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的危机传播研究(附件)【字数:13444】
摘 要社会的发展水平决定着这是一个危机环绕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以及和其他因素的相互作用和影响,现如今是一个社会公共危机频发的时代,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为信息的传播带来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同时也给社会公共危机的传播带来了机会。新媒体的身影从21世纪以来的危机事件中随处可见,在危机传播系统的各个环节发挥着作用,对危机的各个主体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在基于系统论的观点上,在信息传播模型的框架下,研究新媒体时代危机传播的新特征及其社会影响,并在此基础上探讨新媒体时代的危机传播管理。相对于以前的传统媒体时代,新媒体时代的危机发起者和发起方式更加多元化,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传播过程中,信息海量增加、衍变速度快。这些新特点在推动危机新闻报道的发展、培养公众成熟的危机心态、提供社会稳定的调节器的同时,也向旧的传播体系提出挑战。因此,在新媒体时代中,对危机传播既要在法治和技术层面进行管理,加强新媒体法制建设,提高新媒体技术管理水平;又要在思想和知识层面进行教育,培养公众的新媒体素养和思想,加强新媒体伦理道德建设,提高危机主体的危机应对水平,同时加大新媒体和危机传播的研究力度。
目 录
绪论 1
一、选题的背景 1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
第一章 新媒体与危机传播 2
1.1新媒体概念的界定 2
1.2危机传播概念界定 2
第二章 新媒体在社会公共危机下的应用 4
2.1新媒体的作用 4
2.2新媒体时代危机传播的新特征 4
2.3新媒体社会公共危机传播的应用类型 5
2.3.1互联网传播 5
2.3.2手机微信传播 5
2.3.3户外新媒体传播 6
2.4新媒体社会危机传播的主要模式 6
2.4.1直线模式 6
2.4.2反馈模式 7
2.4.3辐合模式 7
2.5危机传播的特征 7
2.5.1速度快 7
2.5.2破坏性 8
第三章 新媒体在危机传播中发挥的作用 9
3.1 新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优势 9
3.1.1危机传播发生前的环境守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者 9
3.1.2消解危机的助推器 9
3.2新媒体在危机传播中发挥的劣势 10
3.2.1引发危机的推手 10
3.2.2危机的传播者 11
第四章 危机条件下的新媒体传播对策 12
4.1制定符合实际的传播控制策略 12
4.1.1加快新媒体传播的实名制建设 12
4.1.2加强受众运用新媒体的道德规范 12
4.1.3加强新媒体运营商传播的技术监管 13
4.2提升受众运用新媒体传播社会公共危机的能力 13
4.2.1树立良好心态 13
4.2.2把关公众思想 13
4.2.3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 13
4.3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享舆论引导 14
4.4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舆情收集互补 14
4.5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互补 14
结束语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
现如今时代正处于社会危机频发的年代,新媒体的时代已经到来,社会危机逐渐显露,也促使危机传播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例如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广泛性、不可控性等等。在这种大环境下,传统媒体又与新媒体相互存在。传统媒体受到冲击,而新媒体对于社会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加剧了社会危机的的传播。社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这是一个危机环绕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和繁荣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为危机传播推波助澜。从各类社会公共危机到美国总统选举政治类事件,综观 21世纪以来的危机事件,新媒体的身影随处可见,在危机传播系统的各个环节发挥作用,对危机的各个主体产生影响。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世界格局化的发展,由于竞争压力逐渐的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也越来越多,而且社会公共危机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人类在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过程中,虽然因此创造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各类危机事件依然如影随形,仍然摆脱不了对人类的侵扰。自然灾害、社会群体事件、恐怖袭击等事件引发的公共危机频繁损害着人类的生命、破坏着人类创造的财富、阻碍着人类社会、生命的健康发展。从关系国家主权的“钓鱼台”事件,到关乎企业存亡的“乐天玛特风波”,从公共领域中关系物权所属的“史上最牛钉子户”事件,到涉及个人隐私的“艳照门”,矛盾外化为危机事件, 在复杂而且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搅动着社会的节奏。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和个人,包括政府、企业、医院、学校、社会福利团体和宗教组织,只要跟外界的环境有所关联,就会随时处于危机的威胁当中。所以我们要有效的预防危机、处理危机和管理危机的方法来避免或减少危机主体的损失,来维护社会的健康稳定,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2017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CNNIC)发布了第三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数,互联网普及率为53.2%,其中手机网民达到了6.95亿。占比高达95.1%。以网络为中坚力量的新媒体已经崛起,并在危机传播中凸现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因此,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研究危机传播,既具有学理上的推动作用,也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第一章 新媒体与危机传播
1.1新媒体概念的界定
简单说:新媒体就是一种环境。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新媒体也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所以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新媒体也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新媒体指的是所有应用数字技术的媒体,包括升级版的传统媒体,狭义的新媒体是在传播技术和理念上都有本质差别的媒体, 如网络和手机,现在很多新媒体危机传播的研究都仅限于狭义的新媒体中的这两种媒体,但是,广义的新媒体在社会公共危机传播中已有所应用或者有利用价值。克卢汉认为:“ 一切技术都是媒介,一切技术都是环境 ”。新媒体环境就是一个以新媒体为推动力量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交叉影响的复杂环境。早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过一个定义:“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与之相似的是把新媒体定义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教授提出,新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它除了具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性”。他在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又发言说,今天的新媒体主要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产生和影响的媒体形态.,包括在线的网络媒体和离线的其他数字媒体形式。”上海交大的蒋宏和徐剑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对新媒体做出了界定。他们认为,就内涵而言,新媒体是指21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能够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和内容大大丰富的,与传统媒体迥然不同的新型媒体。熊澄宇教授在中国网络媒体论坛的发言(如上所提),特别强调了“今天”的新媒体。新媒体的“新”是要相对于“旧”而言。因此,很难对新媒体下一个严格的定义,只能说给它界定一个范围。在本文的危机传播研究中,新媒体指包括网络、手机、多媒体互动平台等各种新的媒介形式。
目 录
绪论 1
一、选题的背景 1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
第一章 新媒体与危机传播 2
1.1新媒体概念的界定 2
1.2危机传播概念界定 2
第二章 新媒体在社会公共危机下的应用 4
2.1新媒体的作用 4
2.2新媒体时代危机传播的新特征 4
2.3新媒体社会公共危机传播的应用类型 5
2.3.1互联网传播 5
2.3.2手机微信传播 5
2.3.3户外新媒体传播 6
2.4新媒体社会危机传播的主要模式 6
2.4.1直线模式 6
2.4.2反馈模式 7
2.4.3辐合模式 7
2.5危机传播的特征 7
2.5.1速度快 7
2.5.2破坏性 8
第三章 新媒体在危机传播中发挥的作用 9
3.1 新媒体在危机传播中的优势 9
3.1.1危机传播发生前的环境守望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者 9
3.1.2消解危机的助推器 9
3.2新媒体在危机传播中发挥的劣势 10
3.2.1引发危机的推手 10
3.2.2危机的传播者 11
第四章 危机条件下的新媒体传播对策 12
4.1制定符合实际的传播控制策略 12
4.1.1加快新媒体传播的实名制建设 12
4.1.2加强受众运用新媒体的道德规范 12
4.1.3加强新媒体运营商传播的技术监管 13
4.2提升受众运用新媒体传播社会公共危机的能力 13
4.2.1树立良好心态 13
4.2.2把关公众思想 13
4.2.3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融合。 13
4.3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共享舆论引导 14
4.4新媒体与传统媒体舆情收集互补 14
4.5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传播方式互补 14
结束语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 18
绪论
一、选题的背景
现如今时代正处于社会危机频发的年代,新媒体的时代已经到来,社会危机逐渐显露,也促使危机传播呈现出很多新的特点,例如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广泛性、不可控性等等。在这种大环境下,传统媒体又与新媒体相互存在。传统媒体受到冲击,而新媒体对于社会带来了方便的同时,也加剧了社会危机的的传播。社会的发展水平决定了这是一个危机环绕的时代,新媒体的出现和繁荣与其他因素相互作用,为危机传播推波助澜。从各类社会公共危机到美国总统选举政治类事件,综观 21世纪以来的危机事件,新媒体的身影随处可见,在危机传播系统的各个环节发挥作用,对危机的各个主体产生影响。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世界格局化的发展,由于竞争压力逐渐的增加,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也越来越多,而且社会公共危机的影响范围也越来越大。人类在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过程中,虽然因此创造了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但各类危机事件依然如影随形,仍然摆脱不了对人类的侵扰。自然灾害、社会群体事件、恐怖袭击等事件引发的公共危机频繁损害着人类的生命、破坏着人类创造的财富、阻碍着人类社会、生命的健康发展。从关系国家主权的“钓鱼台”事件,到关乎企业存亡的“乐天玛特风波”,从公共领域中关系物权所属的“史上最牛钉子户”事件,到涉及个人隐私的“艳照门”,矛盾外化为危机事件, 在复杂而且高度不确定的环境中,搅动着社会的节奏。社会中的各类组织和个人,包括政府、企业、医院、学校、社会福利团体和宗教组织,只要跟外界的环境有所关联,就会随时处于危机的威胁当中。所以我们要有效的预防危机、处理危机和管理危机的方法来避免或减少危机主体的损失,来维护社会的健康稳定,促进社会的持续发展。2017年1月22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CNNIC)发布了第三十九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中国网民规模已经达到了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数,互联网普及率为53.2%,其中手机网民达到了6.95亿。占比高达95.1%。以网络为中坚力量的新媒体已经崛起,并在危机传播中凸现出越来越大的影响力。因此,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研究危机传播,既具有学理上的推动作用,也具有鲜明的现实意义。第一章 新媒体与危机传播
1.1新媒体概念的界定
简单说:新媒体就是一种环境。新媒体涵盖了所有数字化的媒体形式。包括所有数字化的传统媒体、网络媒体、移动端媒体、数字电视、数字报刊杂志等。新媒体也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卫星等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传播形态。所以严格地说,新媒体应该称为数字化新媒体。新媒体也分广义和狭义,广义的新媒体指的是所有应用数字技术的媒体,包括升级版的传统媒体,狭义的新媒体是在传播技术和理念上都有本质差别的媒体, 如网络和手机,现在很多新媒体危机传播的研究都仅限于狭义的新媒体中的这两种媒体,但是,广义的新媒体在社会公共危机传播中已有所应用或者有利用价值。克卢汉认为:“ 一切技术都是媒介,一切技术都是环境 ”。新媒体环境就是一个以新媒体为推动力量的,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交叉影响的复杂环境。早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新媒体下过一个定义:“新媒体就是网络媒体。”与之相似的是把新媒体定义为“以数字技术为基础,以网络为载体进行信息传播的媒介”。清华大学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熊澄宇教授提出,新媒体是“建立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和互联网基础之上,发挥传播功能的媒介总和。它除了具有报纸、电视、电台等传统媒体的功能外,还具有交互、即时、延展和融合的新特性”。他在中国网络媒体论坛上又发言说,今天的新媒体主要是指“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上产生和影响的媒体形态.,包括在线的网络媒体和离线的其他数字媒体形式。”上海交大的蒋宏和徐剑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对新媒体做出了界定。他们认为,就内涵而言,新媒体是指21世纪后期在世界科学技术发生巨大进步的背景下,在社会信息传播领域出现的建立在数字技术基础上,能够使传播信息大大扩展、传播速度大大加快、传播方式和内容大大丰富的,与传统媒体迥然不同的新型媒体。熊澄宇教授在中国网络媒体论坛的发言(如上所提),特别强调了“今天”的新媒体。新媒体的“新”是要相对于“旧”而言。因此,很难对新媒体下一个严格的定义,只能说给它界定一个范围。在本文的危机传播研究中,新媒体指包括网络、手机、多媒体互动平台等各种新的媒介形式。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1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