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电影下关导演阐述【字数:5631】
摘 要 选择拍摄《下关》这个纪录片主要源于自身对原下关的热爱,如今下关区早在2013年取消且合并入鼓楼。下关区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老城区,滨江依城,从地理位置、自然资源、人文环境以及历史底蕴都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如今时过境迁,下关区名已不复存在,但许多自然风光、具有纪念意义的历史遗迹都保存着,尽管历经风吹雨打,褪去了他们原先的光鲜亮丽,但那份历史底蕴仍存在着。有些经过翻修,也别具一番风采。本片通过历史资料的展现,以及对现有建筑物的拍摄,通过对比,展现老下关和新下关的不同风采。另外通过采访三代人爷爷奶奶辈、父母辈以及同辈人对下关的印象,让人们了解下关,铭记下关。
目 录
第一章 创作背景1
第二章 拍摄计划2
第三章 总体概述3
第四章 本片风格4
第五章 声音处理方式5
第六章 表现元素6
第七章 色彩表现7
结束语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第一章 创作背景、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老南京城的轮廓会渐渐消失在我们生活的都市里,而后人对老南京的记忆也只能从过去的老照片,旧视频或者是老一辈人的口中来描摹和体味。而下关作为老南京城最重要的板块之一,见证了南京城的发展、变化和兴衰。怀着对老南京城的热爱,我们有责任与义务对下关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描绘,从而在其彻底消失于我们的生活之前,保留一丝对于往昔的见证。
下关在许多人的记忆里,印象最为深刻的无疑是中山码头、老火车站等历史建筑,但我认为,这些厚重的景观固然是下关的一部分,但却依然无法代表下关的全部,我内心深处的下关,绝不仅仅是一个个古老的建筑或者遗迹所能诠释的,在这沧桑背后更隐藏着许多鲜活的元素,比如那些居住在此的不同年龄段人们的生活,黄昏、傍晚亦是。我所想体现的不仅仅是下关的历史,更是整个下关时期的整体状态,包括了下关人的种种让人们能更有体会的了解下关,体验下关带来的那份情怀,更能熟知”下关式”的生活。
城市会随着人类文明建设的发展逐步走入更深层次的“现代”,我所希望的,是人们生活在这现在摩登城市的同时,心里能够保留一份对沧桑历史的尊敬与缅怀,因为我们现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所看到的,了解的,熟知的,都是从老历史演变而来,希望我们生活在现在的大都市时,心里也要保留一份老城生活的纯净与自然。
第二章 拍摄计划
第一段:影片开头先介绍下关地理位置及地名由来,由此引出下关的历史。
第一段画面资料:
可以拍摄的现有场景:
挹江门上俯拍周围景色。2.下关中山码头3.阅江楼
第二段:
本段主要通过介绍下关区内几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或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 的地点,由点到面概括下关的历史。
主要地点:
1.中山码头2.大马路3.南京西站4.挹江门5.渡江纪念碑
第二段画面资料:
5个地点均有现有场景可以拍摄。画面另搭配历史资料。
第三段:
本段主要采访三代人:爷爷奶奶辈、父母辈以及同辈人。通过采访不同年代的下关人,展现不同时期的下关。
第四段画面资料:
拍摄采访配合之前拍摄的画面。
第四段:
本段主要拍摄内容为下关江边新建的滨江外滩风光带。旨在展现新下关的人文风光,让人们不仅铭记历史,更要放眼未来,看到新下关的风采。
第三段画面资料:
拍摄现有下关滨江风光带。
第三章 总体概述
第一段:主要向人们展示下关代表的历史遗迹,下关码头、阅江楼,这两处历史名迹都十分恢弘庞大,并具有下关典型代表,影片开头展现可以让人们一开始就惊讶于下关的恢弘历史,并引开第二段。
第二段:着重讲述下关的历史,本段落主要拍摄了1.中山码头2.大马路3.南京西站4.挹江门5.渡江纪念碑五个代表性历史遗迹,1、中山码头着重介绍码头多年来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意义,为下关增添了什么历史含义。2、大马路着重介绍这条马路的历史,从马路的诞生至今,发生过什么,承载了下关多少重要内容,为什么大马路会成为下关著名的马路,有什么不同之处。3、南京西站、着重介绍本站为下关及当时南京市民们提供了什么,承载了当时南京什么样的任务,为什么南京西站会被取消,取消后的南京西站现如今的样子。4、挹江门,着重介绍挹江门的历史,这不仅仅是一扇门,也是南京的城墙之一,在历史当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及任务。5、渡江纪念碑、这着重介绍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为什么会成立了渡江纪念碑,并介绍渡江纪念碑,该纪念碑从空中俯视时是“八一”两个字。
第三段:主要采访老下关人,高度还原老下关时期下关人的生活面貌,爷爷奶奶辈主要介绍最老时期下关的样子及他们的的生活,与下关结合,突出老下关时生活面貌。
第四段:主要展现现在的“下关”滨江风光带,介绍一下新下关的面貌,对比过去的下关有什么不同,对于居住在下关的人们来说,他们的感想及感受,多采访一下仍然居住在下关的老下关人,他们对于这种变化的想法及感触,并表达对老下关的敬意及对未来发展的期望,放眼未来,城市发展永不停步,未来的下关会越来越不同,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铭记历史,不能让老下关的风采逐步淡忘在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中。
第四章 本片风格
依照美国学者比尔尼克尔斯的观点,纪录片可以分为如下六种类型:
一、诗意型纪录片(Poetic Documentary) 诗意纪录片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代表作为伊文思(Joris Ivens)的《雨》(Rain)。这种类型的纪录片不强调叙事,不注重特定时空的营造,不强调连贯剪辑。它着力于节奏的创造,不同空间的并置,目的在于情绪、情调的传达。
目 录
第一章 创作背景1
第二章 拍摄计划2
第三章 总体概述3
第四章 本片风格4
第五章 声音处理方式5
第六章 表现元素6
第七章 色彩表现7
结束语 8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第一章 创作背景、意义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老南京城的轮廓会渐渐消失在我们生活的都市里,而后人对老南京的记忆也只能从过去的老照片,旧视频或者是老一辈人的口中来描摹和体味。而下关作为老南京城最重要的板块之一,见证了南京城的发展、变化和兴衰。怀着对老南京城的热爱,我们有责任与义务对下关的历史和现状进行一次较为系统的梳理和描绘,从而在其彻底消失于我们的生活之前,保留一丝对于往昔的见证。
下关在许多人的记忆里,印象最为深刻的无疑是中山码头、老火车站等历史建筑,但我认为,这些厚重的景观固然是下关的一部分,但却依然无法代表下关的全部,我内心深处的下关,绝不仅仅是一个个古老的建筑或者遗迹所能诠释的,在这沧桑背后更隐藏着许多鲜活的元素,比如那些居住在此的不同年龄段人们的生活,黄昏、傍晚亦是。我所想体现的不仅仅是下关的历史,更是整个下关时期的整体状态,包括了下关人的种种让人们能更有体会的了解下关,体验下关带来的那份情怀,更能熟知”下关式”的生活。
城市会随着人类文明建设的发展逐步走入更深层次的“现代”,我所希望的,是人们生活在这现在摩登城市的同时,心里能够保留一份对沧桑历史的尊敬与缅怀,因为我们现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所看到的,了解的,熟知的,都是从老历史演变而来,希望我们生活在现在的大都市时,心里也要保留一份老城生活的纯净与自然。
第二章 拍摄计划
第一段:影片开头先介绍下关地理位置及地名由来,由此引出下关的历史。
第一段画面资料:
可以拍摄的现有场景:
挹江门上俯拍周围景色。2.下关中山码头3.阅江楼
第二段:
本段主要通过介绍下关区内几个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或发生过重大历史事件 的地点,由点到面概括下关的历史。
主要地点:
1.中山码头2.大马路3.南京西站4.挹江门5.渡江纪念碑
第二段画面资料:
5个地点均有现有场景可以拍摄。画面另搭配历史资料。
第三段:
本段主要采访三代人:爷爷奶奶辈、父母辈以及同辈人。通过采访不同年代的下关人,展现不同时期的下关。
第四段画面资料:
拍摄采访配合之前拍摄的画面。
第四段:
本段主要拍摄内容为下关江边新建的滨江外滩风光带。旨在展现新下关的人文风光,让人们不仅铭记历史,更要放眼未来,看到新下关的风采。
第三段画面资料:
拍摄现有下关滨江风光带。
第三章 总体概述
第一段:主要向人们展示下关代表的历史遗迹,下关码头、阅江楼,这两处历史名迹都十分恢弘庞大,并具有下关典型代表,影片开头展现可以让人们一开始就惊讶于下关的恢弘历史,并引开第二段。
第二段:着重讲述下关的历史,本段落主要拍摄了1.中山码头2.大马路3.南京西站4.挹江门5.渡江纪念碑五个代表性历史遗迹,1、中山码头着重介绍码头多年来发生过的重大历史事件及意义,为下关增添了什么历史含义。2、大马路着重介绍这条马路的历史,从马路的诞生至今,发生过什么,承载了下关多少重要内容,为什么大马路会成为下关著名的马路,有什么不同之处。3、南京西站、着重介绍本站为下关及当时南京市民们提供了什么,承载了当时南京什么样的任务,为什么南京西站会被取消,取消后的南京西站现如今的样子。4、挹江门,着重介绍挹江门的历史,这不仅仅是一扇门,也是南京的城墙之一,在历史当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及任务。5、渡江纪念碑、这着重介绍当时发生的历史事件,为什么会成立了渡江纪念碑,并介绍渡江纪念碑,该纪念碑从空中俯视时是“八一”两个字。
第三段:主要采访老下关人,高度还原老下关时期下关人的生活面貌,爷爷奶奶辈主要介绍最老时期下关的样子及他们的的生活,与下关结合,突出老下关时生活面貌。
第四段:主要展现现在的“下关”滨江风光带,介绍一下新下关的面貌,对比过去的下关有什么不同,对于居住在下关的人们来说,他们的感想及感受,多采访一下仍然居住在下关的老下关人,他们对于这种变化的想法及感触,并表达对老下关的敬意及对未来发展的期望,放眼未来,城市发展永不停步,未来的下关会越来越不同,在发展的同时,我们也要铭记历史,不能让老下关的风采逐步淡忘在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中。
第四章 本片风格
依照美国学者比尔尼克尔斯的观点,纪录片可以分为如下六种类型:
一、诗意型纪录片(Poetic Documentary) 诗意纪录片出现于20世纪20年代。代表作为伊文思(Joris Ivens)的《雨》(Rain)。这种类型的纪录片不强调叙事,不注重特定时空的营造,不强调连贯剪辑。它着力于节奏的创造,不同空间的并置,目的在于情绪、情调的传达。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6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