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瓶颈的对策分析(附件)【字数:14362】

摘 要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中国的进出口的力量已经不容小视,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经济的发展道路是平坦的,我国的出口正在遭遇各种各样问题的困扰。本文从中国出口的角度撷取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发展状况对其分析,试图探讨我们应当如何去正视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市场出口存在的瓶颈问题。劳动密集型产品向来以低价为主要特征,在我国的出口贸易额中占有一定的比重,但近几年国际市场险象重重,现如今东南亚国家加工制造业崛起,拥有更为廉价的劳动力,与我国形成竞争市场,以及因为外国的贸易保护政策而对我国产品采取反倾销的措施等等,这些都是我国产品出口存在的风险因素。本文选择劳动密集型产品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其遇到的瓶颈以及如何才能更好的解决这些问题。
目 录
第一章 引言1
第二章 文献综述2
第三章 劳动密集型产品发展状况分析6
3.1 劳动密集型产品概况6
3.2 劳动密集型产品特点7
3.3 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现状分析8第四章 劳动密集型产品瓶颈研究10
4.1劳动密集型产品瓶颈的表现10
4.2劳动密集型产品存在瓶颈的原因11
4.3劳动密集型产品突破瓶颈的必要性11
4.4劳动密集型产品突破瓶颈面临的困难13
第五章 对策与建议14
5.1 政府应采取的对策14
5.2 企业应采取的措施14
结束语与展望16
第一章 引言
现如今喜欢外出旅游的朋友都会发现,外国有许多的made in china,甚至有人做过相坚持不使用中国制造的实验,实验结果当然以失败而告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发展。2000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的出口已经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在世界上的任何一个地方,你都可能找到中国的影子,但中国是制造的大国却非制造的强国。处于生产制造链的低端,所获得的利润较少,主要通过庞大的人口基数形成自己的优势,而现在格局有变,人口已经不能成为我们的优势。长期以来,生产产品都是以高新的技术来获得高附加值,以此来获得自己的巨大收益,而处于生产链低端的人们,由于没有高新的设备,和过硬的技术,所获得的利润都几乎少的可怜。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势头发展迅猛,也不可避免的遇到来自国际市场的各种风险,走到了尴尬的瓶颈时期。近几年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市场不容乐观,下降的同时意味着人口基数大的优势俗称“人口红利”的时代已经基本结束,中国的经济发展形式将不能仅仅只依靠人口来支撑,这是一个低利润的阶段,中国经济的转型时代已经悄然来临,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是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它左右着中国制造市场的形势,如今这样的现状想要很好的解决并且中国的经济顺利的转型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毕竟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是固有的支柱型产业,如何发掘新兴的出口产品替代劳动密集型产品,转型升级现有的企业加工的链条,如何才能顺利的度过这样的一个尴尬的时期是其根本。劳动密集型产品现如今正是处在低成本竞争的窘境,依靠着劳动者正在逐渐减少的权益艰难的生存,而且它一直无法摆脱低端化的生产,依靠基础的人力而不是高新的科技水平和先进的机器生产设备,这就不可避免的导致了我们在定价上微薄的话语权,无法争取自己想要得到的高收益,因而所获得的利润就少,没有足够的资金的支持,我们将一直深陷在低端化的生产之中,这形成了一个恶性的循环。因此我们要改革创新,而不能安于现状,我国现如今在外贸的环节之上正在渐渐的丧失自己的有利地位,要及时的抓紧机遇调整自我的经济结构,只有找出相应的对策才能摆脱现在尴尬的被动地位。
近几年中国的劳动力价格正在不断的上升,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下滑是无法避免的趋势,中国需要抓住机遇积极的进行产业的升级,转低端化的生产为高新的科技技术的生产,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空间巨大。本文将概括分析劳动密集型产品的特点,并且对其遭遇的瓶颈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第二章 文献综述
黄芯、林琼慧(2013)近年来,中国的出口贸易额不断上升,其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占据了相当大的比重。富裕的沿海区域民营经济发达,且不少省外务工人员也纷纷选择落户中小企业打工。因此,劳动力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使得中国的劳动密集型产品在国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但从当前国际环境来看,由于中国制造产品素来以“低价”著称,使得进口国相同领域的企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外国政府以“保护本国企业”为由,对劳动密集型产品采取大量反倾销措施,使浙江中小企业面临更多的出口风险。
颜大开(2010)在劳动密集型产品里平均每个工人的劳动装备不高,比如纺织业、服务企业、食品企业、日用百货等轻工企业以及服务性等产品。目前,中国的出口中仍然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中国出口到美国、欧盟和日本的产品中70.3%仍为劳动密集型产品,包括服装、玩具、文体用品等。劳动密集型企业,又称为劳动集约型企业。是指生产技术装备程度较低、需大量使用劳动力进行生产活动的工业部门。该类工业在劳动力和资本的投入比例中,单位劳动占用劳动力较多;从产出看,产品成本中活劳动所占比重较大。
D Restuccia,R Rogerson(2008)劳动密集型产品需要相应的政策。我们表明,政策面临的价格创造异质性个体生产者可以导致输出大幅下降和全要素生产率,30%的订单。我们发现,这些影响可能会导致不依赖于总资本积累或总相对价格差异的政策。更普遍的是,该模型可以用来产生资本积累,差异相对价格,与全要素生产率。
TH Moran(2011)包括中国在内发展中经济体出口的高技术密集型产品,貌似由发展中经济体所生产,但实质上是由发达经济体所生产,因为出口产品中所内含的最为核也的技术环节。随着劳动密集型制造业的外迁,中国国内企业必须面对转型升级的挑战,通过向价值链的中高端转移,来寻找新的核心竞争力。而中高端制造业一直是欧、美、日、韩、台等发达经济体的天下。中国企业在这些领域的崛起势必会对这些经济体的企业产生冲击。
李艳丽(2011)进口地的产出水平对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产生了显著的影响,这些国家和地区产出的增加有力地刺激了对中国产品的进口需求,而这些地区经济的衰退则会导致中国出口的下降,这一结论很好地解释了2008 年美国金融危机及全球经济衰退以后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的出口下滑现象。进口国( 地区) 收入的水平和国内劳动成本是影响中国出口的重要因素,当前中国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前景不容乐观。一方面,全球经济衰退局势在相当时间内难以恢复; 另一方面,近年来在中国许多地区开始出现的用工荒现象表明,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优势开始进入下降通道。要减小经济低迷以及劳动力成本增加对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和生产的影响,中国从长期应该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升产品的技术和知识含量,创造本国的自主性品牌,而在短期则应该扩大国内有效需求。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47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