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济巷慰安所系列报道同城同题比较分析以现代快报和日报为例
指导教师 毕春富 摘 要 本篇论文主要是在信息化的时代背景下产生的,主要研究内容为国内“同城同题报道”的现状,以及该如何在同城同题竞争中优胜。本篇论文以《现代快报》和《南京日报》两家传统纸媒为比较对象,以两家报纸关于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的系列报道进行比较分析,分别从两家报纸中各选取两篇具有代表性意义的相关报道进行分析比较,从它们的标题、图片、版面编辑、报道内容等方面的差异入手进行研究,本篇论文将重点突出《现代快报》的系列报道对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保护的贡献和社会影响,肯定都市报对人文社科领域新闻事件的关注和富有人文精神的办报方针。
目 录
第一章 前言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意义1
1.3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2
第二章 浅析同城同题报道3
2.1同城同题报道的定义 3
2.2目前国内同城同题报道的现状3
2.3报刊如何在同城同题报道中独树一帜4
第三章 两大媒体情况简介6
3.1都市报( 现代快报)写作风格分析6
3.2党报( 南京日报)写作风格分析6
3.3都市报和党报报道角度的差异7
第四章 南京利济巷慰安所系列报道回顾9
4.1南京利济巷慰安所问题的由来和渊源9
4.2《现代快报》关于利济巷慰安所问题的报道回顾10
4.3 《南京日报》关于利济巷慰安所问题的报道回顾12
第五章 现代快报和南京日报细节分析比较14
5.1标题、图片比较分析15
5.2报道内容和角度的分析比较16
5.3报道篇幅的大小和版面布局的细节比较18
结束语19
致谢20
参考文献21
第一章 前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无论是报纸、杂志这样的传统平面媒体,还是百花齐放的电视媒体,以及信息量丰富的网络媒体,都在力求以最快速,最权威,最独特的报道,扩大自己的领地,扩大自己的受众群。但是由于信息的高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开放,传统意义上的“独家报道”越来越难寻觅,新闻事件不可能被一家媒体垄断。面对突发事件,媒体的目光将快速聚焦,因此“同题新闻”的出现成为不争之实。
“同题新闻”是指对同一新闻事件或新闻现象的报道。由于报道对象的一致性,使我们更能清晰地发现各家媒体在新闻采写及编辑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当多家报纸立足于同一个城市,面对同样的新闻事件与新闻来源的时候,媒体必须发挥创意,有效的利用和控制有限的新闻来源,变共享的新闻资源为独家的新闻报道,以彰显自己的竞争实力和优势。
在现代快报实习的一年里,我负责的新闻条口是科教文卫,因此较多的接触和文物历史有关的新闻报道,对这类题材的报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多次写作和阅读相关报道时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成立一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南京的各大纸媒、传统媒体竞相报道,各有特色。本篇论文旨在研究南京日报和现代快报两家报纸对该事件的报道的异同。
利济巷慰安所是南京大屠杀时日军设在南京最具代表性的慰安所,也是亚洲最大的慰安所,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但是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的成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03年11月,现代快报记者带领韩国慰安妇朴永心老人到南京指认慰安所;2004年5月,老建筑面临拆迁,快报呼吁社会各界留住;2004年6月,南京宣布暂停拆迁;2005年3月,专家呼吁建立慰安妇纪念馆;2008年2月,旧址突然失火,揪住众人的心;2012年12月,好消息终于传来,这里将建博物馆;2013年11月,立项保护不理想,旧址成了垃圾场;2014年3月,终于等到说法旧址将入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南京利济巷正式成为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5月,利济巷慰安所旧址迎来首次大修;直至2015年12月2日利济巷慰安所正式开放。期间共历时12年,现代快报、南京日报等一批传统媒体对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的最终成立作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现代快报的系列报道产生了深远影响。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1.2研究意义
如今,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社会进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更容易接触到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于是新媒体也应运而生。新媒体的多功能和便捷化使传统媒体逐渐失去阵地,但是相较于新媒体的碎片化和虚假新闻的泛滥,传统纸媒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特别是老牌的传统纸媒具有很高的威信力,在报道重大新闻时甚至能够改变一些事件发生的轨迹。
以南京利济巷慰安所为例,在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成立以前,普通市民很少有人知晓它曲折的身世。经过南京主媒体的一系列大篇幅的报道,它的重要性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可以说,如果没有现代快报和南京日报等媒体的呼吁,而仅靠少数专家学者的努力,如今的利济巷很可能已经被拆迁。正是传统纸媒在此发挥的巨大作用,才使人们普遍认识到利济巷慰安所旧址的价值,从而使其更好的发挥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贡献。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现代快报和南京日报关于利济巷的系列报道的比较分析揭示传统纸媒的现状,即缺少独家新闻,报道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同时本论文还会特别突出现代快报对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历史陈列馆成立所作出的贡献。同时,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涉及日本侵略者建立的慰安妇制度并揭露日本法西斯对中国及亚洲各国妇女的残忍迫害。因此,本课题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1.3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以下几方面:1、研究目前国内传统纸媒同城同题的现状以及报刊如何在同城同题竞争中取胜;2、研究《现代快报》和《南京日报》关于利济巷慰安所旧址的系列报道的内容以及对该历史遗迹产生的影响;3、对《现代快报》和《南京日报》的相关报道的细节进行分析比较。
本课题主要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根据现代快报和南京日报对利济巷系列报道的具体内容,以年月日为时间单位对两家报纸的版面、篇幅、写作角度、标题、图片等细节进行分析比较。
其次,本课题涉及的报道内容较多,从2003年至2015年,其间有几十篇报道。因此本课题还会采用重点研究的方法,选取重要年份的具有代表性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研究。
第二章 浅析同城同题报道
2.1同城同题报道的定义
“同题新闻”是指对同一新闻事件或新闻现象的报道。何谓同题新闻,简而言之,就是不同的媒体(包括平面媒体和新媒体)面对同一个新闻源进行采写的报道。同题新闻竞争激烈与新闻价值规律和地域媒体密度有关,尤其是本土特点性强的同城同题新闻,媒体往往会争先第一时间发布新闻消息、从而抓读者的眼光。由于报道对象具有一致性,使我们更能清晰地发现各家媒体在新闻采写及编辑中存在的优点和问题。当多家报纸立足于同一个城市,又面对同样的新闻事件与新闻来源的时候,媒体必须发挥创意,有效的利用和控制有限的新闻来源,变共享的新闻资源为独家的新闻报道,以彰显自己的优势和竞争实力。
同题新闻的“题”,是指新闻题材,即新闻事件或新闻现象,而不是指新闻题目。同题新闻,就是不同媒体面对同一信息源进行采写的新闻报道。通常情况下,一条合格的新闻由标题、导语、主体和结尾四个部分组成。新闻标题是一篇报道的眼睛,它要求用精辟的语句,对新闻内容和中心思想做出富有特色的浓缩和概括。新闻的标题是新闻价值的直接体现。在面对同城同题报道时,有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相同的新闻标题。这时就需要避免新闻内容的“同质化”,这就要求记者能够在新闻题材的选择和细节的把握上眼光独到,如此才能打造异于常人的独家报道或独家观点。
目 录
第一章 前言1
1.1研究背景1
1.2研究意义1
1.3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2
第二章 浅析同城同题报道3
2.1同城同题报道的定义 3
2.2目前国内同城同题报道的现状3
2.3报刊如何在同城同题报道中独树一帜4
第三章 两大媒体情况简介6
3.1都市报( 现代快报)写作风格分析6
3.2党报( 南京日报)写作风格分析6
3.3都市报和党报报道角度的差异7
第四章 南京利济巷慰安所系列报道回顾9
4.1南京利济巷慰安所问题的由来和渊源9
4.2《现代快报》关于利济巷慰安所问题的报道回顾10
4.3 《南京日报》关于利济巷慰安所问题的报道回顾12
第五章 现代快报和南京日报细节分析比较14
5.1标题、图片比较分析15
5.2报道内容和角度的分析比较16
5.3报道篇幅的大小和版面布局的细节比较18
结束语19
致谢20
参考文献21
第一章 前言
1.1研究背景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无论是报纸、杂志这样的传统平面媒体,还是百花齐放的电视媒体,以及信息量丰富的网络媒体,都在力求以最快速,最权威,最独特的报道,扩大自己的领地,扩大自己的受众群。但是由于信息的高度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开放,传统意义上的“独家报道”越来越难寻觅,新闻事件不可能被一家媒体垄断。面对突发事件,媒体的目光将快速聚焦,因此“同题新闻”的出现成为不争之实。
“同题新闻”是指对同一新闻事件或新闻现象的报道。由于报道对象的一致性,使我们更能清晰地发现各家媒体在新闻采写及编辑中的优点和存在的问题。当多家报纸立足于同一个城市,面对同样的新闻事件与新闻来源的时候,媒体必须发挥创意,有效的利用和控制有限的新闻来源,变共享的新闻资源为独家的新闻报道,以彰显自己的竞争实力和优势。
在现代快报实习的一年里,我负责的新闻条口是科教文卫,因此较多的接触和文物历史有关的新闻报道,对这类题材的报道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在多次写作和阅读相关报道时形成了自己的认识。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成立一事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南京的各大纸媒、传统媒体竞相报道,各有特色。本篇论文旨在研究南京日报和现代快报两家报纸对该事件的报道的异同。
利济巷慰安所是南京大屠杀时日军设在南京最具代表性的慰安所,也是亚洲最大的慰安所,因此具有极其重要的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但是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的成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2003年11月,现代快报记者带领韩国慰安妇朴永心老人到南京指认慰安所;2004年5月,老建筑面临拆迁,快报呼吁社会各界留住;2004年6月,南京宣布暂停拆迁;2005年3月,专家呼吁建立慰安妇纪念馆;2008年2月,旧址突然失火,揪住众人的心;2012年12月,好消息终于传来,这里将建博物馆;2013年11月,立项保护不理想,旧址成了垃圾场;2014年3月,终于等到说法旧址将入文物保护单位;2014年6月,南京利济巷正式成为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5月,利济巷慰安所旧址迎来首次大修;直至2015年12月2日利济巷慰安所正式开放。期间共历时12年,现代快报、南京日报等一批传统媒体对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的最终成立作出了突出贡献,尤其是现代快报的系列报道产生了深远影响。本课题的研究就是在这个背景下产生的。
1.2研究意义
如今,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使得社会进入了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人们更容易接触到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于是新媒体也应运而生。新媒体的多功能和便捷化使传统媒体逐渐失去阵地,但是相较于新媒体的碎片化和虚假新闻的泛滥,传统纸媒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特别是老牌的传统纸媒具有很高的威信力,在报道重大新闻时甚至能够改变一些事件发生的轨迹。
以南京利济巷慰安所为例,在利济巷慰安所旧址陈列馆成立以前,普通市民很少有人知晓它曲折的身世。经过南京主媒体的一系列大篇幅的报道,它的重要性才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可以说,如果没有现代快报和南京日报等媒体的呼吁,而仅靠少数专家学者的努力,如今的利济巷很可能已经被拆迁。正是传统纸媒在此发挥的巨大作用,才使人们普遍认识到利济巷慰安所旧址的价值,从而使其更好的发挥历史价值和学术价值,为社会主义的建设做贡献。
本课题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现代快报和南京日报关于利济巷的系列报道的比较分析揭示传统纸媒的现状,即缺少独家新闻,报道内容同质化现象严重。同时本论文还会特别突出现代快报对南京利济巷慰安所旧址历史陈列馆成立所作出的贡献。同时,本课题研究的内容,涉及日本侵略者建立的慰安妇制度并揭露日本法西斯对中国及亚洲各国妇女的残忍迫害。因此,本课题还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
1.3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方法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以下几方面:1、研究目前国内传统纸媒同城同题的现状以及报刊如何在同城同题竞争中取胜;2、研究《现代快报》和《南京日报》关于利济巷慰安所旧址的系列报道的内容以及对该历史遗迹产生的影响;3、对《现代快报》和《南京日报》的相关报道的细节进行分析比较。
本课题主要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根据现代快报和南京日报对利济巷系列报道的具体内容,以年月日为时间单位对两家报纸的版面、篇幅、写作角度、标题、图片等细节进行分析比较。
其次,本课题涉及的报道内容较多,从2003年至2015年,其间有几十篇报道。因此本课题还会采用重点研究的方法,选取重要年份的具有代表性的新闻报道进行分析研究。
第二章 浅析同城同题报道
2.1同城同题报道的定义
“同题新闻”是指对同一新闻事件或新闻现象的报道。何谓同题新闻,简而言之,就是不同的媒体(包括平面媒体和新媒体)面对同一个新闻源进行采写的报道。同题新闻竞争激烈与新闻价值规律和地域媒体密度有关,尤其是本土特点性强的同城同题新闻,媒体往往会争先第一时间发布新闻消息、从而抓读者的眼光。由于报道对象具有一致性,使我们更能清晰地发现各家媒体在新闻采写及编辑中存在的优点和问题。当多家报纸立足于同一个城市,又面对同样的新闻事件与新闻来源的时候,媒体必须发挥创意,有效的利用和控制有限的新闻来源,变共享的新闻资源为独家的新闻报道,以彰显自己的优势和竞争实力。
同题新闻的“题”,是指新闻题材,即新闻事件或新闻现象,而不是指新闻题目。同题新闻,就是不同媒体面对同一信息源进行采写的新闻报道。通常情况下,一条合格的新闻由标题、导语、主体和结尾四个部分组成。新闻标题是一篇报道的眼睛,它要求用精辟的语句,对新闻内容和中心思想做出富有特色的浓缩和概括。新闻的标题是新闻价值的直接体现。在面对同城同题报道时,有时候不可避免的会出现相同的新闻标题。这时就需要避免新闻内容的“同质化”,这就要求记者能够在新闻题材的选择和细节的把握上眼光独到,如此才能打造异于常人的独家报道或独家观点。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8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