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出口贸易结构调整战略路径研究(附件)【字数:13179】
摘 要虽然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已经基本消除,但现今经济发展所遇到的供需侧不平衡的问题确是日益突出。自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被提出,各省都在积极响应并推行改革,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相互协作,努力落实供给侧改革。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在于产品创新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江苏省的出口贸易在全国出口贸易中占据很大比重,是由来已久的出口大省。这次迎来的供给侧改革,对江苏省的出口贸易而言,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江苏省作为一个老牌出口大省,更应当利用此次改革的机会,调整发展战略,落实供给侧改革,为江苏的出口贸易寻求新的活力,推动江苏经济的全面发展。
目 录
第一章 供给侧改革概述 1
1.1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 1
1.2研究意义 4
第二章 江苏出口贸易结构现状分析 6
2.1江苏省出口贸易特征分析 6
2.2江苏出口贸易结构现状分析 8
第三章 供给侧改革对江苏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分析 10
3.1影响江苏出口贸易结构调整的因素 10
3.2供给侧改革对江苏出口贸易结构影响的具体表现 12
第四章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江苏出口贸易结构调整发展对策 14
4.1探索新的贸易方式 14
4.2加快推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14
4.3不断优化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 14
4.4进一步拓宽贸易地区结构 15
4.5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15
结束语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供给侧改革概述
1.1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
供给侧改革的理论由来已久,最早是由供给学派经济家提出,但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拷贝了供给学派的管理理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由于供需侧不平衡带来的许多问题显而易见,这些问题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中国又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步伐。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运行面临“四降一升”、改革进入攻坚期等问题,经济发展结构急需转型升级,推行供给侧改革是当下的必然选择。
1.1.1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
由表1可知,1978年,我国GDP为3678.7亿元,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界排名第十。由表2可知,2016年GDP总量已经达到744127亿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3%以上,可以说是非常大的比重。目前,我国已步入工业化的中后期,虽然工业化还没有完全完成,但是我国第三产业占比已经超过第二产业,由此可知我国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也是较为乐观。
工业经济时代分为四个阶段:1.0阶段,规模经济;2.0阶段,质量经济;3.0阶段,品牌经济;4.0阶段,智慧经济。中国要想完成从制造大国到强国的转变,必须经历工业2.0、3.0、4.0。进入后工业中后期,消费质量和消费水平是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要更加注重产品创新,打造个性化的产品、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同时不能忽视品牌效应的作用,要努力把品牌打到国外,把顾客留在国内。
表1 1978年GDP
指标
1978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78.7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1018.5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1755.2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905.1
表2 GDP增速
2015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时间
2015年
2016年
第一季度
7
6.7
第二季度
7
6.7
第三季度
6.9
6.7
第四季度
6.8
6.8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1.1.2供需结构失衡
近年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的增长的势头,但是在增长下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供需不平衡就是其中一项最为突出的问题。供给与需求无法保持一个稳定的结构,这将对中国整体的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
从需求侧看,消费存在四次结构升级,目前中国的消费正在逐渐迈入第四次结构升级,即消费结构正在由简单的“衣食住行”向高端化、多样化转变,服务化需求越来越受到重视;再加上新的消费热点不断出现,也在一步步推动着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需求侧另一个突出的表现为国内市场无法满足消费者高品质的消费需求,这导致消费者不再国内消费,而是在国外市场寻求高品质服务,所以国内的消费下降,国外消费增加。从2014、2015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居民境外消费金额均超过1万亿元,这对国内市场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从供给侧看,严重的产能过剩,尤其表现在制造业,还有钢铁、煤炭、石化、有色、建材、房地产、汽车等产业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另一方面,服务业能力不足,如医疗、教育和环保等供给不足,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当前不是需求不足,需求仍是十分巨大,而是供给结构无法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也无法匹配需求结构。
1.1.3发展动力转换
从我国近年来经济运行情况中可以看出,已经有了“四大拐点”的出现,单纯的规模化的扩张已经无法进行,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劳动力、生产资源等要素的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尤其是制造业。这给我国的经济发展体制敲响了警钟,亟待改革的进行。在产业发展上,房地产、汽车、钢铁、石化、建材、有色等传统产业的发展大不如前,其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也在不断减弱。反观一些新兴产业,文化创意、健康养老、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动力正在茁壮成长。在这些旧产业出现了萎缩的现象的同时,新兴产业也还没有强大到能够承担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责任,上衰下弱的局面使得经济缺乏动力,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新兴产业能够替代旧产业的功能,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如果制度改革和技术创新不能得到有效落实,那非常有可能会出现增长停滞的问题,不仅会阻碍经济增长,也会影响到社会安定,使全体社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目 录
第一章 供给侧改革概述 1
1.1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 1
1.2研究意义 4
第二章 江苏出口贸易结构现状分析 6
2.1江苏省出口贸易特征分析 6
2.2江苏出口贸易结构现状分析 8
第三章 供给侧改革对江苏出口贸易结构的影响分析 10
3.1影响江苏出口贸易结构调整的因素 10
3.2供给侧改革对江苏出口贸易结构影响的具体表现 12
第四章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江苏出口贸易结构调整发展对策 14
4.1探索新的贸易方式 14
4.2加快推进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 14
4.3不断优化出口贸易的商品结构 14
4.4进一步拓宽贸易地区结构 15
4.5创新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15
结束语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供给侧改革概述
1.1供给侧改革的时代背景
供给侧改革的理论由来已久,最早是由供给学派经济家提出,但并不仅仅是简单的拷贝了供给学派的管理理论。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以来,由于供需侧不平衡带来的许多问题显而易见,这些问题制约了中国经济的发展,阻碍了中国又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的步伐。与此同时,我国经济运行面临“四降一升”、改革进入攻坚期等问题,经济发展结构急需转型升级,推行供给侧改革是当下的必然选择。
1.1.1从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转变
由表1可知,1978年,我国GDP为3678.7亿元,世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界排名第十。由表2可知,2016年GDP总量已经达到744127亿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13%以上,可以说是非常大的比重。目前,我国已步入工业化的中后期,虽然工业化还没有完全完成,但是我国第三产业占比已经超过第二产业,由此可知我国的现代服务业发展也是较为乐观。
工业经济时代分为四个阶段:1.0阶段,规模经济;2.0阶段,质量经济;3.0阶段,品牌经济;4.0阶段,智慧经济。中国要想完成从制造大国到强国的转变,必须经历工业2.0、3.0、4.0。进入后工业中后期,消费质量和消费水平是影响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因素,要更加注重产品创新,打造个性化的产品、提供人性化的服务。同时不能忽视品牌效应的作用,要努力把品牌打到国外,把顾客留在国内。
表1 1978年GDP
指标
1978年
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78.7
第一产业增加值(亿元)
1018.5
第二产业增加值(亿元)
1755.2
第三产业增加值(亿元)
905.1
表2 GDP增速
20152016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速(%)
时间
2015年
2016年
第一季度
7
6.7
第二季度
7
6.7
第三季度
6.9
6.7
第四季度
6.8
6.8
(数据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1.1.2供需结构失衡
近年来,中国经济始终保持的增长的势头,但是在增长下仍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供需不平衡就是其中一项最为突出的问题。供给与需求无法保持一个稳定的结构,这将对中国整体的经济造成严重的影响。
从需求侧看,消费存在四次结构升级,目前中国的消费正在逐渐迈入第四次结构升级,即消费结构正在由简单的“衣食住行”向高端化、多样化转变,服务化需求越来越受到重视;再加上新的消费热点不断出现,也在一步步推动着消费结构的转型升级。需求侧另一个突出的表现为国内市场无法满足消费者高品质的消费需求,这导致消费者不再国内消费,而是在国外市场寻求高品质服务,所以国内的消费下降,国外消费增加。从2014、2015年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居民境外消费金额均超过1万亿元,这对国内市场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从供给侧看,严重的产能过剩,尤其表现在制造业,还有钢铁、煤炭、石化、有色、建材、房地产、汽车等产业也出现了类似情况;另一方面,服务业能力不足,如医疗、教育和环保等供给不足,无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因此当前不是需求不足,需求仍是十分巨大,而是供给结构无法适应需求结构的变化,也无法匹配需求结构。
1.1.3发展动力转换
从我国近年来经济运行情况中可以看出,已经有了“四大拐点”的出现,单纯的规模化的扩张已经无法进行,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劳动力、生产资源等要素的成本不断提高,企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尤其是制造业。这给我国的经济发展体制敲响了警钟,亟待改革的进行。在产业发展上,房地产、汽车、钢铁、石化、建材、有色等传统产业的发展大不如前,其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也在不断减弱。反观一些新兴产业,文化创意、健康养老、大数据、智能制造等新动力正在茁壮成长。在这些旧产业出现了萎缩的现象的同时,新兴产业也还没有强大到能够承担经济增长的发动机的责任,上衰下弱的局面使得经济缺乏动力,难以满足发展的需要。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使新兴产业能够替代旧产业的功能,形成新的增长动力。如果制度改革和技术创新不能得到有效落实,那非常有可能会出现增长停滞的问题,不仅会阻碍经济增长,也会影响到社会安定,使全体社会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