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传统报业的转型研究以东莞时报发展为例(附件)【字数:11457】
摘 要随着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传统媒体的转型发展迫在眉睫。在此背景下,通过研究地方传统媒体——《东莞时报》,分析其所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不足。与此同时,论文由微观分析转入到宏观讨论,借鉴国外报业的已有转型实践,寻找传统媒体转型的突破口,对传统媒体转型进行有益的实践和探索。客观上来讲,传统媒体必须要充分利用网络的发展机遇,突破技术壁垒,并且不断更新对传统媒体传播渠道的认知,加强以电子计算机等新型媒体载体的建立,满足受众创造性、互动性的需求。再次注意版式呈现、内容整合及盈利模式的问题,进驻移动网络终端,建立起多元化的传播渠道。最后,要制定出科学的人才培养及吸纳方案,要对人才能力及人才需求结构有更新的认识。
目 录
绪论 1
第一章 参与式传播理念的兴起与发展 3
1.1 全新的新闻传播理念:参与式传播理念 3
1.2 参与式传播理念的运用——以《东莞时报》为例 4
第二章 探寻《东莞时报》转型成功之路 5
2.1调整版面,积极开辟“参与式”版面 5
2.1.1 新闻可读 5
2.1.2 版面易读 5
2.2 积极运用微博互动 5
2.2.1 引导受众参与 注重受众反馈 6
2.2.2 放大纸媒新闻效应 6
2.3 活动营销,精准定位 6
2.3.1 打亲情牌,找准互动点 7
2.3.2 线上线下,激发互动点 7
第三章 传统媒体在运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8
3.1 存在的问题 8
3.1.1 浅层的“融合”无法实现全面突破 8
3.1.2 精细化程度不够,未能最大程度调动受众参与面 8
3.1.3 人才结构不够合理,未能为传统媒体转型提供保证 9
3.2 原因分析 9
3.2.1 未真正地契合与受众互动的融合点,互动性效果微弱 9
3.2.2 没有真正以受众需求为引导,彻底进行理念上的转变 10
3.2.3 无法成功突围技术壁垒 10
第四章 传统报业转型的对策 11
4.1 发挥自身资源和品牌优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在渠道上实现传统报业转型 11
4.2 寻找盈利路径,在经营模式上实现传统报业转型 11
4.3 深化经营理念改革,在管理上实现传统报业转型 12
4.4 坚持技术驱动,在人才队伍方面做好保障 12
结束语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绪 论
1.研究意义和目的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正在建立起一套新兴的“参与式”传播理念,这一文化体系,深刻地影响着受众的媒介素养,培养了受众在庞大信息量面前的辨别与质疑能力。如今,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积极地参与到事件的报道中去,披露事实真相。新媒体衍生出“参与式”传播理念,并通过各种新平台、新技术的诞生而为人所知,在这一背景之下,受众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新闻事件的制造与传播的过程中去。换而言之,受众不再是单一的消息接收者,同时也是消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不难看出,传统媒体在其实际传播过程中,深知受众才是占据主导地位,意识到自身与受众之间的界限变得愈加模糊,并且通过创新文本内容、举办系列活动等方式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不断扩大其辐射范围,提高知名度,由此提升影响力。从而看到,传统媒体在经营及报道的过程中融入“参与式”传播理念,使自身更有活力更有生命力,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和更多的市场份额。当然其中存在一些问题,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为传统媒体转型提供更有价值的建议,正是这篇论文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2.参考的文献综述
进入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与传播理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应对种种变化,传统媒体也在不断实施创新。《自媒体崛起背景下的传统媒体新闻生产方式嬗变研究》(陈晨,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 年)文章中,梳理了自媒体给传统新闻行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特别表现在新闻生产方式的嬗变上,试图将这些变化纳入可控的范围,使自媒体服务于传统媒体,助其更好的转型。再如《论传统媒体对网络信息的利用与开发》(赵洁,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9 年)、《新媒体条件下中国传统媒体现场报道对策研究》(殷启明,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1 年)。在这个问题上,很多纸媒、网站同样刊登了众多相关的研究文章。
与此同时,地方媒体因为受地域的影响与限制,很难成为新技术的源头。因此,创新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关注信息社会发展,其二是融和地域特点。以东莞时报社为例,注重媒体均衡发展,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由此,得出地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建立的良性互动,可有效促进其创新,成为地区的主流媒体,紧跟时代发展。(王鸿,《新媒体需和传统媒体良性互动——浅论地方媒体的新媒体生存发展之路》2014年)。地方媒体的新媒体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其以内容为王,保证传播内容的真实有效,不断优化产品,把传统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依托,实现传统媒体的延伸。(吴晔,《地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探讨》,2016年)。
宫承波在《新媒体概论》中指出新媒体代表了当代人的生活状态,包括人际沟通、获取信息、建立联系的方式等。除此之外,学者李怀亮在《新媒体:竞合与共赢》一书中提到新媒体时代到来,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报业的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下的新闻遵循“发出即收到”,即发出信息和收到信息不存在很大的时间差,所以报纸内容的生产最好符合人们的作息和阅读习惯。中国传统报业媒体转型的关键点是资本市场的开放和重建,从《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6)》来看,目前为止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与突破。而陈力丹著书《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毕坦于2011年发表期刊《媒介融合下的中国报业发展——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为例》指出传统报业谋求转型首先要认清自我的优势与劣势,传统报业之所以找不到盈利模式,是因为这些传统报业还没有达到新媒体的标准。报纸业要在新媒体冲击下能够有大的发展空间,离不开国家规章制度的规范,还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指导,帮助其能力建设不断提升,这也是数字化时代的要求。
第一章 参与式传播理念的兴起与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中,从前的受众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一的信息接收者,借助移动互联网,受众获得信息的渠道和路径更为丰富,对于信息的输出亦形成自身的需求,受众积极主动地加入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的过程中去。在国内,伴随着社会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流行,更是推动了“人人参与传播,人人都是记者”的现象出现。在过去的几年中,活跃在受众视野范围内的是一种全新的新闻模式,受众热情地加入到新闻事件中来,而不再是“局外者”,他们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关注、转发、评论,参与到新闻事件的传播中去,这种“参与式”新闻的兴起,使受众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得到了充分体现,更契合了“参与式”传播理念的内涵。
目 录
绪论 1
第一章 参与式传播理念的兴起与发展 3
1.1 全新的新闻传播理念:参与式传播理念 3
1.2 参与式传播理念的运用——以《东莞时报》为例 4
第二章 探寻《东莞时报》转型成功之路 5
2.1调整版面,积极开辟“参与式”版面 5
2.1.1 新闻可读 5
2.1.2 版面易读 5
2.2 积极运用微博互动 5
2.2.1 引导受众参与 注重受众反馈 6
2.2.2 放大纸媒新闻效应 6
2.3 活动营销,精准定位 6
2.3.1 打亲情牌,找准互动点 7
2.3.2 线上线下,激发互动点 7
第三章 传统媒体在运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8
3.1 存在的问题 8
3.1.1 浅层的“融合”无法实现全面突破 8
3.1.2 精细化程度不够,未能最大程度调动受众参与面 8
3.1.3 人才结构不够合理,未能为传统媒体转型提供保证 9
3.2 原因分析 9
3.2.1 未真正地契合与受众互动的融合点,互动性效果微弱 9
3.2.2 没有真正以受众需求为引导,彻底进行理念上的转变 10
3.2.3 无法成功突围技术壁垒 10
第四章 传统报业转型的对策 11
4.1 发挥自身资源和品牌优势,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在渠道上实现传统报业转型 11
4.2 寻找盈利路径,在经营模式上实现传统报业转型 11
4.3 深化经营理念改革,在管理上实现传统报业转型 12
4.4 坚持技术驱动,在人才队伍方面做好保障 12
结束语 13
致谢 14
参考文献 15
绪 论
1.研究意义和目的
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各种新媒体正在建立起一套新兴的“参与式”传播理念,这一文化体系,深刻地影响着受众的媒介素养,培养了受众在庞大信息量面前的辨别与质疑能力。如今,受众不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积极地参与到事件的报道中去,披露事实真相。新媒体衍生出“参与式”传播理念,并通过各种新平台、新技术的诞生而为人所知,在这一背景之下,受众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新闻事件的制造与传播的过程中去。换而言之,受众不再是单一的消息接收者,同时也是消息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不难看出,传统媒体在其实际传播过程中,深知受众才是占据主导地位,意识到自身与受众之间的界限变得愈加模糊,并且通过创新文本内容、举办系列活动等方式加强与受众的互动,不断扩大其辐射范围,提高知名度,由此提升影响力。从而看到,传统媒体在经营及报道的过程中融入“参与式”传播理念,使自身更有活力更有生命力,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传播效果和更多的市场份额。当然其中存在一些问题,怎样去解决这些问题,为传统媒体转型提供更有价值的建议,正是这篇论文的意义和目的所在。
2.参考的文献综述
进入新媒体时代,传播方式与传播理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应对种种变化,传统媒体也在不断实施创新。《自媒体崛起背景下的传统媒体新闻生产方式嬗变研究》(陈晨,暨南大学硕士论文,2011 年)文章中,梳理了自媒体给传统新闻行业带来的挑战和机遇,特别表现在新闻生产方式的嬗变上,试图将这些变化纳入可控的范围,使自媒体服务于传统媒体,助其更好的转型。再如《论传统媒体对网络信息的利用与开发》(赵洁,厦门大学硕士论文,2009 年)、《新媒体条件下中国传统媒体现场报道对策研究》(殷启明,上海交通大学硕士论文,2011 年)。在这个问题上,很多纸媒、网站同样刊登了众多相关的研究文章。
与此同时,地方媒体因为受地域的影响与限制,很难成为新技术的源头。因此,创新有两层含义,其一是关注信息社会发展,其二是融和地域特点。以东莞时报社为例,注重媒体均衡发展,加快推进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由此,得出地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建立的良性互动,可有效促进其创新,成为地区的主流媒体,紧跟时代发展。(王鸿,《新媒体需和传统媒体良性互动——浅论地方媒体的新媒体生存发展之路》2014年)。地方媒体的新媒体的生存与发展,需要其以内容为王,保证传播内容的真实有效,不断优化产品,把传统媒体作为新媒体的依托,实现传统媒体的延伸。(吴晔,《地方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探讨》,2016年)。
宫承波在《新媒体概论》中指出新媒体代表了当代人的生活状态,包括人际沟通、获取信息、建立联系的方式等。除此之外,学者李怀亮在《新媒体:竞合与共赢》一书中提到新媒体时代到来,人们的阅读习惯发生了新的变化,这种变化对报业的编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媒体下的新闻遵循“发出即收到”,即发出信息和收到信息不存在很大的时间差,所以报纸内容的生产最好符合人们的作息和阅读习惯。中国传统报业媒体转型的关键点是资本市场的开放和重建,从《中国传媒产业发展报告(2016)》来看,目前为止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变与突破。而陈力丹著书《解析中国新闻传播学》、毕坦于2011年发表期刊《媒介融合下的中国报业发展——杭州日报报业集团为例》指出传统报业谋求转型首先要认清自我的优势与劣势,传统报业之所以找不到盈利模式,是因为这些传统报业还没有达到新媒体的标准。报纸业要在新媒体冲击下能够有大的发展空间,离不开国家规章制度的规范,还需要相关部门进行指导,帮助其能力建设不断提升,这也是数字化时代的要求。
第一章 参与式传播理念的兴起与发展
在互联网时代中,从前的受众不再是传统意义上单一的信息接收者,借助移动互联网,受众获得信息的渠道和路径更为丰富,对于信息的输出亦形成自身的需求,受众积极主动地加入到信息的生产和传播的过程中去。在国内,伴随着社会网络技术的普及和流行,更是推动了“人人参与传播,人人都是记者”的现象出现。在过去的几年中,活跃在受众视野范围内的是一种全新的新闻模式,受众热情地加入到新闻事件中来,而不再是“局外者”,他们可以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关注、转发、评论,参与到新闻事件的传播中去,这种“参与式”新闻的兴起,使受众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得到了充分体现,更契合了“参与式”传播理念的内涵。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19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