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唐二主词的异同(附件)【字数:9812】

摘 要 五代十国时期是词体发展的兴盛时期,而大多数的南唐词作都是词人在举杯畅饮娱乐时的作品,在这些词作中南唐二主李煜李璟的词可以算得上是南唐词的代表。父子二人的词有许多的异曲同工之处,艺术的趣味、优雅的文化素质以及他们特殊的情感经历都让南唐词始终蕴含着感伤的意味。二主的词不仅结束了花间,还使得北宋词拥有承上启下的地位。本文将从亡国忧患之情、亡国之思方面对二主词进行比较,分析二人独特的词人情怀。
目 录
引 言 1
第一章 李璟、李煜词中的亡国忧患之情 2
1.1借词抒情,表达自己的忧患 2
1.1.1李璟的人君之忧 2
1.1.2李煜国破家亡的悲哀 3
第二章 李璟、李煜抒情风格上的差异 5
2.1李璟词:国运衰微的哀思 5
2.2李煜词:感情真挚的感叹 6
第三章 比较李璟、李煜词情的风格 8
3.1深远震撼的意象运用 8
3.1.1李璟词:承袭“花间”,运用独到 8
3.1.2李煜词:包含真情,境界远大 8
3.2 灵活多变的语言特色 9
结束语 10
致谢 11
参考文献 12
引 言
南唐是六朝的核心,随着东晋时期人们南迁,经济文化中心也开始南移,随后改朝换代,但南唐的文化底蕴却保存下来,从清人吴任臣“江南故多才士,而文圭等实有革路蓝缕功焉”中我们可以看出即使经济中心的南迁,南唐的文化底蕴和文化人才资源还是保存了下来,这都是为往后南唐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新五代史南唐世家第二》中,对南唐从开国到覆灭都有着详细的记录。南唐这个时期征伐不断,中原地区在各种政权的斗争中不停地推进着历史的演进,相对而言此时的南唐比较安逸,南唐的君主大多崇尚儒学,尊崇儒士,在这种相对宽松的政策之下,诗词作品透露着开明自由随性的风格,这些都对南唐诗歌形成自身的风格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任爽的《南唐史》中说道:“南唐承上启下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中国古代文化发展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关键作用。”由此可见此时的南唐文化上的进步发展。然而历史时代在推进,南唐是个小国,别的同时期的国家已经开始革新政策,而南唐却依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旧过着歌舞升平的日子,宋代王鋕在《默记》中记载了李煜的奢侈生活,由此可见南唐的腐败糜烂不是一朝一夕所形成的,所以南唐在面对侵略者的压迫时,只能一味的容忍、退步来保全暂时的安全和稳定,虽然在政治上南唐君臣令人感到悲剧遗憾,但是他们的词中的感伤和对时代的忧患意识算得上是南唐词的代表了。南唐词虽然流传下来的作品数量不是很多,是接引北宋词的关键一环,其中代表人物李璟李煜等人的作品则以抒情为主,感情较深挚,艺术手法较高。他们的作品以深闺思妇,离愁别恨为对象,在这点上与花间词有点类似,但是南唐词却有着自己独特的感伤。
现今学界也有很多关于南唐二主词对比的研究,比如说陈福升的《南唐词之感伤与时代之衰亡》就是从时代的衰亡,更迭进步的角度来对南唐二主词进行研究,感受二主词所共有的感伤风格。还有通过与其他词人屈原、释迦摩尼等作品的对比来研究,例如吴鹭山的《论南唐二主词》发现二主词的共性及都离不开宫廷词的局限性。除此之外还有很多零散的单方面研究,如曹懋的《谈谈李后主》专论李煜生活、性格的文章;张贵贤的《试谈李煜词的意境》专论李煜词的独到意境。本文在词的发展史研究了解的基础上,了解南唐词在词历史上的兴盛地位后,着重对南唐中的二主的词进行研究,在了解二主的生活背景政治背景的基础上,从亡国忧患之情方面对二主词进行研究,分析二人词风、意境、情感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感悟他们的独特人生。 第一章 李璟、李煜词中的亡国忧患之情
1.1借词抒情,表达自己的忧患
1.1.1李璟的人君之忧
李璟(916年-961年),初名景通,曾更名瑶,字伯玉。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在位期间后期受后周挟制,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虽然李璟作为一名执政者能力有所匮乏,但是在文学上却写得一手好词,文化造诣极高,并且书法也极端出色,可以说是一位出色的文学家了。李璟为人处世风度翩翩,儒雅非凡,初登帝位的时候,正是南唐国力强盛的时期,社会安稳,百姓生活丰富无忧,这一切使得南唐繁荣富庶。在这样的局面,南唐中主李璟坐上了皇帝的宝座,如果在先人留下大好河山的基础上,中主李璟可以勤勉政事,那么保证南唐的国力绰绰有余,更有可能统一中原,但是李璟的兴趣并不在政治上,他无心政治权利的斗争,把自己的心思都用在了诗词山水和风花雪月,整日钻研诗书,醉心文学,使得南唐的国力止步不前,在别人都前进的历史步伐中,南唐的止步不前可以说是在退后了。
在南唐还沉迷往日的繁盛时,其他势力蠢蠢欲动,对中原这块富庶的江南之地垂涎欲滴,而南唐当时的执政者面对侵略只能一步步的退让,割让出大部分的土地,如果说前期李璟还以大国自居,轻视后起的势力,那么自淮南之战之后,李璟开始对南唐和当今的时事做出审视,自此李璟开始担忧南唐的未来,国力也在日渐衰退,为了避免再次被侵略,李璟不顾众人反对,迁都洪州,然而一切都是无济于事,最终国力衰败,李璟也在战败割地逃亡的屈辱中与世长辞。
中主李璟词作极佳,却只留下了约四首左右的词作,李璟在位时无时不刻的对国家的未来感到忧愁,为自身的安危感到惶恐,这种苦闷无法排解无人诉说,他只能以小词的形式,以传统诗词中的“春恨悲秋”来表达内心的忧愁,这就是李璟的人君之忧。作为一名艺术文学家,但却生在帝王之家,这就决定了李璟的矛盾,李璟的纠结和无奈,李璟在作品《浣溪沙》中感叹道“风里落花谁是主”,是啊,这漫天飘散的飞花又属于谁呢?徒增一种萧瑟让人觉得感伤,由此可见李璟心中常年积累的忧思和沉重,李璟《应天长》一词中写孤苦无所依靠的苦闷,“重帘静,层楼迥,惆怅落花风不定。柳堤芳草径,梦断辘轳金井。昨夜更阑酒醒,春愁过却病。”“重帘层楼”象征着既定的现实,风不知何时又将吹落一地落花,词人表达出对于未知的一种担忧和恐惧,过去的繁华已然不在,词人借酒消愁,让人心疼。
《望远行》一词又写天不随人愿,《浣溪沙》两首写缠绵的忧愁恨意。综上所述,李璟流传下来的为数不多的词作多表现自身的人君之忧,同时也在感叹生命无常,人事变幻难以预料的不安。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81.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