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的叙事结构影片浮萍的导演阐释(附件)【字数:8015】

摘 要通过讲述一个发生在农村的故事,反映当前的社会教育问题,太多孩子因为父母产生了不该有的想法,针对此现状,我们想通过影片来向人们传达留守儿童这一问题。以及用四年所学的电视编导知识,通过镜头语言、声音等专业性的影视技巧表达所想,结合影片做阐述。全文介绍了影片的创作思想,在电影创作中主要运用到的专业知识。此影片是以插叙的方式来叙述,开场一位妈妈从车站上车,小孩没有追上她,交叉剪辑的手段,让情节紧凑,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单线倒叙,围绕单一的时间流程,随着生活中父母之间的关系,一点点深化家庭矛盾。故此,把影片最能带动观众的情感提到影片开头,也避免了平铺直叙的平板,使影片更富有情感结构的变化。表现效果明显,并与后面的片段产生连接,在情感的表达上引人入胜,扣人心弦。
目 录
第一章 《浮萍》的创作思想1
1.1选题原因1
1.2表现内容1
1.3美学特征1
《浮萍》的艺术风格2
2.1题材认识2
2.2主要形式2
2.3表现手段2
《浮萍》的表现手法4
3.1叙事特点4
3.2镜头语言4
3.3色彩效果5
《浮萍》的特征追求7
4.1节奏基础7
4.2音乐作用7
4.3 动效成果7
第五章 《浮萍》的社会依据9
5.1社会依据9
5.2美学原则9
5.3导演感悟9
结束语11
致谢11
参考文献12
附录13 《浮萍》的创作思想
选题原因
经济发展,离不开大量劳动力,在这些辛苦劳作的人们背后放弃的是家庭的团聚,致使很多年幼的孩子没有人管,间接使孩子的内心世界变的比同龄孩子要强大,能够早早撑起一个家。爱,它是心灵与心灵的相知,它是可以不要太多的语言来粉饰。真正相爱的人,是会毫不计较地为情感付出,唯一的期盼只是来自对方的疼惜;真正相爱的人,是会处处时时牵挂着对方,并给他以关怀体贴;真正相爱的人,他一个动作,一个眼神,是都能心领神会,而且那份相知的默契胜却一切物质带来的欢悦。孩子是爱的结晶,当这场感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破裂后,再互相带来的伤害后面,孩子是最受打击的,往往因为这种心理阴影,会产生在同年龄段孩子里的自卑、低落、自暴自弃,甚至走上歪路。
1.2 表现内容
以农村体裁作为背景,反映社会生活。
1.3 美学特征
美学,这是一门与我们现实生活有着密切关系的学科,美是生活中使用最频繁的概念之一。如何把社会生活变成一种美,社会生活是人的“生活世界”的主要领域。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特殊的社会形态,即便是多么悲惨的社会遭遇,也要有勇气面对,超越了世俗的、实用的、功利的社会,回到人的本真的生活世界。发现人的真善美,是我在影片最后想表达的另外一个观点。
《浮萍》的艺术风格
2.1 题材认识
我们选的这个题材是农村家庭儿童的社会问题。在中国有这样一个弱势群体。他们的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为了生计远走他乡,离开年幼的孩子,外出打工,用勤劳的汗水获取家庭收入,为社会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作出了贡献,但他们却留在了农村家里,与父母亲人相伴的时间微乎其微,包括所谓的内地城市,也有父母都外出去繁华都市打工。这些本来应该是父母掌上明珠的儿童集中起来便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不在父母身边生活的城市儿童亦可称为留守儿童)。
离婚家庭,这是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随着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快速发展,很多的青壮年农民走入城市,在广大农村中也随之产生了一个很特殊的未成年人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留守的少年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无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上的认识及价值观念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中也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相对来说很容易走向发展的两个极端,有的孩子会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和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也有的孩子变得异常坚强和勇敢,正所谓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即是如此。
2.2 主要形式
镜头语言很神奇,一个特写的脸上尽是孩子的孤苦,渴望得到家的温暖,所以,会使用平行蒙太奇的手法,一条线的叙事线索,展示孩子的生活状况,以及在这种环境下,孩子想通过自己努力改变这种生存状态,使故事看着简单,却又深入人心,引发人们思考。冷暖色调的结合使用,也会形成鲜明的对比,既衬托了孩子孤独的内心,也表达了生活中会存在希望、存在温暖。
2.3 表现手段
主观视角是本片的精彩之处,主观镜头的运用让观众身临其境地参与到剧中人的活动场景,感同身受的获取电影人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从而设身处地的为其着想,更好地理解人物性格和剧情发展。我们所说的主观镜头,是以剧中人的视点或者是动物的视点为拍摄意图的镜头,多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也是与客观镜头形成对比,以主观镜头开场,把观众带入进去。
对于运动镜头,我们在此片里有很多。跟镜头、移镜头都采用了,还有小男孩的主观镜头,还有展示大环境的航拍镜头。片名我用一个航拍的大环境来描写, 既展示了农村的风貌,也是引起出了主人公这个角色。多角度、多层次地来展示空间环境,我在使用运动镜头的是时候,最多的还是用于画面的过渡,场次的衔接。摇镜头的农村显示的画面内容更多,更空旷,进而能够很自然的切换家和学校之间的过渡,还有乡村的小河、枯树枝都体现出了农村傍晚的寂静。落日的延时这个镜头我在和剪辑沟通时做了很多思考,是直接用延时好,还是用落日视频。最终我思考再三,采用延时来进行时间的过渡,不仅体现了日复一日的生活,也加快的剧情的节奏。大范围的过渡,过的是场景,更多的内心情感还是加入到了特写镜头。一个钟的特写,嗒嗒嗒,小孩内心的担忧。一个水滴的特写,此时父亲内心的后悔。在我看来,这些都把人物的内心戏渲染的非常成功。
第三章《浮萍》的表现手法
3.1 叙事特点
影片里我采用了比较多的平拍,以及全景。没有对人物用很广泛的近景。目的在于想把人物周围的生活环境介绍的更加清楚。
首先在开始的时候,我采用了倒叙的手法。把母亲离开家放在了最前面,并通过音乐,运用环境的渲染,先把观众的心抓住,以妈妈上车,小男孩追她来交叉剪辑,但是有没有追到妈妈就不得而知的了,然后开头结束。接着再开始讲述我要表达的故事,一步步揭开真相,慢慢把故事深入人心,最后小男孩的所表现的气概也深深吸引观众。
用了部分航拍镜头在开头,先渲染一个面朝黄土朝天的农村环境,在这里大家只有安逸的生活,日子过的很平庸,但是每个人都是自己的角色。奶奶做农活,孩子写作业,母亲做家务。就这在平静的生活下,矛盾开始了,父母的不和,使这个家庭产生了嫌隙。
倒叙是影片在一开始就表现出来的,也是反正常时间叙事。根据影片的需要,特地把妈妈从车站离家提到最前面,然后再按照故事发展的顺序。对于这种倒叙的手法,在国外还是很常用的,比如《阿甘正传》就是如此,先是一个人坐在车站对一个人讲故事来进入影片,谈论自己的一生,最后又把叙事线索拉回到现在的自己,层层紧扣,让人又或是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这就是倒叙对于突出影片主题的表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46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