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事件中新媒体的社会效用与反思

目 录
前言 1
一、 新媒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概述 2
(一) 新媒体的概念 2
(二) 当前中国新媒体的发展状况 2
二、 网络舆情的特殊属性促使新媒体监管完善——以魏则西事件为例 2
(一)网络舆情的突发性 2
(二)网络舆情的多元性 4
(三)网络舆情带来的积极作用 5
(四)从魏则西事件中得到的感悟与反思 5
(五)新媒体在此次事件中的效用 6
三、新媒体当前出现的问题 7
(一)新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 7
(二)网络舆情的偏差性导致网络暴力频发 7
(三)网络暴力形成的原因分析 9
(四)网络舆论暴力的控制与疏导对策分析 10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2
致谢 13
前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日益完善,各种社交平台和智能应用软件已经逐渐被大众所认可,并且成为人们阐述自己观点、抒发自己情感、传播所见所闻的“第二空间”。由于网络并未实名制,发言具有私密性,所以很多人在使用新媒体时往往无所顾忌。虽然存在一些弊端,但网络中集结而成的舆情往往能代表现实世界中大部分人的意见倾向。新媒体传播的重大变化是使信息的自由流动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这在网络媒体中得到最充分的体现。可以预见,未来各种新媒体在中国的开放环境将会更加快速发展。
一、新媒体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概述
(一)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New media)概念是1967年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被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1] 用我们的生活化语言来举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CBS)技术研究所所长戈尔德马克(P.Goldmark)率先提出的。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是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后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是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移动技术,通过互联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和媒体形态。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被称为数字化新媒体。 [1] 用我们的生活化语言来举例,就是早晨起床拿起手机浏览新闻,上班路上刷刷朋友圈,工作时开个简短视频会议,晚饭后一个人坐在电脑前观看最新电影。
(二)当前中国新媒体的发展状况
中国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网络。互联网用户数量最多,网络覆盖最广。目前,中国互联网快速发展,中国网络日趋完善,网民数量急剧增加,网络应用重心由娱乐领域逐步渗透到社会经济领域。受智能手机开发和3G、4G业务开展以及各类手机APP软件普及的影响,中国的中老年阶层接触新媒体的机会大大增加。近几年来,传统的网络沟通平台例如博客、论坛/BBS、电子邮件的使用率大大降低,客户流失现象严重。与之相对,微博、网络视频等新兴网络应用发展势头良好,成为了主流的互联网沟通方式。2010年被称为“中国的微博之年”,见证了微博的快速崛起。这一年,也是中国的自媒体发展的关键一年。网络视频、网络直播则是中国互联网继即时通信、搜索、音乐、新闻之后的第五大应用,发展势头良好。同时,由于新媒体的使用人群基数庞大、使用者素质不一、信息监管不到位,信息平台上充斥大量谣言、诈骗、色情、暴力等信息,对社会产生不良影响,滋生新的社会问题。总的来说,新媒体在悄然改变着中国社会文明,影响着人们的认知,尽管有着不足,但瑕不掩瑜,其积极作用无法磨灭。
二、网络舆情的特殊属性促使新媒体监管完善--以魏泽西事件为例
(一)网络舆情的突发性
网络舆情具有突发性特点,当年的《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一夜之间就掀起了网络恶搞无厘头的浪潮,其影响力留存至今。一个热点再加上一股情绪化的意见,都有可能成为网络舆情的导火索。以下是魏泽西事件在网络上引起关注的过程。
在2016年的五一假期里,“魏则西事件”刷爆了微博及微信朋友圈,把百度竞价排名的行为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在陕西咸阳诞生的河南省籍贯的魏则西,是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2级学生,他十分不幸,患了一种极少见得到的疾病——滑膜肉瘤,在奔波治疗两年后,仍无任何进展,其后通过百度搜索这条途径找到了武警北京总队第二医院并花费20余万元进行了一种名叫“生物免疫疗法”的治疗方案,最终治疗无果,于2016年4月12日死亡,年轻的生命定格在22岁。
这件事情简单来看,就是一个青春少年由于身患疾病不治身亡的悲情故事,但是故事并不那么简单。网友找到了一则魏泽西在知乎上的回答,魏则西在该贴中大概写到以前不知道百度这么糟糕,利用竞价排名的方式给予虚假广告生存的温床,并且有买卖贴吧的行为,并且呼吁不要重蹈他上当受骗的覆辙。原来,根据魏则西自己说,这种相当恐怖的软组织肿瘤叫滑膜肉瘤,目前除了最新研发和正在做临床实验的技术,缺乏根本有效的治疗手段。他的父母为了给他治病东奔西走,到处打听医院和治疗方法,后来在百度搜索首页看到了武警二院的生物疗法可以治疗他们儿子的病。搜索结果如下图:

注:图1百度搜索滑膜肉瘤图
然后魏则西的父母就去北京实地考察了一次,他们发现那里人很多,全国各地都有人去治疗,而且医院在播放中央科教频道的报道,医生向他们保证治疗后可以保10年20年的生命时间。于是,他们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却始终没有明显效果。医生也开始改口,声称能治好只是偶然事件。后来魏则西在知乎上认识的美国留学生在谷歌帮魏泽西查了查相关资料,原来医院所使用的“生物免疫疗法”在国外由于效率太低,早已被淘汰于临床阶段,美国根本没有医院在使用这种技术,到了国内却被吹嘘成最新技术,拿来欺骗消费者。随后,网民立即在网络平台上各抒己见,各网络平台上群情激愤,主要矛头指向百度,以致于百度不得不表示做进一步整改。
(二)网络舆情的多元性
网络舆情具有多元性,人们往往可以不受干扰的随意自发的发表自己的观点。以下是关于魏泽西事件网民的几种代表性观点。
1、百度要为虚假广告推广负责
百度作为中国目前最大的搜索平台,在这场风波中不可避免地被推到了舆论讨伐的前沿。浏览网民们对魏则西事件的看法,极大一部分的言论都将矛头指向了为莆田系医疗机构提供推广平台的百度公司。网民们指责百度公司并未尽到审核医疗广告推广的责任,以竞价排名的方式进行推广是对广大用户的欺骗和不负责任。百度在魏则西事件后发出了声明,称百度推广过程中的前置审查都很严格,此次涉事医院有合法经营资质,隐喻对广告客户背景进行审核难度太大。对此网民并不买账,IT人士冯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90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