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误用现象研究(附件)【字数:12354】

摘 要成语和谚语一样属于熟语范畴,是经过长时间的语言精练和衍化而形成的自然短语。大部分成语都是根据经典的历史事件衍化而来,具有很浓厚的历史趣味性,一个成语当中大多包含了深刻的意味、哲理与情思。这样在平常使用这些成语的时候,不但能够起到很好的表达作用,还可以使语言更加凝练。不过,因为部分成语的含义与字面意思大相径庭,如果没有专门去了解和学习,甚至会在生活中造成大量的误用。这不仅会对成语的传播和使用造成问题,还有损母语的严谨性。本文着重阐释误用的类型,并结合现代状况,进一步分析出现原因及解决措施。
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 成语误用现象产生的原因 2
1.1过分追求语言的简单 2
1.2以讹传讹 2
1.3不求甚解的学习态度 2
第二章 成语误用现象分析 3
2.1误用 3
2.1.1望文生义 3
2.1.2褒贬不分 4
2.1.3对象不明 4
2.2 混用 5
2.2.1词形相近 5
2.2.2词义相近 6
2.2.3擅改成语 6
2.3滥用 7
2.3.1画蛇添足 7
2.3.2词义重复 8
2.4创用 9
2.4.1创形 9
2.4.2创义 10
第三章 成语误用的解决方案 11
3.1学生提高知识水平 11
3.2语言工作者加强自身管理 11
3.3群众承担监督职责 11
结束语 13
致 谢 14
参考文献 15
引 言
成语是我国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的结晶,也是我们中华民族丰富智慧的体现。随着传统文化的缺失日益严重,我们对成语的把握能力越来越差了,街头巷尾,报纸杂志,到处可见成语的错误使用。弘扬传统文化,重塑民族精神,我觉得从成语入手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现代的人读书太少,对老祖宗留下来的文化不屑一顾,有数典忘祖之嫌。成语是一个民族几千年来积淀下来的语言,它高度的凝练与概括让我们不得不赞叹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如果不会用成语,就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不能体会文化的魅力,也不能将古人的表达习惯与思维方式传承下去。
近年来,语言使用不规范问题越来越严重,误用与混用充斥网络等社交场合,特别是成语的误用泛滥成灾。为了维护汉语的纯洁性,自觉抵制不良用语,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十分有必要。成语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代表,它承载着数千年来的文化史,因此我们需要果断采取措施,将语言垃圾清除出去。
其实针对成语误用的问题,前人早有研究,如:倪宝元的《注意成语的正确写法和用法》,倪先生从书写形式有误与运用不规范两大角度来分析。湖南师范王美玲的《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教学》结合语言学习和语言教学,较全面的分析了成语运用产生偏误的原因,黑龙江大学王欣的《成语运用及规范研究》运用语料分析,从成语的活用、误用、新义及规范四个角度进行论述,旨在引导人们正确使用成语。
在言语或者写文章时,能够正确、恰当的运用成语可以准确的表达出自己的思想观点、增强语言表达效果,也可以增加文章的艺术魅力。相反,成语的误用现象会使汉语的语言词汇系统无法良性发展,所以只有对成语误用现象进行全面、透彻的分析,找出误用、错用的原因,才能保障汉语语言系统的良好健康发展,才能让成语这一具有庄重、典雅特点的熟语更好的为社会发展服务。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从成语误用现象产生的原因、成语误用的类别以及误用现象的解决方案进行归类分析并总结。
第一章 成语误用现象产生的原因
由于社会的发展历史变迁以及词义的引申发展,不同的人对于成语的理解或使用或多或少会存在偏差,这就是成语的误用。当代社会,成语误用的产生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三点。
1.1过分追求语言的简单
当今社会上成语误用的现象是有其根源的,随着生活水平和教育水平的提升,社会风气越发浮躁,人们对于文学已经不再重视,可见的是深度阅读在减少,传统文化在丢失。人们对于语言的态度也不再尊重,越加轻浮,也不再有静下心来仔细品味和学习成语的耐心,对于成语的使用更是随心所欲。人们普遍倾向于使用更加便捷的网络交流,追求立竿见影的语言效果,传统交流方式如写信,日记等较慢的文字使用方式已经被抛弃。抛去了水磨功夫的语言,变得更加快捷易得,其深刻的内涵也一去不复返了。
成语是以整体表达意义的词语,尤其是典故性成语,如“洛阳纸贵”,“纸贵”只是表意,整体意义是“作品风行一时”。类似成语还有很多,但是传统文化的丢失导致人们越来越不能准确把握成语整体意义,对一些复杂的成语更是知之甚少。
1.2以讹传讹
由于一些刊物、媒体、网站等经常出现误用成语的现象,导致很多初学者对这些误用的成语没有明确的理解,只是盲目地相信了书本或网站,当他们要写东西时,也是“将错就错”,结果就出现“以讹传讹”的荒唐现象。例如我们常说的成语“无毒不丈夫”就是被广泛误用乃至“取代”正版的一个例证。其实,它的原话是“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这两句话可谓对仗工整,意思清楚明白,其字面的意思是责怪别人由于器量小,做不得君子和丈夫,然而这两句话却被人讹传为“无毒不丈夫”了。
1.3不求甚解的学习态度
成语是现代用语,其历史可以追溯到古文的应用时期,但是人们如今已经对古汉语的了解越来越少,因为古汉语的应用已经屈指可数,除了专业人士普通大众已经不再接触相关知识了。虽然仍然有一些文学社交当中会用到古汉语,但是仅仅是用其形而不知其神,殊不知古汉语博大精深,但是如今又有几人可知。
成语误用的原因尽管各式各样,但从根本上来说主要还是因为人们使用成语过于随意,始终缺乏规范意识。对于一条成语,如果不甚了解,那就主动翻检一下词典,不难弄清它的意思,可是有的人却往往凭空想象,自作主张,,结果造成失误。
第二章 成语误用现象分析
成语的误解和误用现象近年来出现了增长的趋势,也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下文我们将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对成语的误用现象做详尽的分析。
2.1误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202.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