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金融改革与创新研究(附件)【字数:13686】
摘 要本文首先从农村金融的含义及特点等方面,对农村金融改革相关理论做了简要概述,同时对农村的金融体系的改革与发展进行分析,在梳理我国农村金融的相关改革政策的前提下,分析我国金融机构进行改革的路径及特点,为下一步分析奠定基础。其次,文章分析了我国金融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在改革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风险,并对其相应的风险提出针对性的风险管控措施。针对农村金融机构的改进中存在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风险,文章给了相对应的政策建议。最后,文章以吉林省为例,在分析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概况的基础上,简要分析吉林省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基于以上分析提炼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值得借鉴的创新经验,通过对吉林省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创新实例进行针对性研究,旨在为国家农村金融机构改革与创新提供一些有益的探索。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言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第二章 农村金融概述 3
2.1农村金融涵义 3
2.2农村金融特点 3
2.3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 4
第三章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及发展分析 5
3.1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政策梳理 5
3.2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内容 5
3.3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路径 7
3.4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特点 8
第四章 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过程中的问题及风险分析 10
4.1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存在问题 10
4.2农村金融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0
4.3农村金融改革工作的风险管控 11
第五章 促进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建议 13
5.1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政策法规 13
5.2注重金融机构创新,培育新型服务主体 13
5.3发展互助、合作金融,制定金融管理细则 13
第六章 我国农村金融创新案例分析以吉林省为例 14
6.1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状况 14
6.2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金融改革概况 14
6.3吉林省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启示 1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结束语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农村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战略版图,三农问题多年来一直出现在各种中央文件中,扶贫政策也是近年来政策调控的重中之重。中国经济提升的关键在于农村发展,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更是在于农村。
金融杠杆是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金融支持对于农村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与城市金融的发展水平相比,农村较为落后,且分布极不均衡。所以在农村发展金融机构具有一定难度,也不容易取得效果。但是想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机构又是无法避免的一个话题。由于制度及历史原因,农村金融机构的落后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类机构。两类在业务结构、管理水平、风险控制、经营环境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涉及到方方面面。虽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但也为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能够促使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完善,进而提升农村经济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本文基于农村金融改革的视角,研究农村金融改革思路,及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以吉林省的改革经验为例进行分析,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创新改革的道路。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金融发展理论在20世纪中后期开始发展起来。John. G. Gurley(1955)认为金融发展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的发展程度。Hugh T. Patrick(1966)提出需求决定理论,他认为社会主体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促进了金融理论的发展。同样,他也提出供给决定理论,即金融行业供给量会刺激金融需求的增长,进而提升经济的发展。这两种理论在经济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起作用,前者在后期,后者在前期起作用。Raymond W.Goldsmith(1969)认为一个国家的金融工具和供给规模决定了该国家的金融结构。20世纪80年代农业信贷补贴论占据发达国家理论研究的主导地位,该理论认为农村的发展需要政策性资金的支持,农村居民本身不具备储蓄能力。Berger&Ude(2012)认为关系融资在小规模金融机构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Aryeetey(2015)提出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偿还率要低于非正规金融机构,而且女性的履约率要高于男性。KelleesTsai (2014)对印度农村金融机构进行研究,发现非正式金融组织在小规模金融机构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King&Levine(2013)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信贷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低效率的信贷资金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有制约作用。
1.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主要集中于进入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对策等方面。唐仁健(2003)认为农村的金融发展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与其他产业改革共同着力,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等。林毅夫(2006)等人分析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历史发展,指出建国以后我国为了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将资源集中用在城市建设中,期间忽视了农村的发展。谢平(2007)认为发展农村金融的关键在于在农村扶持商业银行开办网点。周立(2010)通过对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轨迹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农村金融由供给决定,应针对农村金融需求进行改革,在刺激农村金融需求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温涛(2009)在林毅夫的基础上,指出政府垄断的金融系统制度下,资源单一从农村系统输送至城市系统,这一历史渊源决定了中国农村金融的问题根源是在于政府战略性政策的迁移,而非农村经济内生问题。“中央一号文件”(2014)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以及金融制度的创新。蓝虹认为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作用是负面的,而曹协和(2016)则认为农村金融机构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第二章 农村金融概述
2.1农村金融涵义
目 录
摘 要 I
ABSTRACT II
第一章 引言 1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1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
第二章 农村金融概述 3
2.1农村金融涵义 3
2.2农村金融特点 3
2.3农村金融与农村经济发展 4
第三章 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及发展分析 5
3.1我国农村金融改革政策梳理 5
3.2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内容 5
3.3我国农村金融改革路径 7
3.4我国农村金融改革特点 8
第四章 农村金融改革创新过程中的问题及风险分析 10
4.1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存在问题 10
4.2农村金融创新过程中存在的风险 10
4.3农村金融改革工作的风险管控 11
第五章 促进农村金融改革的政策建议 13
5.1做好顶层设计,制定政策法规 13
5.2注重金融机构创新,培育新型服务主体 13
5.3发展互助、合作金融,制定金融管理细则 13
第六章 我国农村金融创新案例分析以吉林省为例 14
6.1吉林省农村金融发展状况 14
6.2吉林省农村金融服务金融改革概况 14
6.3吉林省农村金融改革创新启示 15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 结束语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第一章 引言
1.1研究背景及意义
农村经济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战略版图,三农问题多年来一直出现在各种中央文件中,扶贫政策也是近年来政策调控的重中之重。中国经济提升的关键在于农村发展,小康社会的全面实现更是在于农村。
金融杠杆是政府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之一,金融支持对于农村发展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与城市金融的发展水平相比,农村较为落后,且分布极不均衡。所以在农村发展金融机构具有一定难度,也不容易取得效果。但是想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金融机构又是无法避免的一个话题。由于制度及历史原因,农村金融机构的落后已成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之一。
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包括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两类机构。两类在业务结构、管理水平、风险控制、经营环境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差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涉及到方方面面。虽然存在着诸多不足,但也为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农村金融机构的改革,能够促使农村金融体系不断完善,进而提升农村经济水平,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本文基于农村金融改革的视角,研究农村金融改革思路,及改革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同时以吉林省的改革经验为例进行分析,探索一条适合我国农村金融机构创新改革的道路。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金融发展理论在20世纪中后期开始发展起来。John. G. Gurley(1955)认为金融发展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的发展程度。Hugh T. Patrick(1966)提出需求决定理论,他认为社会主体对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需求促进了金融理论的发展。同样,他也提出供给决定理论,即金融行业供给量会刺激金融需求的增长,进而提升经济的发展。这两种理论在经济社会的不同发展阶段起作用,前者在后期,后者在前期起作用。Raymond W.Goldsmith(1969)认为一个国家的金融工具和供给规模决定了该国家的金融结构。20世纪80年代农业信贷补贴论占据发达国家理论研究的主导地位,该理论认为农村的发展需要政策性资金的支持,农村居民本身不具备储蓄能力。Berger&Ude(2012)认为关系融资在小规模金融机构中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Aryeetey(2015)提出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偿还率要低于非正规金融机构,而且女性的履约率要高于男性。KelleesTsai (2014)对印度农村金融机构进行研究,发现非正式金融组织在小规模金融机构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King&Levine(2013)对发展中国家的农业信贷情况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低效率的信贷资金对农业生产和农业经济有制约作用。
1.2.2国内研究现状
国内学者对农村金融机构的发展主要集中于进入金融机构对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对策等方面。唐仁健(2003)认为农村的金融发展是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与其他产业改革共同着力,如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等。林毅夫(2006)等人分析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历史发展,指出建国以后我国为了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将资源集中用在城市建设中,期间忽视了农村的发展。谢平(2007)认为发展农村金融的关键在于在农村扶持商业银行开办网点。周立(2010)通过对我国农村金融的发展轨迹进行分析,提出我国农村金融由供给决定,应针对农村金融需求进行改革,在刺激农村金融需求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温涛(2009)在林毅夫的基础上,指出政府垄断的金融系统制度下,资源单一从农村系统输送至城市系统,这一历史渊源决定了中国农村金融的问题根源是在于政府战略性政策的迁移,而非农村经济内生问题。“中央一号文件”(2014)提出要进一步加快农村金融机构发展以及金融制度的创新。蓝虹认为农村金融对农村经济的作用是负面的,而曹协和(2016)则认为农村金融机构能够促进农村经济增长。
第二章 农村金融概述
2.1农村金融涵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5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