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格林童话人物形象(附件)【字数:12878】

《格林童话》是18世纪初两位德国历史学家兼语言学家格林兄弟(雅各布·格林 和威廉·格林 )搜集整理而成的。一般而言,人物形象在作品中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存在,他可以侧面衬托,使个性鲜明;也可以牵线搭桥,推动故事情节;还可以渲染气氛,奠定基调;当然了,升华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也是必不可少的。不言而喻,人物形象是童话中很重要的元素,童话的基本思想是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表达出来的,它往往反映了作者的审美观念和道德取向,还有一些对社会现状的评析,也会对儿童的善恶美丑观有着初步的影响。本文主要对王子、公主、继母和精灵这四种形象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并且结合他们的故事从中得到一些正确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格林童话》虽然是一部童话故事书,但是面对当代社会的一些现状,它仍然有很大的教育意义。
目 录
导 言 1
第一章 对王子的形象的分析 3
第一节 任性和狂妄 3
第二节 勇敢和坚持 3
第三节 正义和救赎 4
第四节 善良和仁慈 5
第二章 对公主的形象的分析 6
第一节 外貌 6
第二节 性格 7
第三节 结局 8
第三章 对继母的形象的分析 10
第一节 《白雪公主》 10
第二节 《灰姑娘》 10
第三节 《继母》 11
第四章 对精灵的形象的分析 12
第一节 常人形象 12
第二节 动物形象 12
第三节 物体形象 13
结束语 15
致 谢 16
参考文献 17
导 言
格林兄弟热衷于收集整理民间的童话、神话、传记,并且很忠实地把收集到的东西整理成为文字,然后严谨,一丝不苟地考证这些童话的出处。在当今世界上,可以说有孩子的地方就有《格林童话》,此言非虚,它是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大瑰宝,也在世界童话之林中有着无与伦比的荣耀。其中的《灰姑娘》、《白雪公主》等都是孩子们张口就来的故事,其中的人物、情节等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是孩子们童年的精神食粮。它自19世纪初诞生以来,已经被翻译成140多种文字在世界上流传,它的影响超越了它的国界,甚至超过了它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时代,它流传得这么久远,可见它的魅力有多大。《格林童话》讲述的是善与恶,勤与懒,富与贫,是与非等。它通过故事的形式去让孩子们理解那些简单而又富有哲理的道理,非常具有广泛性、通俗性和趣味性。《格林童话》具有通俗易懂,兼具文学与趣味的特点。自从《格林童话》诞生在这个世界上,就吸引了无数的儿童阅读,儿童沉浸于美好,通俗,具有浪漫主义风格的故事之中,如痴如醉,收录其中的许多名篇历经百年仍然为人津津乐道,是儿童启蒙阶段的必读刊物,对于整个儿童文学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格林童话》有着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清新自然的风格,烂漫诗意的的想象力,尤其是在塑造的鲜明的人物形象中彰显了善恶,甄别了美丑,使得人物形象的美与丑、善与恶在《格林童话》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本课题选取了如王子、公主、王后、继母、精灵等几个具有代表性的形象,从他们的外貌、性格等方面着手,再深入到他们的家庭背景、爱情婚姻等问题,利用举例、对比、分析等一系列研究方法,便于进一步的探究《格林童话》的这些人物形象。
国内外对于《格林童话》中的王子、公主、继母、精灵等形象,都已作了较为充分的研究。其中王子形象的研究分为正面形象与有缺陷的形象两方面。受欧洲骑士文化的影响,《格林童话》将描写正面的王子形象作为主旋律,许多故事中都有这样的情节:王子借助神力保家卫国,最终带领人民取得胜利,获得自由。这其实是作者对王权的反思和对爱国主义与个人主义情怀的深刻描写与价值观的渗透,这与十九世纪德国的一系列政治活动与工人运动是分不开的。同时,童话当中也有一些不完美的王子形象,他们在失败之后一蹶不振,或者贪图享乐,这其实是对十九世纪工业革命以后产生的拜金主义与虚无主义的深刻反省。公主形象则是大多拥有绝世美貌,且她们的性格受环境影响极大。童话创作于十九世纪初期,欧洲刚刚经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巨变,社会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童话借助环境对公主性格的影响来表现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性塑造的巨大影响,童话中许多公主都有恋父情节,其实是作者想要借此来表现对工业社会带来的一系列社会阴暗面的不满,怀念农业社会的自然天性与淳朴性格。继母一般作为反面形象出现的,她们的性格一般都是充满了嫉妒或者失败的竞争等,她们往往是作为动物或者邪恶的宗教化身出现。值得一提的是,《格林童话》的作者并不是格林兄弟,而是所有的人民群众,该书只是把几百年来的口口相传的故事收录起来。那么就很好理解邪恶的继母形象了,在欧洲黑暗的中世纪,教会的统治长期压迫着人民,直到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等运动才将人民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从这个角度考虑,继母作为邪恶的宗教化身出现就不难理解了。《格林童话》中的精灵,同样带有很强的宗教色彩,对于培养人们的宗教世界观具有深远意义,精灵这个形象处处表现了西方的传统文化,折射出西方文化的价值取向。精灵形象有好有坏,好的形象代表了后文艺复兴时代善良宽容,人性自然的价值观,而坏的形象则代表了中世纪压迫人性的邪恶宗教形象与各种社会矛盾造就出的阴暗心理。
作为成书于十九世纪初的一本著作,《格林童话》收录了几百年间民间口口相传的各种故事,时间跨度从文艺复兴时期到工业革命时期,国内外的研究深入研究作品中的王子,公主,继母,精灵等形象,认为这些形象都深刻地对应了几百年间的历史发展中的社会形象。通过正面形象与反面形象的博弈,来体现出普遍使用的社会规律,以美好的结局来暗示旧事物必将退出历史舞台,新事物的发展前途是光明的。笔者认为深入剖析这些形象,能让我们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去辩证地看待社会的发展,并从中反思,总结出普遍适用的道理,这是我选题的主要原因。
对王子的形象的分析
每一个少女心中都有一个完美异性的形象,但无论是哪一种,他只有一个名字——王子。他地位尊贵,他英俊潇洒,他满足了世间无数少女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完美爱情的憧憬。同时,他也是无数懵懂少年的终极梦想。许多故事中都有这样的情节:王子借助神力保家卫国,最终带领人民取得胜利,获得自由。这其实是作者对王权的反思和对爱国主义与个人主义情怀的深刻描写与价值观的渗透。在《格林童话》中,大部分王子都有着美好的品质和善良的人格。但有些王子也存在一些人性的阴暗面,《格林童话》通过对王子形象正反面的不同论述,表达了作者对欧洲骑士精神与工业社会的深刻反思。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15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