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思维下的传统媒体转型(附件)【字数:10132】
摘 要当今社会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词汇开始频频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人类开始进入万物互联的网络时代。依存于互联网的新兴媒体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地越来越紧密,它改变着人类的生活方式。然而,新媒体的茁壮成长给传统媒体带来了不小的冲击,在很多方面都败下阵来。如今的时代是互联网的天下,以传统实体店和工厂制造为代表的传统大工厂思维和离散商业模式已经在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冲击下日渐消亡,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以强大的技术优势和介质优势,为传统媒体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想要在这个全新的商业时代获得一席之地,首要的就是要学会读懂时代,顺着趋势去发展。所以,传统媒体必须转变观念,适应当下形势,合理利用新技术,抓住机遇,争取主动,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产业的转型。本文主要研究了在互联网的影响下,传统媒体在新媒体迅猛发展的形势下该如何进行产业的转型。首先,本文对互联网思维、传统媒体的概念进行了梳理,并且对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其次论述了在互联网冲击下报纸、广播、电视这三种传统媒体的发展现状,对互联网冲击下这三种传统媒体的影响进行具体分析,分别从传播途径、受众、传播载体等方面论述。最后,对于如何利用互联网思维对传统媒体进行转型的问题,以扬子晚报为对象,提出了几大策略,由点及面,希望能够帮助传统媒体成功进行产业转型,在新时代中与新媒体齐头并进。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3
第二章 互联网思维与传统媒体 4
2.1何为互联网思维 4
2.2何为传统媒体 4
2.3互联网思维下传统媒体转型的必要性 5
第三章 传统媒体面临的问题 6
3.1用户数量骤减 6
3.2舆论影响力下降 6
3.3经营状况不佳 7
第四章 互联网思维下传统媒体转型策略分析 8
4.1进行媒介融合 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共同发展 8
4.1.1引进新兴人才 提高技术水平 8
4.1.2充分使用网络资源 8
4.2坚持自身资源优势 加强报道的深度 9
4.3加强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受众的互联 9
结束语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进入万物互联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也给中国的传统媒体也带来巨大冲击,传统媒体受众数量急剧下降。根据皮尤研究中心调查,2016年美国报纸行业预算缩水,数字广告支出同比增长20%,为600亿美元,明显高于前两年。38%的美国人表示常常通过互联网来获得外界信息,通过纸媒获得信息的美国成年人只占20%。如今的时代是互联网的天下,在它的作用下,任何庞大的、渺小的、新事物、旧事物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被颠覆。所以,传统媒体如何抓住互联网时代的风口实现升级和转变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2015年3月5日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这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显而易见,灵活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企业的转型已成为企业首要目标。互联网思维并不是简单地利用互联网去做某件事,也不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才有了互联网思维。当然,也不是只有互联网公司才有互联网思维。真正的互联网思维是对传统企业价值链的重新审视,怎样利用互联网去改造、转变。简单来说,就是让互联网渗透于企业的血液中,使他们融为一体。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以强大的技术优势和介质优势严重影响着传统媒体的未来。所以,传统媒体在依托着自身优势的情况下进行观念的转变,适应当下形势,合理利用新技术,抓住机遇,争取主动,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这样才能在这个多变的时代中生存下去。这个社会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勇于创新才能谋求新发展。
就现在的形势而言,大多数的传统媒体已经意识到互联网发展的良好前景,对此很多传统媒体专门设置了新媒体部门。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良好改善,传统媒体部门和新媒体部门的职能交叉却未能融合。在传统媒体转型问题上,业界还处于摸索实践状态,学术界对此类问题的研究还没有理论化,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难免会磕磕绊绊。鉴于以上情况,研究互联网思维下传统媒体的转型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2文献综述
当今时代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产物,而如今便是“互联网+”的天下。想要在这个全新的商业时代获得一席之地,首要的就是要学会读懂时代,顺着趋势去发展。而传统媒体应该如何在这场巨变中玩转互联网,而不是被互联网玩死呢?
要想研究互联网思维下传统媒体转型这个命题,首先就要对互联网思维、传统媒体以及它们两者之间的冲突进行了解。赵大伟的《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和钟殿舟的《互联网思维》对互联网思维的定义进行了阐述,互联网思维并不是一个定论,他不是简单的互联网的思维或是利用互联网去做某件事的思维。互联网思维旨在审时度势,将互联网渗透于企业的组织、产品、文化,你要彻底重新思考你的公司。虽然得知了互联网思维的大致含义,这也同样暴露了学术界对于传统媒体所处的这个大背景研究的不足,研究尚未理论化。
经受着新媒体巨大冲击的传统媒体已经渐渐走向没落,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成为了人们大多数的信息来源,关于传统媒体的现状研究,从吴丹榕《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对传统媒体的影响》、谢文的《为什么中国没出Facebook》、赵西芝的《新媒体影响下的传统媒体》等文章得出传统媒体在读者、信息采集、盈利方面均不如新媒体,传统的运营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这个时代的需求了。
读者、信息采集、盈利这三个方面是媒体生存壮大的脊柱,传统媒体这三个方面的缺失十分严重。首先是读者,孙坚华的《新媒体革命:为什么传统媒体屡战不胜?》提出传统的受众是被动的接受信息,给什么吃什么,而现在受众们可以自行发布、传播信息,这就是人类的能动性。再来是信息采集,网络的传播速度迅猛,信息采集比传统媒体快数倍,速食化心态使得人们倾向于在短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显而易见,传统媒体未能满足此类需求。最后是盈利方面,传统媒体的在新闻信息服务的营销中获得收入远远不如新媒体。刘小华的《互联网+新媒体——全方位解读新媒体》中分析了新媒体之所以在互联网时代获得新生并逐渐壮大的原因和它们新型的运营模式,这些都值得传统媒体深思。
在对传统媒体的局限性有了一定了解后,就可以开始分析产业转型的问题了。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时代》分三部分来讨论大数据,即思维变革、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所以传统媒体就从这三个方面来思考转型问题。传统媒体在“变”与“不变”中摇摆不定,从《互联网+“变”与“不变”》可以了解传统媒体想要转型并不是简单的迎合互联网,而是通过转变观念、企业重组等方面辩证得看待。《转型与升级——传统媒体的互联网+》一文更是道出人们处在一个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时代,技术变革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媒体使用习惯、娱乐休闲方式以及社交方式等。网络可以代替以前的众多媒介,那些我们之前离不开的电视、报纸、广播等信息来源我们日渐摒弃。以上的书籍先针对新媒体发展下的传统媒体该如何应对再分别谈报纸业、出版业、电视业。阅读了《报纸突围——数字时代传统媒体变身记》后终于了解转型不需要拘泥于形式,我们不需要去思考报纸离开了纸还是不是报纸,只要报纸内涵不变,不必在意他的载体。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整个社会终将变成自组织。
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1
1.2文献综述 1
1.3研究思路与方法 3
第二章 互联网思维与传统媒体 4
2.1何为互联网思维 4
2.2何为传统媒体 4
2.3互联网思维下传统媒体转型的必要性 5
第三章 传统媒体面临的问题 6
3.1用户数量骤减 6
3.2舆论影响力下降 6
3.3经营状况不佳 7
第四章 互联网思维下传统媒体转型策略分析 8
4.1进行媒介融合 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共同发展 8
4.1.1引进新兴人才 提高技术水平 8
4.1.2充分使用网络资源 8
4.2坚持自身资源优势 加强报道的深度 9
4.3加强与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受众的互联 9
结束语 11
致谢 12
参考文献 13
第一章 绪论
1.1选题背景与意义
随着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进入万物互联的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但也给中国的传统媒体也带来巨大冲击,传统媒体受众数量急剧下降。根据皮尤研究中心调查,2016年美国报纸行业预算缩水,数字广告支出同比增长20%,为600亿美元,明显高于前两年。38%的美国人表示常常通过互联网来获得外界信息,通过纸媒获得信息的美国成年人只占20%。如今的时代是互联网的天下,在它的作用下,任何庞大的、渺小的、新事物、旧事物都有可能在短时间内被颠覆。所以,传统媒体如何抓住互联网时代的风口实现升级和转变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2015年3月5日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正式提出“互联网+”的行动计划。这表明,互联网已经成为了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载体。显而易见,灵活运用互联网思维进行企业的转型已成为企业首要目标。互联网思维并不是简单地利用互联网去做某件事,也不是因为有了互联网,才有了互联网思维。当然,也不是只有互联网公司才有互联网思维。真正的互联网思维是对传统企业价值链的重新审视,怎样利用互联网去改造、转变。简单来说,就是让互联网渗透于企业的血液中,使他们融为一体。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正以强大的技术优势和介质优势严重影响着传统媒体的未来。所以,传统媒体在依托着自身优势的情况下进行观念的转变,适应当下形势,合理利用新技术,抓住机遇,争取主动,积极运用互联网思维,这样才能在这个多变的时代中生存下去。这个社会没有什么是一成不变的,勇于创新才能谋求新发展。
就现在的形势而言,大多数的传统媒体已经意识到互联网发展的良好前景,对此很多传统媒体专门设置了新媒体部门。但是,问题并没有得到良好改善,传统媒体部门和新媒体部门的职能交叉却未能融合。在传统媒体转型问题上,业界还处于摸索实践状态,学术界对此类问题的研究还没有理论化,没有理论支撑的实践难免会磕磕绊绊。鉴于以上情况,研究互联网思维下传统媒体的转型问题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1.2文献综述
当今时代日新月异,新生事物层出不穷,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产物,而如今便是“互联网+”的天下。想要在这个全新的商业时代获得一席之地,首要的就是要学会读懂时代,顺着趋势去发展。而传统媒体应该如何在这场巨变中玩转互联网,而不是被互联网玩死呢?
要想研究互联网思维下传统媒体转型这个命题,首先就要对互联网思维、传统媒体以及它们两者之间的冲突进行了解。赵大伟的《互联网思维——独孤九剑》和钟殿舟的《互联网思维》对互联网思维的定义进行了阐述,互联网思维并不是一个定论,他不是简单的互联网的思维或是利用互联网去做某件事的思维。互联网思维旨在审时度势,将互联网渗透于企业的组织、产品、文化,你要彻底重新思考你的公司。虽然得知了互联网思维的大致含义,这也同样暴露了学术界对于传统媒体所处的这个大背景研究的不足,研究尚未理论化。
经受着新媒体巨大冲击的传统媒体已经渐渐走向没落,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成为了人们大多数的信息来源,关于传统媒体的现状研究,从吴丹榕《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及对传统媒体的影响》、谢文的《为什么中国没出Facebook》、赵西芝的《新媒体影响下的传统媒体》等文章得出传统媒体在读者、信息采集、盈利方面均不如新媒体,传统的运营模式已经难以满足这个时代的需求了。
读者、信息采集、盈利这三个方面是媒体生存壮大的脊柱,传统媒体这三个方面的缺失十分严重。首先是读者,孙坚华的《新媒体革命:为什么传统媒体屡战不胜?》提出传统的受众是被动的接受信息,给什么吃什么,而现在受众们可以自行发布、传播信息,这就是人类的能动性。再来是信息采集,网络的传播速度迅猛,信息采集比传统媒体快数倍,速食化心态使得人们倾向于在短时间获得更多的信息,显而易见,传统媒体未能满足此类需求。最后是盈利方面,传统媒体的在新闻信息服务的营销中获得收入远远不如新媒体。刘小华的《互联网+新媒体——全方位解读新媒体》中分析了新媒体之所以在互联网时代获得新生并逐渐壮大的原因和它们新型的运营模式,这些都值得传统媒体深思。
在对传统媒体的局限性有了一定了解后,就可以开始分析产业转型的问题了。舍恩伯格的《大数据时代》分三部分来讨论大数据,即思维变革、商业变革和管理变革,所以传统媒体就从这三个方面来思考转型问题。传统媒体在“变”与“不变”中摇摆不定,从《互联网+“变”与“不变”》可以了解传统媒体想要转型并不是简单的迎合互联网,而是通过转变观念、企业重组等方面辩证得看待。《转型与升级——传统媒体的互联网+》一文更是道出人们处在一个数字化时代、互联网时代、媒体融合时代,技术变革正在潜移默化地改变着媒体使用习惯、娱乐休闲方式以及社交方式等。网络可以代替以前的众多媒介,那些我们之前离不开的电视、报纸、广播等信息来源我们日渐摒弃。以上的书籍先针对新媒体发展下的传统媒体该如何应对再分别谈报纸业、出版业、电视业。阅读了《报纸突围——数字时代传统媒体变身记》后终于了解转型不需要拘泥于形式,我们不需要去思考报纸离开了纸还是不是报纸,只要报纸内涵不变,不必在意他的载体。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整个社会终将变成自组织。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