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与印度服务贸易竞争力比较分析(附件)【字数:12753】

摘 要自从2000年以后,服务贸易与货物贸易一直保持同步增长,服务贸易在世界贸易中比重不断上升,对世界贸易的影响越来越大。服务贸易在提高就业水平、促进产业升级、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现今,服务贸易是衡量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2010年我国的服务贸易总额为369743亿美元,印度的服务贸易总额为2314.01亿美元,到2015年为止,我国的服务贸易总额为71300亿美元,印度的服务贸易总额为3040.97亿美元。十几年间,我国的服务贸易迅速发展,远远超过印度的贸易总额,对于国情相似的两国,分析比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阐述中国与印度服务贸易总体与行业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与印度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分析了国际市场占有率和麦凯利数据下中国与印度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分析了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最后从政府和企业两个方面提出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建议和意见。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引 言 1
第一章 服务贸易竞争力相关理论 2
1.1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概念界定 2
1.2服务贸易竞争力相关理论内容 2
第二章 中国与印度服务贸易现状 4
2.1中国与印度两国服务贸易总体发展的现状 4
2.2中国与印度服务贸易行业发展现状 5
2.3中国与印度服务贸易发展现状比较 8
第三章 中国与印度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指标对比分析 11
3.1基于服务贸易在国际市场的占有率比较分析 11
3.2基于麦凯利指数对中印服务贸易的比较分析 13
3.3中国与印度服务贸易竞争力指标比较分析总结 15
第四章 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竞争力的主要因素 17
4.1生产要素因素 17
4.2 需求条件因素 17
4.3相关产业和支持产业因素 18
4.4企业组织、战略和竞争度 18
4.5政府因素 18
第五章 提升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建议 20
5.1政府方面 20
5.2企业方面 2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谢 22
参考文献 23
引 言
我国与印度作为世界上两个发展中国家,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具有巨大的贡献。服务贸易已经不仅仅可以推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提高就业率,促进产业优化升级,同时还可以降低服务成本,增加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所以各国之间已经将服务贸易提至战略性地位。
近几年,我国与印度的服务贸易迅速发展,2010年我国的世界排名为第四,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622亿美元,在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中占4.6%,印度世界排名第十,服务贸易出口额为1170亿美元,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中占3%;到2015年,我国的世界排名为第五,服务贸易出口额为288190亿美元,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中所占4.65%,印度的世界排名为世界第八,服务贸易出口为1562.09亿美元,世界服务贸易出口额中占3.11%。与我国相比较,印度更注重在第二产业的发展,印度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部分源自于自于服务贸易的发展,在新型的计算机和信息服务方面的出口,印度所占的比重最大。我国的服务贸易总额虽然高于印度,但是出口结构上落后于印度,以传统的旅游、运输和建筑服务为主,印度存在一定差距,要进一步优化升级我过的服务贸易出口结构。
在此背景下,通过对我国与印度的服务贸易发展现状进行比较分析,分析影响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的主要因素,对优化我国的服务贸易出口结构,提高我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第一章 服务贸易竞争力相关理论
1.1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概念界定
1.1.1服务贸易的定义
服务贸易的定义主要可以分为概念法和分类法,在学术研究上概念法比较注重,分类法主要是由服务贸易的统计工作演化而来的。相对于货物贸易来说,服务贸易就是一个全新领域,但是两者都存在不足之处。概念式的进一步细化就是分类式,虽然显得复杂,但是可以清楚体现如今的国际服务贸易现状,被各界人士接受,所以本文对服务服务贸易的定义更加倾向于分类式。
分类法是根据服务贸易的特性进行定义。比较权威的服务贸易分类法是巴格瓦蒂的分类法。他按照服务贸易双方是否进行跨国移动将服务贸易分为4种:1、消费者和生产者不移动的服务贸易;2、消费者移动到生产者所在国进行的服务贸易;3、生产者移动到消费者所在国进行的服务贸易;4、消费者和生产者移动到第三国进行的服务贸易。这种分类法和GATS具有相似性。
GATS包含四种:跨界提供、跨境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的流动。服务贸易能够在GATS模式下运作,就是由于这四种包括了所有服务贸易的提供方式。本文对服务贸易的定义就是国家之间就服务贸易开展的国际贸易,主要有过境交付、境外消费、自然人流动等。
1.1.2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定义
服务贸易可以用两种方式定义,一种方式在服务贸易概念的基础上研究国际竞争力;另外一种方式站在国际竞争力的角度研究服务贸易。目前学术界有很多关于国际竞争力的理论,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国际竞争力评体系和波特的“钻石模型”等都具有代表性,但是关于服务贸易竞争力没有明确定义。本文就是根据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对国际竞争力价的定义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定义为:在世界市场上一国和一经济体通过出口服务产品比其他竞争者获得更多的利益的能力。
1.2服务贸易竞争力相关理论内容
1.2.1传统的比较优势理论
大卫李嘉图1817年提出“比较优势论”,他认为两种商品在一国内生产上处于绝对劣势,而在另一国生产上处于绝对优势,但是只要这两种商品优劣势存在着差异,那么优势国可以生产其优势较大的商品,进口又是较低的商品,相反劣势国生产自己劣势较少的商品,进口绝对劣势的商品。所以不论一国其产品多么劣势,只要存在着劣势差,那么各国之间都能进行贸易。
在上世纪初,赫克歇尔和俄林做出了惊人的说明,他们提出了要素禀赋理论(HO理论)。并且他们提出生产要素主要是由劳动、土地、资本、技术等要素组成。不同产品之间的要素投入也是不同的,有的产品投入的是资本,有的产品投入的是劳动力,如果一国拥有劳动密集型产品,而缺少资本密集型产品,那么就可以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来换取资本密集型产品。各国之间凭借自己的要素禀赋来进行贸易往来。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57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