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微水军现象研究(附件)【字数:12534】

摘 要随着web2.0时代的发展,新媒体平台涌现出大批水军,例如2月24日曾于里在《南方周末》发表的《因为水军,我们看到的可能是一个假的世界》中提到了水军讨债电视剧《孤芳不自赏》官方微博,评论转发中有大量无头像的ID,到底是竞争对手的恶意炒作还是真的雇水军不付账不得而知,但由此可见,水军的影响十分巨大。网络水军的出现,是网络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由于各种利益的诱惑和引导,人们越发发现舆情的影响力,而舆情的引导需要大量指向性语言,这就促使了水军的高速发展。言论自由在网络时代得到更大的体现,与此同时也存在着多种隐患。对此,笔者通过对评论帝平台对微博和微信中的网络水军进行内部观察以探讨网络水军的现象、多发范围,从而研究其产生的原因,现状以及对舆情和传播的影响。为了进一步研究网络水军引导行为走向的原因,笔者通过新闻学、传播学和舆论引导等相关理论对其进行分析研究,从微博和微信两个平台的案例中剖析网络水军的深层内涵、对网络舆情的影响、社会受众对水军行为的态度以及可采取的一系列措施。网络水军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加以控制和调节,以正确的价值观和目的引导水军的言论,在一定程度上对网络环境清洁可以起到促进作用。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和大众的认知和心理成熟,人们已经可以从某种程度上辩认出网络水军,从而对事件进行正确的认识,如今低级水军的处境已岌岌可危,虽水军水平也在提高,但如果进行严格的治理,网络水军的弊端可以大大减小,如果网络水军可以被有效组织,引导正确的舆情,那么网络水军也可以成为一种有利的传播推广方式。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1
1.2研究现状 1
1.3研究目的和方法 3
第二章 网络中的水军 4
2.1两微水军的种类 4
2.2两微水军区别 5
第三章 网络水军动因初探 7
3.1需求使其产生 7
3.2环境使之存活 9
第四章 “两微”水军的影响 10
4.1水军传播效应 10
4.2水军的影响 10
4.2.1网络舆情方面 11
4.2.2网络环境方面 12
4.2.3积极方面 12
第五章 网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络水军的治理 13
5.1出台关于网络运营和网络公关的法律法规 13
5.2加强网管力度 13
5.3完善网络管理手段 13
5.4培养网络行业自律 13
5.5提高主流媒体舆论引导力 14
5.6提高网民媒介素养 14
5.7加强政府宏观调控 15
5.8实行网络实名制 15
结束语 17
致 谢 18
参考文献 19
第一章 绪论
1.1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网络水军于2010年已初具规模,从2009年的“疯客”到如今的软件平台化,水军不仅规模越来越大,整体水平和素质也在提高。从“疯客”的QQ群人工一对一管理到如今“评论帝”等水军平台的平台化管理,水军无疑已经成为一种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职业。当我们看电影品美食前,都会下意识地查看豆瓣、美团等网友评价和网友推荐,但实则我们读取到的信息多掺杂了水军的信息。这就会影响到网友的选择,使之无法做出客观性判断。
水军的大量涌现,使web2.0时代充满了各种指向性言论,以此形成的舆情引导在某种程度上使网民的取向发生偏转。且当今网络管理不够完善,网民在网络上的言论比较自由,只要不触及到法律,就不会受到惩罚,这也使水军肆无忌惮地传播舆情。本文主要从传播学和舆情引导两个角度探讨网络水军,且集中关注微博、微信两大平台,以促进读者对网络水军的认识以及对网络水军的治理起到促进作用。
微信和微博两大平台是两大重要新闻媒介,大量新闻事件由这两大平台推出。例如17年震惊中外的“江歌”案件以及“辱母杀人”案,无一不是在微博中愈演愈烈,期间情节跌宕起伏,多次波折皆因网络舆论而起。微信众筹案件也屡屡发生,“水军”无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多方水军齐上场也就造成了舆论的多次扭转。
如今“舆论制裁”初具规模,更多的水军需求也就油然而生。各种利益冲突下,在舆论中不乏各路水军的博弈,现如今舆论的力量也充满了不真实性,新闻的影响力也随之遭到影响。微信中大量失实新闻也在水军的作用下得以推广,导致大量不真实信息涌入网络,水军的推波助澜无疑成为新媒体的一颗毒瘤。
分析问题并不是关键,解决问题并得以发展才是重中之重。作为一把双刃剑,水军也有其积极的作用,如果得以开发利用,也可以成为一种有利的宣传手段,笔者将以全面的眼光,对“两微”水军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之策,以寻求新闻行业的自由发展。
1.2研究现状
张熙将网络水军定义为:是指那些由商业利益驱动,为达到如影响网络民意、扰乱网络环境等不正当目的,通过操纵软件机器人或者水军账号,在互联网中制造、传播虚假意见和垃圾信息等网络垃圾意见产生者的总称。
网络水军是一个新兴词汇,新华字典中对水军的解释是:旧时称水上作战的军队。书名中带有“网络水军”的书籍较少,这一词汇多出现在报纸报刊或者学术论文中,且定义多认同百度百科:网络水军即受雇于网络公关公司,为他人发帖回帖造势的网络人员,以注水发帖来获取报酬,有时候也可以指在网上通过大量水贴来制造娱乐搞笑气氛的网友。
《“网络推手”运作揭秘:挑战互联网公共空间》 作为我国第一本研究网络水军的著作指出,网络推手(水军参与)是一种新的网络营销、网络公关现象,具有资本性、隐蔽性、有组织性和快速扩散性等特点。通过与主流网站传统媒体交叉呼应,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产生有轰动效应的“热点”、“民声”、“民意”。严格来说,网络水军并不是一个学术名词,而是对一个网络现象的简单命名。
现相关学术成果多为网络水军的总体研究,例如吕晶、刘瑞芳的《论“网络水军”的影响力》,虽然提到了“网络水军”对新闻舆论格局的影响,但仅从部分事件分析水军的影响,并未联系到传播学等相关理论,管理方略也较笼统,无法清晰地阅读到有效的解决方法。而其他论著又多是针对一个方面进行论述,例如仅针对舆论影响进行研究,陈玲红的《网络水军对网络舆论的影响研究》;李彪、郑满宁的《微博时代网络水军在网络舆情传播中的影响效力研究——以近年来26个网络水军参与的网络事件为例》和王宁的《论“网络水军”对网络舆情的影响》,以网络水军带来的舆论危机为主要论点,分析在舆论危机下如何治理网络水军。楼旭东、刘萍的《“网络水军”的传播学分析》、张香萍《“网络水军”的传播学分析及治理》则以传播学角度分析网络水军,分析其传播学效应。
这些论著都是以“网络水军”为主体,但是网络水军所含范围太过广泛,不仅包括微博和微信,而且还包括人人网、豆瓣、美团、猫眼电影以及贴吧等等各大社交、商业平台,仅由个事实案件来分析整个水军大团体的影响,实属以偏概全。而且在上述论著中,不乏时间较为久远的论著,其中的事实案件多以“奶茶妹妹”、“芙蓉姐姐”为主,如楼旭东、刘萍的《“网络水军”的传播学分析》、李彪、郑满宁的《微博时代网络水军在网络舆情传播中的影响效力研究——以近年来26个网络水军参与的网络事件为例》,且后者整理出了大量2012年以前的水军参与性事件,虽然这些事件对网络水军的研究有一定的作用,但事实上,随着时代的进步,在2017年的著名案件“辱母杀人案”、“江歌案”、“红黄蓝事件”以及各大网络假新闻中都不乏水军的身影,而其中大多数案件都是在微博和微信两大平台中发酵,如果仅仅以旧时的个别案例来分析网络水军的影响,未免有失偏颇。关于微博的论著《网络水军:微博营销中的“灰色阴影”》则是对营销这一商业活动进行的分析研究,并未涉及新闻行业《微博时代网络水军在网络舆情传播中的影响效力研究——以近年来26个网络水军参与的网络事件为例》事实较久远,对于水军的研究有一定的帮助,但缺乏一定的时代性,例如论著中所提到的:网络水军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一是市场竞争对谁打压的商业行为,二十“造星”,让小人物短时间成为网络红人。事实上,近年来“舆论制裁”越来越明显,大量水军被各方势力用到新闻案件中来,这对新闻行业和法律都造成了更大的影响。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9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