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综艺节目元素设计分析以亲爱的客栈为例
摘 要“慢综艺”这个词,是2017年新提出来的,目前百度百科也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其实所谓的“慢综艺”,通常使用纪实的拍摄手法,不给嘉宾设定游戏和任务,也不提前做出剧本,让嘉宾表演。相反,它为了让客人表现出最自然的状态,节目组反而会给嘉宾一个相对轻松的环境去生活。慢综艺没有紧张的情节,它的节奏比较宽松,在镜头的剪辑上尊重事实,后期没有太大的改动。本文将以《亲爱的客栈》这档综艺节目为例,分析慢综艺的设计元素,探究它的成功原因。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二、 慢综艺的发展概况 2
(一) 慢综艺的兴起 2
(二) 慢综艺的概念 2
(三) 慢综艺的“慢”是什么 3
三、《亲爱的客栈》节目元素分析 3
(一) 常驻嘉宾 3
(二) 流动嘉宾 4
(三) 环境因素 5
(四) 细节因素 6
(五) 文化因素 6
(六) 表现形式 7
四、 《亲爱的客栈》收视分析 7
(一) 收视率分析 8
(二) 受众分析 8
五、 慢综艺的未来发展方向 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一、前言
研究背景
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电视行业也日新月异,综艺节目也随着人们当前的精神需求而不断变化。从歌舞类型的综艺节目到游戏、益智类的节目,再到如今的真人秀户外运动节目等等,综艺节目的类型在不断变化着。近几年《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等高收视率的综艺节目走入人们的视线中,这些节目凭借着密集的笑点、紧张的游戏环节刺激着人们的感官,而《花儿与少年》则是把噱头放在了人与人的争论上,但在2017年,《向往的生活》、《中餐厅》、《亲爱的客栈》等综艺节目的出现,用一种新的视角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一股清流,聚焦明星“平淡”的生活,记录了他们之间相处的温情,画风清新,高收视率使“慢综艺”这个概念被人提出来。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查阅了知网、万方文献等资料,截至2018年1月30日,并没有看到关于国外“慢综艺”研究现状的论文,包括韩国慢综艺分析,美国慢综艺分析等相关文章。不过卢会意在《非典型综艺的成功要素分析——以韩国明星真人秀“三时三餐”》一文中,提出“没有刻意针对嘉宾的难题,也没有尖锐的矛盾贯穿始终,不存在竞争,更缺少悬念,是一档综艺要素相当弱的节目”[]。也就是说,目前国外有“慢综艺”这个类型的节目,只是还没有学者提出这个概念来。
国内有很多学者在研究“慢综艺”节目,有从受众角度分析“慢综艺”的,也有根据现状思考“慢综艺”的未来发展状况的。不过关于“慢综艺”的定义,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三)研究意义和目的
作为一档高收视率的“慢综艺”节目,《亲爱的客栈》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本文将分析节目中的常驻嘉宾、流动嘉宾、节目形式、表现形式等等,探究“慢综艺”中的“慢”是什么,什么才是“慢综艺”,并分析这档节目的优缺点,在同质化节目扎堆的情况下,思考我国未来的“慢综艺”节目该如何发展,如何在此基础上做出走心走质的综艺节目。
二、“慢综艺”的发展概况
(一)“慢综艺”的兴起
2017,国内集中出现了很多慢综艺节目,从四月份开始走红的《向往生活》,中间的《漂亮的房子》,到年底的《青春旅社》等综艺节目,都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而一档能称为“爆款”的综艺节目,不仅仅是体现在传统的电视收视率和网络端播放量上,还体现在能够拉动频道整体观赏力,提高人们的讨论热度上。值得一提的是《亲爱的客栈》引领了秋冬综艺市场,获得同时段的收视十二连冠,还多次登上了微博话题榜。目前有十多档慢综艺节目在卫视上播出,还有很多也在网络上陆续播出,由此可见,我国的综艺节目已经逐渐向慢时代靠拢。
那么“慢综艺”是从我国兴起的吗?查阅资料后发现,在国内爆红的多档慢综艺节目,是受到了一些韩国综艺节目的启发。因为在国内走红并引起慢综艺潮流的节目《向往的生活》和韩国的综艺《三时三餐》有点相似,都是让明星通过劳动在乡村生活下去,但两档的节目侧重点是不同的,《三时三餐》更注重准备食材、做饭的过程,而《向往的生活》则偏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看性更高一些。但《三时三餐》在2014年播出,现在已经是第5季了,《向往的生活》给人的感觉,是《三时三餐》这档综艺节目的继承和发展。在韩国,2017年还出现了《尹食堂》和《孝利家的民宿》等多档慢综艺节目,因此,慢综艺首先是2014年在韩国兴起,随着时间发酵,国内外在2017年爆发,出现多个热播慢综艺节目。
(二)“慢综艺”的概念
目前,“慢综艺”这个词语,在百度百科、搜狗百科上也没有具体的词条,而这个词,却在2017年广为人知。刘杰在《快时代的“慢综艺”节目现况分析与未来发展建议》中提出,“慢综艺”即关注受众内心感受,进行人文素养探讨、知识普及,做着文学艺术的思想引领工作的节目[]。
刘榕在《从受众角度分析国内观察类慢综艺节目成功要素》中认为,“慢综艺”能够将生活本身当作节目,从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中寻找故事[]。
邓彩菊在《从节目元素分析慢综艺节目成功的原因》中提到,慢综艺是把重心放在回归生活,用一种舒缓的节奏展现自然的生活环境和纯粹的人物关系[]。
综上所述,“慢综艺”通常使用纪实的拍摄手法,不给嘉宾设定游戏和任务,也不提前做出剧本,让嘉宾表演。节目组为了让客人表现出最自然的状态,反而会给嘉宾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去生活。慢综艺没有紧张的情节,它的节奏比较舒缓,在镜头的剪辑上尊重事实,后期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动。
(三)“慢综艺”的“慢”是什么
宋瑞在《快节奏荧屏下的“慢综艺”》一文中提出,“慢综艺”是用“慢”定位,为准备放慢脚步的大众展现一种从容淡定的文化心态,关注生活体验、关注人情冷暖,将“人”放入一分一秒流逝的慢时光中,满足人们内心“诗意栖居”需求的集体释放[]。
那么“慢综艺”里的“慢”指的是什么呢?所谓的“慢”是和“快”相对的,节奏舒缓,紧张感较少,嘉宾所处环境宽松,情节联系性不强。“慢综艺”想要传递给受众一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文艺感,营造一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闲适感,表达一种对“诗和远方”美好生活的期盼,想要展现出一种“从前的车、马、邮件都慢”的节奏感。
其实“慢综艺”节目的雏形,我国很早就有了,能在《花儿与少年》系列上看到它的发展变化。这是一档明星自助户外旅行节目,在2014年就开始播出,第一季和第二季的时候,节目组还把噱头放在了嘉宾之间的争论上,预告和片花很多都是成员不合的镜头,到了第三季也就是2017年,《花儿与少年》节目组不再刻意放大嘉宾的矛盾和争吵,而是开始记录嘉宾之间相处的温情和景点别致的风景。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电视观众审美需求的改变,对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追求,标志着受众不再是停留在冲突刺激的表面,而是更加注重节目的内涵和品质,期待美好的事物出现在生活中、通过节目发现被忽略的幸福。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 1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二、 慢综艺的发展概况 2
(一) 慢综艺的兴起 2
(二) 慢综艺的概念 2
(三) 慢综艺的“慢”是什么 3
三、《亲爱的客栈》节目元素分析 3
(一) 常驻嘉宾 3
(二) 流动嘉宾 4
(三) 环境因素 5
(四) 细节因素 6
(五) 文化因素 6
(六) 表现形式 7
四、 《亲爱的客栈》收视分析 7
(一) 收视率分析 8
(二) 受众分析 8
五、 慢综艺的未来发展方向 9
结论 11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一、前言
研究背景
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使得电视行业也日新月异,综艺节目也随着人们当前的精神需求而不断变化。从歌舞类型的综艺节目到游戏、益智类的节目,再到如今的真人秀户外运动节目等等,综艺节目的类型在不断变化着。近几年《奔跑吧兄弟》,《极限挑战》等高收视率的综艺节目走入人们的视线中,这些节目凭借着密集的笑点、紧张的游戏环节刺激着人们的感官,而《花儿与少年》则是把噱头放在了人与人的争论上,但在2017年,《向往的生活》、《中餐厅》、《亲爱的客栈》等综艺节目的出现,用一种新的视角呈现在我们的面前,如一股清流,聚焦明星“平淡”的生活,记录了他们之间相处的温情,画风清新,高收视率使“慢综艺”这个概念被人提出来。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查阅了知网、万方文献等资料,截至2018年1月30日,并没有看到关于国外“慢综艺”研究现状的论文,包括韩国慢综艺分析,美国慢综艺分析等相关文章。不过卢会意在《非典型综艺的成功要素分析——以韩国明星真人秀“三时三餐”》一文中,提出“没有刻意针对嘉宾的难题,也没有尖锐的矛盾贯穿始终,不存在竞争,更缺少悬念,是一档综艺要素相当弱的节目”[]。也就是说,目前国外有“慢综艺”这个类型的节目,只是还没有学者提出这个概念来。
国内有很多学者在研究“慢综艺”节目,有从受众角度分析“慢综艺”的,也有根据现状思考“慢综艺”的未来发展状况的。不过关于“慢综艺”的定义,国内外还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
(三)研究意义和目的
作为一档高收视率的“慢综艺”节目,《亲爱的客栈》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本文将分析节目中的常驻嘉宾、流动嘉宾、节目形式、表现形式等等,探究“慢综艺”中的“慢”是什么,什么才是“慢综艺”,并分析这档节目的优缺点,在同质化节目扎堆的情况下,思考我国未来的“慢综艺”节目该如何发展,如何在此基础上做出走心走质的综艺节目。
二、“慢综艺”的发展概况
(一)“慢综艺”的兴起
2017,国内集中出现了很多慢综艺节目,从四月份开始走红的《向往生活》,中间的《漂亮的房子》,到年底的《青春旅社》等综艺节目,都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关注。而一档能称为“爆款”的综艺节目,不仅仅是体现在传统的电视收视率和网络端播放量上,还体现在能够拉动频道整体观赏力,提高人们的讨论热度上。值得一提的是《亲爱的客栈》引领了秋冬综艺市场,获得同时段的收视十二连冠,还多次登上了微博话题榜。目前有十多档慢综艺节目在卫视上播出,还有很多也在网络上陆续播出,由此可见,我国的综艺节目已经逐渐向慢时代靠拢。
那么“慢综艺”是从我国兴起的吗?查阅资料后发现,在国内爆红的多档慢综艺节目,是受到了一些韩国综艺节目的启发。因为在国内走红并引起慢综艺潮流的节目《向往的生活》和韩国的综艺《三时三餐》有点相似,都是让明星通过劳动在乡村生活下去,但两档的节目侧重点是不同的,《三时三餐》更注重准备食材、做饭的过程,而《向往的生活》则偏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看性更高一些。但《三时三餐》在2014年播出,现在已经是第5季了,《向往的生活》给人的感觉,是《三时三餐》这档综艺节目的继承和发展。在韩国,2017年还出现了《尹食堂》和《孝利家的民宿》等多档慢综艺节目,因此,慢综艺首先是2014年在韩国兴起,随着时间发酵,国内外在2017年爆发,出现多个热播慢综艺节目。
(二)“慢综艺”的概念
目前,“慢综艺”这个词语,在百度百科、搜狗百科上也没有具体的词条,而这个词,却在2017年广为人知。刘杰在《快时代的“慢综艺”节目现况分析与未来发展建议》中提出,“慢综艺”即关注受众内心感受,进行人文素养探讨、知识普及,做着文学艺术的思想引领工作的节目[]。
刘榕在《从受众角度分析国内观察类慢综艺节目成功要素》中认为,“慢综艺”能够将生活本身当作节目,从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中寻找故事[]。
邓彩菊在《从节目元素分析慢综艺节目成功的原因》中提到,慢综艺是把重心放在回归生活,用一种舒缓的节奏展现自然的生活环境和纯粹的人物关系[]。
综上所述,“慢综艺”通常使用纪实的拍摄手法,不给嘉宾设定游戏和任务,也不提前做出剧本,让嘉宾表演。节目组为了让客人表现出最自然的状态,反而会给嘉宾一个相对宽松的环境去生活。慢综艺没有紧张的情节,它的节奏比较舒缓,在镜头的剪辑上尊重事实,后期没有什么太大的改动。
(三)“慢综艺”的“慢”是什么
宋瑞在《快节奏荧屏下的“慢综艺”》一文中提出,“慢综艺”是用“慢”定位,为准备放慢脚步的大众展现一种从容淡定的文化心态,关注生活体验、关注人情冷暖,将“人”放入一分一秒流逝的慢时光中,满足人们内心“诗意栖居”需求的集体释放[]。
那么“慢综艺”里的“慢”指的是什么呢?所谓的“慢”是和“快”相对的,节奏舒缓,紧张感较少,嘉宾所处环境宽松,情节联系性不强。“慢综艺”想要传递给受众一种“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文艺感,营造一种“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的闲适感,表达一种对“诗和远方”美好生活的期盼,想要展现出一种“从前的车、马、邮件都慢”的节奏感。
其实“慢综艺”节目的雏形,我国很早就有了,能在《花儿与少年》系列上看到它的发展变化。这是一档明星自助户外旅行节目,在2014年就开始播出,第一季和第二季的时候,节目组还把噱头放在了嘉宾之间的争论上,预告和片花很多都是成员不合的镜头,到了第三季也就是2017年,《花儿与少年》节目组不再刻意放大嘉宾的矛盾和争吵,而是开始记录嘉宾之间相处的温情和景点别致的风景。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电视观众审美需求的改变,对内容有了更深层次的追求,标志着受众不再是停留在冲突刺激的表面,而是更加注重节目的内涵和品质,期待美好的事物出现在生活中、通过节目发现被忽略的幸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7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