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时代传统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时效度把握
摘 要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新闻传播手段的发展,突发性新闻的传播速度和影响在发生变化,特别是以自媒体为主要特色的网络传播的兴起,突发性新闻往往被网络媒体抢先。这种抢先,对传统新闻媒体是很大的冲击,在时效度上挑战传统媒体的应对速度,但是,由于网络媒体尤其是自媒体自身条件、网民素质等限制,加上追求时效,往往就流于片面、表面甚至受一些假象所影响,造成不同程度的失实,以至于形成不良舆论,危害社会。面对网络媒体的挑战,更要求传统媒体坚持发挥好自己的深度性、真实性、权威性的同时,还要把握好突发性新闻报道中的时效度。 从群众迫切需要了解突发性新闻的角度来说,从有利于党和政府及时应对突发性新闻事件的要求来说,从社会稳定的责任来说,传统媒体都需要进一步探索、实践应对突发性新闻的思路和办法,要努力在时效上寻找一个突破口,从深度性、真实性、权威性上弥补时效度上的不足。面对突发性新闻不仅不能失位,而且是要恰到好处地发挥主流媒体的作用,开展正确的舆论引导,稳定社会,解决问题,推动社会健康发展、进步。 传统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责任重大,肩负着端正视听、引导舆论、深度解读等任务,在网络时代离不开新媒体技术的辅助,加强对突发事件时效度的把握。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并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互补共存的关系。
目 录
第一章 突发事件报道与新闻时效度 1
1.1 突发事件的概念和定义 1
1.2 突发事件对受众和社会的影响 1
1.3 正确把握时效度是突发事件的重要原则 2
第二章 网络时代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时效度变化 4
2.1 网络传播实时性强,增强了突发事件报道的时效性 4
2.2 网络媒体为寻找突发性事件报道的线索拓宽了渠道 4
2.3 网络媒体互动性强,能够快速跟踪事件新动态 5
第三章 传统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优势 6
3.1 信息发布的真实性 6
3.2 党的喉舌的权威性 9
3.3 重要报道的深度性 10
3.4 舆论导向的正确性 10
第四章 传统媒体媒体如何把握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时效度 12
4.1 挖掘更多新闻线索,增强时效性 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2 借助网络平台,全方位报道扩大影响力 13
4.3 借助权威机构通稿,增强权威性 13
4.4 在事件热度期内,打造有深度的独家新闻 14
结束语 15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 突发事件报道与新闻时效度
马航MH370失联,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以及近期的山东警方查获5亿假疫苗事件等等这些突发性事件都会引起民众的高度关注,这些突发事件往往是当时的新闻头条,热度持续上升,俨然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内容。并且,由于突发性新闻时时刻刻都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受众对突发事件报道的时效度要求显然更高。
突发事件的概念和定义
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事件定义为“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和严重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突发事件不是简单的一句人祸天灾可概括,它具有事件的突发性,严重性,以及紧急性等特征。
在突发事件中,突发性是一个重要特征。他使得突发性新闻报道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一是关系利益重大;二是引起受众的关注,吸引受众的眼球;三是媒体一旦媒体曝光能促使问题能得到尽快的解决。突发性事件的另一大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社会冲击力,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舆论强势。
我们国家把各种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从而有利于事件的分类管理。这是按照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机理和性质分类的。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方法,突发事件的类型有多种,比如按照引发突发事件的主体来分,分为自然和人为两种突发事件。
在新闻报道中,我们更关注的是突发性事件的新奇性、可报道性和爆炸性。突发性事件报道是对新闻媒体的巨大考验。
突发事件对受众和社会的影响
突发事件报道的强辐射力和可能引起的社会不安定因素,要求媒体在传报新闻信息时,对所报之负面新闻信息进行一定的限制和调控。突发事件的报道有“禁区”,但不意味着受众没有知晓的权利。主流媒体是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突发事件往往因新闻媒体曝光并被督促解决,这是是新闻媒体关怀人民群众,发挥舆论监督强势职能的有力表现,媒体有责任、有义务、有权利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告之受众,实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并使负面信息的传播受到正面积极的利益效果。而如果媒体对突发事件保持“沉默”态度,则是媒体对受众主体的忽略,也是流言产生的温床。
突发性事件刚发生时,总是流言与谣传最多之时。封闭信息是不明智的行为,新闻传媒有可能,也有必要尽可能多地传播信息,以正视听。从法律的角度来说,知情权即包括在新闻自由中。尊重受众的知情权,即是对法律的遵守,也是履行新闻媒体应尽的责任。
2014年3月1号,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案,致27人死亡,109人受伤。恐怖分子在火车站这种公众场合,举刀向无辜的群众砍去。这起突发事件震惊了全国,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各个公共场合都戒备森严,火车站高铁站等地方更是设立多道安检程序。像这样的一起突发事件,因为它的严重破坏性,因为它的无可预料性,往往会引起群众恐慌、神经紧绷。漫天飞舞的谣言更是给恐怖事件笼上一层阴影,这个时候政府给群众打上一剂安心针尤为重要,而媒体作为政府的喉舌,更有义务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好的突发性事件报道能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安抚人心,维护社会秩序,将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降低。
正确把握时效度是突发事件的重要原则
由权威机构及时发布突发事件的消息,可以有效防止信息的误会和谣言的流传。突发报道及时性的原则决定了时效度必然对突发性事件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为新闻媒体,只有将事件的真相和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及时告诉受众,才能确保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增加公众防护力,提高识别信息真伪的能力,避免恐慌情绪的漫延,不给各种谣言提供传播的空间。
时效是新闻的价值,而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突发事件带来的混乱状况,必须沉着冷静应对,报道尽量客观公正,不要将私人情感带入新闻报道中,不能主观臆断,这样极有可能歪曲新闻真相。报道应当尊重事实,不能为了宣传典型肆意得夸大,使典型脱离了现实,反而引起了民众反感。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上,我们要在真实性的前提下,把握好时效度。
突发事件向来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是新闻媒体一直关注和竞争的焦点,国内外很多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树立和打造往往就得益于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比如美国的CNN公司成为全球公信力强的媒体公司就是因为曾在海湾战争中,第一个对战争状况进行播报。CNN在“9.11”事件中也有精彩表现,当时纽约世贸大楼被撞仅5分钟,CNN就开始向全球实况直播,反应速度超过美国军方。凤凰卫视也由于连续对“9.11”事件进行现场直播和相关报道而一战成名。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的媒体在第一时间投入了报道,及时介绍灾情,传达党中央国务院抗震救灾行动,反映军民的抗震救灾行动,反映灾区人民的生活状况、困难、疾苦,反映全国人民支援灾区的行动及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支援,还传播了抗震救灾知识和防治疾病的知识,为夺取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高度评价,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好评。及时报道产生的社会效果非常好,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都得到刚好体现。
目 录
第一章 突发事件报道与新闻时效度 1
1.1 突发事件的概念和定义 1
1.2 突发事件对受众和社会的影响 1
1.3 正确把握时效度是突发事件的重要原则 2
第二章 网络时代突发事件报道中的时效度变化 4
2.1 网络传播实时性强,增强了突发事件报道的时效性 4
2.2 网络媒体为寻找突发性事件报道的线索拓宽了渠道 4
2.3 网络媒体互动性强,能够快速跟踪事件新动态 5
第三章 传统媒体在突发事件报道中的优势 6
3.1 信息发布的真实性 6
3.2 党的喉舌的权威性 9
3.3 重要报道的深度性 10
3.4 舆论导向的正确性 10
第四章 传统媒体媒体如何把握突发性事件报道中的时效度 12
4.1 挖掘更多新闻线索,增强时效性 1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4.2 借助网络平台,全方位报道扩大影响力 13
4.3 借助权威机构通稿,增强权威性 13
4.4 在事件热度期内,打造有深度的独家新闻 14
结束语 15
致谢 15
参考文献 15
第一章 突发事件报道与新闻时效度
马航MH370失联,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以及近期的山东警方查获5亿假疫苗事件等等这些突发性事件都会引起民众的高度关注,这些突发事件往往是当时的新闻头条,热度持续上升,俨然是新闻传播的重要内容。并且,由于突发性新闻时时刻刻都关系着人民的生命安全、财产安全,受众对突发事件报道的时效度要求显然更高。
突发事件的概念和定义
2006年国务院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将突发事件定义为“指突然发生,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和严重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 突发事件不是简单的一句人祸天灾可概括,它具有事件的突发性,严重性,以及紧急性等特征。
在突发事件中,突发性是一个重要特征。他使得突发性新闻报道具有重要的新闻价值,一是关系利益重大;二是引起受众的关注,吸引受众的眼球;三是媒体一旦媒体曝光能促使问题能得到尽快的解决。突发性事件的另一大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社会冲击力,能在短时间内形成舆论强势。
我们国家把各种突发事件分为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四类,从而有利于事件的分类管理。这是按照突发事件的发生过程、机理和性质分类的。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方法,突发事件的类型有多种,比如按照引发突发事件的主体来分,分为自然和人为两种突发事件。
在新闻报道中,我们更关注的是突发性事件的新奇性、可报道性和爆炸性。突发性事件报道是对新闻媒体的巨大考验。
突发事件对受众和社会的影响
突发事件报道的强辐射力和可能引起的社会不安定因素,要求媒体在传报新闻信息时,对所报之负面新闻信息进行一定的限制和调控。突发事件的报道有“禁区”,但不意味着受众没有知晓的权利。主流媒体是党的耳目喉舌,也是人民群众的耳目喉舌。突发事件往往因新闻媒体曝光并被督促解决,这是是新闻媒体关怀人民群众,发挥舆论监督强势职能的有力表现,媒体有责任、有义务、有权利将事件的来龙去脉告之受众,实施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功能,并使负面信息的传播受到正面积极的利益效果。而如果媒体对突发事件保持“沉默”态度,则是媒体对受众主体的忽略,也是流言产生的温床。
突发性事件刚发生时,总是流言与谣传最多之时。封闭信息是不明智的行为,新闻传媒有可能,也有必要尽可能多地传播信息,以正视听。从法律的角度来说,知情权即包括在新闻自由中。尊重受众的知情权,即是对法律的遵守,也是履行新闻媒体应尽的责任。
2014年3月1号,昆明火车站发生暴力恐怖案,致27人死亡,109人受伤。恐怖分子在火车站这种公众场合,举刀向无辜的群众砍去。这起突发事件震惊了全国,一时之间,人心惶惶,各个公共场合都戒备森严,火车站高铁站等地方更是设立多道安检程序。像这样的一起突发事件,因为它的严重破坏性,因为它的无可预料性,往往会引起群众恐慌、神经紧绷。漫天飞舞的谣言更是给恐怖事件笼上一层阴影,这个时候政府给群众打上一剂安心针尤为重要,而媒体作为政府的喉舌,更有义务做好突发事件的报道,好的突发性事件报道能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安抚人心,维护社会秩序,将突发事件造成的影响降低。
正确把握时效度是突发事件的重要原则
由权威机构及时发布突发事件的消息,可以有效防止信息的误会和谣言的流传。突发报道及时性的原则决定了时效度必然对突发性事件有着重要的影响。
作为新闻媒体,只有将事件的真相和政府采取的有效措施及时告诉受众,才能确保用正确的舆论引导人,满足受众的知情权,增加公众防护力,提高识别信息真伪的能力,避免恐慌情绪的漫延,不给各种谣言提供传播的空间。
时效是新闻的价值,而真实性是新闻的生命。突发事件带来的混乱状况,必须沉着冷静应对,报道尽量客观公正,不要将私人情感带入新闻报道中,不能主观臆断,这样极有可能歪曲新闻真相。报道应当尊重事实,不能为了宣传典型肆意得夸大,使典型脱离了现实,反而引起了民众反感。在突发性事件报道上,我们要在真实性的前提下,把握好时效度。
突发事件向来具有很高的新闻价值,是新闻媒体一直关注和竞争的焦点,国内外很多媒体的权威性和公信力的树立和打造往往就得益于对突发事件的报道。比如美国的CNN公司成为全球公信力强的媒体公司就是因为曾在海湾战争中,第一个对战争状况进行播报。CNN在“9.11”事件中也有精彩表现,当时纽约世贸大楼被撞仅5分钟,CNN就开始向全球实况直播,反应速度超过美国军方。凤凰卫视也由于连续对“9.11”事件进行现场直播和相关报道而一战成名。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中国的媒体在第一时间投入了报道,及时介绍灾情,传达党中央国务院抗震救灾行动,反映军民的抗震救灾行动,反映灾区人民的生活状况、困难、疾苦,反映全国人民支援灾区的行动及国际社会的关注和支援,还传播了抗震救灾知识和防治疾病的知识,为夺取抗震救灾的伟大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高度评价,也得到了国际社会好评。及时报道产生的社会效果非常好,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都得到刚好体现。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ysl/gbdsxwx/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