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闻记者道德迷失的扫描与思考
摘 要 近年来,随着媒体的不断发展,给新闻记者提供了相当灵活的发展空间,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记者。但由于记者队伍良莠不齐, 某些新闻记者出现了一些偏差, 以致破坏了记者的公众形象。本文通过对一些新闻记者的不正当采访手段和不真实的新闻报道扫描,探讨新闻记者在工作中道德迷失的表现,分析新闻记者道德迷失的原因,进一步加强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责任感,从而匡正新闻理念,营造良好的新闻环境。由于新闻记者道德迷失而导致的新闻事件报道失真的现象对社会将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引发社会对记者队伍的信任危机,所以加强对新闻记者的道德精神建设就变得极其重要。本文主要就新闻记者道德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在对通过新闻记者道德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意义分析,讨论道德及其在新闻记者从业领域的含义。从个人、媒体以及社会环境影响三个角度分析造成新闻记者道德问题的原因及影响。结合上述问题的主要类型及成因,提出有利措施及建议。
Key words:News reporters;lost;scanning considerations目 录
绪论 1
第一章 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 3
第二章 新闻记者道德迷失的扫描 5
2.1 道德迷失的概念 5
2.2 道德迷失的具体表现 5
2.2.1 假新闻 5
2.2.2 有偿新闻 6
2.2.3 新闻侵权 6
2.2.4 新闻敲诈 7
第三章 新闻记者道德迷失的思考——以“姚贝娜事件”为例 8
3.1 姚贝娜事件综述 8
3.2 事件产生的后续影响 8
3.2.1 损害媒体形象 8
3.2.2 对记者职业的道德批判 9
3.2.3 被放大的公众情绪 9
第四章 新闻记者道德迷失的原因探讨 11
4.1 新闻记者的个人素质问题 11
4.2 工作中的激烈竞争 11
4.3 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 12
第五章 提升新闻记者道德的有利措施及建议 14
5.1 完善监管机制 14
5.2 优化传媒组织环境 14
5.3 加强新闻记者的道德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修养 15
5.4 建立和完善社会公众监督 16
结束语 17
致 谢 18
参考文献 19
绪 论
随着世界文明的进步以及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精神世界极度需要新信息和新事物,于是便催生出了传媒,顺势导致了新闻记者这一职业的出现。新闻记者担当着传播知识和信息、沟通人群、引导社会舆论、灌输价值等重要的社会职能。近年来,由于媒体的不断发展,给新闻记者提供了相当灵活的发展空间,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记者。但由于记者队伍良莠不齐, 某些新闻记者出现了一些偏差, 以致败坏了记者的公众形象, 引发了大众对记者队伍的“信任危机”。
随着新闻失范的现象发生,像有偿新闻、新闻敲诈、新闻侵权的事件日益涌现。出现的一些违反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现象,使公众对于传媒道德和公信力产生质疑,常常为传媒频频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而恼火。对于那些深受传媒报道影响的群体除了表示同情之外,也对公共媒体表示出了强烈的谴责,严重影响了公共媒体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新闻记者是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介,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关系到新闻本身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新闻道德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所以,塑造具有道德精神的新闻传播者成为了当前发展新闻建设的重要任务。
本文通过对一些新闻记者的不正当的采访手段和不真实的新闻报道的扫描,探讨新闻记者在工作中道德迷失的表现,分析新闻记者道德失范的原因,进一步加强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责任感,从而匡正新闻理念,营造良好的新闻环境。由于新闻记者道德迷失而导致的新闻事件报道失真的现象对社会将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引发社会对记者队伍的信任危机,所以加强对新闻记者的道德精神建设就尤为重要。通过案例分析采取解决措施:根据往期记者道德失范的具体原因分析,通过完善监管机制,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修养,引入社会公众监督,必要时可采取奖惩制度,来牢固新闻职业的道德防线,确保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树立一个正确的新闻记者形象。面对诸多新闻媒体失真,夸大的新闻报道,我们必须从思想意识中明确它对主流新闻文化的侵蚀与破害,将主流新闻导向趋于正轨,从而体现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由于信息量的增多和传播速度的增快,处在信息爆炸时代的社会大众在面对一些信息时就无法明辨,需要新闻记者帮助引导,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迷失,严重损害了新闻队伍的形象,降低了新闻记者在群众中的信任度,同时也降低了新闻传媒事业宣传报道的质量和真实性,影响着新闻媒体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权威信和公信力。新闻记者作为新闻事件的报道者和参与者,更需要明确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公信力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维护新闻真实性永远是新闻从业者的铁律,同时,新闻记者的道德修养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在整个社会关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本文主要就新闻记者道德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在对通过新闻记者道德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意义分析,讨论道德及其在新闻记者从业领域的含义。从个人、媒体以及社会环境影响三个角度分析造成新闻记者道德问题的原因及影响。结合上述问题的主要类型及成因,提出有利措施及建议。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的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在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之上,深入的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新闻的传播方式和内容的要求越来越多,一些新闻记者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独家新闻,借以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一味的追求新闻价值,而对被采访人,甚至是家属的感受不管不顾。十分激烈的行业竞争,导致某些记者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不顾信息是否真实合法就发布,有些新闻记者为了能够增加自己的新闻浏览量不惜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同时,由于信息的不断增加和更新,导致记者的队伍越来越强大,记者队伍的素质良莠不济,有一些新闻记者缺乏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虽然有《新闻工作者道德准则》,但仍有记者将其视为一纸空文,致使新闻报道缺少真实性。所谓新闻记者的道德迷失,是指新闻记者的职业行为和道德发生了偏离,一些本不应在新闻工作中出现的现象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违背了职业道德准则。本文将重点放在通过以“深圳晚报‘姚贝娜事件’”为例对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进行思考和探讨新闻记者道德迷失的原因及事后影响,采取一些措施提升新闻记者的道德,使得新闻能够有效的更好发展,能够在新闻媒体中更好的体现其价值性,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一章 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
新闻传播是社会活动主体之间相互传达信息的交流活动。新闻记者则是在这一活动中承担着向广大受众发布和传递相关事实信息的传播者和记录者。新闻记者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对这个社会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新闻记者担任着传播知识和信息、沟通人群、引导社会舆论、灌输价值等重要的社会职能,在整个社会体系中施展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传媒行业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不断增加和更新,新闻从业者的队伍也日渐庞大。媒体的不断发展,给新闻记者提供了相当灵活的发展空间,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记者。记者与记者之间虽然职业相同,但有媒体之分,等级之分,价值观之分,他们的职业观念和新闻实践呈现出一个复杂多元的图景。由于记者队伍的良莠不齐,新闻记者队伍的日益壮大有时也会使得新闻记者整体的职业素养有所降低,有些新闻记者缺乏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出现了一些偏差。虽然有《新闻工作者道德准则》,但仍有记者将其视为一纸空文,甚至破坏了记者的公众形象,激发了大众对记者队伍的“信任危机”。据了解,在2010年11月环球网做的关于“记者形象在你心中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最终结果显示,共有6240人对记者抱有负面评价,占了在线投票总人数的73%。由这个调查结果看来,新闻记者群体正在面临着信任危机。
Key words:News reporters;lost;scanning considerations目 录
绪论 1
第一章 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 3
第二章 新闻记者道德迷失的扫描 5
2.1 道德迷失的概念 5
2.2 道德迷失的具体表现 5
2.2.1 假新闻 5
2.2.2 有偿新闻 6
2.2.3 新闻侵权 6
2.2.4 新闻敲诈 7
第三章 新闻记者道德迷失的思考——以“姚贝娜事件”为例 8
3.1 姚贝娜事件综述 8
3.2 事件产生的后续影响 8
3.2.1 损害媒体形象 8
3.2.2 对记者职业的道德批判 9
3.2.3 被放大的公众情绪 9
第四章 新闻记者道德迷失的原因探讨 11
4.1 新闻记者的个人素质问题 11
4.2 工作中的激烈竞争 11
4.3 缺乏完善的监管机制 12
第五章 提升新闻记者道德的有利措施及建议 14
5.1 完善监管机制 14
5.2 优化传媒组织环境 14
5.3 加强新闻记者的道德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修养 15
5.4 建立和完善社会公众监督 16
结束语 17
致 谢 18
参考文献 19
绪 论
随着世界文明的进步以及物质文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精神世界极度需要新信息和新事物,于是便催生出了传媒,顺势导致了新闻记者这一职业的出现。新闻记者担当着传播知识和信息、沟通人群、引导社会舆论、灌输价值等重要的社会职能。近年来,由于媒体的不断发展,给新闻记者提供了相当灵活的发展空间,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记者。但由于记者队伍良莠不齐, 某些新闻记者出现了一些偏差, 以致败坏了记者的公众形象, 引发了大众对记者队伍的“信任危机”。
随着新闻失范的现象发生,像有偿新闻、新闻敲诈、新闻侵权的事件日益涌现。出现的一些违反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现象,使公众对于传媒道德和公信力产生质疑,常常为传媒频频出现的道德失范现象而恼火。对于那些深受传媒报道影响的群体除了表示同情之外,也对公共媒体表示出了强烈的谴责,严重影响了公共媒体在人民心目中的形象。新闻记者是信息的重要传播媒介,新闻记者的道德素质关系到新闻本身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新闻道德受到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所以,塑造具有道德精神的新闻传播者成为了当前发展新闻建设的重要任务。
本文通过对一些新闻记者的不正当的采访手段和不真实的新闻报道的扫描,探讨新闻记者在工作中道德迷失的表现,分析新闻记者道德失范的原因,进一步加强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责任感,从而匡正新闻理念,营造良好的新闻环境。由于新闻记者道德迷失而导致的新闻事件报道失真的现象对社会将造成严重影响,同时也会引发社会对记者队伍的信任危机,所以加强对新闻记者的道德精神建设就尤为重要。通过案例分析采取解决措施:根据往期记者道德失范的具体原因分析,通过完善监管机制,加强新闻记者职业道德的修养,引入社会公众监督,必要时可采取奖惩制度,来牢固新闻职业的道德防线,确保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树立一个正确的新闻记者形象。面对诸多新闻媒体失真,夸大的新闻报道,我们必须从思想意识中明确它对主流新闻文化的侵蚀与破害,将主流新闻导向趋于正轨,从而体现新闻媒体的社会责任。
由于信息量的增多和传播速度的增快,处在信息爆炸时代的社会大众在面对一些信息时就无法明辨,需要新闻记者帮助引导,引导正确的社会舆论。新闻工作者的道德迷失,严重损害了新闻队伍的形象,降低了新闻记者在群众中的信任度,同时也降低了新闻传媒事业宣传报道的质量和真实性,影响着新闻媒体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权威信和公信力。新闻记者作为新闻事件的报道者和参与者,更需要明确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真实是新闻的生命线,公信力是媒体的核心竞争力,维护新闻真实性永远是新闻从业者的铁律,同时,新闻记者的道德修养也关系着整个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在整个社会关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本文主要就新闻记者道德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在对通过新闻记者道德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意义分析,讨论道德及其在新闻记者从业领域的含义。从个人、媒体以及社会环境影响三个角度分析造成新闻记者道德问题的原因及影响。结合上述问题的主要类型及成因,提出有利措施及建议。采用文献研究法,通过广泛的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在借鉴别人的研究成果之上,深入的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观点。
新闻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新闻的传播方式和内容的要求越来越多,一些新闻记者采取一些不正当的手段获取独家新闻,借以满足公众的信息需求,一味的追求新闻价值,而对被采访人,甚至是家属的感受不管不顾。十分激烈的行业竞争,导致某些记者为了自身的经济利益不顾信息是否真实合法就发布,有些新闻记者为了能够增加自己的新闻浏览量不惜采取一些极端的手段,同时,由于信息的不断增加和更新,导致记者的队伍越来越强大,记者队伍的素质良莠不济,有一些新闻记者缺乏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虽然有《新闻工作者道德准则》,但仍有记者将其视为一纸空文,致使新闻报道缺少真实性。所谓新闻记者的道德迷失,是指新闻记者的职业行为和道德发生了偏离,一些本不应在新闻工作中出现的现象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违背了职业道德准则。本文将重点放在通过以“深圳晚报‘姚贝娜事件’”为例对新闻记者的职业道德进行思考和探讨新闻记者道德迷失的原因及事后影响,采取一些措施提升新闻记者的道德,使得新闻能够有效的更好发展,能够在新闻媒体中更好的体现其价值性,促进新闻事业的健康发展。
第一章 新闻记者的社会责任
新闻传播是社会活动主体之间相互传达信息的交流活动。新闻记者则是在这一活动中承担着向广大受众发布和传递相关事实信息的传播者和记录者。新闻记者是一个特殊的职业,它对这个社会起着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新闻记者担任着传播知识和信息、沟通人群、引导社会舆论、灌输价值等重要的社会职能,在整个社会体系中施展着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我国传媒行业的不断发展,信息的不断增加和更新,新闻从业者的队伍也日渐庞大。媒体的不断发展,给新闻记者提供了相当灵活的发展空间,培养了许多优秀的记者。记者与记者之间虽然职业相同,但有媒体之分,等级之分,价值观之分,他们的职业观念和新闻实践呈现出一个复杂多元的图景。由于记者队伍的良莠不齐,新闻记者队伍的日益壮大有时也会使得新闻记者整体的职业素养有所降低,有些新闻记者缺乏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出现了一些偏差。虽然有《新闻工作者道德准则》,但仍有记者将其视为一纸空文,甚至破坏了记者的公众形象,激发了大众对记者队伍的“信任危机”。据了解,在2010年11月环球网做的关于“记者形象在你心中是正面还是负面”的最终结果显示,共有6240人对记者抱有负面评价,占了在线投票总人数的73%。由这个调查结果看来,新闻记者群体正在面临着信任危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