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州你早论早茶与纪录

摘 要 《中国美食探秘》制片人李欢说“对美食的种种追求和讲究,代表了我们对生活的热爱。社会精英有自己的美食文化、习惯和仪式,寻常百姓也有自己对美味可口的追求,只是不同的人群表达的方式和拥有的条件存在差异而已。美食是生活观念和生活方式外化的一种表现形式,透过对美食文化的探寻,我们能够看到我们的文化传统里所包含的人与自然的和谐之观念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眷恋。”
Key words: food, records, culture, heritage, slow life 目 录
本片的选题经过及意义1
1.1本片的选题经过1
1.2本片的拍摄意义1
1.3本片的拍摄过程2
第二章 作品内容4
2.1作品中的人物4
2.2内容核心观点4
创作特点5
3.1本片的结构5
3.2叙事手法的运用5
3.3人物采访的运用5
3.4解说词6
结束语7
致谢8
参考文献9
本片的选题经过以及意义
1.1本片的选题经过
毕业作品的选题初期,一直想拍摄一部围绕童年的短电影。个人认为,童年是年代与成长的分割线,而我们,对于自己的童年,有绝对的发言权。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渐渐成长,回望过去,最纯真的是童年。但是最终因实际操作的情况不得完成,经再三斟酌后,又改了好几个方向,但最终还是确定拍自己所居住的城市—泰州。我想把十年里生活在这个城市所见到的感受到的不同氛围用画面呈现出来。
对于拍摄这个主题的触动来源于成都地铁卡上的一句话“成都,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以及在生活短暂的待了半个月后对生活的感想以及周围朋友们对现在城市建设与发展的日常私语。
1.2本片的拍摄意义
“我们于日用必需的东西以外,必须还有一点无用的游戏与享乐,生活才觉得有意思。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
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年的尘梦。喝茶之后,再去继续修各人的胜业,无论为名为利,都无不可,但偶尔的片刻优游乃正亦断不可少。
周作人在他的《知堂谈吃》中分别写到过北京的茶食与喝茶。其笔下的饮与食所体现的生活状态,在经过时间的流逝与社会的发展中有些地区些许慢慢消退,能够一直保持这样的生活姿态的地方仿佛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快节奏的充满压力的生活。
但也总会有城市,至始至终都保有那份舒适生活的姿态,让生活过得更加舒心自在。我想将美食与茶两者相结合,这不正是我所居住的城市——泰州的生活状态吗。每日清晨,唤醒人们的不是汽车的轰鸣声,而是各大小酒楼厨房天没亮就开始散发的阵阵食物的诱香。干丝、鱼汤面、蟹黄包、熬面、三鲜面、菜烧卖、翡翠烧卖、三丁、蒸饺、鱼汤馄饨、麻辣鸡饺,这些个个都是泰州早茶的典型代表。
泰州有2100多年的建城史,秦称海阳,汉称海陵,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兼融吴楚越之韵,汇聚江淮海之风。由古至今,这座城市在历史的长河中保有了它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几年来,泰州更是发展迅速,经济蒸蒸日上,城市建设也日新月异。但城市的快速化更迭的同时,泰州人的生活却是迟迟未变的。或许,以不变应万变,就是泰州人对待生活的独特姿态吧。这也是我最终选题确定的一个重要因素。
清晨早起,不是为了能避开城市道路交通的拥挤,仅仅是为了能在上班之前喝一杯浓浓的茶,来一盘干丝加碗鱼汤面,让充沛的精气神儿能伴随忙碌的整个早晨。
我的故事也诞生于此。城市与城市里的人,早茶与早茶人,这些都是我的镜头里要记录表现的。这里的早茶人,既是做早茶的人,也是吃早茶的人。在城市快速发展的今天,能依旧自顾自的享受慢生活的城市已经寥寥数计。成都,一座家喻户晓的慢城市。初去成都的时候,拿到成都的地铁卡,赫然写着“成都,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起初,我并不相信它的真实性,觉得未免有些夸张,但在成都半个月的短暂停留,却让我真如那地铁卡上印着的“一个来了就不想离开的城市”。走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我,却不禁想起泰州这座小城。泰州,这座小城以前的面貌已经渐渐改变,一切都向全新的面孔转变,唯一不变的,是人们的生活方式,以及这座城市的生活态度——慢,生活。
许多生活在这座城市里的人,都说,虽然,它只是座小城,发展前景肯定不如外面的城市,但人们却愿意带在这儿,因为它“小”,因为它温馨,因为它给我们时间去过好生活,去享受生活。
1.3本片的拍摄过程
所有我们以为的,并不是像我们所想象所以为的。就像在看一部影片时,觉得人物、结构、剧情、故事情节、冲突看似简单的元素,实际操作起来却并没有那么容易。我们不能预知在拍摄的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特殊情况。
或许当你正打算拍摄的时候本来是晴好的天气一下子就下起雨来;原本设定的场景因为特殊原因不能实现。起初,在我们的印象里,跟着短电影一样去安排自己的人物,设置悬念,引起冲突达到高潮看似很简单的事情,觉得自己肯定能完成的很好,现实却给我们沉重的一击。错了,我们错了,并不是我们以为的事情就真的会朝着以为的方向发展。
要拍摄一个短电影,一个纪录片,远比我们想象的以为的要难很多。
影片在拍摄过程中也是困难重重,因为想要达到预期的效果,能将泰州早茶的特色都能很好地展现在荧幕中所以对于一开始选择的下酒楼只能舍弃,换成更具历史更有特色的酒楼。在拍摄的过程中也需要与酒楼的人协商通融。因为不能影响酒楼的正常生意,所以在时间上只能选择更早,或者偏晚。
一个纪录片的成功除了剧本、拍摄大纲外,摄制组员也很重要。尽管学校要求的是每人一部作品,但实际上真正靠一个人去完成整部片子的制作是难以达到的,因此,在拍摄的过程中我们相互帮助。
当然,拍摄的器材也是需要讲究的。我拍摄使用的是单反,因此在移动变焦的时候明显可以看到运动的不协调时快时慢,没有滑轨等器材,呈现的画面效果也就比较单一一般。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给予布光,也能给画面增色不少。拍摄过程中也会出现穿帮的现象,以及录音问题,因为有的拍摄地比较嘈杂而人物说话的声音又小,录音就变得困难许多。这些都是我拍摄中遇到的也是需要改进的地方。由于空间有限,机器在使用过程中也些受阻碍,拍摄的进度也比较缓慢。
对美食的纪录也需要环境的衬托,想要宏观上大致的表现一下泰州这座城市的现状,需要不断跑动,询问探究这个城市最具有魅力的新老地方。但总的来说,拍摄的过程虽然辛苦但也是值得的,接触到了很多人,学习到了很多从未听说的知识与历史文化,也让我能更加了解这个城市的文化底蕴。
第二章 作品内容
2.1作品中的人物
城市与城市里的人,早茶与早茶人,这些都是我的镜头里要记录表现的。这里的早茶人,既是做早茶的人,也是吃早茶的人。
2.2内容核心观点
民以食为天,吃是文化,也是一种艺术。我很喜欢这句话,这也正是我想要在影片中表达的情愫宣扬的一种情怀。许多文人墨客都在书中将美食与文化相结合,吃,不平常,吃的是一种美味吃的是一种心情。鲜味,代表了中国人对于美味的极致追求,这种味道是自然的,与天地同生。对于泰州的早茶文化,其实我并不深知。清末明初,泰州的茶馆才应运而生,当时还没有什么面条、点心之类,更不谈泰州早茶中最重要的元素——“干丝”。据说直至民国时期,有个御厨的弟子叫邢桂森,当时是苏中的一代名厨, 经过潜心研究,才制作出了手工烫干丝。邢桂森的弟子又推出以“干丝”为主打的早茶,并且曾在当时将连连亏损的海陵春扭亏为盈。那么“干丝”的魅力又何以这么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78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