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高粱小说文本与影视文本的比较(附件)【字数:9470】

摘 要《红高粱》这部电影是从著名的诺贝尔文学获奖者莫言的两部小说中获取的灵感,分别是《红高粱家族》和《高粱酒》,当今越来越多的小说被改编成影视作品,这是发展的潮流,目的是让更多的优秀小说以更直接的方式呈现给大众。本文将从电影和小说文本中叙事角度的不同、小说语言和画面语言的不同及传播对象的不同、小说背景和电影时代背景的差异进行分析和比较。本论文将通过对小说和电影的对比,主要探讨如何定位小说文本与改编电影的关系,并浅谈自己的一些见解。
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 小说《红高粱》叙事与电影《红高粱》叙事角度的变化 2
1.1叙事结构的特点 2
1.2叙事思维的变化 3
第二章 小说《红高粱》的语言与电影《红高粱》语言对比 4
2.1小说《红高粱》的语言特色 5
2.2电影《红高粱》的语言特色 6
小说《红高粱》与电影《红高梁》背景差异及传播情况分析
7
3.1小说《红高粱》背景及传播情况 7
3.2电影《红高粱》背景及传播情况 8
结束语 9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引 言
众所周知,《红高粱》的作者是诺贝尔文学获奖者莫言。莫言的老家在山东的高密,擅长描写乡土类的故事,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莫言用一种特别的方式表达了自由而热烈的生活状态,《红高粱》的创作在人的生命、死亡以及人的价值方面引发了我对哲学方面的思考。莫言的小说主要英译者葛浩文(Howard Goldbalt)这样向西方读者介绍莫言:“据我所知,在想象当今中国青年空间和重新评价中国社会方面,莫言的贡献依然无人与他相比”“这些作品具有吸引世界眼光的主题和动人心弦的意象,很容易就跨逾邦畿”。由张艺谋改编的电影《红高粱》获得了中国首个国际电影节金熊奖,它是由“第5代导演”张艺谋导演的。可以说《红高粱》不论从小说还是改编成的电影,都是非常优秀。因此本文重点探索《红高粱》文本及改变成的影视作品进行分析对比。但是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压力的增加,现在的人们更希望通过直观的,形象的影视作品来进行娱乐休闲,随之带来的就是影视作品大量出现。本文论文重点对《红高粱》文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本和改编成的影视作品进行相比讨论,探讨如何准确定位文学作品与改编影视作品的关系。基于电影改编和电视剧改编的前提下,为以后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的成长路径提供借鉴。
第一章 小说《红高粱》叙事与电影《红高粱》叙事角度的变化
1.1叙事结构的特点
不管是小说叙事还是电影叙事都离不开故事的情节,故事的细节。故事的叙事结构都离不开叙事线索、时间布局和空间构造。固然,他们之间有许多差异,对于小说来说,情节是可以在时辰上尽情地构造,恣意进行切割,因此读者不需要仔细阅读。但是讨论电影和电视剧的话,导演需要确保故事和情节的一致性和连贯性,要达到观众能看得懂、想接下去看、看得津津有味的目的。因此,一部改编自小说的优秀电影或电视剧需要导演根据自己的理解对小说原著进行增加或减少,用最流畅的情节展现在读者面前,这些可能是一个个较为复杂的情节,又或者仅仅是小说中的一个段落,但它却在电影中是一个重要的构造情节,这就要求导演遵循自己的逻辑。小说《红高粱》叙事结构是一种交叉的时间和空间,叙述视角是第一人称——“我”,通过我阐述出“我的祖父”和“我的祖母”的故事,叙事的基础是以“我的爷爷”对日本人的伏击,而“酿红高粱酒”、替日本人筑路、“爷爷”做土匪等,就像一个个这座基本构筑上的地基。《红高粱》中叙事的空间常常会断掉,显而易见的是,这种高度重合的时空切割转换的模式,电影不能采取,在电影《红高粱》中,张艺谋的改编叙事结构艺术表现是比较完美的,在时间布局上,是采取了线性的顺序布局。从“我奶奶”结婚的过程,到替日本人修公路,最后到联合打日本人等。就空间布局而言,主要汇合在了高粱地和酒坊,使电影画面的结构更具特色。如果按照现在的审美说,叙事结构是不够完整的,但是若按照表现主义的审美来看此电影的叙事结构,影片的前半部将会感觉到“我爷爷”和“我奶奶”的爱情故事和后半部是一个有机整体和一起联合抗战的故事是一脉相承、是连贯的、相互联系的、一致的组成系统。影片从上半部起,我们看到了九儿等人敢于恋爱、敢于憎恶的生命活力。他们幸福地在一起生活,跟着人道的理性,人性最基本的感情,抵御不合理的交易婚姻。他们的灵魂是高举的、向上的、向前的,没有虚妄地装饰,他们做爱、歌唱。他们喝高粱酒的时候是激情澎湃的,他们爱好唱歌,他们高唱着英雄般的声音:“喝着我们的酒,上下通风不咳嗽,看皇帝不叩头”在下半部分,面对日本人的侵略和破坏了我们国家生命自由的面前,他们发扬了“不磕头看天子”的精神,唱起了对生命不屈服的歌,这是一种自由情感的表达和生命情感的宣泄,达到了“酣畅淋漓”的体现,也就不会使人感觉到情节单薄。而且也不应该要求同样的现实主义情节,以避免情节的跳跃和下降,但是它也不会让人觉得这是一种落伍、暴力、兽性的低级趣味的体现,而是让读者觉得这是值得赞颂、敬佩、敢于恋爱、敢于仇恨、敢于生活、敢于死亡的自由向上的生活精神。
从小说到电影,论述构造上发生了较大的改变。这是:探寻一种将时间构造转换为空间构造的方式,基于空间、运动变幻完成小说的论述。这个意思是说,影片的叙事构造是将时间结构与空间结构相联合,这基本上是一个最根本的特征。同时,根据故事的顺序,使阐发结构尽可能简洁。就思想结构而言,思想结构和其他叙事构造可能要转化为一种可感知的特定叙事结构。
1.2叙事思维的变化
用笔墨塑造文字情节的叫文学思维,它是以文学语言为基础的抽象性思维方式;而电影则是以试听语言为主要的形象性思维,用试听、蒙太奇技术和其他造型塑造场景。这是由于文学的特殊性决定的,文学具有抽象性的特点,文学允许作家自由地控制段落及文字,刻画我们实际生活的世界,进而能够使读者能够走进小说中人物的内心,感悟到小说人物的灵魂。但是由于电影的试听画面的关系,影片在某些方面限制了导演的创作能力。电影是一种视听艺术,因而直接呈现给观众的是一种视觉形象,这种形象有直接现实的审美特征,但也是这种有画面的特征,限制了想象空间。从文本学习到电影,实际上是把抽象思维转化为有型思维的过程。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12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