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闻传播中人文精神的缺失

摘 要全球化的发展带动了新闻媒介的发展,加快了新闻传播的速度。新闻媒体作为现代社会的“传声筒”,不仅要关注新闻的传播效应,也有责任和义务把人文精神作为新闻传播的道德追求,把人文关怀融入到采访、报道、节目设置等各个新闻传播的环节当中。当今新闻领域中人文精神的缺位现象,值得引起媒体工作者和社会的关注。在新闻传播中,媒体发挥着最重要的作用。在市场经济的背景下,媒体的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媒体想要在社会上长久立足,就必须获得可观的经济利益,才能确保自身的顺利运营。因此,媒体在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的时候,很难达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理想效果。为了获得受众市场和经济效益,这时就容易把自身所固有的社会责任抛之脑后。媒体只顾挖掘经济效益高的新闻,甚至对新闻进行策划,从而会忽视人文精神的构建。
目 录
第一章 人文精神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内涵 1
1.1 “人文精神”一词的由来 1
1.2 人文精神的时代价值 1
1.3 人文精神在新闻传播中的现实需要 1
第二章 新闻传播领域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 3
2.1 一味追求轰动,忽略基本道德要求 3
2.2 接收钱财再办事 3
2.3 恶性炒作现象盛行,浪费有限的传播资源 4
2.4 对被采访者的“二次伤害” 5
第三章 新闻传播领域人文精神缺失的原因 7
3.1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下寻求长足发展 7
3.2 缺乏明确的职业道德标准 7
第四章 应对新闻传播领域人文精神缺失的对策 8
4.1 新闻工作者要提高职业道德素质和人文修养 8
4.2 树立平民化视角,关注百姓的精神生活 8
4.3 尊重客观事实就是对人的尊重 9
4.4 重视民生新闻 9
结束语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第一章 人文精神在新闻传播领域的内涵
1.1 “人文精神”一词的由来
人文精神最早的萌芽来自古希腊智者学派和古希腊“三贤”提出的一些思想,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在此基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础上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虽然这种说法把人放在一个过高的位置,容易造成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但也体现了“关注人”的主张。人文精神的真正出现是在文艺复兴时期,文艺复兴把人文主义作为核心思想,反对封建愚昧的神学思想以及神学对人性的束缚,追求个性解放。中国古代儒家有一条民为邦本的人本主义政治思想,劝诫统治者要关心百姓,体察民情,才能兴国安邦。
1.2 人文精神的时代价值
人文精神从文艺复兴时期被提出开始,它的目的就是维护人的尊严,肯定人的价值,使人站在一个不被神压迫的地位上。西方也正是靠着人文精神的支撑,有了新航路开辟,有了两次工业革命,正是因为人的力量起的作用,社会才在不断前进。中国近代的三民主义,“民族”、“民权”、“民生”三个词,更体现了近代一些先进的中国人维护自身尊严的心声,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对人性的压迫,这对于中国的人文精神构建起着不容忽视的重要推动作用。
站在今天,人文精神同样是一种维护人的尊严和肯定人的价值的精神,但时代赋予了它更丰富的涵义,人文精神还是一种关心人的精神生活的精神。中国共产党在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这表明我国在今后的发展中,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将得到更切实的保障。在科学发展观的基础上,媒体也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关注人的生存和社会的发展,以人文精神的传播理念赢得民心,才能得以持续发展。
1.3 人文精神在新闻传播中的现实需要
当代社会中,新闻就是社会的反映,这些反映都围绕着人展开。新闻向人民群众传递社会信息,也向社会传递人民群众的心声。童兵在其论文《科学和人文的新闻观》中说道:“新闻所关注的事,无论是自然界发生的事还是人世间发生的事,大多同人的生存发展有关,新闻从不问津同人完全没有关系的事实。”新闻关注的不仅是新近发生的事实,并且是与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社会发展的状况以及人类的精神世界息息相关的事实,离开了与人有关的事实便不能称之为“新闻”,新闻事实必须围绕人展开,因此新闻传播必须体现人文精神,新闻报道必须贯彻人文精神。
1.3.1 新闻传播的人文精神推动社会文化的进步 新闻起到的作用不仅是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传递积极向上的文化。媒体是文化传递的重要载体,新闻传播对民众的价值观取向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媒体的记录体现着时代的价值取向和道德标准。承担着文化传承的社会责任,媒体不仅要记录社会历史的变迁,也要缔造人类精神文明,传递先进的思想文化,因为媒体是这个时代精神进步的弘扬者和积淀载体。
只有蕴含了人文精神的新闻报道,才能引起社会的关注,所传递的先进文化才能被人们接受。反之,如果新闻报道脱离人文精神空谈文化,新闻报道也就失去了人情味,不但不会被人们接受,媒介也不会得到人们的信服。
1.3.2 人文精神有助于媒体良好形象的塑造
我们可以看到,群众常会在自己的权益受到侵犯而投诉无门的情况下求助于媒体,社会上的很多负面现象经过媒体曝光后都能得到有效的整改。还有一些媒体开设了投诉热线、市民专线,专门为百姓解决难题。新闻记者本身就是一种关注人的职业,充满人文关怀的新闻报道才能吸引受众,关心群众精神生活的媒体才能得到群众的尊重和认可,从而在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得到长足发展。
第二章 新闻传播领域人文精神缺失的表现
2.1 一味追求轰动,忽略基本道德要求
2015年1月16日,著名歌手姚贝娜病逝,并同意在逝世后捐献眼角膜。公众人物逝世的消息,本身就具有较高的关注度,媒体报道此事本身没有错,但深圳晚报的三位记者却做出了令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他们伪装成医护人员进入太平间对姚贝娜的遗体进行拍摄,在社会引起了巨大的反应。这不但违背媒体人的职业道德,更是违背了做人的道德。三位记者为了追求轰动效应,不顾此事带来的社会效果,不仅丧失了自己的人本主义道德和自身职业所具备的社会责任,也大大降低了深圳晚报的社会公信力。三位记者的行为透露了他们的冷酷无情,也是他们作为新闻工作者缺乏人文关怀的表现。没有人文关怀的记者,写出的文字自然也是没有人情味可言的。
在此事件中,深圳晚报不仅没有得到社会的赞扬,反而引起一片骂声。可见,轰动性并不是公众的最大需求,因为所有人都有一定的同理心,不会认可那些违背道德的事件。失去了人文关怀的报道,不管内容多么轰动,都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可。
从新闻报道自身的属性来说,新闻报道是从公众利益角度出发的,一切新闻报道都应该基于公众利益的基础上的。如果媒体为了自身利益,只顾追求轰动效益,而把报道凌驾于公众的利益之上,这种行为是不道德的,也是缺乏社会责任的表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860.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