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中的祭祀文化(附件)【字数:10759】
指导教师 李晓华 摘 要 汉字造字是取象于现实(社会生活的真实状态)的,因此汉字与社会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就汉字中的祭祀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论文选取《说文解字》、《尔雅》、《周礼》三本著作为研究的理论依据。本文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首先介绍祭祀类汉字与祭祀文化以及两者之间的关联,其次阐述研究祭祀类汉字和祭祀文化的现实意义,并简要介绍该领域已有的研究现状,最后交代本论文所运用的研究方法和创新点;第二部分,首先对《说文》、《尔雅》、《周礼》中祭祀类汉字进行了收集整理,接着将《说文》、《尔雅》、《周礼》中祭祀类汉字按其文化义进行对比分类,分为祭祀者、祭祀名称、受祭对象、祭祀目的、祭祀场所、祭祀用品与祭品、祭祀方法和方式以及祭祀禁忌九大类,并阐释其意义和文化内涵;第三部分是结语部分,再次阐释了汉字与祭祀文化的深刻内涵,以及本文对此论题研究的总结及其现实的研究意义。
目 录
绪论 1
第一章 《说文解字》、《尔雅》、《周礼》中祭祀类汉字的收集 4
1.1《说文》中的祭祀类汉字 4
1.2《尔雅》中的祭祀类汉字 4
1.3《周礼》中的祭祀类汉字 4
第二章 《说文解字》、《尔雅》、《周礼》中祭祀类汉字分类的对比研究 5
2.1 祭祀者 5
2.2 祭祀名称 6
2.3 祭祀对象 6
2.4 祭祀目的 7
2.5 祭祀场所 7
2.6 祭祀用品和祭品 7
2.7 祭祀方法、方式 8
2.8 祭祀礼仪 9
2.9 祭祀禁忌 9
第三章 《说文解字》、《尔雅》、《周礼》中祭祀类汉字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10
3.1 人类文明的原始性 10
3.2 人类对祭祀的精神依赖性 10
3.3 祭祀的神圣性与普遍性 10
3.4 祭祀的功利性 11
结束语 12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绪论
祭祀与祭祀类汉字
祭祀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古代国家大事之一。据文献记载 ,《礼记祭统 》 :“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左传成公十三年》:“国家大事,在祀在 戎。”可见祭祀在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反映出了古人对祭祀的信仰之深。
祭祀是指人们通过向神灵献礼,以此希望借助神灵之力来实现人们愿望的一种活动。而祭祀类汉字则是与祭祀活动有着直接性关联的文字,是我们得以了解中国传统祭祀文化的重要依据。
祭祀文化是反映人类原始信仰的一种精神文化。祭祀的产生是由于当时人类思维简单,科学不发达,对自然界发生的很多现象无法解释,总以为有一种神秘而又具有无比威力的力量在主宰着一切,人们则将之解释为“神祗”。在先民的心目中,天上的风雨雷电以及地上的山川草木他们皆认为有神灵在。因此人们对神的虔敬与供奉仅仅是为了获得神的庇佑,以举行庄重而严肃的祭祀仪式向各方神灵祈祷,奉上各式各样的供品给予神灵享用,希望自己美好愿望的实现。
由此看来,人们的祭祀行为是源于自身的弱小和无能,从而渴求外界“超能力”的帮助,而以各种形式祈祷各类神灵给予保护或者赐予福祉的活动。
本文中祭祀类汉字的选取来自于《说文解字》、《尔雅》和《周礼》三大著作。《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尔雅》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中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该书将所收集的词语和词条按照义类进行编排,分为了十九个义类,所记载的内容丰富且全面。 《周礼》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全书分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考工记》六篇。《周礼》能够准确反映出周代的社会制度,其史料对我们考求中国古代祭祀活动的实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说文》、《尔雅》以及《周礼》所收录的每个字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所要研究的祭祀类汉字既能从中获取出古代祭祀活动真实概况,也能深深感受到古代祭祀活动所承载的文化底蕴。
祭祀和祭祀类汉字的研究意义
祭祀是古代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统治阶层的一种政治活动,也是古代民众生活中对精神信仰的追求。《说文》、《尔雅》、《周礼》中收录了许多与祭祀相关的汉字,为后者研究祭祀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古籍的记载以及出土文物对祭祀文化的研究意义重大,文字是本文研究祭祀最直观的“证据”。汉字与中国文化是字里乾坤的关系,汉字的形、音、义无不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因子,汉字文化的内容随汉字的产生而存在,小小的方块字便能折射出博大精深的汉文化。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说文》、《尔雅》、《周礼》中与祭祀文化相关的汉字,结合典籍文献,对汉字的形与义结合研究,探讨该类汉字与中国传统祭祀文化以及其所蕴含的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深刻揭示祭祀文化的古今意义及古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祌世界(包括原始意识、思维方式等)。
祭祀和祭祀类汉字的研究现状
前人对祭祀与祭祀类汉字关系的研究文章和著作已是不胜枚举,下例是我收集的前人与之相关的著作和论文。
著作方面
①韩伟先生所著的《汉字字形文化论稿》(2010年出版)。该书对汉字的研究由形体向文化扩展开来,将汉字作为文化的载体,来探讨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该研究以汉字的形体结构作为重要依据,将汉字形体中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伦理道德、哲学思维、科学技术等文化进行研究和探索。在第六章中的“血雨腥风的政治军事与祭祀文化中”对祭祀进行详尽的描写。
②李景生先生所著的《汉字与上古文化》(2009年出版),主要以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和历代典籍语料为依据,全面的从文化的视角观察汉字。特别是通过甲骨文、金文等汉字群本身各异的组合构建,试图对一系列汉字结构部件的构成进行研究和文化解读,并从汉字本身形体的视角透视文化,来窥探上古社会传统文化的一些奥秘,从不同侧面探讨上古先民生存、生活的社会特定形态与环境。透过汉字各异的静态构形步入到上古先民动态的文化意识中去,把汉字深层蕴含的政治、经济、宗教、祭祀观念以及上古先民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挖掘出来,从而探索汉民族的文化本源。
③王立军等著的《汉字的文化解读》(2012出版)。该书在科学的汉字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对汉字构形的深度解析,系统阐述了汉字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在汉字构形、汉字阐述、汉字起源等方面的基础上,建立了27个专题,包括神灵、崇祖观念、占卜、祭祀、家庭、婚姻等,通过宏观阐释和微观解读反映古代社会文化。
论文方面
①周婷婷《<说文解字>祭祀类古文字研究》运用归类法和比较法,选取《说文》各个部首中同祭祀相关的文字进行研究,把传统训诂学和文化语言学相结合列举所选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字形,探讨其构形缘由和形义关系的同时,揭示研究对象反映出的祭祀文化。文章重点分析祭祀类字的词义,从这些祭祀类字的词义中来看古代的祭祀文化,体会古人的祭祀观点和思维认识,展示了古代祭祀文化的概貌。
目 录
绪论 1
第一章 《说文解字》、《尔雅》、《周礼》中祭祀类汉字的收集 4
1.1《说文》中的祭祀类汉字 4
1.2《尔雅》中的祭祀类汉字 4
1.3《周礼》中的祭祀类汉字 4
第二章 《说文解字》、《尔雅》、《周礼》中祭祀类汉字分类的对比研究 5
2.1 祭祀者 5
2.2 祭祀名称 6
2.3 祭祀对象 6
2.4 祭祀目的 7
2.5 祭祀场所 7
2.6 祭祀用品和祭品 7
2.7 祭祀方法、方式 8
2.8 祭祀礼仪 9
2.9 祭祀禁忌 9
第三章 《说文解字》、《尔雅》、《周礼》中祭祀类汉字所反映的文化内涵 10
3.1 人类文明的原始性 10
3.2 人类对祭祀的精神依赖性 10
3.3 祭祀的神圣性与普遍性 10
3.4 祭祀的功利性 11
结束语 12
致 谢 13
参考文献 14绪论
祭祀与祭祀类汉字
祭祀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古代国家大事之一。据文献记载 ,《礼记祭统 》 :“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左传成公十三年》:“国家大事,在祀在 戎。”可见祭祀在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以及社会生活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也反映出了古人对祭祀的信仰之深。
祭祀是指人们通过向神灵献礼,以此希望借助神灵之力来实现人们愿望的一种活动。而祭祀类汉字则是与祭祀活动有着直接性关联的文字,是我们得以了解中国传统祭祀文化的重要依据。
祭祀文化是反映人类原始信仰的一种精神文化。祭祀的产生是由于当时人类思维简单,科学不发达,对自然界发生的很多现象无法解释,总以为有一种神秘而又具有无比威力的力量在主宰着一切,人们则将之解释为“神祗”。在先民的心目中,天上的风雨雷电以及地上的山川草木他们皆认为有神灵在。因此人们对神的虔敬与供奉仅仅是为了获得神的庇佑,以举行庄重而严肃的祭祀仪式向各方神灵祈祷,奉上各式各样的供品给予神灵享用,希望自己美好愿望的实现。
由此看来,人们的祭祀行为是源于自身的弱小和无能,从而渴求外界“超能力”的帮助,而以各种形式祈祷各类神灵给予保护或者赐予福祉的活动。
本文中祭祀类汉字的选取来自于《说文解字》、《尔雅》和《周礼》三大著作。《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系统地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书。《尔雅》中国古代最早的词典,中国训诂学的开山之作。该书将所收集的词语和词条按照义类进行编排,分为了十九个义类,所记载的内容丰富且全面。 《周礼》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全书分为《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考工记》六篇。《周礼》能够准确反映出周代的社会制度,其史料对我们考求中国古代祭祀活动的实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说文》、《尔雅》以及《周礼》所收录的每个字的背后都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本文所要研究的祭祀类汉字既能从中获取出古代祭祀活动真实概况,也能深深感受到古代祭祀活动所承载的文化底蕴。
祭祀和祭祀类汉字的研究意义
祭祀是古代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既是统治阶层的一种政治活动,也是古代民众生活中对精神信仰的追求。《说文》、《尔雅》、《周礼》中收录了许多与祭祀相关的汉字,为后者研究祭祀活动提供了有力的依据。古籍的记载以及出土文物对祭祀文化的研究意义重大,文字是本文研究祭祀最直观的“证据”。汉字与中国文化是字里乾坤的关系,汉字的形、音、义无不蕴藏着丰富的文化因子,汉字文化的内容随汉字的产生而存在,小小的方块字便能折射出博大精深的汉文化。
本文旨在系统梳理《说文》、《尔雅》、《周礼》中与祭祀文化相关的汉字,结合典籍文献,对汉字的形与义结合研究,探讨该类汉字与中国传统祭祀文化以及其所蕴含的精神文明的关系,从而深刻揭示祭祀文化的古今意义及古人的生活状态与精祌世界(包括原始意识、思维方式等)。
祭祀和祭祀类汉字的研究现状
前人对祭祀与祭祀类汉字关系的研究文章和著作已是不胜枚举,下例是我收集的前人与之相关的著作和论文。
著作方面
①韩伟先生所著的《汉字字形文化论稿》(2010年出版)。该书对汉字的研究由形体向文化扩展开来,将汉字作为文化的载体,来探讨它所承载的文化信息。该研究以汉字的形体结构作为重要依据,将汉字形体中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伦理道德、哲学思维、科学技术等文化进行研究和探索。在第六章中的“血雨腥风的政治军事与祭祀文化中”对祭祀进行详尽的描写。
②李景生先生所著的《汉字与上古文化》(2009年出版),主要以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材料和历代典籍语料为依据,全面的从文化的视角观察汉字。特别是通过甲骨文、金文等汉字群本身各异的组合构建,试图对一系列汉字结构部件的构成进行研究和文化解读,并从汉字本身形体的视角透视文化,来窥探上古社会传统文化的一些奥秘,从不同侧面探讨上古先民生存、生活的社会特定形态与环境。透过汉字各异的静态构形步入到上古先民动态的文化意识中去,把汉字深层蕴含的政治、经济、宗教、祭祀观念以及上古先民的行为方式、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挖掘出来,从而探索汉民族的文化本源。
③王立军等著的《汉字的文化解读》(2012出版)。该书在科学的汉字学理论指导下,通过对汉字构形的深度解析,系统阐述了汉字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在汉字构形、汉字阐述、汉字起源等方面的基础上,建立了27个专题,包括神灵、崇祖观念、占卜、祭祀、家庭、婚姻等,通过宏观阐释和微观解读反映古代社会文化。
论文方面
①周婷婷《<说文解字>祭祀类古文字研究》运用归类法和比较法,选取《说文》各个部首中同祭祀相关的文字进行研究,把传统训诂学和文化语言学相结合列举所选字的甲骨文、金文、小篆字形,探讨其构形缘由和形义关系的同时,揭示研究对象反映出的祭祀文化。文章重点分析祭祀类字的词义,从这些祭祀类字的词义中来看古代的祭祀文化,体会古人的祭祀观点和思维认识,展示了古代祭祀文化的概貌。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