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在微信上的传播模式(附件)【字数:10289】
摘 要文学的传播需要媒介载体,媒介的变革带来的是文学新形态的诞生。微信文学作为“泛文学”语境下的一种新兴文学形态,有其特殊的传播模式。微信文学通过微信群、微信公众号和微信朋友圈等渠道,达成文学的互动交流传播和群体传播。微信文学多元的传播主体决定了微信文学内容的多样性,能够满足各类受众的需要。微信文学的传播融合了多种传播模式,共同形成微信文学得以广泛传播的现状。
目 录
绪论 1
第一章 微信网络文学的传播与兴盛 2
1.1传媒变迁导致文学形态的转移 2
1.2新文学形态中微信文学的兴起 3
第二章 文学在微信上的传播模式 4
2.1自媒体传播——多元个性的自主表达 4
2.2大众传播——基于公众号的大众互动交流 5
2.3圈层传播——群与群圈与圈之间的群际传播 5
2.4融合传播——多种传播方式的融合 6
第三章 文学在微信上传播的特点 8
3.1微信传播带动文学多样性发展 8
3.2微信传播提高文学传播效率 8
3.3微信传播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8
3.4微信文学传播造成全民“浅阅读”现象 9
第四章 解决微信文学传播现存问题的措施 10
4.1用精品内容引导大众“深阅读” 10
4.2加强微信文学网络规范 10
4.3平衡纯文学与文学的商业价值 10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绪 论
文学是一种高级精神活动,整个流程都必须以一定形态的物质媒介为基础。互联网的兴起助推了文学边界的位移,文学的艺术概念已经不断扩展外延,形成了一个“泛文学”的场域。新媒体技术的变革,都会带动文学艺术新的变化,从古登堡到网络到移动交互式媒介的出现,媒介形态的每一次变化,都创造着新的文学形态。纸媒与小说、散文、评论→广播与广播剧→电影与电影文学、改编文学→电视与电视文学→网络与网络文学→手机与手机文学
现代的媒介技术不断更新着文学艺术活动的载体,媒介不仅是文学的载体,而且也同样是一种另类形式的文本,文学艺术以新媒介为载体,也同样会以一种新的形态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新的生产方式以及接受方式收到人们关注。新兴媒介不仅“通过改变文学所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而间接得改变文学”,而且还“直接地重新组织了文学的诸种审美要素”。
微信文学作为新媒介影响下的一种新的文学形态,以其崭新的艺术形式和广泛的传播效应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收到关注和重视。迎合了当代人们直观快捷的碎片化阅读方式,它通过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形成广泛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微信文学不仅传承了传统的文学艺术,而且开辟了新的文学形态,为文学艺术的创作带来了新的视野。
作为微信文学的传播载体,微信具有广泛的市场用户。最新2017版《微信数据化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9月,微信日登录用户超9亿,较去年增长17%,月老年用户5000万,一半以上的用户至少每天使用一次。微信用户日发表朋友圈视频次数6800万次,较去年增长26%。微信开放平台中,微信公众号的月活跃账号为350万个,同比增长14%。月活跃粉丝为7.97亿人,同比增长19%。
此外,在如今内容变现的时代,近六成微信用户愿意为有价值的内容付费。一些自媒体例如于小戈通过公众号文章+小程序的模式,在文章中插入小程序卡片,在小程序里卖货,实现内容的变现。通过文章+小程序卡片的模式,其阅读购买率提高了5倍。
微信从一开始的社交通讯平台,逐渐扩展业务,文学虽不成为微信传播内容的主流,却也在微信传播中占有一席之地。一些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阅读量可以达到十万多。甚至有时候一篇文章会因为特殊情况一下子火爆朋友圈获得众多人的关注和认同。微信以其碎片化的文学阅读方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众对文学的关注度和鉴赏审美能力,也推动了文学从纯文学到泛文学的定义的拓宽。
而文学为什么会在微信上有如此强大的传播能力,则与其特殊的多维传播模式密切相关。本文将从微信文学发展的背景、自媒体传播模式、大众传播、圈层传播、融合传播五个方面解析微信文学的传播模式,并对微信文学的传播作出利弊两方面的思考。
第一章 微信网络文学的传播与兴盛
1.1传媒变迁导致文学形态的转移
在大众传播媒介出现之前,文学总像是生存于高墙之内的高贵之物,犹如紫禁城内的建筑一般,墙外的人很难了解和接触到它们。直至大众传播媒介出现之后,传播媒介,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成为“文学生存、发展的重要历史条件之一,文学依托传播媒介实现它的社会价值”,墙外的人可以通过传播媒介了解文学欣赏文学,而当网络传播媒介出现之后,墙外的人不仅可以欣赏文学,还可以生产和传播文学,手机传播媒介加入文学领域后,便更加扩大了这种平民大众对于文学的参与。一方面,墙内的风景不再神秘,文学的“围墙”被媒介革命一次次地变矮直到拆除,成为向公众开放的“精神花园”,而另一方面,文学的边界也随着媒介在进行着位移。
“从长远的发展过程看,历史上从来没有边界固定不变的文学今天,电子媒质引起的传播革命,又一次引起了文学自身的变革。文学面领着又一次越界、扩容与转向。一大批新型的文学样式如电影文学、电视文学、网络文学甚至广告文学,一大批边缘文体如大众流行文学、通俗歌曲(歌词)艺术、各种休闲文学艺术方式,都已进入文学研究的视野,由文学而文化,更多的新兴的文化艺术样式被创造出来,成为今日文学——文化学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现代电子信息传播观念的发展并进入文学生产领域,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新的文学形态层出不穷,如文学的网络化、图像化、多媒体化、博客化、超文本式,以及手机短信式的文学,等等;由此而影响到传统的书写印刷文学,从内容到形式、从文体形态到文本形态也都不断发生新变化。从总体上讲,当代文学是在不断走向扩张与‘泛化’”。“网络文学的横空出世似乎已经提醒我们,在如今这种电子媒介时代,既有的文学观念已经不能涵盖所有的文学类型和文学现象,文学越界和扩容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面对这种现实,应该说当今的文学艺术概念已经开始不断地扩展,形成了一个泛文学的场域。文学艺术要想不被终结,也需要与时俱进,将自身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文化语境和公开空间当中,不断用崭新的艺术形式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目 录
绪论 1
第一章 微信网络文学的传播与兴盛 2
1.1传媒变迁导致文学形态的转移 2
1.2新文学形态中微信文学的兴起 3
第二章 文学在微信上的传播模式 4
2.1自媒体传播——多元个性的自主表达 4
2.2大众传播——基于公众号的大众互动交流 5
2.3圈层传播——群与群圈与圈之间的群际传播 5
2.4融合传播——多种传播方式的融合 6
第三章 文学在微信上传播的特点 8
3.1微信传播带动文学多样性发展 8
3.2微信传播提高文学传播效率 8
3.3微信传播内容质量参差不齐 8
3.4微信文学传播造成全民“浅阅读”现象 9
第四章 解决微信文学传播现存问题的措施 10
4.1用精品内容引导大众“深阅读” 10
4.2加强微信文学网络规范 10
4.3平衡纯文学与文学的商业价值 10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绪 论
文学是一种高级精神活动,整个流程都必须以一定形态的物质媒介为基础。互联网的兴起助推了文学边界的位移,文学的艺术概念已经不断扩展外延,形成了一个“泛文学”的场域。新媒体技术的变革,都会带动文学艺术新的变化,从古登堡到网络到移动交互式媒介的出现,媒介形态的每一次变化,都创造着新的文学形态。纸媒与小说、散文、评论→广播与广播剧→电影与电影文学、改编文学→电视与电视文学→网络与网络文学→手机与手机文学
现代的媒介技术不断更新着文学艺术活动的载体,媒介不仅是文学的载体,而且也同样是一种另类形式的文本,文学艺术以新媒介为载体,也同样会以一种新的形态和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新的生产方式以及接受方式收到人们关注。新兴媒介不仅“通过改变文学所赖以生存的外部条件而间接得改变文学”,而且还“直接地重新组织了文学的诸种审美要素”。
微信文学作为新媒介影响下的一种新的文学形态,以其崭新的艺术形式和广泛的传播效应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力,越来越收到关注和重视。迎合了当代人们直观快捷的碎片化阅读方式,它通过朋友圈、微信公众号、微信群形成广泛的传播效果和影响。微信文学不仅传承了传统的文学艺术,而且开辟了新的文学形态,为文学艺术的创作带来了新的视野。
作为微信文学的传播载体,微信具有广泛的市场用户。最新2017版《微信数据化报告》显示:截至2017年9月,微信日登录用户超9亿,较去年增长17%,月老年用户5000万,一半以上的用户至少每天使用一次。微信用户日发表朋友圈视频次数6800万次,较去年增长26%。微信开放平台中,微信公众号的月活跃账号为350万个,同比增长14%。月活跃粉丝为7.97亿人,同比增长19%。
此外,在如今内容变现的时代,近六成微信用户愿意为有价值的内容付费。一些自媒体例如于小戈通过公众号文章+小程序的模式,在文章中插入小程序卡片,在小程序里卖货,实现内容的变现。通过文章+小程序卡片的模式,其阅读购买率提高了5倍。
微信从一开始的社交通讯平台,逐渐扩展业务,文学虽不成为微信传播内容的主流,却也在微信传播中占有一席之地。一些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阅读量可以达到十万多。甚至有时候一篇文章会因为特殊情况一下子火爆朋友圈获得众多人的关注和认同。微信以其碎片化的文学阅读方式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大众对文学的关注度和鉴赏审美能力,也推动了文学从纯文学到泛文学的定义的拓宽。
而文学为什么会在微信上有如此强大的传播能力,则与其特殊的多维传播模式密切相关。本文将从微信文学发展的背景、自媒体传播模式、大众传播、圈层传播、融合传播五个方面解析微信文学的传播模式,并对微信文学的传播作出利弊两方面的思考。
第一章 微信网络文学的传播与兴盛
1.1传媒变迁导致文学形态的转移
在大众传播媒介出现之前,文学总像是生存于高墙之内的高贵之物,犹如紫禁城内的建筑一般,墙外的人很难了解和接触到它们。直至大众传播媒介出现之后,传播媒介,尤其是大众传播媒介成为“文学生存、发展的重要历史条件之一,文学依托传播媒介实现它的社会价值”,墙外的人可以通过传播媒介了解文学欣赏文学,而当网络传播媒介出现之后,墙外的人不仅可以欣赏文学,还可以生产和传播文学,手机传播媒介加入文学领域后,便更加扩大了这种平民大众对于文学的参与。一方面,墙内的风景不再神秘,文学的“围墙”被媒介革命一次次地变矮直到拆除,成为向公众开放的“精神花园”,而另一方面,文学的边界也随着媒介在进行着位移。
“从长远的发展过程看,历史上从来没有边界固定不变的文学今天,电子媒质引起的传播革命,又一次引起了文学自身的变革。文学面领着又一次越界、扩容与转向。一大批新型的文学样式如电影文学、电视文学、网络文学甚至广告文学,一大批边缘文体如大众流行文学、通俗歌曲(歌词)艺术、各种休闲文学艺术方式,都已进入文学研究的视野,由文学而文化,更多的新兴的文化艺术样式被创造出来,成为今日文学——文化学关注和研究的对象”。
“在全球化背景下,随着现代电子信息传播观念的发展并进入文学生产领域,文学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新的文学形态层出不穷,如文学的网络化、图像化、多媒体化、博客化、超文本式,以及手机短信式的文学,等等;由此而影响到传统的书写印刷文学,从内容到形式、从文体形态到文本形态也都不断发生新变化。从总体上讲,当代文学是在不断走向扩张与‘泛化’”。“网络文学的横空出世似乎已经提醒我们,在如今这种电子媒介时代,既有的文学观念已经不能涵盖所有的文学类型和文学现象,文学越界和扩容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面对这种现实,应该说当今的文学艺术概念已经开始不断地扩展,形成了一个泛文学的场域。文学艺术要想不被终结,也需要与时俱进,将自身置于一个更广阔的文化语境和公开空间当中,不断用崭新的艺术形式吸引人们的注意力。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