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的虚假新闻形成的原因及整治对策
摘 要近年来,随着网络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已经呈现出了全民网络化的状态。网络媒体逐渐代替了传统媒体成为了受众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而与此同时,也为虚假新闻的传播提供了更为有利的环境。层出不穷的网络虚假新闻已经严重地影响了社会环境。本文从网络中的虚假新闻的特征入手,在了解其危害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网络中的虚假新闻复杂的成因,并根据成因提出了相应的整治对策。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 1
第二章 网络中的虚假新闻的特点 2
2.1网络中的虚假新闻的现状 2
2.2 网络中的虚假新闻的特点 2
2.2.1网络中的虚假新闻传播速度快 2
2.2.2网络中的虚假新闻传播范围广 2
第三章 网络中的虚假新闻形成的原因 4
3.1网络媒体为夺眼球,一味追求点击率 4
3.2 网民素质的欠缺 4
3.3网络法律规定和监管机制不完善 5
第四章 网络中的虚假新闻的危害 6
4.1对新闻当事人造成伤害 6
4.2误导社会舆论 6
4.3网络媒体公信力的降低 7
第五章 网络中的虚假新闻的治理对策 8
5.1网络媒体自身建设的反省 8
5.1.1健全网络媒体的管理制度 8
5.1.2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教育 8
5.1.3网络媒体应注重社会效益,有社会责任感 9
5.2提高网民的自身素质 9
5.3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 10
5.4完善法律法规 10
结束语 12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 引言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多的开始从网络中汲取新闻信息。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中国居民上网人数已过半。《报告》同时显示,网民中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截止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由此可见,网络媒体已经超越了传统媒体占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了人们的生活。网络媒体具备时效性这样的特点,并且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人们逐渐从接收信息的被动者转变为传播信息的主动者,在网络这个复杂的大环境中获取了更多发布信息的主动权。
正是这样有优势的网络环境使得许多的新闻信息在网络中更容易被发布,所以网络中比传统媒体中更容易发生虚假情况。一些来自商业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的虚假新闻借助了网络这个快速通道,背离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充斥在网络的各个角落。网络中的虚假新闻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伤害了虚假新闻中的当事人,而且破坏社会的和谐安定,影响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网络中的虚假新闻泛滥的整治已经刻不容缓。
第二章 网络中的虚假新闻的特点
2.1网络中的虚假新闻的现状
新闻行业和互联网的融合给整个新闻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等都在网络上有自己的网站,并且发展迅速,内容也越发丰富。除此之外,一些网站的新闻频道例如“新浪新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也正在成为新闻传播的主流。随着微博微信和各个社区论坛的不断发展,许多的突发新闻事件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这样的网络平台,虚假新闻也呈现出了其网络特征,从它的诱因到传播的途径甚至治理的方法都具备了网络时代特色。互联网既给虚假新闻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虚假新闻的揭发曝光增加了可能性。这表明了未来虚假新闻必然会和网络互相纠缠。
2.2 网络中的虚假新闻的特点
2.2.1网络中的虚假新闻传播速度快
从2001年开始《新闻记者》杂志每年都会对虚假新闻进行评选。从2014年所评出的十大虚假新闻来看,其中有七则都是来源于新闻网站、媒体网站或者微博。仅有三则是现在传统媒体上发布,但随后也经网站转载在网络上迅速蔓延开来。因为在网络上发布信几乎没有成本,浏览量大,从传统媒体的网站编辑到每一个网民都有可能成为新闻信息的发布者。一些突发的新闻事件由网友从微博或者论坛中发出来之后,网民可能转发,也可能在其中留言,或者口口相告诉自己认识的人,而这些认识的人又可能通过网络传播给更多的人。由此可见,虚假新闻一旦通过这样的途径进行传播,便可以迅速地在受众中猖狂肆意。可以说,网络虚假新闻的传播速度之快,超过了任何一种传播途径。
2.2.2网络中的虚假新闻传播范围广
在网络还未发展起来的年代,传统媒体所发布的虚假新闻中,大多数的消息都来源于国内,而且其传播范围也比较有限,尤其如果只是地方报纸或电视台。即使出现了虚假新闻,传播的范围可能只是当地。而随着网络对媒体的深入渗透,网络中的虚假新闻甚至开始全球化,从国内走向了国际。例如2015年9月21日凌晨,美国华文媒体世界新闻网发出了一篇题为《中国游客因“不文明记录”被美遣返,十年美签作废》的消息。观察者网据此刊登报道:据美国华文媒体世界新闻网报道,一名来自上海的中国游客,16日持十年有效美国签证入境旅游,在洛杉矶过境时被美海关官员以在欧洲旅游时留下“不文明游客”记录为由,当场将其十年美签作废。[]该新闻被各大门户网站转载后,被跟帖回复数万条,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而后中国新闻网刊发了一篇辟谣文章指出,该中国游客取消十年签证只是与其之前多次在美停留记录被疑与观光签证目的不符有关,而不是因为其不文明行为。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已经没有了地域的界线,虚假新闻也不例外的可以传遍全球。
第三章 网络中的虚假新闻形成的原因
3.1网络媒体为夺眼球,一味追求点击率
和传统的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市场化显得尤为突出。网络媒体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由市场说了算。影响力越大,说明做的越成功。在网络海量的信息中,每个网民都有选择浏览信息的权利,这时网络媒体便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大众的眼球。在网络媒体影响力上去的同时,便给它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追求利益也成了制造虚假新闻的直接动力。一些网络媒体便将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为此不惜忽略新闻真实性原则和社会责任,制造假新闻。网站的访问量,决定了它的影响力,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它的收入多少。可以说,一家网络媒体一旦没有访问量那就等于失去一切。
当片面地追求点击率之后,便会引发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为夺眼球而制造出虚假新闻。我们打开电脑总会有各种新闻弹窗出现,这些来自综合性网站的新闻弹窗里每天都充斥着大量猎奇、情色、暴力的新闻标题和图片。一些报道只为了追求卖点,虚构情节编造新闻来制造惊人的消息以此来追求访问量。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 1
第二章 网络中的虚假新闻的特点 2
2.1网络中的虚假新闻的现状 2
2.2 网络中的虚假新闻的特点 2
2.2.1网络中的虚假新闻传播速度快 2
2.2.2网络中的虚假新闻传播范围广 2
第三章 网络中的虚假新闻形成的原因 4
3.1网络媒体为夺眼球,一味追求点击率 4
3.2 网民素质的欠缺 4
3.3网络法律规定和监管机制不完善 5
第四章 网络中的虚假新闻的危害 6
4.1对新闻当事人造成伤害 6
4.2误导社会舆论 6
4.3网络媒体公信力的降低 7
第五章 网络中的虚假新闻的治理对策 8
5.1网络媒体自身建设的反省 8
5.1.1健全网络媒体的管理制度 8
5.1.2加强媒体从业人员的道德素质教育 8
5.1.3网络媒体应注重社会效益,有社会责任感 9
5.2提高网民的自身素质 9
5.3加强政府的监管力度 10
5.4完善法律法规 10
结束语 12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
第一章 引言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们更多的开始从网络中汲取新闻信息。据《第3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称,截至2015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6.88亿,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0.3%,中国居民上网人数已过半。《报告》同时显示,网民中上网设备正在向手机端集中,截止至2015年12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6.20亿,有90.1%的网民通过手机上网。[]由此可见,网络媒体已经超越了传统媒体占据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了人们的生活。网络媒体具备时效性这样的特点,并且拥有丰富的信息资源,更能吸引人们的眼球。人们逐渐从接收信息的被动者转变为传播信息的主动者,在网络这个复杂的大环境中获取了更多发布信息的主动权。
正是这样有优势的网络环境使得许多的新闻信息在网络中更容易被发布,所以网络中比传统媒体中更容易发生虚假情况。一些来自商业网站、微信、微博等平台的虚假新闻借助了网络这个快速通道,背离了新闻“真实性”原则充斥在网络的各个角落。网络中的虚假新闻给社会带来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它不仅伤害了虚假新闻中的当事人,而且破坏社会的和谐安定,影响了网络媒体的公信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网络中的虚假新闻泛滥的整治已经刻不容缓。
第二章 网络中的虚假新闻的特点
2.1网络中的虚假新闻的现状
新闻行业和互联网的融合给整个新闻行业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些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等都在网络上有自己的网站,并且发展迅速,内容也越发丰富。除此之外,一些网站的新闻频道例如“新浪新闻”、“腾讯新闻”、“网易新闻”也正在成为新闻传播的主流。随着微博微信和各个社区论坛的不断发展,许多的突发新闻事件都是以这样的方式呈现出来。通过这样的网络平台,虚假新闻也呈现出了其网络特征,从它的诱因到传播的途径甚至治理的方法都具备了网络时代特色。互联网既给虚假新闻的传播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虚假新闻的揭发曝光增加了可能性。这表明了未来虚假新闻必然会和网络互相纠缠。
2.2 网络中的虚假新闻的特点
2.2.1网络中的虚假新闻传播速度快
从2001年开始《新闻记者》杂志每年都会对虚假新闻进行评选。从2014年所评出的十大虚假新闻来看,其中有七则都是来源于新闻网站、媒体网站或者微博。仅有三则是现在传统媒体上发布,但随后也经网站转载在网络上迅速蔓延开来。因为在网络上发布信几乎没有成本,浏览量大,从传统媒体的网站编辑到每一个网民都有可能成为新闻信息的发布者。一些突发的新闻事件由网友从微博或者论坛中发出来之后,网民可能转发,也可能在其中留言,或者口口相告诉自己认识的人,而这些认识的人又可能通过网络传播给更多的人。由此可见,虚假新闻一旦通过这样的途径进行传播,便可以迅速地在受众中猖狂肆意。可以说,网络虚假新闻的传播速度之快,超过了任何一种传播途径。
2.2.2网络中的虚假新闻传播范围广
在网络还未发展起来的年代,传统媒体所发布的虚假新闻中,大多数的消息都来源于国内,而且其传播范围也比较有限,尤其如果只是地方报纸或电视台。即使出现了虚假新闻,传播的范围可能只是当地。而随着网络对媒体的深入渗透,网络中的虚假新闻甚至开始全球化,从国内走向了国际。例如2015年9月21日凌晨,美国华文媒体世界新闻网发出了一篇题为《中国游客因“不文明记录”被美遣返,十年美签作废》的消息。观察者网据此刊登报道:据美国华文媒体世界新闻网报道,一名来自上海的中国游客,16日持十年有效美国签证入境旅游,在洛杉矶过境时被美海关官员以在欧洲旅游时留下“不文明游客”记录为由,当场将其十年美签作废。[]该新闻被各大门户网站转载后,被跟帖回复数万条,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而后中国新闻网刊发了一篇辟谣文章指出,该中国游客取消十年签证只是与其之前多次在美停留记录被疑与观光签证目的不符有关,而不是因为其不文明行为。网络时代的信息传播已经没有了地域的界线,虚假新闻也不例外的可以传遍全球。
第三章 网络中的虚假新闻形成的原因
3.1网络媒体为夺眼球,一味追求点击率
和传统的媒体相比,网络媒体的市场化显得尤为突出。网络媒体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由市场说了算。影响力越大,说明做的越成功。在网络海量的信息中,每个网民都有选择浏览信息的权利,这时网络媒体便使出浑身解数来吸引大众的眼球。在网络媒体影响力上去的同时,便给它带来了巨大的利益,追求利益也成了制造虚假新闻的直接动力。一些网络媒体便将利益放在首要位置,为此不惜忽略新闻真实性原则和社会责任,制造假新闻。网站的访问量,决定了它的影响力,也从根本上决定了它的收入多少。可以说,一家网络媒体一旦没有访问量那就等于失去一切。
当片面地追求点击率之后,便会引发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就是为夺眼球而制造出虚假新闻。我们打开电脑总会有各种新闻弹窗出现,这些来自综合性网站的新闻弹窗里每天都充斥着大量猎奇、情色、暴力的新闻标题和图片。一些报道只为了追求卖点,虚构情节编造新闻来制造惊人的消息以此来追求访问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