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码解码理论的美食纪录片传播策略分析以风味人间为例(附件)
摘 要美食纪录片近年来影响力不断变大,创造了很多话题,宣传了无数的特色美食。2018年10月28日,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在浙江卫视和腾讯视频同步上线播出,这是由曾拍摄两部《舌尖上的中国》的陈晓卿团队创作的。截止到五月一日豆瓣评分9.1,腾讯视频播放量达到9.5亿,可以说《风味人间》在2018年是美食纪录片当中较为成功的。本文从编码解码角度,分析从制作方编码到电视话语传播最后到受众解码这个过程,从中得到制作美食纪录片的启示。《风味人间》制作方在拍摄技术上创新、在故事中讲述平凡生活、在全球视角下发现美食的异同分析,这些都受到了大多数观众的喜爱。在解码方面受众有不同的社会实践经历和价值观,所以产生了三种不同的解码立场,为了创作更好的作品就要在受众不同的解码中吸取建议。在传播中通过增加传播渠道、增强传播效果、制作精良的纪录片,这些都有利于更好的传播美食纪录片。运用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对美食记录片《风味人间》从编码到解码的过程进行分析,对美食纪录片的传播策略有更充分的认识,今后创作也有更多可以借鉴的经验。
Keywords:Encoding and Decoding theory:broadcast strategy:"Once Upon a Bite"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意义 1
(二) 研究方法 1
二、 背景综述 2
(一) 编码解码理论背景综述 2
(一) 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 2
三、《风味人间》的编码特点与优势 4
(一) 视听语言创新、纪录片画面吸引受众 4
(二) 故事深度挖掘、观众对纪录片的认同感强 5
(三) 中心结构、全球视野下探索美食共性与个性 6
四、 观众的解码的立场分析 7
(一) “主导—霸权”立场下的受众解码 7
(二) 协商式立场下的受众解码 7
(三) 对抗立场下的受众解码 7
五、 《风味人间》的传播策略研究 8
(一) 传播渠道分析 8
(二) 增强传播效果,衍生轻综艺《风味实验室》 8
(三) 陈晓卿团队积累的制作精良口碑 8
六、在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码解码理论下《风味人间》带给美食记录片的启示 9
(一) 技术多方面的创新发展 9
(二) 美食纪录片以人为本的叙事模式 9
(三) 增加传播渠道 9
(四) 吸取解码者的意见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一、前言
(一)研究意义
1.实践意义
美食纪录片的影响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播出以后不断扩大了,也产生了很多经济效益,。但是在2018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口碑和影响力滑坡,在此时《风味人间》给受众带来了惊喜,豆瓣评分截止到五月达到9.1的高分。本文通过探究《风味人间》的传播策略和叙事方式,讨论其吸引受众、传达正能量的价值观以及展现中国社会面貌的方法。为今后美食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借鉴意义。
国内的研究者多从叙事研究,国际传播策略,视听语言研究,流变发展等角度来研究美食纪录片。但是很少有人对制作方与观众的关系角度入手。本文结合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在制作方编码到观众解码的过程进行分析,借此来研究整个传播过程。
2.理论意义
从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角度来分析,可以将节目分成制作方的编码和受众的解码。编码解码多以国家、族群、社会为研究基础。解码因各种社会因素产生三种解码方式。但是霍尔本人也承认,相对于对编码部分的符号学分析而言,他对解码部分的讨论还很不完善。运用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分析节目的编码和解码过程,对美食纪录片的传播策略有更充分的认识。同时不断完善编码解码理论。
将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和编码解码理论的结合,研究整个节目值得借鉴的因素和传播方式,从中得到对以后美食纪录片创作的启示。编码者从电视节目的传播策略得出相应的实践经验。从这相对成功的案例中考察制作方与观众在编码解码上的沟通状况,以及未来如何创作出更多使解码者接受的作品。正因此,对美食纪录片编码解码的研究才更有价值与空间。
研究方法
本文以2018年比较有代表性的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为例,以理论为基础,探究其受欢迎的原因。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以及数据的分析与统计,结合编码解码理论分析美食纪录片的传播并从中得到启示。
背景综述
(一)编码解码理论背景综述
斯图亚特霍尔通过《电视话语中的编码与解码》一文,将符号学引入到电视文本的解读过程当中。他首次提出了“编码解码”理论,指出当电视信息通过编码传递出去后,受众并不只是单纯的接受传播者所想要表达的信息,而是根据接收者不同的社会经验、实践过程、性格因素等方面产生对电视传播信息的不同理解。
霍尔将电视话语流通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编码阶段,根据创作者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条件对原材料进行创作,这一阶段主要是编码者的观念占主导地位。接着是成品阶段,当电视作品完成之后,电视意义的话语和话语规则就会占据主导的地位,就会产生多意义的话语体系。最后是观众的解码过程,这时观众的意识形态就占据着主要的地位,观众会把节目再次生产出来。霍尔将解码分为三种不同的立场,第一种是“主导霸权”的立场,解码者与编码者的立场完全一样。第二种是协商式立场,这时解码者承认编码者主导意识形态的权威和霸权的合法性,但是在涉及特定情况时又具有一种反抗态度。这是大多数解码者的立场。第三种是对抗式立场,观众可能知道电视话语想要传达的信息,但是站在一种截然相反的立场来解码,这是解码立场中最为激进的态度。
(二)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
美食纪录片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播出后渐渐地走进了中国大众的视线,由此美食纪录片行业蓬勃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衍生品经济效益,同时也催生了越来越多的美食纪录片。但是《舌尖上的中国》二三季口碑和收视率逐步下滑。同时2018年以烧烤文化做主题的《人生一串》吸引了一部分网络用户观看,但是观看人数远不如《风味人间》。在2018年《风味人间》播出后,美食纪录片再次引发了一次讨论的热潮。《风味人间》跨越了六大洲,寻找美味,食物里依然是生命的延续、时间的流转。
对比2018年同类型的纪录片《风味人间》《人生一串》和《舌尖上的中国3》,可以发现《风味人间》在评分等各项数据中是领先的。
名称/种类
评分
评分人数
看过人数
在看人数
Keywords:Encoding and Decoding theory:broadcast strategy:"Once Upon a Bite"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意义 1
(二) 研究方法 1
二、 背景综述 2
(一) 编码解码理论背景综述 2
(一) 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 2
三、《风味人间》的编码特点与优势 4
(一) 视听语言创新、纪录片画面吸引受众 4
(二) 故事深度挖掘、观众对纪录片的认同感强 5
(三) 中心结构、全球视野下探索美食共性与个性 6
四、 观众的解码的立场分析 7
(一) “主导—霸权”立场下的受众解码 7
(二) 协商式立场下的受众解码 7
(三) 对抗立场下的受众解码 7
五、 《风味人间》的传播策略研究 8
(一) 传播渠道分析 8
(二) 增强传播效果,衍生轻综艺《风味实验室》 8
(三) 陈晓卿团队积累的制作精良口碑 8
六、在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码解码理论下《风味人间》带给美食记录片的启示 9
(一) 技术多方面的创新发展 9
(二) 美食纪录片以人为本的叙事模式 9
(三) 增加传播渠道 9
(四) 吸取解码者的意见 9
结语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一、前言
(一)研究意义
1.实践意义
美食纪录片的影响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一季播出以后不断扩大了,也产生了很多经济效益,。但是在2018年,《舌尖上的中国》第三季口碑和影响力滑坡,在此时《风味人间》给受众带来了惊喜,豆瓣评分截止到五月达到9.1的高分。本文通过探究《风味人间》的传播策略和叙事方式,讨论其吸引受众、传达正能量的价值观以及展现中国社会面貌的方法。为今后美食纪录片的创作提供借鉴意义。
国内的研究者多从叙事研究,国际传播策略,视听语言研究,流变发展等角度来研究美食纪录片。但是很少有人对制作方与观众的关系角度入手。本文结合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在制作方编码到观众解码的过程进行分析,借此来研究整个传播过程。
2.理论意义
从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角度来分析,可以将节目分成制作方的编码和受众的解码。编码解码多以国家、族群、社会为研究基础。解码因各种社会因素产生三种解码方式。但是霍尔本人也承认,相对于对编码部分的符号学分析而言,他对解码部分的讨论还很不完善。运用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分析节目的编码和解码过程,对美食纪录片的传播策略有更充分的认识。同时不断完善编码解码理论。
将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和编码解码理论的结合,研究整个节目值得借鉴的因素和传播方式,从中得到对以后美食纪录片创作的启示。编码者从电视节目的传播策略得出相应的实践经验。从这相对成功的案例中考察制作方与观众在编码解码上的沟通状况,以及未来如何创作出更多使解码者接受的作品。正因此,对美食纪录片编码解码的研究才更有价值与空间。
研究方法
本文以2018年比较有代表性的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为例,以理论为基础,探究其受欢迎的原因。通过收集大量的相关资料,以及数据的分析与统计,结合编码解码理论分析美食纪录片的传播并从中得到启示。
背景综述
(一)编码解码理论背景综述
斯图亚特霍尔通过《电视话语中的编码与解码》一文,将符号学引入到电视文本的解读过程当中。他首次提出了“编码解码”理论,指出当电视信息通过编码传递出去后,受众并不只是单纯的接受传播者所想要表达的信息,而是根据接收者不同的社会经验、实践过程、性格因素等方面产生对电视传播信息的不同理解。
霍尔将电视话语流通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编码阶段,根据创作者的知识结构和技术条件对原材料进行创作,这一阶段主要是编码者的观念占主导地位。接着是成品阶段,当电视作品完成之后,电视意义的话语和话语规则就会占据主导的地位,就会产生多意义的话语体系。最后是观众的解码过程,这时观众的意识形态就占据着主要的地位,观众会把节目再次生产出来。霍尔将解码分为三种不同的立场,第一种是“主导霸权”的立场,解码者与编码者的立场完全一样。第二种是协商式立场,这时解码者承认编码者主导意识形态的权威和霸权的合法性,但是在涉及特定情况时又具有一种反抗态度。这是大多数解码者的立场。第三种是对抗式立场,观众可能知道电视话语想要传达的信息,但是站在一种截然相反的立场来解码,这是解码立场中最为激进的态度。
(二)美食纪录片《风味人间》
美食纪录片在《舌尖上的中国》第一集播出后渐渐地走进了中国大众的视线,由此美食纪录片行业蓬勃发展,产生了巨大的衍生品经济效益,同时也催生了越来越多的美食纪录片。但是《舌尖上的中国》二三季口碑和收视率逐步下滑。同时2018年以烧烤文化做主题的《人生一串》吸引了一部分网络用户观看,但是观看人数远不如《风味人间》。在2018年《风味人间》播出后,美食纪录片再次引发了一次讨论的热潮。《风味人间》跨越了六大洲,寻找美味,食物里依然是生命的延续、时间的流转。
对比2018年同类型的纪录片《风味人间》《人生一串》和《舌尖上的中国3》,可以发现《风味人间》在评分等各项数据中是领先的。
名称/种类
评分
评分人数
看过人数
在看人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7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