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体克氏原螯虾长途运输规范的制定与实践

目 录
1 引言 1
1.1 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特性 2
1.2 克氏原螯虾的价值与用途 2
1.3 克氏原螯虾的资源与发展 3
1.4 影响克氏原螯虾活运存活率的因素 4
1.5 国内外研究现状 6
1.6 主要研究内容 8
1.7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8
2 材料与方法 8
2.1 试验材料 8
2.2 仪器与设备 9
2.3 试验方法 9
2.4 单因素试验 10
2.5 正交试验 11
2.6 保活指标评价 11
3 结果与讨论 11
3.1 单因素试验结果 11
3.2 正交试验 14
3.3 规范编写 15
结 论 16
致 谢 17
参 考 文 献 18
附件 20
1 引 言
26克氏原螯虾,俗称淡水小龙虾,简称(小)龙虾,其英文名为Red Swamp Crayfish或Red Swamp Crawfish,学名为Procambarus clarkii,分类上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螯虾亚目、螯虾科[1]。小龙虾为生物入侵物种,原产美国南部和墨西哥北部。20世纪30年代初,人们将其作为牛蛙饵料由美国移殖到日本的本州,30年代末又由日本引入到中国,在南京和安徽滁县附近地区生长繁殖,后沿长江流域自然扩散,现已分布于我国十几个省市[2]。经过70余年的发展,小龙虾现已成为我国水产业发展最为迅速、最具特色、最具潜力的养殖品种,一些地区把它作为水产养殖支柱产业。近年来克氏原螯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虾在国内外市场上的消费呈增长趋势,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3]。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展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要求从“冻、腌”产品迅速地发展成“鲜、活”产品。而小龙虾在长程运输过程中,特别是在夏季高温环境下,发生存活率过低的现象,最高死亡率有时达30%。这样使得市场对于鲜活水产品逐年增加的需求量与运输中存在的存活率低下形成了巨大的矛盾。因此如何提高小龙虾远程运输的存活率便成为关系到小龙虾及相关产业发展的重要环节。
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就是分析在整个物流过程中影响小龙虾存活的关键因素,优化保活运输的工艺流程,制定完整小龙虾长途运输规范,提高小龙虾的存活率,以满足水产品批发市场对小龙虾大规模物流运输的需求。
1.1 克氏原螯虾的生物学特性
克氏原螯虾广泛分布于江、河、湖泊、稻田、池塘等各类水体当中。小龙虾能适应各种环境,春天水温上升,小龙虾常在浅水处活动;夏季高温时,它就潜在深水当中;冬季和脱壳、繁殖时,小龙虾则栖息在洞穴中,以防其他动物的进攻[4]。小龙虾喜有浅水植物的水域,因为这里不但能栖息,还能提供脱壳的隐蔽场所。小龙虾对水质的要求比较高,但其对水体的富营养化及低氧的环境都能很好的适应。小龙虾属杂食动物,食性广,各种鲜嫩的水草、软体动物、大型浮游植物、鱼虾的尸体均可作为饵料,植物性成分占98%以上[4]。
小龙虾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和繁殖力,繁殖速度较快。蜕壳具有节律性,从受精卵开始,总共要经历11次蜕壳,虾长到性成熟后就可以开始繁殖后代,最后衰老死亡[5]。克氏原螯虾是主要的水生无脊椎动物,它们可在一定程度上通过各种机制缓解小型生态系统的富营养化;对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和群落结构起着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6]。克氏原螯虾具有较高的经济和娱乐价值[7]。
1.2 克氏原螯虾的价值与用途
小龙虾是一种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的食物,集风味与营养于一身。特别是占其体质量5%左右的肝胰脏(俗称虾黄),则更是营养丰富。虾黄具有独特的风味,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白质、游离氨基酸和微量元素,且含有丰富的硒,以及VA、VC和VD等[2]。
1.2.1 营养价值
小龙虾蛋白质含量高于大多数的淡水和海水鱼虾。10克龙虾肉中,水分含8.2%,蛋白质58.5%,脂肪6.0%,甲壳素2.1%,灰分16.8%,矿物质6.6%。其氨基酸组成优于肉类,含有人体所必需的而体内又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的8种必需氨基酸,不但包括异亮氨酸、色氨酸、赖氨酸、苯丙氨酸、撷氨酸和苏氨酸,而且还含有脊椎动物体内含量很少的精氨酸。此外,小龙虾还含有对儿童不可或缺的的组氨酸。
小龙虾的脂肪含量不但比畜禽肉低得多,比青虾、对虾还低许多,而且其脂肪大多是由人体所必需的不饱和脂肪酸组成,易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并且具有防止胆固醇在体内蓄积的作用。
小龙虾和其他水产品一样,含有人体所必需的矿物成分,其中含量较多的有钙、钠、钾、磷,含量比较重要的有铁、硫、铜等。龙虾中矿物质总量约为1.6%,其中钙、磷、钠及铁的含量都比一般畜禽肉高,也比对虾高。因此,经常食用龙虾肉可保持神经、肌肉的兴奋性。
从维生素成分来看,小龙虾也是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来源之一,小龙虾富含维生素A、C、D,而且大大超过陆生动物的含量。
1.2.2 食疗价值
龙虾肉的蛋白质中,含有较多的原肌球蛋白和副肌球蛋白。因此,食用龙虾具有补肾、滋阴、壮阳和健胃的功能,对提高运动耐力也很有意义。
龙虾比其他虾类含有更多的铁、钙和胡萝卜素,这也是龙虾壳比其他虾壳更红的原因。龙虾壳和肉一样对人体健康很有利,它对多种疾病有疗效。将蟹、虾壳和桅子焙成粉末,可治疗神经痛、风湿、小儿麻痹、癫痫、胃病及妇科病等;美国还利用龙虾壳制造止血药。
值得一提的是,从龙虾的甲壳里提取的“甲壳素”被欧美学术界称之为继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矿物质五大生命要素之后的“第六大生命要素”,可作为治疗糖尿病、高血脂病征的良方,是21世纪医疗保健品的发展方向之一。另外,小龙虾还可以入药,能化痰止咳,促进手术后的伤口愈合[1]。
1.2.3 加工利用价值
小龙虾的出肉率为20%左右,可加工成虾仁,虾头和虾壳含有20%左右的甲壳质,经加工处理能制成可溶性甲壳素、几丁质和甲壳糖胺等工业原料,广泛应用于农业、食品、医药、烟草、造纸、印染、日化等领域,加工增值潜力很大[8]。研究表明,克氏原螯虾还可以吞噬病原体,对一些由寄生虫引起得人类疾病有很好的控制。
1.3 克氏原螯虾的资源与发展
近几十年来,小龙虾在我国的发展速度极其迅猛,经过短短的半个多世纪,现在几乎无处不在,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人为的传播;二是小龙虾生命力强且繁殖迅速。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有它适宜生存和发展的环境。特别是在南方长江中下游地区,湖泊、池塘、湿地星罗棋布,江河、沟渠纵横交错,每年该地区都会出现较大洪水,小龙虾会随着洪水四处迁徙,再加上人为携带或传播,以及它极强的繁殖能力和适应能力,很快发展到几乎遍布长江南北的每个角落,并成为归化于我国自然水体的一个种群。克氏原螯虾经过长时间的扩展,种群数量不断增加,生存空间不断扩展,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淡水虾类中的重要资源,广泛分布于我国江苏、湖北、江西、安徽等长江中下游各省市[4]。近年来,国内克氏原螯虾的消费量猛增,现已成为许多家庭饭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佳肴。克氏原螯虾的消费正以江苏盱眙为始发地,以南京为轴心向杭州、上海、合肥、武汉、长沙等全国大中城市扩展,掀起了一波又一波的“红色浪潮”。每年的四五月份,是克氏原螯虾上市的季节,克氏原螯虾餐饮业特别的火爆。江苏省盱眙县每年都举办龙虾节,提高了龙虾的知名度,促进了龙虾产业的发展。由于水产品产地局限于沿海、湖泊一带,内陆地区水产品需求的增加要求保活运输技术的不断发展,既要有尽可能高的成活率和成活时间来保活运输到较远的地区,还要求尽量降低运输成本[18]。现今我国克氏原螯虾的长途运输大多还是采用蛇皮袋包装,因为成本低廉,不过克氏原螯虾的存活率就不怎么可观了。现在国内缺少活体克氏原螯虾运输的规范,使得运输没有统一的标准,因此造成的损失也比较大。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swgc/spzlyaq/405.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