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网数字说的数据新闻可视化呈现(附件)

摘 要随着大数据浪潮的到来,新闻领域里的新型报道方式--数据新闻应运而生,可视化成为数据新闻的重要呈现形式,但是其发展尚处于起步阶段,未形成一定的专业规范。我国在数据新闻领域的研究相较于国外来说起步较晚,内容集中在数据新闻的生产流程、传播效果、发展趋势等研究。本文将财新网的“数字说”栏目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以静态信息图、动态信息图为代表的典型作品进行整理分析,总结得出其视觉设计和体验方式上的品牌特点以及增强新闻可读性和趣味性、提高受众的阅读体验的传播优势。基于此优势,本文从研发可视化技术、提高交互设计、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我国数据新闻可视化呈现的优化路径,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与补充。
目 录
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2
(三)研究方法 2
一、数据新闻与数据新闻可视化 4
(一)数据新闻的概念界定 4
(二)数据新闻可视化概念界定 4
(三)数据新闻可视化发展现状 5
(四)数据新闻可视化呈现形式 5
二、财新网“数字说”栏目概况 6
(一)“数字说”发展状况 6
(二)“数字说”主创团队 6
三、财新网“数字说”数据新闻可视化呈现方式 7
(一)静态信息图 7
(二)动态信息图 7
四、财新网“数字说”数据新闻可视化呈现特点 12
(一)视觉设计 12
(二)体验方式 12
五、财新网“数字说”数据新闻可视化传播优势 13
(一)增强了新闻可读性与趣味性 13
(二)提高了受众阅读体验和参与度 13
六、我国数据新闻可视化呈现的优化路径 14
(一)研发可视化技术,丰富可视化呈现形式 14
(二)重视交互设计,提高受众交互性体验 14
(三)加强技能培训,建立专业化队伍 14
结论 15
参考文献 16
致谢 17 前 言
(一)研究背景
随着数据的广泛生产与应用,大数据时代已然来临。“大数据时代不仅意味着信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息或数据量的巨大,还意味着对于数据的处理、分析、分享、挖掘等能力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之间数据的交换与相互利用也变得十分频繁。”大数据在带来新变化的同时,也让信息冗杂、数据过载、获取准确信息的成本不断扩大等问题随之凸显。对新闻从业者来说,对大数据进行筛选与加工,找寻新闻生产、报道以及传播的全新方式,满足受众对信息多元化及个性化的需求,是数据新闻应运而生的重要背景。
相比于国内,国外对数据新闻的探索较早。英国《卫报》、BBC等很多主流媒体很早就致力于相关领域的实践研究,2009年,英国《卫报》开创的“数据博客”栏目,被誉为数据新闻发展史的里程碑;2011年,第一本关于数据新闻研究的著作《数据新闻手册》正式上线。业界与学界的动态已然引起了国内外新闻界的广泛关注。此外,国外高校对数据新闻的研究也日益重视,纽约州立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开设了相关数据新闻的课程,有的高校还成立了专门的研究部门。
近几年,我国在数据新闻的热潮下也做出了有益尝试,各大媒体不断加大财力、人力的投入,开始数据新闻的实践,拓展数据新闻的业务。在传统媒体中,中央电视台是最早尝试数据新闻的电视媒体。2014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推出的《“据”说春运》报道颇受好评,这是媒体首次对一年一度的中国人口大迁徙进行数据新闻形式的报道;在网络媒体中,四大门户网站中的搜狐、网易等也陆续进行了探索。“2011年3月,搜狐创立‘数字之道’栏目,其定位于提供最民生的数据,做最简明的图表,做最有趣的解读”;“2012年1月,网易开办“数读”栏目,旨在结合新闻热点,用数据说话,为读者提供轻量化的阅读体验。”
国内的数据新闻发展虽然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但也存在技术滥用、价值失衡等问题。“数据新闻是把庞杂的数据集中不同变量的复杂关系及其与整个社会发展的关系,用视觉语言向公众展示,以这种更客观、更友好的报道方式激发公众对公共事务的探讨与参与。”因此,对于数据新闻的进一步发展,可视化将如何改变传统文本为主的报道方式?体现数据背后的价值?创新数据新闻的呈现形式?对此,数据新闻可视化的探究将成为新时代下新闻从业人员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研究意义
源于大数据的热潮,数据新闻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研究。我国学界多是在参考外国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自己关于数据新闻相关概念的解释与研究,尚未形成严格权威的理论体系。本文以财新网“数字说”的典型案例为对象,对其呈现形式进行分析探究,其研究意义可以从理论与实践两个层面来理解。
从理论层面来说,一是丰富理论研究体系。互联网时代下的媒体生态深刻影响着社会的全面发展,而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呈现又给媒体行业的革新提出了新的要求。“数据新闻是一个全新的思维方式和新闻生产过程,通过数据关系来发现与揭示新闻发生的背景和深层原因,梳理事物的共性,预测规律以及建立发展模型,都是今天数据新闻需要的关键思维。”从国内外文献来看,学界在不断提高数据新闻的关注度与实践,但总体而言,研究依然存在数据新闻可视化的相关理论框架缺乏、具体案例的研究深度不够,停留在泛泛论述的层面等问题;二是更新人才培养理念。传统的人才培养理念已经不适应传媒行业的变革发展,需要认知的创新与突破。陈昌凤教授认为,“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培养‘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的社会晾望者,所注重的是采仿与写作的能力;第二阶段是为适应广播电视媒体的发展需求,以培养具备采写、拍摄、剪辑等多重能力的记者为目标;第三阶段则是为跟上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趋势,包括对数据新闻的报道,侧重数学分析及统计能力,网站编程能力以及平面与互动设计能力。”这是新闻从业人员向复合型人才转变的重要革新。
从实践层面来说,“数据新闻就是未来,记者需要成为‘数据通’,过去的记者能通过酒吧聊天获取新闻,这种方法今天有时还管用,但是未来记者需要钻研数据,能够运用工具分析数据,找到其中有趣的部分。记者还要正确看待数据,帮助公众获知:在哪些部分零散的数据可以进行整合,呈现整体状况,从而了解这个国家正在发生怎样的变化。”数据新闻的可视化呈现,要求新闻从业者必须掌握数据的可视化设计、交互设计等技术与能力。但目前,国内媒体在数据新闻上体现出业务水平低、技术不熟练、团队专业能力低等问题,迫切需要数据新闻可视化实践研究进行指导,以此应对不断更新的传媒业。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69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