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传播学视野中的传统节日以腊八节为个案(附件)【字数:10754】
摘 要传统节日是中华几千年传统文化的沉淀与积累,是文化记忆的重要仪式。本文把传统节日作为研究对象,发现了当前传统节日淡化、年味变淡、内涵减少、功能淹没的种种问题,传统节日的发扬从传播学入手,运用传播学中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受众框架、第三人效果等理论提高传统节日传播的效率,力争更进一步的推动传统节日的发展。文中把腊八节作为个案,写出了腊八节的文化内涵和在时代发展中腊八的变异,并从传播学的多种传播方式角度具体阐明了如何推动腊八节的传播。文章最后通过深度挖掘传统节日的内涵扩展和补充传统节日的功能,同时运用一系列的方法来提高传统节日的地位,使传统节日在中外文化世界中璀璨夺目,经久不衰。
Key words:Traditional festivals,communication,The laba festival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起缘 1
1.2文献综述 1
1.3研究内容 2
第二章 中国传统节日的时代背景 4
2.1传统节日的来源 4
2.2 我国传统节日日益淡化 4
2.3我国传统节日年味变淡、精神内涵减少 5
2.4 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符号的遗失 5
第三章 腊八节的内涵及传播方式 6
3.1 腊八节的文化内涵和在传承中变异 6
3.2 传播方式对腊八节的影响 6
3.2.1自我传播 6
3.2.2人际传播 7
3.2.3组织传播 7
3.2.4大众传播 7
第四章 从传播学的角度解读传统节日的传播 8
4.1 从“议程设置理论功能”对传统节日传播效果的分析 8
4.2 “沉默的螺旋”舆论观对传统节日的影响 8
4.3 传统节日的受众框架 8
4.4传统节日的第三人效果 9
第五章 传统节日传播发展的思考和启示 10
5.1 深度挖掘、准确阐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10
5.2 重塑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与仪式 10
5.3 正确对待“洋节”现象,汲取国外传统节日精华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4 政府及社会各界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11
结束语 13
谢 辞 14
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起缘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对全球造成的影响,波及到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使得节日面临消失的危险。本文把传统节日作为研究对象,发现了当前传统节日淡化、年味变淡、内涵减少、功能淹没的种种问题,以传播学作为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切入口,运用传播学中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受众框架、第三人效果等理论提高传统节日传播的效率,使腊八节在其它传统节日中脱颖而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真写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可忽视的部分,做好中国传统节日内涵和形式的发扬和光大。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社会现象和文化底蕴的“镜子”,清楚的照出传统文化的表征。因此,国外的一些学者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并对节日文化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美国学者太史文的《幽灵的节日——中国中世纪的信仰与生活》一书中,展示了唐代人的社会生活和亡灵信仰,通过中国的中元节,俗称鬼节,以历史学的研究为主线,从共时的角度出发,描述了这一节日的各种民俗活动和思想渊源。
美国学者克利福德格尔茨(W.Clifford.Geertz)在《文化的解释》(Cultural interpretation)一书中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例指出,“庆典大都源于对图腾的崇拜,其最原始的形式是祭祀,祭祀庆典主要表现人类对主宰自己的命运、对于主宰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超自然力所表示的尊重、崇敬和惧怕。”
特纳主编的《庆典》是人类学把节日作为“仪式和象征”研究的代表,他认为:“没有比来源于季节变迁的节日更接近于庆祝精神的核心了”,“把这些节日、庆典或集市归入仪式一类是恰当的。”
综上所述,外国学者更侧重于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研究,对传统节日的如何传播方面少之又少。
1.2.2国内研究现状
在所借来翻阅的文献几本书中,基本都是根据国内外的现状不同,进行中西方节日的比较或者就是西方对我国文化的冲击。如李信在其著作《中西文化比较概论》中论述了中西温暖之间的融合,软硬文化的比较,以及深层和表层文化的区别。对于外来文化,人们易于理解和接受的也是外来文化的表层结构,即硬文化部分。而对于其深层结构,即软文化部分,则不易理解和接受。王晓敏的《浅谈中国的西方节日热》中认为人们在过节日聚会时不仅可以增进友谊,同时也促加强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产生新鲜感,另外商人也不会放过机会,想要赚得更多的利润。但同时,她认为西方节日带来的不利影响远大于好处。由此可看出,王晓敏认为洋节的火热直接促成了传统节日的冷清。
此外国内对传统节日的意义进行文化阐释的研究已经非常透彻和深刻了,在刘魁立的《中国节典四大传统节日》中对四大传统节日的源头、传承与变化,节日活动等解释相当具体详细,但是对于像腊八节这样一些小节的阐释却少之又少。而且关于从传播学角度研究传统节日的论文也是极少数,有的也是从媒介的角度,如电视、广播等。
1.3研究内容
1.3.1研究重点及方法内容
本文把传统节日作为研究重点,发现了当前传统节日淡化、年味变淡、内涵减少、功能淹没的种种问题,用传播学的各种理论为节日文化传播的切入点,运用传播学中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受众框架、第三人效果等理论提高传统节日传播的效率,力争更进一步的推动传统节日的发展。
Key words:Traditional festivals,communication,The laba festival目 录
第一章 绪论 1
1.1研究起缘 1
1.2文献综述 1
1.3研究内容 2
第二章 中国传统节日的时代背景 4
2.1传统节日的来源 4
2.2 我国传统节日日益淡化 4
2.3我国传统节日年味变淡、精神内涵减少 5
2.4 我国传统节日文化符号的遗失 5
第三章 腊八节的内涵及传播方式 6
3.1 腊八节的文化内涵和在传承中变异 6
3.2 传播方式对腊八节的影响 6
3.2.1自我传播 6
3.2.2人际传播 7
3.2.3组织传播 7
3.2.4大众传播 7
第四章 从传播学的角度解读传统节日的传播 8
4.1 从“议程设置理论功能”对传统节日传播效果的分析 8
4.2 “沉默的螺旋”舆论观对传统节日的影响 8
4.3 传统节日的受众框架 8
4.4传统节日的第三人效果 9
第五章 传统节日传播发展的思考和启示 10
5.1 深度挖掘、准确阐述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 10
5.2 重塑传统节日的文化符号与仪式 10
5.3 正确对待“洋节”现象,汲取国外传统节日精华 11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5.4 政府及社会各界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和弘扬传统节日文化 11
结束语 13
谢 辞 14
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 绪论
1.1研究起缘
随着西方文化的传播对全球造成的影响,波及到了我国的传统节日文化,使得节日面临消失的危险。本文把传统节日作为研究对象,发现了当前传统节日淡化、年味变淡、内涵减少、功能淹没的种种问题,以传播学作为传统节日文化传播的切入口,运用传播学中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受众框架、第三人效果等理论提高传统节日传播的效率,使腊八节在其它传统节日中脱颖而出。中国的传统节日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风貌真写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不可忽视的部分,做好中国传统节日内涵和形式的发扬和光大。
1.2文献综述
1.2.1国外研究现状
中国传统节日作为社会现象和文化底蕴的“镜子”,清楚的照出传统文化的表征。因此,国外的一些学者对中国的传统节日产生了浓烈的兴趣并对节日文化进行了一系列研究。
美国学者太史文的《幽灵的节日——中国中世纪的信仰与生活》一书中,展示了唐代人的社会生活和亡灵信仰,通过中国的中元节,俗称鬼节,以历史学的研究为主线,从共时的角度出发,描述了这一节日的各种民俗活动和思想渊源。
美国学者克利福德格尔茨(W.Clifford.Geertz)在《文化的解释》(Cultural interpretation)一书中以中国传统节日为例指出,“庆典大都源于对图腾的崇拜,其最原始的形式是祭祀,祭祀庆典主要表现人类对主宰自己的命运、对于主宰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超自然力所表示的尊重、崇敬和惧怕。”
特纳主编的《庆典》是人类学把节日作为“仪式和象征”研究的代表,他认为:“没有比来源于季节变迁的节日更接近于庆祝精神的核心了”,“把这些节日、庆典或集市归入仪式一类是恰当的。”
综上所述,外国学者更侧重于对我国传统节日文化内涵的研究,对传统节日的如何传播方面少之又少。
1.2.2国内研究现状
在所借来翻阅的文献几本书中,基本都是根据国内外的现状不同,进行中西方节日的比较或者就是西方对我国文化的冲击。如李信在其著作《中西文化比较概论》中论述了中西温暖之间的融合,软硬文化的比较,以及深层和表层文化的区别。对于外来文化,人们易于理解和接受的也是外来文化的表层结构,即硬文化部分。而对于其深层结构,即软文化部分,则不易理解和接受。王晓敏的《浅谈中国的西方节日热》中认为人们在过节日聚会时不仅可以增进友谊,同时也促加强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使人们在交往过程中产生新鲜感,另外商人也不会放过机会,想要赚得更多的利润。但同时,她认为西方节日带来的不利影响远大于好处。由此可看出,王晓敏认为洋节的火热直接促成了传统节日的冷清。
此外国内对传统节日的意义进行文化阐释的研究已经非常透彻和深刻了,在刘魁立的《中国节典四大传统节日》中对四大传统节日的源头、传承与变化,节日活动等解释相当具体详细,但是对于像腊八节这样一些小节的阐释却少之又少。而且关于从传播学角度研究传统节日的论文也是极少数,有的也是从媒介的角度,如电视、广播等。
1.3研究内容
1.3.1研究重点及方法内容
本文把传统节日作为研究重点,发现了当前传统节日淡化、年味变淡、内涵减少、功能淹没的种种问题,用传播学的各种理论为节日文化传播的切入点,运用传播学中议程设置、沉默的螺旋、受众框架、第三人效果等理论提高传统节日传播的效率,力争更进一步的推动传统节日的发展。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