合深度不够 6(三) 融媒体时代融媒体意识缺乏 6四、 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转型的策略 6(一) 调整心态,迎接挑战 6(二) 提高能力,深化认知 6(三) 规范行为,强化认可 7五、 结论 8六、 参考文献 9致谢 10一、绪论(一)研究背景新媒体和融媒体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人人都可以发声,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和信息的接受者。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信息的传播渠道和平台变得多种多样,例如微信、微博等,给了民众传播和接收消息的新的平台和机会。更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和网络搭建信息传播的桥梁,以及从自媒体平台获得资讯和传播信息。融媒体时代生成的这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和接受信息的途径和手段,深刻地改变了新闻记者原本的新闻生产方式和从业方式,也对传统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如果想在信息新闻活动发挥真正的作用,就必须要了解一定的新闻基础原理知识和新闻基本原理专业素养。从另一个角度上来看,每一个个体都可以成为生产信息和传播信息的新闻记者。对于专业的新闻记者来说,如何面对当下融媒体发展和纸媒的转型,更是刻不容缓的任务,如何提升自己的新闻素质和新闻素养成为了新闻记者必做的功课。近年来,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如何融合,引发了新闻学界和业界共同的争论与探索。在国家政策与政府方面,对当下媒体融合和媒体发展的关注与日俱增。新的媒体形态和媒介样态,也带给人们享有以网络信息技术发展为动力的媒体融合的便利。于是,人们就对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能力和素质提出了新的期望和要求。 由于我国对新闻媒介融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起步较晚,所以媒介融合的概念较为模糊,边界也不太清晰,在管理机制上也存在着缺陷,导致目前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大多数是形式多于内容。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转弄问题摆在了学界和业界的面前。因此,本文拟对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的转型题进行探讨和分析。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信息传播的渠道不再仅仅局限于传统的广播电视和报纸了,以网络为载体、以手机等屏幕为移动端的信息传播,已经成为了新的常态。一个“人人皆记者”的时代真正到来了。在这样的时代里,人们可以主动而不再是被动地进行信息的传播与接受,并主动与媒体互动。  媒介的生态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甚至媒介完全处于一个全新的业态当中。传统的新闻记者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生存压力。在融媒体时代,分析和探讨新闻记者如何提高自己的新闻素养和完善职业技能,分析的探讨新闻记者所面临的挑战与困境,并为其职业的转型和素质提高以及其职业的长远发展提供借鉴,就显得既有理论意义,又有实践意义。  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融合,它是当代传播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人们思维方式的提升和行为方式改变的见证,甚至是引发社会社会群体和社会结构发生重大改变的前奏。因此,如何培养公民有序参与到信息的传播与吸收之中,以及如何提高新闻记者的素养和扩大新闻记者的业务范围,都是当下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型媒体,它们的核心资源是媒体平台之上的新闻记者,它们的核心技术是新闻记者的业务能力。新闻记者的转型是必须的,也是一种别无选择。在新闻记者的转型过程中,过去的经历和经验已不具备参考意义和坐标价值,转型就是要面对不可知的未来,并为之付出艰辛的努力和尝试。让坚守新闻理想的新闻人更加清楚地面对职业挑战,让满怀新闻理想的新闻学子理性分析和慎重选择未来的职业,本文拟给出一定的参考和借鉴。二、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生态环境  (一)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特征根植于和受惠于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融媒体改变了传统媒体的传播内容和传播方式,提升了受众对新闻传播的期待,重塑了新闻生产和新闻传播的生态环境。融媒体新闻传播呈现出不同于传统媒体的显明特征。 1. 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形式更为多元。起步阶段的融媒体的传播形式以网络为载体,只是简单地将其它网站上的新闻内容复制到自己的传播平台上,有时只是传播传统媒体的内容。在融媒体的发展阶段,新型媒体与传统媒体的内容和形式进一步融合,除了PC终端之外,其内容还转移到移动终端上。新的传播媒介的丰富和拓展,让融媒体的传播形态趋于多元化。2.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渠道更为畅通。传统媒体时代信息共享渠道受限,广播、电视、报纸边界分明,各有各的传播渠道,所以媒体的传播规模和影响力相对较弱,只有央级媒体因为拥有了全国范围内的传播渠道而具有较强的传播优势。融媒体时代,媒体视网络和移动网络为自己天然的传播渠道,将更多的业务拓宽到网络上,不仅让更多的受众能够更加积极地获得新闻和信息,主动参加到话题讨论当中,增加健康有益的良性互动,并且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新型媒体的原创内容很多来自于受众及网民的自发信息的生成。畅通的渠道,再加上越来越来我UGC内容,融媒体建构起受众参与、受众生成内容、受众受益受惠的良性新闻传播生态。特别是近年来,媒体融合让一些国家级的重点媒体纷纷创办属于自己的自媒体账号。这种新型的传播方式,新型的接受信息的途径和手段,深刻改变了新闻记者原本的新闻生产方式和从业方式,也给传统新闻媒体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作为行业的主要从业人员,新闻记者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理念更新和业务技能的转换升级。  移动终端,多屏呈现,微博微信平台,为新闻内容的传播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运作模式,也给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如何利用融媒体的多媒介特点和特征来传播新闻信息,让新闻信息能够以多种多样的形态和方式传播出去,从而让更多的受众接受,将是新闻记者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课题。(二)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机遇在媒体融合的初级阶段,传统媒体为了维护原有的利益增长模式,为了增加广告的投入,为了留住受众群和广告客户,不得不将传播的内容放到网络上,或创办自己的网络媒体。这是传统媒体的一种自救,也是新闻内容免费的开始。而这种做法,却让传统媒体陷入更加艰难的生存困境。在媒体融合的最初,传统媒体为了维护原有的利益增长模式,比如增加广告的投入等,这大大损失了受众群和客户,因此不得不将传播的形式和内容放到网络媒体。这是传统媒体面对当下形势的一种自救,并且也是让新闻内容以免费的形式向受众进行开放。因此,这种做法是让传统媒体陷入生存困境的一个重要原因。传统媒体向新媒体靠拢,一方面增加了自身的影响力,扩大了自身的受众,另一方面新媒体也在借助纸媒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优质的新闻内容,不断的规范自身的传播形态和内容,在不断从形式走向内容的过渡,以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传播。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的融合,已经建构起了一个良好的融媒体生态。在融媒体生态中,传统媒体彰显了自身的影响力,扩大了自身的受众。另一方面,新型媒体也借助传统媒体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优质的内容资源,不断规范自身的传播形态和内容呈现方式,以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传播。通过内容的共享和途径的共享,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实现了资源的重新分配,内容的多元利用,取得双赢的目的和效果。在媒体融合的成熟阶段,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互相开放内容边界,相互融合内容生产,一方面增加了各自的影响力,扩大了受众,另一方面为了保证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双方不断地规范自身的传播形态和内容,实现了双赢。  媒体融合过程中,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型媒体,其自身的原创内容也在不断累积,传播的分量在不断增加。尤其是新型媒体,其原创内容很多来自于受众及网民的自发信息生成和生产,与受众的互动明显增加。传播内容生产方式的改变,增加的不仅是媒体内容的体量,也改变着新闻内容的生方机制和受众的审美趣味,甚至受众对信息获取快捷性的期待也不断提升。这都是推动媒介融合的根本原因。(三)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监管机制  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的内容生产机制和传播形式都发生着深刻的变迁,由此形成了新的媒介生态环境。在新的生态环境中,如何让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进行深度融合,相互借鉴、相互促进双方的传播手段以及内容生产,需要我国媒体管理部门出台新的监管政策和形成新的监管机制。  因此,面临新的生态环境,媒体从业人员和新闻记者应该从自身出发,不断提升自我,努力掌握新的技能,应对更多和更强烈的业务转型的挑战。同时,培养更多的公民,让他们有序参与到信息的生产与传播过程。这些,都是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监管机制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和重点内容。   近年来,媒体融合让一些央级媒体创办属于自己的自媒体账号。这些自媒体帐号的开办,让社会公众有更多的渠道和平台积极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加快了社会公众由居民到公民角色的转化过程。这一过程,也必须受到相应的监管政策和监管机制的约束。(四)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的生态变化  1.新闻直播常态化?  新闻直播常态化。在经济社会高速运转、信息交流更加畅通的社会背景下,新闻传播的速度成了媒介与平台之间竞争的核心领域和第一手段。可以说,如何抓住广大的受众,吸引观众的眼球,常常取决于媒体是否可以第一时间将新闻传播报道出去。相对于其他的传播方式,电视媒体可可以运用现场直播的方式,让观众更加直接身临其境地了解新闻的感受和状况。因此,在未来的新闻报道中,现场直播的方式将越来越普遍,并且将会结合多种传播媒介和传播渠道,让现场直播的新闻越来越常态。  2.新闻媒介多元化  随着新闻媒体的逐步融合,传统新闻的传播方式将会被全新的融媒体运作方式所取代。在新闻的传播途径不断丰富和传播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如何将丰富的新闻资源和多种传播渠道进行结合、融合,将是当代新闻记者将面临的又一重大问题。而与此同时,从传播的内容上看,除了新媒体一方面同时在复制传统媒体的优质内容,对传统媒体的新闻不断进行加工和方法之外,另一方面媒体自身的原创内容也在不断的累积,并且分量在不断增加和传播。并且与传统媒体不同的是,新媒体的原创内容很多来自于受众及网民的自发信息形成和传播,如增加一些和受众的互动性。尽管传统媒体仍然坚持将自己原有编制的内容嫁接到新媒体的形式上而没接上,但是从信息的拓展员和媒介,形式的交融上,一定程度强化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在内容和形式上的互相交融,互相借鉴,让二者进行互相建立互利共赢的效果。  融媒体时代这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和接受信息的途径和手段,深刻地改变了新闻记者原本的新闻生产方式和从业方式,特别是网络移动端、微博微信的平台,为新闻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运作模式。如何利用多种媒介的特点和特征,以传播相应的新闻,让新闻能够以多种多样的形态和方式传播出去,让更多的受众更快捷地接受,将是未来新闻记者必须要学习的课题。  3.资讯传播国际化  由于信息技术和通讯科技的日益发展,信息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远的传播,国家与地区、国家与国家之间的信息交流几乎不存在界限,信息传播已实现了全球化。因此,新闻记者也应该与时俱进,明确自己传播新闻即时消息的角色,以此来适应激烈的新闻媒体市场竞争。新闻记者应该拓宽自己的人脉关系网,拓宽信息的渠道和信息的来源,与其他媒体、国际媒体记者进行合作,实现公共资源的共同分享,为国内受众传播更多的国际资讯。三、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转型的困惑(一)融媒体时代信息共享渠道受限我国的新闻传媒业起步较晚,加之经验不足,虽然发展迅速,但是传媒业的规模和影响力相对较弱。特别是由于行业和媒介长期条块分割,除央级媒体外,其它地方性媒体无力建构覆盖全国的新闻信息网络,无法拓宽信息的更多来源,无法建立信息的共享渠道。即使是融媒体时代,我国新闻传媒业也处于东西发展不平衡、城乡发展有差距的态势,甚至有些地区仍然没有新闻机构,有些地区的新闻机构的人力和物力欠缺,没有能力达到新闻的国际化和直播的常态化。由于新闻记者没有完全的新闻网和人脉关系,没有办法拓宽信息的来源和渠道以此来传播信息。同时国内信息的大小事件较为快速,而对于国际新闻,由于我国没有新闻驻地的区域,和人力和物力以及技术的缺陷限制,不能及时的赶赴现场,没有办法达到新闻的新闻国际化和直播常态化。因此,如何拓宽信息的渠道和信息的来源,与其他媒体,国际媒体记者进行合作,实现公共资源的共同分享,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新闻记者也应该与时俱进,拓宽自己的人脉关系网。(二) 融媒体时代媒体融合深度不够  随着网络科技的进步和信息传播渠道的拓宽,融媒体终将会成为新闻内容传播和新闻记者发展的主要平台。由于当下传媒行业的发展,一些资深的新闻记者已在行业从事多年,拥有根深蒂固的传统新闻传播思维。因此,他们面临当下的融媒体时代,可能无法较快的转变思想。然而当下融媒体时代下,新闻记者变成全媒体服务者的要求刻不容缓。电视台、报纸和广播等方向的工作只是他们融媒体时代下新闻记者本该拥有的部分工作。但是,在我国的媒体融合过程中,只有小部分媒体实现了媒体的深度融合,大部分媒体融合仍然处于起步阶段,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并不够。因此必须要从事网络广播网络,并且结合着众多的传媒平台进行发布,将行业和媒介相通。在融媒体时代的大背景下,传统电视的新闻记者需要改变传统的意识,及时掌握新的技能,扩大自己的业务和工作范围,积极的获取信息和资讯的渠道,提升自己的新闻敏锐度。(三) 融媒体时代融媒体意识缺乏  传统新闻的采制与传播方式,在部分新闻记者的意识中已经根深蒂固。在不错过任何讯息的情况下,通过多渠道多角度的方式来获取信息、传播信息,是当下新闻记者应该提高的能力 。当他们自主或被动地进入融媒体时代后,可能无法较快地适应新的媒介生态环境,无法较快地转变传统思维方式。在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变成全媒体记者已是刻不容缓。电视台、报纸和广播的新闻记者,需要改变传统的新闻采制与发布意识。 四、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转型的策略(一)调整心态,迎接挑战  受国情的限制与影响,我国的新闻是党和政府的喉舌,是党和政府宣传的工具。同时,新闻也应该最大程度上传播人民群众的声音。当面临融媒体所带来的媒介生态环境的变化,新闻记者需要调整好心态,正确积极地摆正自己的位置,发挥新闻记者所应承担的责任,客观全面地分析当下网络新媒体给新闻带来的优势和局限性,既不能够固步自封坐井观天,也不能一味追求新颖让自己的特色丧失殆尽。新闻记者应该尽可能地在更广阔的领域内与新型媒体平台合作,积极转变自己的角色,提升自己的新闻素养,完善自己的业务能力。新闻记者正面对转型的各种困惑。因此,新闻记者不能击穿行业的职业道德操守。而应该从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根本利益出发,适应融媒体时代的新特点和新特征,转变自己的角色,提升自己的新闻素养,为时代奉献内容精美、形式精良的新闻产品。(二)提高能力,深化认知  不期而至的融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能力和素质的提高也提出了特殊的要求。新闻记者应该积极提升自己的新闻职业能力,深化自我认知。  首先,面临当下的融媒体环境,新闻记者应该拓宽自己的业务范围,提升自己的新闻能力,并从中获取工作的效能感和成就感。这有利于在当下建立较强的工作自信心,从新的工作层面对自己的工作能力和业务能力给予正面的反应。只有以这种积极的心态面对工作,才能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不断地激发自己、完善自己的业务能力,形成良性的循环。新闻记者即是指在电视节目中负责搜集相关信息和新闻素材的工作人员,因此准确的搜集新闻素材是电视节目存在的基础。因此,新闻记者对电视节目扮演十分关键的角色。充分提升自己的新闻素养,对于新闻电视工作的展开十分必要。新闻记者进入的门槛相对较低,往往在各方面的,能力素质,心理素质较差,在一些混乱的紧急关头往往手足无措,不能够很好的应对。新闻记者需要具备优秀的心理素质,心理素质是一个较为复杂和多元的概念,其中包括稳定意识控制,对自己目标动机需要的清晰认知,其中情绪控制指的是,受外部环境所影响,而体现在自身行为或者思想上的一种心理表现。作为电视记者需要做到宠辱不惊,临危不惧。在混乱的时刻,也能够保持平稳的心理素质,冷静理性,沉着应对。拥有这样的心理状态,才可以拍摄到更加珍贵的新闻信息,掌握一手资料,才能报道更加有价值的新闻素材。  其次,当面临新的任务,新闻记者应该客观分析自身的不足,调整和校准自己的工作状态。在努力掌握新的技能、以深化自我的认知为出发点的同时,不断的提升自我,积极应对已经到来的业务转型和职业挑战。不同的媒体平台,有着不同的特点和技术支持,因此,新闻记者如何取舍,如何在竞争中学会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再次,新闻记者应该具备一定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目前的传统媒体,足以为普通的受众提供常规的信息传播渠道,但是,如果要应对融媒体时代对新闻记者的新要求,新闻记者就需要一些创新意识和灵活多变的手段,来吸引受众、关注新闻,让观众感受到耳目一新的节目、新闻内容和独特的新闻角度。无论是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应该将内容作为传播的第一要义,所以,新闻记者必须以全新的角度来呈现新闻内容,能够让新闻报道更具内容价值和传播效能。 (三)规范行为,强化认可  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不仅仅要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养,也应该升华自己的职业道德标准,规范自己的职业行为。  新闻记者要担负起社会责任。尽管时代在改变,技术在更新,媒体在融合,行业对新闻记者的业务能力和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但是,新闻记者不能失却职业的规范,不能违背新闻报道的基本原则。不忘初心,勇于担当,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呈现积极的工作心态,不断激发自我,为社会及公众负责。  新闻记者要践行良好的职业道德。媒体从业人员也面临着来自行业和社会的利益诱惑。拒绝因为利益改变新闻原有的真实性。在复杂的媒介生态环境中,能够洁身自好,以良好的新闻道德素养监督自己,这也是新闻记者强化自我认知、提升自我新闻素养的一个方面,充分提升自我价值在自己未来的职业长远发展也十分重要。融媒体时代,新闻记者更应洁身自好,遵从职业道备和坚守良知底线,自觉维护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新闻媒体的权威性及公信力,以良好的新闻道德素养履行自己的职业职责。五、结论新媒体和融媒体时代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人人都可以发声,人人都可以是信息的传播者和信息的接受者。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信息的传播渠道和平台变得多种多样,例如微信、微博等,给了民众传播和接收消息的新的平台和机会。更可以通过移动终端和网络搭建信息传播的桥梁,以及从自媒体平台获得资讯和传播信息。在融媒体时代到来的背景下,这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和接受信息的途径和手段,深刻地改变了新闻记者原本的新闻生产方式和从业方式,也对传统新闻媒体人的工作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传统媒体正面临着强烈的震荡。融媒体时代生成的这种新型的传播方式和接受信息的途径和手段,深刻地改变了新闻记者原本的新闻生产方式和从业方式,也对传统新闻媒体从业人员的的工作方式和工作环境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如果想在信息新闻活动发挥真正的作用,就必须要了解一定的新闻基础原理知识和新闻基本原理专业素养。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的融合,已经建构起了一个良好的融媒体生态。在融媒体生态中,传统媒体彰显了自身的影响力,扩大了自身的受众。另一方面,新型媒体也借助传统媒体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优质的内容资源,不断规范自身的传播形态和内容呈现方式,以更加灵活多样的形式进行传播。通过内容的共享和途径的共享,传统媒体和新型媒体实现了资源的重新分配,内容的多元利用,取得双赢的目的和效果。  特别是近年来,媒体融合让一些国家级的重点媒体纷纷创办属于自己的自媒体账号。这种新型的传播方式,新型的接受信息的途径和手段,深刻改变了新闻记者原本的新闻生产方式和从业方式,也给传统新闻媒体带来新的挑战和压力。作为行业的主要从业人员,新闻记者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理念更新和业务技能的转换升级。  移动终端,多屏呈现,微博微信平台,为新闻内容的传播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运作模式,也对也给新闻记者提出了更高的职业要求。如何利用融媒体的多媒介特点和特征来传播新闻信息,让新闻信息能够以多种多样的形态和方式传播出去,从而让更多的受众接受,将是新闻记者不断学习、不断探索的课题。  新闻记者正面对转型的各种困惑。因此,新闻记者既不能固步自封坐井观天,更不能击穿行业的职业道德操守。而应该从广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和根本利益出发,适应融媒体时代的新特点和新特征,转变自己的角色,提升自己的新闻素养,为时代奉献内容精美、形式精良的新闻产品。 参考文献[1]?孙少晶.从范长江新闻奖获得者透视新时期名记者成功因素[J]新闻与传播研究,1999(01)89-97.?[2]?吴廷俊.名记者的界定与认定[J]新闻记者,2008(12)14-16.?[3]?陈栋;王丽明.?捍卫社会?记录历史?表达人民?新闻人肩负的崇高职责——访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院长吴廷俊教授[J]新闻与写作2005(04)[4]张成良(2009)《“多媒体融合”泛媒体时代的生存法则》?传媒 [5]赵洁(2009)《论传统媒体对网络信息的利用与开发》?[6]王正鹏(2010)《报纸突围数字时代传统媒体变身记》. [7]赵洁(2009)《论传统媒体对网络信息的利用与开发》?[8]李锦(2002)《传统媒体的网络化发展网络时代国内传统媒体发展的重要策略》[9]陆晔;潘忠党.成名的想象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新闻从业者的专业主义话语建构[J]新闻学研究,2003?(4)??[10]何青.?论我国当代名记者的博客效应[A].?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会.首届华中地区新闻与传播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获奖论文[C].武汉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会:,2010:11致谢 感谢大学四年的日子,感谢学院领导,感谢各科老师们,感谢亲爱的舍友们,最后,感谢论文指导老师——扈长举老师的悉心指导。希望未来的日子大家一切都好。我会永远怀念大学四年的时光。
目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73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