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立春
摘 要 纪录片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上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核心,注重真实并引发人思考的艺术表现形式。自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拍摄的《工厂的大门》、《火车进站》等实验性片子开始,纪录片已经走过百余年的历史,在内容和形式上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本文着重讨论在21世纪的今天,纪录片的创新以及发展。“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世间亲情最是难得,也最是可贵。
Key words:Documentary film; reality; new media; food; custom目 录
第一章 1
1.1作品内容简介1
1.2选题依据1
1.3作品背景、意义2
第二章 作品主题思想及整体风格特征3
第三章 作品的结构设计及表现元素的处理5
3.1作品结构5
3.2作品表现元素的处理5
结束语6
致谢7
参考文献8第一章 作品整体介绍
1.1作品内容简介
立春时节,盐城农村有接出嫁女儿回家吃饭的习俗。本片以老母亲接到女儿回来的电话为起始,通过一天忙碌的准备,事事亲自动手,细致周到的准备女儿爱吃的食物,展现浓浓的爱意。
虽然旧时的习俗包含的是女儿在婆家过上幸福生活的含义,但是女儿无论工作多忙,在这一天都会赶回家,这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习俗,更是母亲之间浓浓的爱意体现。本片也是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着这种体现人文关怀的传统习俗。
1.2选题依据
近年来,传统媒体的日益衰落,而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行业却蒸蒸日上式发展。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大家都习惯于抓住手机,不论是收看新闻了解最新动态,还是玩手机游戏打发时间,新媒体都以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充斥着我们的每一天。作为传统媒体学习者的我们,感受到不小的压力,也时刻不停地进行着充电和学习。作为广播电视编导出身的学生,我们总是不愿意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就此荒废。无意接触的《一条》和《二更》两个微信公众号让我们看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连接点。同样是视屏,他们在色彩、景别、构图等方面显得更加精致和优雅。在内容方面,则选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现代人关注的饮食和养生方面。这两个公众号的视屏每一个观看量都是10万以上,从观看量来看,让从事传统媒体的我们似乎也找到了出路。我的作品也是基于此联想产生的。以传统习俗为念,加入现代人喜爱的饮食文化,传递浓浓的人文情怀。
1.3作品背景、意义
大四上学期的实习,让我接触了新媒体行业,了解了一些关注量很多的微信公众号,例如南京本地的公众号《南京头条》、《硬腿子》等等。出于对自己学习专业的某种情愫,相比文章类的微信公众号,我更喜欢的是专注做微视频的两个公众号《一条》和《二更》。《二更》以”发现身边不知道的美“为口号,为整日忙忙碌碌、为理想拼搏的人们提供一片心灵的净土。《一条》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其别具匠心的开凿出一项专栏,以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为念形成时间轴,以人物专题片的形式,每部影片有一个主人公,传递健康的生活理念,提醒人们时节到来,告诉人们生活习性的改变,教给人们美食的制作,教育人们养身的方法,或者说是身体保养之道。主人公都是不同于嘈杂城市中的庸庸碌碌之辈,每个人都过得悠然自得,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活态度。这也是现代人所追求的健康的生活理念。
在崇洋媚外的潮流日益兴起的现代社会,《一条》以这种别具匠心又易于让人接受的方式,帮助我们更好的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无论是对空巢老人的关注还是24节气的生活理念,都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缺少的。这也是现代人所追求的健康的生活理念。在崇洋媚外的潮流日益兴起的现代社会,《一条》以这种别具匠心又易于让人接受的方式,帮助我们更好的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无论是对空巢老人的关注还是24节气的生活理念,都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所缺少的。我的作品也是基于此产生的。
选择《立春》这个标题,是受《一条》的启发。当今社会崇洋媚外的习俗颇多,传统文化日渐衰微,传统习俗更是日益维艰。24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在当今社会却很少被人知道,《一条》独辟蹊径的开创出一项有关24节气的专栏,利用唯美的画面,世外桃源式的生活,交给人们一些养生之道。既是对传统习俗的继承,却又迎合当今社会人们的心理。
立春是24节气中第一个节气,这是从天文上划分,从这一天开始一直到立夏,人们都统筹成为春天。而在人们心中,立春就意味着风和日丽、鸟语花香,适宜播种。在中国古代就有“打牛”“春社”等习俗来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而我的作品中,描述的也是立春时的习俗。立春前后,娘家人要接已经出嫁的女儿回娘家,通过准备一顿丰厚的晚餐,让开始一年农忙的女儿能够吃得饱、吃得好,回去之后辛苦的劳作,在婆家勤劳劳作,赢得大家的赞誉。不管在婆家受了多少委屈,娘家永远是她的依靠。作品中以一位老母亲的角度,通过知道女儿要回来,特意准备女儿爱吃的食物展开。老母亲的亲自动手,电话的仔细确认,左顾右盼的急切心情等等细节都是浓缩着母亲对于孩子的爱,简单不过如此。女儿在结尾时也通过话语道出了这些年来,对于传统文化的坚持原因。
作品主题思想及作品的整体风格特征
2.1 作品主题思想
纪录片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从拍摄对象上找故事。因而整部作品中,主人公的特点即是作品想要表达和阐述的内容。
主人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她基本的生活习惯,她是传统文化和习俗的继承人,中国几千年的“小农主义”辛勤劳作才能有所收获思想在她身上有着具体体现。但她更是一名母亲,母亲骨子里对儿女的深深的爱更是让人敬佩。虽然年纪已经大了,但是对于女儿喜欢吃的事物,确是时时刻刻记在心里,细致周到的准备食材,一步一步,不假以人手,女儿吃的开心即是自己心底最大的满足。
这部影片以主人公日常的生活、劳作展开,女儿突然的电话让其枯燥的生活突然充满了新意,年纪大了,儿女常回家看看便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与其说我想要留住的是这个传统的习俗,不如说我想要展现的是这样一种孝敬父母的方式,习俗只是这样一种契机,让母亲表现自己的爱意,让女儿尽孝的一种方式。
2.2作品的整体风格特征
记录片以真实记录为核心,通过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对生活深刻的感悟、对社会深度的洞察、对人生理性的思考,揭示出一种超乎现实的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纪录片的解说词在风格上接近散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更注重情感的抒发和诗情的注入,给人以“意境”上的享受。
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以时长著称,但现代社会由于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休闲时间呈现出碎片化倾向,新媒体正是迎合了人们碎片化的需求而生。因此在我的作品中,时长并不是区分是否是纪录片形式的标准,作品的时长以10左右为宜,并没有达到真正纪录片的时长。但我的作品并不以时长为标准,只是通过精简压缩式的画面,给人以道理的讲述。总结为一句话,即是利用纪录片的形式,加入新媒体的思想,让纪录片这种“高大上”的影片形式,融入到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时代。
Key words:Documentary film; reality; new media; food; custom目 录
第一章 1
1.1作品内容简介1
1.2选题依据1
1.3作品背景、意义2
第二章 作品主题思想及整体风格特征3
第三章 作品的结构设计及表现元素的处理5
3.1作品结构5
3.2作品表现元素的处理5
结束语6
致谢7
参考文献8第一章 作品整体介绍
1.1作品内容简介
立春时节,盐城农村有接出嫁女儿回家吃饭的习俗。本片以老母亲接到女儿回来的电话为起始,通过一天忙碌的准备,事事亲自动手,细致周到的准备女儿爱吃的食物,展现浓浓的爱意。
虽然旧时的习俗包含的是女儿在婆家过上幸福生活的含义,但是女儿无论工作多忙,在这一天都会赶回家,这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习俗,更是母亲之间浓浓的爱意体现。本片也是以纪录片的形式记录着这种体现人文关怀的传统习俗。
1.2选题依据
近年来,传统媒体的日益衰落,而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行业却蒸蒸日上式发展。在日常的生活工作中,大家都习惯于抓住手机,不论是收看新闻了解最新动态,还是玩手机游戏打发时间,新媒体都以一种不可阻挡的潮流充斥着我们的每一天。作为传统媒体学习者的我们,感受到不小的压力,也时刻不停地进行着充电和学习。作为广播电视编导出身的学生,我们总是不愿意把自己学到的知识就此荒废。无意接触的《一条》和《二更》两个微信公众号让我们看到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连接点。同样是视屏,他们在色彩、景别、构图等方面显得更加精致和优雅。在内容方面,则选用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现代人关注的饮食和养生方面。这两个公众号的视屏每一个观看量都是10万以上,从观看量来看,让从事传统媒体的我们似乎也找到了出路。我的作品也是基于此联想产生的。以传统习俗为念,加入现代人喜爱的饮食文化,传递浓浓的人文情怀。
1.3作品背景、意义
大四上学期的实习,让我接触了新媒体行业,了解了一些关注量很多的微信公众号,例如南京本地的公众号《南京头条》、《硬腿子》等等。出于对自己学习专业的某种情愫,相比文章类的微信公众号,我更喜欢的是专注做微视频的两个公众号《一条》和《二更》。《二更》以”发现身边不知道的美“为口号,为整日忙忙碌碌、为理想拼搏的人们提供一片心灵的净土。《一条》与其有异曲同工之处,但其别具匠心的开凿出一项专栏,以传统文化中的二十四节气为念形成时间轴,以人物专题片的形式,每部影片有一个主人公,传递健康的生活理念,提醒人们时节到来,告诉人们生活习性的改变,教给人们美食的制作,教育人们养身的方法,或者说是身体保养之道。主人公都是不同于嘈杂城市中的庸庸碌碌之辈,每个人都过得悠然自得,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生活态度。这也是现代人所追求的健康的生活理念。
在崇洋媚外的潮流日益兴起的现代社会,《一条》以这种别具匠心又易于让人接受的方式,帮助我们更好的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无论是对空巢老人的关注还是24节气的生活理念,都是现代社会中人们缺少的。这也是现代人所追求的健康的生活理念。在崇洋媚外的潮流日益兴起的现代社会,《一条》以这种别具匠心又易于让人接受的方式,帮助我们更好的挖掘传统文化的精华。无论是对空巢老人的关注还是24节气的生活理念,都是现代社会中人们所缺少的。我的作品也是基于此产生的。
选择《立春》这个标题,是受《一条》的启发。当今社会崇洋媚外的习俗颇多,传统文化日渐衰微,传统习俗更是日益维艰。24节气是中国古代订立的一种用来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是汉族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在当今社会却很少被人知道,《一条》独辟蹊径的开创出一项有关24节气的专栏,利用唯美的画面,世外桃源式的生活,交给人们一些养生之道。既是对传统习俗的继承,却又迎合当今社会人们的心理。
立春是24节气中第一个节气,这是从天文上划分,从这一天开始一直到立夏,人们都统筹成为春天。而在人们心中,立春就意味着风和日丽、鸟语花香,适宜播种。在中国古代就有“打牛”“春社”等习俗来祈求一年的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而我的作品中,描述的也是立春时的习俗。立春前后,娘家人要接已经出嫁的女儿回娘家,通过准备一顿丰厚的晚餐,让开始一年农忙的女儿能够吃得饱、吃得好,回去之后辛苦的劳作,在婆家勤劳劳作,赢得大家的赞誉。不管在婆家受了多少委屈,娘家永远是她的依靠。作品中以一位老母亲的角度,通过知道女儿要回来,特意准备女儿爱吃的食物展开。老母亲的亲自动手,电话的仔细确认,左顾右盼的急切心情等等细节都是浓缩着母亲对于孩子的爱,简单不过如此。女儿在结尾时也通过话语道出了这些年来,对于传统文化的坚持原因。
作品主题思想及作品的整体风格特征
2.1 作品主题思想
纪录片善于抓住人物的特点,从拍摄对象上找故事。因而整部作品中,主人公的特点即是作品想要表达和阐述的内容。
主人公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农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她基本的生活习惯,她是传统文化和习俗的继承人,中国几千年的“小农主义”辛勤劳作才能有所收获思想在她身上有着具体体现。但她更是一名母亲,母亲骨子里对儿女的深深的爱更是让人敬佩。虽然年纪已经大了,但是对于女儿喜欢吃的事物,确是时时刻刻记在心里,细致周到的准备食材,一步一步,不假以人手,女儿吃的开心即是自己心底最大的满足。
这部影片以主人公日常的生活、劳作展开,女儿突然的电话让其枯燥的生活突然充满了新意,年纪大了,儿女常回家看看便是自己最大的幸福。与其说我想要留住的是这个传统的习俗,不如说我想要展现的是这样一种孝敬父母的方式,习俗只是这样一种契机,让母亲表现自己的爱意,让女儿尽孝的一种方式。
2.2作品的整体风格特征
记录片以真实记录为核心,通过对事物敏锐的观察、对生活深刻的感悟、对社会深度的洞察、对人生理性的思考,揭示出一种超乎现实的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纪录片的解说词在风格上接近散文,在语言的运用上更注重情感的抒发和诗情的注入,给人以“意境”上的享受。
传统意义上的纪录片以时长著称,但现代社会由于工作与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的休闲时间呈现出碎片化倾向,新媒体正是迎合了人们碎片化的需求而生。因此在我的作品中,时长并不是区分是否是纪录片形式的标准,作品的时长以10左右为宜,并没有达到真正纪录片的时长。但我的作品并不以时长为标准,只是通过精简压缩式的画面,给人以道理的讲述。总结为一句话,即是利用纪录片的形式,加入新媒体的思想,让纪录片这种“高大上”的影片形式,融入到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时代。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77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