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记者采访报道的法律规范问题以2015高考替考事件为例

摘 要 隐性采访是一种获取独家新闻线索的有很高效率的方式,近年来被越来越多的媒体运用到采访实践中去。但是,由于新闻道德规范的逐步确立,在新闻实践中隐性采访出现了更多的讨论和质疑,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 其中卧底采访是隐性采访中的一种经常使用的方式,此次社会各面对南都记者卧底替考事件产生了大规模讨论,其实等于针对隐性采访的讨论。越来越多秉持理想主义的新闻工作者,他们使用键盘来战斗,使用各种方法来获得关乎公共利益的各种信息,寻求突破,或赢得了大家的称赞,或招来了一些质疑。本文结合历来的一些隐性采访报道去剖析南都记者卧底替考事件所体现出来隐性采访实践中所涉及法律规范问题。
目 录
第一章 新闻专业主义与职业法理道德 1
1.1 新闻的特性 1
1.2 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 1
1.3 从事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2
第二章 隐性采访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4
2.1 对比历年关于高考替考的相关报道 4
2.2 对比各路媒体对此次替考的评论 4
第三章 卧底采访受法律保护的事由与法律禁区 6
3.1 卧底采访通常针对违反犯罪活动进行 6
3.2 卧底采访为守护公平公正和公共利益的需要 6
3.3 记者暗访的法律禁区 7
第四章 隐性采访的价值以及在新闻媒体中的平衡 8
4.1 隐性采访中的法律困惑 8
4.2 隐性采访的社会价值 8
4.3 隐性采访对新闻媒体的利弊 9
结束语 10
致 谢 11
参考文献 12
第一章 新闻专业主义与职业法理道德
1.1 新闻的特性
新闻所报道出来的具有时效性的现实事物,并且为人们提供这个世界最新发生、变动的真实事件,是新闻媒介的基本职责,虽然传媒有党报、非党报,商业传媒,非商业传媒等等各种形式,但所有传媒都有一个基本职责:报道一则新闻,首先要是现实的。然后更深入的要求是真实。新闻的专业性不断发扬,是新闻工作者们者追求的理想。
新闻对实际效果具有强烈的要求,尤其是做新闻工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作一定要精准的把握时间,过了时效的新闻再特别,时过境迁,也只能剩下一些历史资料的价值。在现在的信息社会,新闻和事实差不多同时发生,传播的方式越来越多样,新的竞争形式不是像过去那样抢新闻,而是谁的新闻的报道更加科学、合理。
新闻是能够公开传播的这类信息。不能够公开传播的内容不应该成为新闻,这涉及到新闻职业道德问题,比如曾有传媒关于窦唯的报道,把他跟前妻之间的恩恩怨怨抖搂出来,这样的事情跟公众利益没有关系,这是不道德的。
新闻报道的播出形式引发了公众对发展中的事实有一个持续关注的态度。因为媒体在报道新闻时以一种正在进行的方式来呈现,而不是等到这个事件已经过去了再去追踪报道。于是后来人们渐渐对新闻的播出有了期待感,比如某一个新闻播到哪一个环节了,接着还会继续追着看,这是一个新闻传播的现象。这是慢慢成为的一个社会现象,就是人们对新闻的发展情况越来越期待。
1.2 新闻职业道德与职业规范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传媒业的行业道德。新闻从业人员或者某个媒体本身,遵循整个社会的道德标准和这个行业的职业道德,遵守新闻业的职业专业度,对本职业进行严格的自我克制和规范。我们常说的职业道德的内容应当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职业规范,另一部分是职业道德标准。新闻自律是新闻传播行业道德和规范的成文公约或行业公认的惯例,包括现在非法律的新闻行业女自律组织的工作规则和处罚条例。
任何成熟的行业都是他律与自律的结果,新闻业也不例外。就"江西替考事件"来说,一些人士认为记者卧底替考涉嫌违法,并援引我国刑法的规定申明卧底记者所面对的法律风险;但另有些学者和民众对记者的行为表示理解和支持。
在此次替考风波里,当事记者也进入考场参与考试,同样干扰了考场的秩序,有损高考制度的严肃性,按严格意义上来讲,同样也涉嫌到违法违纪,质疑的关键就在于记者用不合法的手段去揭露违法的行为是否合理。有学者这么说,记者参与高考这种行为即便暗含正义与邪恶斗争的道德支撑,但难以掩饰这件事本身的不合法性,并违背了高考制度这一群体规范的原则。
除了是与非的法律问题,新闻传播活动还涉及好与坏、善与恶等伦理与道德层面的纠纷。法律是媒体在新闻实践过程中应遵循的"底线",而职业道德与媒介伦理则是自律的要求。在暗访替考事件上,媒体处理问题的方式存在着道德问题,如在报道中直接披露被替考者的姓名、住址等个人信息,对其他相关人员的照片也未经过一定的技术处理,媒体这种过度暴露公民个人信息、涉嫌侵犯个人隐私的行为,违背新闻的专业精神。记者虽享有采访和报道的自由,但第一原则是要尊重每个生命,维护公民的尊严是整个社会需要努力的方向。
1.3 从事新闻事业对新闻工作者的基本要求
凡是一个在新闻媒体单位做事很长时间的人,都会有一个共同的认知:一个称职的新闻工作者不仅仅要特别能写,还必须有多方面的修养。
由于工作需要,新闻工作者的活动范围比较大,比普通人去的地方多,看到的事物多,听到不同的言论多;由于我们所在的社会主义制度,党和人民给予新闻工作者很高的社会地位,是新闻工作人员在工作上收到了很多善意,得到很多的支持。但是新闻岗位是维护党和人民利益的战斗岗位。这个岗位是艰苦的,有风险的,需要有献身精神。
为了寻找更多的新闻材料,争取更多的一线消息,证明更多的新闻事实。新闻工作真的艰苦。不仅要考验一个新闻工作者的体力,同样需要相当智慧的大脑。记者每天都会有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新的事实需要去了解、寻求、挖掘、研究;为了工作上的精益求精,他们要不断的学习、挑战、提升自己。比如记者所面对的采访对象有不同的职业、不同的性格、不同的年龄,记者必须要熟悉他们的领域,了解他们。才能进行更加顺利有效的采访。一般情况下记者是不会重复采访某一个人的,这就需要记者就要一直不断的学习、了解、研究各个领域的采访对象。
另一方面,新闻媒体要真实快速地跟进现实中不断变化,因此新闻从业人员应该坚持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想要迅速地了解关注第一手资料,就要去了解现实发生的任何变化,反映人民群众的创造和人民群众的要求、意见、呼声。才能距离做一名优秀的新闻工作者更进一步。
在各类知识的覆盖面较广,从事新闻媒体工作需要有各方各面的知识储备。这些知识可以帮助记者顺利地进行更深入的采访,与被采访对象有共同的话题可以聊,如果对给采访者的领域不熟悉,采访就会很容易陷入僵局;较强的知识储备帮助记者分辨真伪、是非,不会去触犯一些低级错误。熟知相关的文史地理知识、自然知识,一般是不会出现一些常识性错误,这是对每一个新闻工作者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对一名新闻工作者来说还是很重要的。
一名新闻工作者还要有熟练的新闻业务才能,一名编辑、记者要做好包括采访、写作、编辑、评论的这些工作,以及精通各种新闻体裁,消息、通讯、新闻评论、调查报告等等。只有熟悉新闻业务的全盘工作,才能从运用自如的做好新闻工作;只有熟悉各种新闻体裁,才能手到擒来运用各类资料。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81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