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仇主题在呼啸山庄的体现(附件)【字数:12515】
指导教师 詹悦兰 摘 要《呼啸山庄》是英国女作家勃朗特姐妹之一艾米莉·勃朗特的独一一部长篇小说作品,以爱情和复仇为主题。通过对《呼啸山庄》的文本细读和综合梳理前人已有的研究成果,并结合艾米莉·勃朗特所处的环境和其创作特色,本论文对《呼啸山庄》的复仇主题进行探究,探究复仇主题如何体现出艾米莉的所处的环境以及她自身的特色,以期领会《呼啸山庄》中复仇的艺术特点。因此本论文分为三个章节 第一章从艾米莉·勃朗特所处的环境看复仇主题,包括了当时的时代背景和她所生活的环境。第二章从艾米莉·勃朗特的创作特色看复仇主题,包括了叙事结构的独创性、富有诗意的创作特色。第三章从艾米莉·勃朗特的创作手法看复仇主题,包括了象征主义手法、哥特式小说的创作手法。
Key words:Wuthering Heights; Emily Jane Bronte; Revenge目 录
导 言 1
第一章 从艾米莉勃朗特所处的环境看复仇主题 3
第一节 艾米莉勃朗特所处的时代背景 3
第二节 艾米莉勃朗特所生活的环境 4
第二章 从艾米莉勃朗特的创作特色看复仇主题 7
第一节 叙事结构的独创性 7
第二节 富有诗意 9
第三章 从艾米莉勃朗特的创作手法看复仇主题 10
第一节 象征手法的运用 10
第二节 哥特式的特点 11
结束语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导 言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在她短短一生中精心构制的唯一的一部浪漫小说的巨著。小说叙述了吉卜赛弃儿希思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老恩肖收养后,因受到欺压和恋情不遂,外出致富后,回来后对养父的儿子辛德利和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
《呼啸山庄》受到了很多文学家和批评家的关注,佩特在《呼啸山庄》发现了“浪漫主义艺术的奇异之美”。Q.D.勒维斯描述它是一部“散文写就的伟大疯狂的诗篇”。当然,也有部分否定艾米莉勃朗特的学者,在《呼啸山庄》出版时就遭到误解和非议,还有阿查史文朋、萨默赛特毛姆等,在此就不多做展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了,因为纵观学界,对艾米莉勃朗特的艺术成就在总体上是肯定的,推崇的。而今天“任何研究英国文学的人若忽略《呼啸山庄》一书,他的研究都将是不完整的”。可见,艾米莉勃朗特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了一个独特的地位。
纵观关于《呼啸山庄》的既往研究,大体上从三方面展开:
一是有关希思克利夫的性格及人物形象:刘昊的《呼啸山庄人物性格分析及现实意义思考》分析了希思克利夫在童年时期备受欺压而又无法通过言行来宣泄内心的怨恨,使他具有坚韧、强硬、粗暴的性格,同时具有渴望复仇的心理;韩秀莲、孙慧聪的《希斯克利夫的性格分析——评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和段于兰的《试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人物形象》同样认为希思克利夫在畸形社会环境中形成了扭曲的人性,因人性扭曲而萌发的猛烈复仇。可见,人物命运取决于人物性格,希思克利夫的经历促使他形成了强硬、粗暴的性格和渴望复仇的心理,为他采取残暴的复仇方式奠定了基础。
二是有关希思克利夫的复仇观念的形成,关晓敏的《浅析<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利夫的复仇心理》揭示了希思克利夫“被压抑”塑造了他复仇的心理,复仇心理造就了报复行为及复仇心理背后的“动机”;梁素文的《剖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情节》从希思克利夫复仇的实质着手分析,然后分别从老恩萧、辛德利以及凯瑟琳三个人物的方向分析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观念的形成。可见,既往学者对希思克利夫形成复仇心理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某种程度上,提醒读者们要用辩证的角度看待他的复仇行为,从多个角度去认识他的复仇行为。
三是《呼啸山庄》的艺术特点:崔姗的《论<呼啸山庄>的艺术创作特征》认为《呼啸山庄》这部小说具有对比写法、象征写法、哥特式的创作写法、叙述结构写法、留白写法、浪漫的爱情写法等艺术创作特征,并且对这些艺术创作特征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武一娜、任今今的《浅析<呼啸山庄>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阐述了《呼啸山庄》体现了场景的直接呈现、独特的叙事方式、对主人公心理及个性的塑造、“省略”方式的运用、象征性意象中的神秘性特征的艺术创作特色;桂峰兰的《<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式艺术手法的运用》和徐黄丽的《从哥特文学角度解读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同样从《呼啸山庄》中的人物塑造、环境刻画、情节设置三个方面对《呼啸山庄》中哥特式艺术手法进行探讨,并且可以看出艾米莉对于哥特文学特点的运用没有过分追求传统哥特式小说那种恐怖氛围的塑造,而是更加重视对情感的表达。《呼啸山庄》流行至今,离不开其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点。艾米莉运用了独特的视角和艺术创作手法, 为《呼啸山庄》这部作品拓展了艺术空间和艺术价值,并赋予其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并且其蕴含的艺术特点值得我们不断地深入体会。
我们可以看到,学界中对《呼啸山庄》这部作品的有关研究探讨可谓是不计其数。本论文重点把握《呼啸山庄》中复仇的线索,并且结合文本细读研究和前人已得到的研究成果,以及结合艾米莉勃朗特自身,结合她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她的独特的艺术创作特点,进一步分析探究复仇主题,以期领会《呼啸山庄》中复仇的艺术特点。
第一章 从艾米莉勃朗特所处的环境看复仇主题
阿诺德凯特尔说:“《呼啸山庄》是一八四七年生活状况的反映。”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呼啸山庄》与艾米莉勃朗特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更有人说艾米莉勃朗特“成功的秘密却恰恰在于她所处的环境”。她所处的环境,包括了当时的时代环境,还有她日常生活环境。艺术来源于生活,艾米莉在创作《呼啸山庄》之时离不开环境的影响。笔者先了解艾米莉所处的环境,再去探索《呼啸山庄》中与她所处的环境有着怎样的联系,并且从这些环境,更加深刻地认识《呼啸山庄》的复仇主题背后的蕴含。那么,结合艾米莉勃朗特所处的环境看《呼啸山庄》的复仇主题,认识到他们之间有着怎么样的联系。
第一节 艾米莉勃朗特所处的时代背景
艾米莉勃朗特出生并长期定居在约克郡。她一生中,只有寥寥几次离开约克郡,几乎全部是在她父亲的教区牧师住宅里度过的。
Key words:Wuthering Heights; Emily Jane Bronte; Revenge目 录
导 言 1
第一章 从艾米莉勃朗特所处的环境看复仇主题 3
第一节 艾米莉勃朗特所处的时代背景 3
第二节 艾米莉勃朗特所生活的环境 4
第二章 从艾米莉勃朗特的创作特色看复仇主题 7
第一节 叙事结构的独创性 7
第二节 富有诗意 9
第三章 从艾米莉勃朗特的创作手法看复仇主题 10
第一节 象征手法的运用 10
第二节 哥特式的特点 11
结束语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导 言
《呼啸山庄》是艾米莉勃朗特在她短短一生中精心构制的唯一的一部浪漫小说的巨著。小说叙述了吉卜赛弃儿希思克利夫被山庄老主人老恩肖收养后,因受到欺压和恋情不遂,外出致富后,回来后对养父的儿子辛德利和与其女友凯瑟琳结婚的地主林顿及其子女进行报复的故事。
《呼啸山庄》受到了很多文学家和批评家的关注,佩特在《呼啸山庄》发现了“浪漫主义艺术的奇异之美”。Q.D.勒维斯描述它是一部“散文写就的伟大疯狂的诗篇”。当然,也有部分否定艾米莉勃朗特的学者,在《呼啸山庄》出版时就遭到误解和非议,还有阿查史文朋、萨默赛特毛姆等,在此就不多做展开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了,因为纵观学界,对艾米莉勃朗特的艺术成就在总体上是肯定的,推崇的。而今天“任何研究英国文学的人若忽略《呼啸山庄》一书,他的研究都将是不完整的”。可见,艾米莉勃朗特在英国文学史上占据了一个独特的地位。
纵观关于《呼啸山庄》的既往研究,大体上从三方面展开:
一是有关希思克利夫的性格及人物形象:刘昊的《呼啸山庄人物性格分析及现实意义思考》分析了希思克利夫在童年时期备受欺压而又无法通过言行来宣泄内心的怨恨,使他具有坚韧、强硬、粗暴的性格,同时具有渴望复仇的心理;韩秀莲、孙慧聪的《希斯克利夫的性格分析——评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和段于兰的《试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人物形象》同样认为希思克利夫在畸形社会环境中形成了扭曲的人性,因人性扭曲而萌发的猛烈复仇。可见,人物命运取决于人物性格,希思克利夫的经历促使他形成了强硬、粗暴的性格和渴望复仇的心理,为他采取残暴的复仇方式奠定了基础。
二是有关希思克利夫的复仇观念的形成,关晓敏的《浅析<呼啸山庄>中希思克利夫的复仇心理》揭示了希思克利夫“被压抑”塑造了他复仇的心理,复仇心理造就了报复行为及复仇心理背后的“动机”;梁素文的《剖析<呼啸山庄>中希斯克利夫的复仇情节》从希思克利夫复仇的实质着手分析,然后分别从老恩萧、辛德利以及凯瑟琳三个人物的方向分析希斯克利夫的复仇观念的形成。可见,既往学者对希思克利夫形成复仇心理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剖析,在某种程度上,提醒读者们要用辩证的角度看待他的复仇行为,从多个角度去认识他的复仇行为。
三是《呼啸山庄》的艺术特点:崔姗的《论<呼啸山庄>的艺术创作特征》认为《呼啸山庄》这部小说具有对比写法、象征写法、哥特式的创作写法、叙述结构写法、留白写法、浪漫的爱情写法等艺术创作特征,并且对这些艺术创作特征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武一娜、任今今的《浅析<呼啸山庄>独特的艺术创作手法》阐述了《呼啸山庄》体现了场景的直接呈现、独特的叙事方式、对主人公心理及个性的塑造、“省略”方式的运用、象征性意象中的神秘性特征的艺术创作特色;桂峰兰的《<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式艺术手法的运用》和徐黄丽的《从哥特文学角度解读艾米莉勃朗特的<呼啸山庄>》同样从《呼啸山庄》中的人物塑造、环境刻画、情节设置三个方面对《呼啸山庄》中哥特式艺术手法进行探讨,并且可以看出艾米莉对于哥特文学特点的运用没有过分追求传统哥特式小说那种恐怖氛围的塑造,而是更加重视对情感的表达。《呼啸山庄》流行至今,离不开其具有的独特的艺术特点。艾米莉运用了独特的视角和艺术创作手法, 为《呼啸山庄》这部作品拓展了艺术空间和艺术价值,并赋予其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并且其蕴含的艺术特点值得我们不断地深入体会。
我们可以看到,学界中对《呼啸山庄》这部作品的有关研究探讨可谓是不计其数。本论文重点把握《呼啸山庄》中复仇的线索,并且结合文本细读研究和前人已得到的研究成果,以及结合艾米莉勃朗特自身,结合她当时所处的环境和她的独特的艺术创作特点,进一步分析探究复仇主题,以期领会《呼啸山庄》中复仇的艺术特点。
第一章 从艾米莉勃朗特所处的环境看复仇主题
阿诺德凯特尔说:“《呼啸山庄》是一八四七年生活状况的反映。”从这句话可以看出,《呼啸山庄》与艾米莉勃朗特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更有人说艾米莉勃朗特“成功的秘密却恰恰在于她所处的环境”。她所处的环境,包括了当时的时代环境,还有她日常生活环境。艺术来源于生活,艾米莉在创作《呼啸山庄》之时离不开环境的影响。笔者先了解艾米莉所处的环境,再去探索《呼啸山庄》中与她所处的环境有着怎样的联系,并且从这些环境,更加深刻地认识《呼啸山庄》的复仇主题背后的蕴含。那么,结合艾米莉勃朗特所处的环境看《呼啸山庄》的复仇主题,认识到他们之间有着怎么样的联系。
第一节 艾米莉勃朗特所处的时代背景
艾米莉勃朗特出生并长期定居在约克郡。她一生中,只有寥寥几次离开约克郡,几乎全部是在她父亲的教区牧师住宅里度过的。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