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视域下朗读者节目成功原因的研究
摘 要综艺节目作为当前最受欢迎的节目类型之一,具有良好的受众基础和较强的传播影响力,也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综艺节目市场中出现了过度追求娱乐性与引进节目模式遇冷等问题。与此同时,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推动了网络综艺的成熟,部分受众的分流也给电视综艺节目提出了新的挑战。在市场竞争和政策引导的双重作用下,以《朗读者》为代表的文化综艺节目出现,在传播主流文化的同时,引发了全民传播热潮,表现出大众传媒文化传承的功能。《朗读者》节目形式的创新及其构建的文化氛围契合了当下受众的需求,为综艺节目开拓了新的领域。本文将在传播学视域下,运用文献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研究方法,研究节目的成功原因,对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提出启示。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国内综艺节目市场现状 1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二、 传播学角度分析节目《朗读者》 2
(一) 传播者 2
(二) 传播内容 3
(三) 传播媒介 3
(四) 受传者 4
(五) 传播效果 5
三、《朗读者》节目的成功原因 5
(一)传播者注重节目质量 5
(二)利用媒体的传播优势 6
(三)尊重受众主体地位 6
四、 《朗读者》节目的不足 7
(一)节目定位的偏差 7
(二)朗读水平参差不齐 7
(三)影响持久性不足 7
五、 对中国综艺节目发展的启示 7
(一)注重文化内涵,发掘民族文化 8
(二)增强原创能力,讲好中国故事 8
(三)思索人文精神,肩负社会责任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一、前言
研究背景
随着QQ、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缺乏面对面交流与情感沟通,人际关系变得淡漠,人类社会出现了“媒介依存症”和“社交恐惧症”两大病征。(((与此同时,物质的丰富使人们越来越少地阅读书籍,造成精神层面的缺失。“朗读是文字的传播,人是生命的展现。”节目《朗读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通过深度阅读的方式,将情感与人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借助大众传播功能,让更多在网络信息海洋中、在碎片文化和流行文化中迷失的人,重新回归经典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中。
(二)国内综艺节目市场现状
近年来,综艺节目的发展进入了繁荣时期,各种类型的节目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节目同质化、抄袭借鉴、泛娱乐化等问题。尼尔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一书指出:“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 (((
习近平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近年来,在习近平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要求下,党和政府鼓励制作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原创节目,使我国电视综艺节目进入了结构性调整时期。文化类节目成为了综艺节目走出同质化,寻求差异化的突破口。《见字如面》、《朗读者》、《国家宝藏》等富有积极教育意义的节目先后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以创意和匠心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朗读者》深耕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拓展选题思路,呼应社会的内在渴求,凭借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新鲜的表现形式,收获了高口碑。本文将从传播学角度对《朗读者》的成功原因进行探究,突出使用传播的致效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大众传播的功能及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等理论,并结合其成功之处提出对中国综艺节目发展的启示。
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方面,可为传播学提供新的选题,促进理论在新时期的发展。实践意义方面,《朗读者》为综艺节目开拓了新的领域,丰富了文化传承的形式,研究可为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较大的借鉴。
二、传播学角度分析节目《朗读者》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自2017年2月18日起播出的文化情感类节目,嘉宾分享个人故事,朗读传世佳作,展现人物的真实情感。节目自播出后,互联网
视、音频客户端累计播放次数超过10亿,豆瓣评分最高达9.5,以高收视与高口碑成为一档“现象级”综艺节目,在电视台,网络视、音频平台,社交网络及各大新闻媒体间流转,形成了强大的传播影响力。《朗读者》先后摘得了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季播电视节目”和“星光奖”电视文艺栏目大奖这两大中国电视艺术最高奖。
1948年,拉斯韦尔提出了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5W传播模式: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传播者
1.中央电视台
我国的电视体制决定了电视台的国有化,担负着引导人民思想价值观念和普及知识等社会功能,这是人民赋予的,也是社会传承优秀文化的要求。近年来,广电总局对各种类型的节目进行调控,防止其过度娱乐化的倾向,并鼓励开办原创节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1月,中央第一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升到国家意志层面,文化类节目也得以迎来良好的发展局面。此外,中央电视台作为大众传播媒体,本身就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更要传承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文化。中央电视台作为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传播者,掌握着文化话语权,《朗读者》以文化价值为核心,符合社会普遍审美认知的文化理念。
2. 主持人与制作人
“信源的可信性包含两个因素:传播者的信誉和专业权威性。一般来说,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主持人作为节目的重要组成要素,影响到一个节目能否创立品牌,给观众留下良好印象,因此主持人的选择对一档节目来说十分重要。作为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加之早前凭借《中华诗词大会》展现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深厚文化底蕴,董卿在担当主持人与制片人的角色时拥有先发优势,她的个人魅力和专业权威性让受众更容易接受她对文化节目所做的的议程设置,引起受众对节目的收看兴趣,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此外,董卿能够做到认真地倾听,再以恰如其分的文字进行总结,给受众展现的是一个知性的形象,她的个人气质与节目的风格定位非常相符。
传播内容
嘉宾与文本的选择
与朗读的文本相比,《朗读者》更注重“朗读的人”。当下很多节目为了呈现更好的传播效果、吸引更多的受众,大都选用名人、明星作嘉宾。而《朗读者》不仅邀请了柳传志、许渊冲、倪萍等名人明星,还将杨乃斌、蒋励等各行各业的普通大众纳入了嘉宾范畴。名人和明星更容易吸引受众,从而使节目受到关注,而普通人更容易让朗读所抒发的情感得到沟通,使受众产生相似的思想认知。这种多样的嘉宾选择,缩小了受众的认知距离,更容易产生心灵的共鸣,即“同理心”。拥有同理心,便容易缩短信息的传送距离,使传播进行地更为顺利。
目 录
一、 前言 1
(一) 研究背景 1
(二) 国内综艺节目市场现状 1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 1
二、 传播学角度分析节目《朗读者》 2
(一) 传播者 2
(二) 传播内容 3
(三) 传播媒介 3
(四) 受传者 4
(五) 传播效果 5
三、《朗读者》节目的成功原因 5
(一)传播者注重节目质量 5
(二)利用媒体的传播优势 6
(三)尊重受众主体地位 6
四、 《朗读者》节目的不足 7
(一)节目定位的偏差 7
(二)朗读水平参差不齐 7
(三)影响持久性不足 7
五、 对中国综艺节目发展的启示 7
(一)注重文化内涵,发掘民族文化 8
(二)增强原创能力,讲好中国故事 8
(三)思索人文精神,肩负社会责任 8
结论 9
参考文献 10
致谢 11一、前言
研究背景
随着QQ、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普及,人与人之间越来越缺乏面对面交流与情感沟通,人际关系变得淡漠,人类社会出现了“媒介依存症”和“社交恐惧症”两大病征。(((与此同时,物质的丰富使人们越来越少地阅读书籍,造成精神层面的缺失。“朗读是文字的传播,人是生命的展现。”节目《朗读者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通过深度阅读的方式,将情感与人文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借助大众传播功能,让更多在网络信息海洋中、在碎片文化和流行文化中迷失的人,重新回归经典文化和主流价值观中。
(二)国内综艺节目市场现状
近年来,综艺节目的发展进入了繁荣时期,各种类型的节目层出不穷,与此同时也出现了节目同质化、抄袭借鉴、泛娱乐化等问题。尼尔波兹曼曾在《娱乐至死》一书指出:“有两种方法可以让文化精神枯萎,一种是让文化成为一个监狱,另一种是把文化变成一场娱乐至死的舞台。” (((
习近平强调:“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近年来,在习近平增强民族文化自信的要求下,党和政府鼓励制作具有中华文化特色的原创节目,使我国电视综艺节目进入了结构性调整时期。文化类节目成为了综艺节目走出同质化,寻求差异化的突破口。《见字如面》、《朗读者》、《国家宝藏》等富有积极教育意义的节目先后出现在电视屏幕上,以创意和匠心讲好中国故事,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
(三) 研究目的和意义
《朗读者》深耕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拓展选题思路,呼应社会的内在渴求,凭借着丰富的精神内涵和新鲜的表现形式,收获了高口碑。本文将从传播学角度对《朗读者》的成功原因进行探究,突出使用传播的致效理论、“使用与满足”理论、大众传播的功能及大众传媒的公共性和公益性等理论,并结合其成功之处提出对中国综艺节目发展的启示。
论文研究的理论意义方面,可为传播学提供新的选题,促进理论在新时期的发展。实践意义方面,《朗读者》为综艺节目开拓了新的领域,丰富了文化传承的形式,研究可为中国综艺节目的发展提供较大的借鉴。
二、传播学角度分析节目《朗读者》
《朗读者》是中央电视台自2017年2月18日起播出的文化情感类节目,嘉宾分享个人故事,朗读传世佳作,展现人物的真实情感。节目自播出后,互联网
视、音频客户端累计播放次数超过10亿,豆瓣评分最高达9.5,以高收视与高口碑成为一档“现象级”综艺节目,在电视台,网络视、音频平台,社交网络及各大新闻媒体间流转,形成了强大的传播影响力。《朗读者》先后摘得了上海电视节白玉兰奖“最佳季播电视节目”和“星光奖”电视文艺栏目大奖这两大中国电视艺术最高奖。
1948年,拉斯韦尔提出了传播过程的五个基本构成要素,即5W传播模式:谁(Who),说了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了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
传播者
1.中央电视台
我国的电视体制决定了电视台的国有化,担负着引导人民思想价值观念和普及知识等社会功能,这是人民赋予的,也是社会传承优秀文化的要求。近年来,广电总局对各种类型的节目进行调控,防止其过度娱乐化的倾向,并鼓励开办原创节目,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1月,中央第一次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上升到国家意志层面,文化类节目也得以迎来良好的发展局面。此外,中央电视台作为大众传播媒体,本身就具有文化传承的功能(在传播知识、价值以及行为规范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保证社会遗产代代相传),更要传承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文化。中央电视台作为具有较高权威性和公信力的传播者,掌握着文化话语权,《朗读者》以文化价值为核心,符合社会普遍审美认知的文化理念。
2. 主持人与制作人
“信源的可信性包含两个因素:传播者的信誉和专业权威性。一般来说,信源的可信度越高,其说服效果越大。”主持人作为节目的重要组成要素,影响到一个节目能否创立品牌,给观众留下良好印象,因此主持人的选择对一档节目来说十分重要。作为中央电视台著名主持人,加之早前凭借《中华诗词大会》展现出“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深厚文化底蕴,董卿在担当主持人与制片人的角色时拥有先发优势,她的个人魅力和专业权威性让受众更容易接受她对文化节目所做的的议程设置,引起受众对节目的收看兴趣,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此外,董卿能够做到认真地倾听,再以恰如其分的文字进行总结,给受众展现的是一个知性的形象,她的个人气质与节目的风格定位非常相符。
传播内容
嘉宾与文本的选择
与朗读的文本相比,《朗读者》更注重“朗读的人”。当下很多节目为了呈现更好的传播效果、吸引更多的受众,大都选用名人、明星作嘉宾。而《朗读者》不仅邀请了柳传志、许渊冲、倪萍等名人明星,还将杨乃斌、蒋励等各行各业的普通大众纳入了嘉宾范畴。名人和明星更容易吸引受众,从而使节目受到关注,而普通人更容易让朗读所抒发的情感得到沟通,使受众产生相似的思想认知。这种多样的嘉宾选择,缩小了受众的认知距离,更容易产生心灵的共鸣,即“同理心”。拥有同理心,便容易缩短信息的传送距离,使传播进行地更为顺利。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