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场域下公众媒介素养衡量指标研究

新媒体场域下公众媒介素养衡量指标研究[20200418124140]
摘 要 Ⅲ
ABSTRACT ?Ⅳ
一、新媒体的定义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1
(一)新媒体的定义 1
(二)我国新媒体发展现状 1
二、公众媒介素养的研究现状及其衡量指标 2
(一)我国公众媒介素养的研究现状 2
(二)公众媒介素养的定义及其衡量指标 3
三、新媒体场域下我国公众媒介素养现状分析 4
(一)接触媒介方面 4
(二)解读媒介方面 4
(三)利用媒介方面 5
四、新媒体场域下重建公众媒介素养衡量指标的努力 5
(一)重建公众媒介素养衡量指标的时代背景 5
(二)重建公众媒介素养衡量指标的具体内容 6
五、新媒体场域下重建公众媒介素养衡量指标的意义 7
(一)理论意义 7
(二)实践意义 7
参考文献 8
致谢 10
摘 要
新世纪以来,数字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蓬勃发展;加之传播理念、传播政策、媒介生态环境的不断演变,由此催生了新老媒体在诸如技术终端、渠道手段、市场产业、人员资金、管理运作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立体式的互联融合,乃至蜕变为全媒体式的新传播形态。尤其在web3.0时期,大数据、云计算、云存储、物联网,在融媒体的应用平台上掀起了新一轮传播领域的革命;具体表现为:新传播服务理念、业务能力、理论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升;舆论新格局的分工进一步明确;媒介经营管理进一步整合;受众本位的传播观进一步加强;跨区域、跨行业、跨媒体的集团化合作进一步深化。这一过程中,受众处于核心位置。 然而新媒体场域下,就受众而言,原有的信息过载、媒介审判、信息污染、媒介暴力、信息鸿沟、新闻娱乐化、信息同质化等负面效应并没有消失,反而借由新传播形态多、散、杂、匿等特点,成为融媒体发挥其个人社会化功能的隐形存在。面对此等境遇,在新媒体视域下,公众媒介素养衡量指标的研究有其深刻的背景缘由和现实意义。
 *查看完整论文请 +Q: 3 5 1 9 1 6 0 7 2 
关键字:新媒体;媒介素养;衡量指标
目录
ABSTRACT
Since the new century, the technology of digital media and network has been flurishing. In addition, the constantly evolving of transmission ideoloies, transmission policies and media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ve altogether blended the traditional and new media comprehensively in the scope of rminal technology, channels and means, market and industry, staff and funds and management and operation. It may eventually develop into a omnimedia-style transmission pattern.A new revolution in transmission has been arosed on the application platform of convergence medi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Big Data,cloud computing,cloud storage and the Internet of Things during the special era of Web3.0. It is showed in several aspects: the ideology of service of new transmission is more popular and professional ability and theoretical research secure more improvement; media management gets further integrated;the views of transmission is more widespread among audiences; collectivization-oriented cooperation is exercised in deeper extend aross region, industry and media.The audiences play a core role through the revolution. However, as far as the audiences are concerned, previous negative effects still exist under the convergence-media field, such as information overload,trial by media, information pollution, media violence, information gap, news entertainment, information homogenization. On the contrary, the convergence media is accompanied invisibly by these effects with aboundance, mess, complexity and invisibiliy of the new transmission pattern when it performs the function of individual socialization. On tne basis of this setting, it is meaningful to study the measurement of public media literacy.
Key words: New media;Media literacy;Measurement index 一、新媒体的定义及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一)新媒体的定义
学界对“新媒体”内涵与外延的解读莫衷一是。按照学者陈锦宣的解读:各种定义方式要么以媒体出现的时间为主要判定标准、要么以技术发展为基础产生的媒体的功能性替代为依据进行定义[1]。普遍认为,“新媒体”是一个宽泛的、相对的、发展着的概念,它会跟随技术的进步、用户观念的改变而被赋予全新的内容。关于明确新媒体的定义要放在具体语境下、既定前提下来探讨和梳理。本文认为可以从当下新媒体的特征(即时、海量、互动、个人化、融合等)[2]出发来明确新旧媒体间的不同,从而进一步厘清新旧媒体场域下各自公众媒介素养衡量指标的差距。
(二)我国新媒体发展现状
自2004年以来,伴随计算机技术、数字媒体技术、卫星通信技术等相关技术应用的交融和发展,我国新媒体的载体、形态、种类、功能等不断变化。例如,网络新媒体更加移动化、视觉化、向导化和移动化;以手机、iPad等应用终端为代表的移动新媒体更加多媒体化、个性化以及象征化[3];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正加速融合,新老媒体联动共建舆论新格局。此外,全球新媒体正在向移动化转变,新媒体传播秩序正在建构,催生全球新媒体力量格局急剧变化,中国新媒体企业(例如BAT)正紧抓契机开拓创新,积极融入国家社会经济发展轨道,加快网络强国步伐的迈进,助力我国社会全面升级。
新媒体集传统媒体的优点于一身,又兼具自身独特的传播优势(例如:门槛低、弱化把关、人手麦克风、UGC出现、内容私人订制、精准定位目标受众群、整合资源、注重品质提升内容创新、拓展民主参与渠道、公民记者出现、线上线下紧密互动、方便快捷、涉足生活各个领域等),新媒体移动终端迅速普及,网络新媒体的消费者与日俱增,特别是近些年依托于互联网技术支撑的“两微一端”等微传播形式的出现。新媒体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社会信息环境。根据2012年中国新媒体发展报告预计,在“十二五”期间,我国互联网服务业收入平均增长将超过25%,会突破6000亿元[4]。人们随时随地便可享受网上购物、办公、教育、通信、金融、医疗、理财、保险、公益、线上影院、旅游、交通等等,在“互联网+”的驱动下,一切传统产业、行业都将面临转型升级,进行工业信息化的深度融合。
另一方面,新媒体在给我们带来巨大便利和效益的同时,也带来了相当大的挑战。①当新媒体发展到自媒体阶段,网络传播把关进一步弱化,出现了更为严重的信息污染、新闻失实,使得网络舆论的监管面临新的挑战。②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上至国家核心利益,下至每个网民个体,隐私泄露在新媒体大行其道的移动互联网信息环境中常有发生。“新媒体的发展将使社会变得更加透明,不同类型的数据都能够通过技术的方式得以收集和分析,在这样的背景下,隐私保护和数字安全便更重要了”[5]。③由2006年“踩猫”事件中的“人肉搜索”而产生的诸如“网络暴力”“网络暴民”等热词和网络群体极化事件频发。④在近些年CNNIC发布的调查报告中,网民上网的第一目的是为了娱乐而不是单纯的获取信息,故随着媒体商业化、市场化的推进,新媒体的娱乐化趋势不可逆转。⑥另外,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以党媒系统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舆论导向的中心地位,使得传统媒体的传播优势大不如前,一些学者甚至提出了“纸媒消亡论”、“广播电视消亡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963.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