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时代突发事件报道的变革以微博为例
摘 要 随着信息传播手段的不断发展,对像地震、海啸、火灾、洪水这类重大突发事件的报道越来越快速,越来越准确。而微博作为一个重要的传播平台,在自媒体时代的突发事件报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微博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当前背景下微博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上的作用, 提出传统媒体通过与微博融合报道突发事件是以后媒体发展的新方向。特别是在节假日,微博作为一个不休息的平台的巨大优势就显现出来了。传统媒体要提高在自媒体时代的竞争力和公信力,要做到对突发事件快速反应、发布权威信息,变被动接收信息为主动的报道,这将极大地提高传统媒体对突发事件报道的能力。
目 录
第一章 微博的新闻传播功能 1
第二章 微博新闻传播功能显现 2
2.1微博是新闻信息收集与发布的平台 2
2.2对于新闻事件,微博具有评议的优势 2
第三章 自媒体时代的微博公民新闻影响 2
3.1主流媒体舆论引导面临挑战 3
3.2社会动员能力显著 3
3.3评论的舆论张力上扬 4
第四章 自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的报道的趋势 4
第五章 微博与突发事件传播策略 5
5.1合理处理负面信息,做好舆论引导 5
5.2提高媒体素质,减少虚假信息传播 5
5.3发挥资源共享,提高突发事件报道时的网络影响力 6
结束语 7
致 谢 8
参考文献 9
第一章 微博的新闻传播功能
1.1微博的自我表露阶段
微博(Weibo),博客的一种。本文讨论的微博是新浪微博,新浪网推出的一种实时发布简短信息、图片、视频的社交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手机、APP发布微博。微博的出现,改变了过去的传媒的传播运行轨迹,变为受众到受众的自我传播。所以说,微博的影响力和冲击力都非常大。
传统意义上的自我表露通常是面对面的交流,个人将自己的信息观念和秘密分享给别人,从而增强亲密关系的双方之间的信任程度,由此增进双方的亲密关系的信任程度。但随着人们生活空间的不断变化,媒介的快速发展,在整个世界对互联网充满无限依赖的今天,人们的社会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力越来越大,从微信、QQ的即时通讯到博客的网络日志,从Facebook到校内社交网站的喧闹,网络空间及其特色的产品形式也为人们的自我表露增添了新的特点,如今的微博就是一种常见的自我表露媒介。
第一,微博的自我表露话题呈现多样性。从对国家政策、身边趣事发表观点和评论,到调侃社会热点、明星八卦,再到自我的记录与反省,有描述性的,也有评述性的,微博的自我表露话题比较广泛。
第二,微博的自我表露深度呈现两种极端。一方面,使用者只是停留在话题的表层,或是表露对事实的简单看法与意见,或是表露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没有表现更高的情感与思考卷入度,以及更深层次的自我开放性。而另一方面,一些使用者则是将自己最为真实,甚至是个人隐私部分表露在自己的微博上。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有网友在微博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引起围观。因此,微博不仅是信息交流的平台,更是很多人表露深层次情感、诉说难言之隐的地方。
第三,微博的自我表露内容呈现视觉化、碎片化和抽象化特征。微博因其140个字的限制,且支持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特点,使得微博内容呈现视觉化的现象。使用者通常以照片作为表露的形式,或是仅一张图片而一言不发,或是简单配以一句话解说。没有对事件原委的记录,没有更多对图片本身意义的阐述,只是用视觉的静态帧来表现某一时刻的某种状态,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没有意义的。有的微博用户会用视觉符号代替文本进行自我表露,一方面使得自我表露的内容产生了更加丰富的意义内涵,给浏览者提供了更多解读的意义空间。另一方面,写作者与浏览者因为拥有不同的认知图示,进而对图片的内容意义有不同解读,加之又没有得到足够多的文字信息,因此,微博这种视觉化的自我表露变的更加抽象化、更加模糊。
第二章 微博新闻传播功能显现
在新浪微博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事实上,它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个人的情感表露。当文艺明星、体育明星、专家学者,以及商人、公司、民间团体、媒体涌入微博时,微博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信息平台、有力的新闻传播渠道。《大众的力量》的作者克拉姆利什说:"微博的活动已经进化了。如果你只不过想花一两分钟了解一下外面发生了什么是就返回工作岗位,微博就配合你的生活需求来了。”
2.1微博是新闻信息收集与发布的平台
微博的传播及时、内容丰富以及受众参与程度高形成了天然的优势,使其逐渐成为网民获取社会新闻、展示自我、人际交往、以及社会参与的重要媒介。这给新闻媒体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微博门槛低、方便使用,使越来越多的网友热衷于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为传统媒体提供了不少的新闻来源。特别在面对突发新闻的过程中,微博用户由于其本身在事发现场的优势,往往能在第一时间将突发新闻中的相关信息传播出去。
2.2对于新闻事件,微博具有评议的优势
微博网友针对各类新闻事件,及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评论,并涌现出诸多的意见领袖,对舆论造成压力。在“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因一句"至于你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的发言而走红微博,"至于你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成为红极一时的高铁体,在两三天时间内,有的热门微博就被转发了多达几万次。事后,铁道部表示王勇平不再担任铁道部新闻发言人。虽然相关负责人表示王勇平被调离不是被免职或停职,但王勇平在处理动车追尾事故的职业素养确实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对此现象,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史安斌认为:“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导致的全球、全民、全媒介生态变局,给当前新闻发言人以及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在最高法院有关婚姻法最新解释条例公布之后,也引发了微博评议的热潮,这样一种新闻互动的态势,是任何传统媒体都无法实现的。有时候,一个新闻的发生不被人们注意,但经过微博好友的评论,立刻形成了新闻热点。
第三章 自媒体时代的微博公民新闻影响
近几年微博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传播理念和方式,同时还极大程度的扩展了公民新闻参与的平台,使用户创造内容成为普遍的现象。从现代传播媒介诞生以来,还没有一个时代的普通公民像今天这样广泛地参与新闻的制作和传播。
3.1主流媒体舆论引导面临挑战
微博时代,信息的传播不受时间的限制,事件的发生和在微博上的报道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一方面,群众对重大突发事件越敏感报在微博上发布也越来越迅速;而另一方面,类似报纸电视台这类传统主流媒体的反应速度就显得很慢。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反应速度增强对舆论的调控和引导能力,已是当务之急。
目 录
第一章 微博的新闻传播功能 1
第二章 微博新闻传播功能显现 2
2.1微博是新闻信息收集与发布的平台 2
2.2对于新闻事件,微博具有评议的优势 2
第三章 自媒体时代的微博公民新闻影响 2
3.1主流媒体舆论引导面临挑战 3
3.2社会动员能力显著 3
3.3评论的舆论张力上扬 4
第四章 自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的报道的趋势 4
第五章 微博与突发事件传播策略 5
5.1合理处理负面信息,做好舆论引导 5
5.2提高媒体素质,减少虚假信息传播 5
5.3发挥资源共享,提高突发事件报道时的网络影响力 6
结束语 7
致 谢 8
参考文献 9
第一章 微博的新闻传播功能
1.1微博的自我表露阶段
微博(Weibo),博客的一种。本文讨论的微博是新浪微博,新浪网推出的一种实时发布简短信息、图片、视频的社交平台。用户可以通过网页、手机、APP发布微博。微博的出现,改变了过去的传媒的传播运行轨迹,变为受众到受众的自我传播。所以说,微博的影响力和冲击力都非常大。
传统意义上的自我表露通常是面对面的交流,个人将自己的信息观念和秘密分享给别人,从而增强亲密关系的双方之间的信任程度,由此增进双方的亲密关系的信任程度。但随着人们生活空间的不断变化,媒介的快速发展,在整个世界对互联网充满无限依赖的今天,人们的社会压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力越来越大,从微信、QQ的即时通讯到博客的网络日志,从Facebook到校内社交网站的喧闹,网络空间及其特色的产品形式也为人们的自我表露增添了新的特点,如今的微博就是一种常见的自我表露媒介。
第一,微博的自我表露话题呈现多样性。从对国家政策、身边趣事发表观点和评论,到调侃社会热点、明星八卦,再到自我的记录与反省,有描述性的,也有评述性的,微博的自我表露话题比较广泛。
第二,微博的自我表露深度呈现两种极端。一方面,使用者只是停留在话题的表层,或是表露对事实的简单看法与意见,或是表露自己的兴趣爱好,并没有表现更高的情感与思考卷入度,以及更深层次的自我开放性。而另一方面,一些使用者则是将自己最为真实,甚至是个人隐私部分表露在自己的微博上。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有网友在微博中表达自己的情感,引起围观。因此,微博不仅是信息交流的平台,更是很多人表露深层次情感、诉说难言之隐的地方。
第三,微博的自我表露内容呈现视觉化、碎片化和抽象化特征。微博因其140个字的限制,且支持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的特点,使得微博内容呈现视觉化的现象。使用者通常以照片作为表露的形式,或是仅一张图片而一言不发,或是简单配以一句话解说。没有对事件原委的记录,没有更多对图片本身意义的阐述,只是用视觉的静态帧来表现某一时刻的某种状态,可以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是没有意义的。有的微博用户会用视觉符号代替文本进行自我表露,一方面使得自我表露的内容产生了更加丰富的意义内涵,给浏览者提供了更多解读的意义空间。另一方面,写作者与浏览者因为拥有不同的认知图示,进而对图片的内容意义有不同解读,加之又没有得到足够多的文字信息,因此,微博这种视觉化的自我表露变的更加抽象化、更加模糊。
第二章 微博新闻传播功能显现
在新浪微博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事实上,它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个人的情感表露。当文艺明星、体育明星、专家学者,以及商人、公司、民间团体、媒体涌入微博时,微博已经成为一个强大的信息平台、有力的新闻传播渠道。《大众的力量》的作者克拉姆利什说:"微博的活动已经进化了。如果你只不过想花一两分钟了解一下外面发生了什么是就返回工作岗位,微博就配合你的生活需求来了。”
2.1微博是新闻信息收集与发布的平台
微博的传播及时、内容丰富以及受众参与程度高形成了天然的优势,使其逐渐成为网民获取社会新闻、展示自我、人际交往、以及社会参与的重要媒介。这给新闻媒体提供了良好的群众基础。微博门槛低、方便使用,使越来越多的网友热衷于在微博上发表自己看到的和听到的,为传统媒体提供了不少的新闻来源。特别在面对突发新闻的过程中,微博用户由于其本身在事发现场的优势,往往能在第一时间将突发新闻中的相关信息传播出去。
2.2对于新闻事件,微博具有评议的优势
微博网友针对各类新闻事件,及时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评论,并涌现出诸多的意见领袖,对舆论造成压力。在“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中,铁道部新闻发言人王勇平因一句"至于你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的发言而走红微博,"至于你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成为红极一时的高铁体,在两三天时间内,有的热门微博就被转发了多达几万次。事后,铁道部表示王勇平不再担任铁道部新闻发言人。虽然相关负责人表示王勇平被调离不是被免职或停职,但王勇平在处理动车追尾事故的职业素养确实有值得商榷的地方。对此现象,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史安斌认为:“以微博为代表的新兴媒体导致的全球、全民、全媒介生态变局,给当前新闻发言人以及政府新闻发布制度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在最高法院有关婚姻法最新解释条例公布之后,也引发了微博评议的热潮,这样一种新闻互动的态势,是任何传统媒体都无法实现的。有时候,一个新闻的发生不被人们注意,但经过微博好友的评论,立刻形成了新闻热点。
第三章 自媒体时代的微博公民新闻影响
近几年微博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改变了传统的新闻传播理念和方式,同时还极大程度的扩展了公民新闻参与的平台,使用户创造内容成为普遍的现象。从现代传播媒介诞生以来,还没有一个时代的普通公民像今天这样广泛地参与新闻的制作和传播。
3.1主流媒体舆论引导面临挑战
微博时代,信息的传播不受时间的限制,事件的发生和在微博上的报道几乎是同时进行的,一方面,群众对重大突发事件越敏感报在微博上发布也越来越迅速;而另一方面,类似报纸电视台这类传统主流媒体的反应速度就显得很慢。对于传统媒体来说,解决这个问题,提高反应速度增强对舆论的调控和引导能力,已是当务之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8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