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真人秀节目的制作分析以爸爸去哪儿为例(附件)【字数:9955】

摘 要一夜之间,国内亲子真人秀喷涌而来,有国外引进的节目,也有自制的节目,评价参差不齐,但却还是不可避免的出现了。就国外引进节目本土化的探索中,有的节目实现了本土化创新,让节目在同类竞争中呈现优势地位,与此同时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爸爸去哪儿》这档节目在这场亲子真人秀战争中可谓是问题和绩效并存,开播以来屡传收视佳绩并频登各大媒体头版及微博话题宝座,五季的节目定位基本一致,主题、环节设置都很重视教育、文化、传统等的传播。但同时节目也面临着很多的挑战节目内容缺乏创新、为博眼球内容低俗、过多干预影响真实魅力等。所以节目能否持续发展需要制片人不断的推陈出新,让我国真人秀在未来有更广阔的天地。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第二章 真人秀的概念 3
2.1真人秀的定义 3
2.2真人秀的主体 5
第三章 真人秀的制作分析 6
3.1《爸爸去哪儿》制作背景 6
3.2《爸爸去哪儿》制作的核心 7
第四章 真人秀的创新与发展 8
4.1引进与模仿 8
4.2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现况 8
4.3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发展趋势 10
结束语 11
致 谢 12
参考文献 13
附录 14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从上个世纪末开始,电视真人秀浪潮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兴起和蔓延,所谓真人秀,也就是将真人推上银幕,让观众去观看、消费和娱乐。这种节目没有编剧,但在制作者的精心设计下,情节却往往出人意料。节目的所有参与者一切都是临场发挥,充满着各种可能性,观众可以和参与者共同走向故事的结局。
亲子真人秀栏目《爸爸去哪儿》从2013年7月份播出到现在为止,经过四年多的发展,到了第五季收视依然火爆,成了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它的首播让观众一夜沸腾,风景秀丽的野外综艺和难得一见的明星子女的跟拍,换来的高收视。当然,受益的不仅仅是这栏节目的主创,连参加栏目的酷爸萌娃也是几日内暴涨几百万粉丝,正如沙溢自黑说道:“前半辈子靠《武林外传》火了一把,后半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辈子没想到能靠儿子再火一把”。《爸爸去哪儿》这一亲子类真人秀节目,回归家庭的温馨,崇尚成长过程中父亲的角色担当,获得收视与口碑的双赢。此外,在对《爸爸去哪儿》的制作研究中可知,节目场景遍及祖国的每一处,以旅行为内容的新颖形式也让人眼前一亮。节目亮点之一是明星爸爸和宝贝们回归平凡生活;之二就是节目所到之处,不论是壮丽的沙漠,还是引人向往的民宿,都是吸睛的重要法宝。此外,节目中每一个字幕的和每一个镜头都能体现制作组的良苦选材,这些都是《爸爸去哪儿》成功的元素。与此同时,也发现了制作过程中的不足,比如节目内容不更新,让观众和嘉宾都少了期待,另外节目因内容设置不当也出现了负面讨论。
总之,让我们期待中国的真人秀在未来有更广阔的天地。
1.2文献综述
在许多文献中,也对真人秀节目的制作进行研究归纳,如:
学者尹鸿在第一期的《南方电视学刊》中的《真人秀节目阐述》一文,对国内外电视真人秀节目进行了深刻的分析,他认为,真人秀如同所有的体验文化一样,它用体验让消费者们心甘情愿地付出他们的代价,并且乐此不疲。真人秀的受众伴随着电视中的人物一起在漫长的时间中一天天度过,观众好象从剧中认识了一群朋友,伴随他们的喜怒哀乐共同度过,以至于当终于有一天电视节目走向大结局之后,仿佛一群故人远去,一段人生消逝一样,观众与那些已经亲近熟悉的邻居、朋友们告别,带着惘然若失的感觉从电视频道中继续去寻找新的朋友。
于丹学者在《掌握“生存”中的挑战规则》中谈论到,真人秀的兴起,与社会的消费化、文化的娱乐化、媒介的市场化、电视经验的日常化、电视观众的体验化倾向是联系在一起的,加上数字便携式摄像机、偷拍摄像机、微型麦克风、网络等新媒介技术的支持,真人秀裹挟在当代社会、文化、媒介、技术、生活的大潮流中,不仅成为了西方国家电视发展的风景,也正在成为中国电视业的新宠。
学者谢耕耘、陈虹对真人秀节目发展做出了《中国真人秀节目发展报告》,指出真人秀在我国已是发展成熟的电视产业。另外谈到:“真人秀在内容上,是真(真实)与秀(虚构)的一种结合;在形式上,是记录性与戏剧性的一种融合;在传播方式上,则是观看与参与的互动。”第三、近几年随着真人秀节目独霸各档卫视主杆时,研究者更多地从某一层理论来对着人秀作出探析,或者分析某一类型的真人秀节目。如从叙事学角度对真人秀节目作出分析。此文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对真人秀电视节目在市场中稳步、流行运行是必不可少的重要参考文献之一。
周雪涛、杜晓琳共同写作的《真人秀节目面面观》则从另外的角度对真人秀做了阐释:真人秀节目是一种新型综合性的电视娱乐节目,是假定情境中的真实展现。这里的所谓“假定情境”,是指真人秀节目大的框架是事先设定的,包括奖金的设定、环境的选择、参赛者的选取和游戏规则的制定等;“真实展现”,指的是节目的具体进程和细节是真实的。可见,真人秀节目与纪录片、电视剧和竞赛类节目既有相似之处,又有区别。
郭庆光创作的《传播学教程》是2011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结合新媒介技术的发展,运用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原理,阐释人类社会的信息传播现象。
第二章 真人秀的概念
2.1真人秀的定义
2.1.1理解何为真人秀
真人秀(reality TV),还未有十分规范的定义,但是可以概括为由制作者制作规则,参与者按照规则,明确目的后付出行动,最后录制播出的电视节目。毫不夸张地说,真人秀(reailty TV)尽管只是一种类型的电视节目,对所有的电视类型来说,都是在受众范围和利润方面最成功的。电视真人秀经常被描绘成精神食粮的填补。在系统的学术研究中,真人秀节目的制作人,参与者,还有那些有精神需求的观众,都是真人秀节目的重要构成部分。当然,所有的真人秀节目都应该以理想的方式履行该有的责任与义务。电视真人秀是一个值得我们有更多思考的节目类型,它经过媒体的生产和消费,它是一种席卷全球的节目类型。如我们会看到的,这鼓励我们重新审视传统理解媒体制作的文化传播和消费。然而,与真人秀相关的是定义它的类型,并了解它的内容与历史。真人秀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真人秀类型非常多样化,它包括跟踪人们生活的纪录片式节目;以游戏节目为基础的竞赛节目;各种PK类型选秀节目;婚恋约会等为其他目的而拍摄的录像。电视真人秀在它们的模式中,进行真正的全球性的生产和消费。尽管不像情景喜剧和戏剧国家主导着全球市场,真人秀却也在乐此不彼地上演着。
总之,我们可以看到真人秀节目在很大层面上都是由参与者的真实发挥构成的,通过建造人工地点和编辑还有旁白,以纪实的方式录制视频。然而,真人秀节目的不同之处在于是以观众落后为基础进行营销的场景,给他们看到真实的人处理现实生活困境。从广义上讲,真人秀节目有以下几个特点:把普通人立足于与受过训练的演员相反的境地,强调角色和叙述;多方面的叙述(通常无痕迹故意营造肥皂剧和戏剧的特点);镜头由参与者的行为语言构成。除了录制后播出,边录制边播出,偶尔使用现场直播录像,和纪录片式的配音等形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12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