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自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监督与引导以刺死辱母者案为例(附件)【字数:15801】

摘 要从现实的背景出发,“两微一端”已成为中国网民极为重要的信息获取渠道,使大众主体成为信息的生产者、发布者和传播者。有许多突发事件在刚开始发生的时候还未造成很大的影响,但是传统媒体由于其需要调查的时间尚还未来得及报道事实真相或还在选择沉默时,与该事件相关人群就已经在网络上发布相关信息,并会在短时间内得到公众以网上跟帖、发表即时评论等方式的积极回应。往往网上讨论的内容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相关性越高,就越容易引发网上的热烈讨论,引发更多人的关注,从而形成网络舆论热点事件。伴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一方面对原本的社会管理的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另一方面也慢慢改变了社会舆论的生成的方式、存在的方式与传播的方式。 “刺死辱母者案”就是近年来体现出来从“案件”转为“事件化”的典型性案例,该事件原本是属于发生在一时一地,但在新媒体、意见领袖和传统媒体的介入中以及对内容的诱导性、情绪化的表述,由普通的社会议题变成了公共性的议题。 在类似“刺死辱母者案”的一些事件化案件中政府、媒体、公众三方如若处理不善,配合不当易造成信任危机导致“风险社会”,加剧人们心理上的恐慌,进而引发舆情危机。 因此研究思路上希望能致力于借鉴相关研究成果,分析自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下舆论的现状与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网络舆论的反作用和总结从具体案例中衍生出的更贴合现实的舆论引导措施。 本篇论文预计将从传统媒体、新媒体、受众、政府几个方面来分析自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的新方式,并且从这四个方面探究自媒体环境下舆论监督的引导策略,即可以通过比较分析从理论方面延伸到实践。
目 录
绪 论 1
第一章 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机制概述 3
1.1突发公共事件 3
1.1.1突发公共事件的概念 3
1.1.2突发公共事件的特征 3
1.2网络舆论 4
1.2.1网络舆论的概念 4
1.2.2网络舆论的特点 5
1.3网络舆论引导机制 5
第二章 从“刺死辱母者案”看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演变机制 5
2.1酝酿期(潜伏期) 6
2.1.1舆情事件形成的关键 6
2.1.2该阶段的舆情表现 7
2.2爆发期(激化期)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7
2.2.1舆论迅速发酵,自媒体像病毒式的传播,意见领袖发挥其带动作用 8
2.2.2舆论的焦点渐渐脱离案件本身 9
2.2.3微博“毛驴怼大巴”事件的发生 9
2.3沉淀期(消退期) 10
2.3.1司法部门并没有出现选择性失语的状况 10
2.3.2多层次的官方回应 10
2.4反思期(修复期) 10
第三章 自媒体时代舆论监督方式的新变化 12
3.1传统媒体掌握舆论监督的主导权 12
3.2新媒体扩大了舆论监督的影响力 12
3.3政府借助新媒体平台了解和处理相关事件 13
第四章 新形势下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策略 14
4.1自媒体舆论监督与司法冲突的解决 14
4.2传统媒体要努力扬长避短,发挥本身的权威性优势 14
4.3媒体总体建立“安全阀机制” 15
4.4政府要努力完善舆论监督的机制 15
4.4.1加强引导公众理性监督 16
4.4.2加强培养合格的意见领袖 16
结束语 18
致 谢 19
参考文献 20
绪 论
(一)研究背景
第一,政治与民生互动催生了热点话题。我国进入执政党和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转型期,党和政府高度关注民生与民意问题。在这种背景下,多年积淀下来的医疗、保险、教育、社会公平等热点社会矛盾开始集中爆发,经由社会各界更为深入的讨论,为网络舆论提供了素材和话题。
第二,社会转型与社会文化心理的深层因素。近十年来,我国社会文化进入一个高度多元化的时期,社会分层加剧,人们的生存与竞争压力加大,各阶层的利益需求和时期,社会分层加剧,人们的生存与竞争压力加大,各阶层的利益需求和社会认同、话语诉求各不相同。这些社会阶层有可能进入网络虚拟社区,形成更为复杂的网络社群,进而结合不同的新闻事件与信息兴趣点,抒发对事件的感想乃至发泄日常生活中的负面情绪,制造各种各样的网络舆论。
第三,媒介技术因素。随着媒介融合技术在组织与个人层面的推广运用,我国网民数量进一步增加。各类社交网络应用、门户网站乃至网站导航成为网民接入互联网信息的重要渠道,有些甚至成为网民的第一渠道或者唯一渠道。这种状况不仅改变了我国原有的由传统媒体决定的信息传播格局,也极大地改变了社会舆论的信息传播与生态格局。而随着媒介融合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多功能的新型社交网络应用还会不断更新,网络社会舆论的制造与传播将更为便捷与复杂,其影响也将更为巨大。
(二)研究意义
第一,为认识自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的网络舆论引导提供参考
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是一个有待认识的复杂课题,自媒体狂欢的时代,现实社会中的大部分问题都会被投射到网络中,互联网已成为了现实社会的一个“镜像”,在自媒体平台的依托下,公共事件的突然爆发有了更为肥沃的土壤,其衍生和发展对舆论都有了难以预料的影响,并且借助自媒体平台网络舆论对现实社会的影响也越来越深。
在这种背景下,还原突发公共事件在自媒体的运营中舆论发展的全过程,考察自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下舆论缺乏监督和在引导方面存在的种种问题,厘清自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舆论监督和引导存在问题的原因,从具体案例即“于欢案”中找寻突发公共事件的舆论引导的具体措施就显得极为重要。
第二,为政府把控自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舆论风险提供决策支持
传统媒体、自媒体、意见领袖和网民都深刻影响着公共议程,《新闻与传播研究》2017年第10期中郭蕾和麦库姆斯等学者借鉴了网络分析的理论框架,提出了议程设置的第三层次:网络议程设置理论(NAS理论)即影响公众的不是单个的议题或者属性,而是一系列议题所组成的认知网络;新闻媒体还决定了我们如何将不同的信息碎片联系起来,从而构建出对社会现实的认知和判断。为此,对突发公共事件舆论演化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可以帮助政府把握突发公共事件发生时网络舆论的根源、本质和规律,为政府介入、引导和判断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发展态势提供理论依据,为政府制定突发公共事件网络舆论应急方案,制定舆论引导策略提供决策支持。
第三,为突发公共事件舆论的监测、预警和引导提供思路
自媒体时代突发公共事件舆论的监测和预警要求认清舆论的导向、特点、规模和发展趋势。一旦发现潜在的不利于社会稳定的舆论,应迅速将相应的情报反馈给相应的决策部门,便于决策者做好相应的舆论应对和处置措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4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