粉丝亚文化传播的鲶鱼效应(附件)

摘 要 亚文化是指与主流文化相对应的非主流、局部的文化现象,一种亚文化不仅包含着与主流文化相通的价值和观念,也有属于自己的独特价值和理念。亚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特别是新媒体的出现,也给亚文化带来相应的影响和变化。2018年“菊家军”和“镇魂女鬼”两个群体的狂欢现象成为互联网的热点话题,各式“菊言菊语”、“澜巍”表情包刷屏了各大社交平台。粉丝亚文化在新媒体的帮助下,传播内容和传播渠道不断更新,并以前所未有的魅力和影响在社会多个层面上扩散开来,席卷互联网。在某些特定环境下,粉丝文化创造出的文化符号和文化成果甚至突破了亚文化的圈层,被主流媒体引用借用,一时引发广泛关注。本文以粉丝亚文化为研究对象,尝试分析在新媒体环境下粉丝亚文化传播创新产生的“鲶鱼效应”。粉丝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对主流文化的创新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为社会文化建设增添了新的刺激和活力。我们应该从积极正面的角度来看待和思考粉丝群体以及他们创造出来的粉丝亚文化未来的发展和存在的价值。
目 录
一、前言 1
(一)研究背景 1
(二)研究意义 1
二、鲶鱼效应理论概述 3
(一)“鲶鱼效应”理论概述 3
(二)“鲶鱼效应”的启示 3
三、新媒体环境下粉丝亚文化传播现状 4
(一)渠道:新媒体引爆粉丝亚文化狂欢 4
1.新媒体助力粉丝群体数量急剧扩张并组织化成长 4
2.新媒体成为粉丝群体表达丰富情感和意见的最佳平台 4
3.新媒体帮助粉丝群体成为具有巨大潜力的市场资源 5
(二)内容:兼有多样化和创造力的个性表达 5
1.形式的自由与内容的丰富性 5
2.娱乐化宣泄中的理性思考 6
3.个性表达中的叛逆与挑战 7
(三)传播者:富有创新力和潜在能量的文化生产者 8
1. 粉丝群体是崇尚自由、思维活跃的文化创新者 8
2. 粉丝群体是有共同目标的社会文化构建者 8
3. 粉丝群体是文化市场兼有双重身份的主体 9
四、粉丝亚文化传播的鲶鱼效应 10
(一)粉丝亚文化拥有取之不尽的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创造活力 10
(二)粉丝亚文化促进主流文化传播创新 10
(三)经济是粉丝亚文化与主流文化融合的有效途径 11
结论 13
参考文献 14
致谢 15
一、前言
(一)研究背景
粉丝一词是“Fans”的音译,也指“追星族”。粉丝亚文化指粉丝或者粉丝群体出于对偶像的崇拜心理,为偶像无偿付出劳动的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文化行为或者文化现象。
2005年《超级女声》一炮而红,李宇春的粉丝团体“玉米”开始壮大起来,让人们开始注意到粉丝群体。但是很长一段时间大多数人对于粉丝追星这一行为是持负面态度,认为追星这一行为是无理性、盲目的。2007年,粉丝杨丽娟为见偶像刘德华,逼父亲卖肾跳楼引起社会轩然大波。粉丝创造的文化属于亚文化的一种,与主流文化相比,粉丝亚文化的主体主要是青少年群体,在不同的粉丝群体之间又有着不同的群体规范、价值观念、行为方式等。粉丝亚文化代表着粉丝群体的观念和利益,它是属于粉丝群体所特有的,奉行的是一种非主流的文化观念、价值观念或者生活方式。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特别是新媒体的出现,为粉丝群体提供了更为高效的运作工具,粉丝文化的发展随之也愈加迅速,影响力也越来越大。
目前,研究者对于亚文化的研究基本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以伯明翰学派为主强调亚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青少年通过自己创造的亚文化来突出自我,追求个性,争夺话语权。另一方面是亚文化与主流文化的抵抗,并终将被主流文化收编。从另一角度出发考察亚文化对其他文化的激励作用,思考亚文化的存在价值。这一角度是目前研究较少涉及的部分。也许正因如此,使得许多人对亚文化有“误解”,忽视、排斥甚至是打压亚文化。事实上,社会整体文化是由多种文化共同构成的,文化之间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文化之间的碰撞会在一定程度上激励文化的创新,粉丝亚文化就像是社会文化中的一条“鲶鱼”,在争夺话语权的过程中促进其他文化创新,提高社会总体文化的活力。
(二)研究意义
现有关于粉丝文化的研究,成果并不贫乏。部分研究指出,粉丝群体的生存、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互联网的发展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互联网具有包容性、多样性、平等性等特点,为粉丝文化群体提供了一个能与其他文化平等交流的平台,愈发为大众所了解。借助新媒体渠道,粉丝文化充分展现出它的活力和多样面。也有研究注意到,粉丝文化追求小众个性,一直在不断更新,充满了活力。已有研究已经注意到粉丝群体的迅猛发展与新媒体的关系,也意识到粉丝亚文化本身内蕴着强大的活力和创造力,但现有研究在粉丝亚文化与社会文化之间的关系方面,论述缺少新鲜的见解,一般只注重社会文化对粉丝亚文化的单向影响,特别是持批评、教育话语的较多,而较少关注粉丝亚文化对主流文化的积极影响。
本文从2018年粉丝亚文化传播热点现象入手,主要以“镇魂女孩”和“菊家军”为例,详细剖析粉丝亚文化在新媒体传播环境下,呈现出的新现象和新特点,借以探讨当下粉丝亚文化的新变化及其对主流文化产生的影响,并尝试对粉丝亚文化的价值内涵做出评估。
鲶鱼效应理论概述
(一)“鲶鱼效应”理论概述
“鲶鱼效应”(Catfish Effect) 是一个心理学概念。这个概念源于一个故事:挪威人喜吃沙丁鱼,但是在漫长的运输过程中,因为沙丁鱼不喜游动,返航路途太长导致大部分沙丁鱼无法活着回到码头,小部分存活下来的沙丁鱼也基本是奄奄一息。后来有渔夫发现在运输途中将以鱼为食的鲶鱼放进沙丁鱼中,四处游动的鲶鱼会使得沙丁鱼紧张起来并不断游动,因此沙丁鱼的死亡率大幅度降低,鲶鱼也就成为了保证沙丁鱼在长途运输中存活下来的工具。这就是“鲶鱼效应”。
“鲶鱼效应”主要是强调“鲶鱼”对于“沙丁鱼”的激励作用。“鲶鱼效应”被引入企业管理、金融等行业,代表着一种新奇的观点或者是一种竞争机制。企业引入鲶鱼型人才,以此来唤起其他人的竞争意识,提高原有员工的积极性,激发团体活力,提高整个团体的水平,避免落后或者是被淘汰。
“鲶鱼效应”的启示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707.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