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冰休眠法少水保活运输鲢鳙鱼条件优化
目 录
1 引言 1
1.1淡水鱼保活研究现状1
1.2干冰保活研究前景1
1.3干冰保活运输研究内容2
1.4干冰运输活鱼的目的和意义3
2 材料和方法 3
2.1 实验材料 3
2.2 实验仪器 4
2.3 实验方法 4
2.4检测方法5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
3.1 不同浓度的碳酸溶液对白鲢休眠的效果6
3.2 不同浓度的碳酸溶液对白鲢保活时间的影响7
3.3 不同温度的碳酸溶液对白鲢呼吸频率的影响8
3.4对比不同环境中测定鱼的呼吸频率8
3.5最佳休眠点下少水保活白鲢的影响10
3.6在水循环泡沫箱中白鲢存活影响12
3.7白鲢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13
3.8感官评定14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18
1 引言
鲢鳙鱼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多与草鱼、鲤鱼混养。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易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分布在全国各大水系。鲢鳙鱼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性情活泼,喜欢跳跃,胆小怕惊扰,耐低氧能力极差,水中缺氧马上浮头,有的很快便死亡。
近年来,鲢鳙鱼的食用数量增加,由于运输途中极易死亡,致使人们吃到的鱼肉不新鲜,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活鱼保鲜仍然是运输途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1 淡水鱼保活运输研究现状
我国水产资源丰富,水产品种类繁多。水产品具有低脂肪、高蛋白的特点,是合理膳食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分,已成为人们提取动物性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并且淡水鱼肉质鲜美,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1]。
目前,我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已上升至36.4kg,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2]。近年来,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日益趋向鲜活化,使得鲜活水产品将逐渐占领国内外大部分水产品份额。因此,保活运输就成为解决鲜活水产品供求平衡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由于保活运输方法的滞后,从而严重阻碍了水产业的发展。温度是水产品活体运输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降低环境温度可减少水产品的耗氧量、降低其新陈代谢、减少水质恶化、提高存活率、延长保活时间,确保产品在运输、贮藏和销售中品质稳定和食用安全[3]。
从目前国内外市场看,鲜度是水产品重要指标,是决定其价格的主要因素。然而鱼死亡后鱼体腐败,口感、营养价值下降,安全性降低[4]。
1.2 干冰保活研究前景
二氧化碳和碳酸作为活鱼运输的镇静剂安全可靠,价格低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途。二氧化碳辅助活鱼运输是一项使活鱼长时间处于睡眠状态以减少运输费用的新技术。二氧化碳作为镇静剂可降低鱼的新陈代谢,降低鱼类对氧和能量的消耗,缓解鱼类的应激反应,有利于长途运输及其操作。与其它化学麻醉相比,二氧化碳作为鱼用麻醉剂,不会在鱼体内残留,对于操作者及环境也不会有伤害。
所谓活体保鲜,就是把活鲜产品,最经济、最有效地从产地转移给需求者的技术。这就要求在一定容积内多装鱼,少装水。也就是说,在密集条件下,能取得最高成活率和最长存活时间。所以,活体保鲜可以视为鱼类养殖的特殊阶段,要和养殖一样维持鱼的正常生命活动。但活体保鲜不求生长增重,甚至允许体重有所减轻。
二氧化碳是作为废物被排除体外的。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远较其他气体大,它的溶解度是氧的71倍。所以它在水中的浓度会不断上升,以至达到有害的程度。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又是氧浓度的限制因素。二氧化碳又是水中pH的缓冲剂,从而影响着水的化学状况。
空气中二氧化碳约占0.03%,当二氧化碳增加到1~3%时,动物呼吸显著加快,此时对正在进入休眠的动物会加速昏迷状态到来。六十年代以后,二氧化碳被用来麻醉鱼类。其用量比致死浓度低50%时就有麻醉作用,1~2分钟达成麻醉。二氧化碳是植物建造身体的原料,是动物代谢过程中排出的废气,不存在对人的毒害问题,所以是安全的。
1.3 干冰保活运输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内容其一是利用干冰本身二氧化碳与水结合成碳酸的化学性质将鱼休眠[5~7],其二是利用干冰的快速降温功能。
干冰,即固体二氧化碳,其制法是由液体二氧化碳经节流膨胀,再经干冰压缩而得。成品分为雪花状和晶体块状,外观与冰相似,能不经过液体直接变成气体,常压下固体升华损失的重量约为1%左右。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饱和溶液浓度为33.0mmol/L,pH为5.6。饱和溶液意味着一升水中要加入1.4520g干冰。因干冰升华比冰融化需要的能量多,所以干冰的降温能力不俗,尤其是在夏天可以快速的降低容器中的水温,使鱼能正常休眠。
休眠是冷血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自然条件下多属季节性反应,是抗御逆境的一种方式。当鱼体休眠时,其呼吸速率明显降低,新陈代谢几乎降至零,基本物任何活动行为,仅受到强烈刺激时才产生缓慢的应激反应[8]。
1.3.1不同数量的干冰降温对白鲢休眠的效果
将干冰加入白鲢生活的缸中,从少量开始增加,直到白鲢呼吸平稳,测定白鲢的休眠时间和复苏时间。
1.3.2不同干冰数量对白鲢复苏的影响
将休眠中的白鲢取出放入清水中,观察并记录复苏所需的时间。并记录复苏率。
1.3.3对比不同环境中测定鱼的呼吸频率
分别记录对应白鲢养殖在清水中和在最适宜的休眠温度中每分钟的呼吸次数,进行对比测试。
1.3.4不同气温下对保活白鲢的影响
分别记录每次实验室的温度和实验水温以及鱼的呼吸频率,体表状态,灵活程度,肌肉弹性,气味等各项生理指标。
本文就是寻求干冰的数量对鱼休眠的影响,并对其合适的温度和鱼的数量进行研究,给生产运输上提供理论依据[7]。
1.4 干冰运输活鱼的目的和意义
水产品市场一般分为“活、鲜、冻、老(指腌制品)”,市场价格也由高到低变化。比较而言,活水产品身价要比冻品高出几十倍,这表明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鲜活水产品交易持续增长,我国从沿海到内地的水产品活体销售中心也不断涌现,供应量呈直线上升趋势,淡水活鱼深受人们喜爱,这也是市场指导生产的一个强烈信号。因此,对淡水鱼保活运输的研究可以为保持水产品最佳鲜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9]。
水产品属于冷血动物,生活环境温度降低可使其新陈代谢明显减弱,从而降低其耗氧量,减少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水产品保活历来就是一个难题,制约水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10]。虽然麻醉剂致使水产品处于休眠从而降低其新陈代谢,亦延长保活时间,但其可能存在残留产生潜在安全隐患,而且增加了商业成本,因而,利用干冰休眠保活不但是一种绿色无公害型运输通道,而且符合国际水产品福利法的要求。利用低温生物学原理对该法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将成为该领域的探索热点,同时并将引领未来活体运输业的发展。
同一碳酸溶液浓度下,取大小相同的玻璃缸,分别放入数量不等的冰袋降温,得到水温不同的溶液,将大小近似的白鲢分别放入缸中试验,找到最适温度下白鲢休眠效果最好。
1 引言 1
1.1淡水鱼保活研究现状1
1.2干冰保活研究前景1
1.3干冰保活运输研究内容2
1.4干冰运输活鱼的目的和意义3
2 材料和方法 3
2.1 实验材料 3
2.2 实验仪器 4
2.3 实验方法 4
2.4检测方法5
3 实验结果与讨论 6
3.1 不同浓度的碳酸溶液对白鲢休眠的效果6
3.2 不同浓度的碳酸溶液对白鲢保活时间的影响7
3.3 不同温度的碳酸溶液对白鲢呼吸频率的影响8
3.4对比不同环境中测定鱼的呼吸频率8
3.5最佳休眠点下少水保活白鲢的影响10
3.6在水循环泡沫箱中白鲢存活影响12
3.7白鲢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测定13
3.8感官评定14
结论 16
致谢 17
参考文献18
1 引言
鲢鳙鱼是人工饲养的大型淡水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多与草鱼、鲤鱼混养。其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易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为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分布在全国各大水系。鲢鳙鱼属于典型的滤食性鱼类,性情活泼,喜欢跳跃,胆小怕惊扰,耐低氧能力极差,水中缺氧马上浮头,有的很快便死亡。
近年来,鲢鳙鱼的食用数量增加,由于运输途中极易死亡,致使人们吃到的鱼肉不新鲜,造成经济损失。因此,活鱼保鲜仍然是运输途中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1.1 淡水鱼保活运输研究现状
我国水产资源丰富,水产品种类繁多。水产品具有低脂肪、高蛋白的特点,是合理膳食结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 5 1 9 1 6 0 7 2
构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分,已成为人们提取动物性蛋白质的重要来源,并且淡水鱼肉质鲜美,风味独特,深受消费者的喜爱[1]。
目前,我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已上升至36.4kg,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倍[2]。近年来,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日益趋向鲜活化,使得鲜活水产品将逐渐占领国内外大部分水产品份额。因此,保活运输就成为解决鲜活水产品供求平衡的关键因素之一。但是由于保活运输方法的滞后,从而严重阻碍了水产业的发展。温度是水产品活体运输的重要因素之一,而降低环境温度可减少水产品的耗氧量、降低其新陈代谢、减少水质恶化、提高存活率、延长保活时间,确保产品在运输、贮藏和销售中品质稳定和食用安全[3]。
从目前国内外市场看,鲜度是水产品重要指标,是决定其价格的主要因素。然而鱼死亡后鱼体腐败,口感、营养价值下降,安全性降低[4]。
1.2 干冰保活研究前景
二氧化碳和碳酸作为活鱼运输的镇静剂安全可靠,价格低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途。二氧化碳辅助活鱼运输是一项使活鱼长时间处于睡眠状态以减少运输费用的新技术。二氧化碳作为镇静剂可降低鱼的新陈代谢,降低鱼类对氧和能量的消耗,缓解鱼类的应激反应,有利于长途运输及其操作。与其它化学麻醉相比,二氧化碳作为鱼用麻醉剂,不会在鱼体内残留,对于操作者及环境也不会有伤害。
所谓活体保鲜,就是把活鲜产品,最经济、最有效地从产地转移给需求者的技术。这就要求在一定容积内多装鱼,少装水。也就是说,在密集条件下,能取得最高成活率和最长存活时间。所以,活体保鲜可以视为鱼类养殖的特殊阶段,要和养殖一样维持鱼的正常生命活动。但活体保鲜不求生长增重,甚至允许体重有所减轻。
二氧化碳是作为废物被排除体外的。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远较其他气体大,它的溶解度是氧的71倍。所以它在水中的浓度会不断上升,以至达到有害的程度。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又是氧浓度的限制因素。二氧化碳又是水中pH的缓冲剂,从而影响着水的化学状况。
空气中二氧化碳约占0.03%,当二氧化碳增加到1~3%时,动物呼吸显著加快,此时对正在进入休眠的动物会加速昏迷状态到来。六十年代以后,二氧化碳被用来麻醉鱼类。其用量比致死浓度低50%时就有麻醉作用,1~2分钟达成麻醉。二氧化碳是植物建造身体的原料,是动物代谢过程中排出的废气,不存在对人的毒害问题,所以是安全的。
1.3 干冰保活运输研究内容
本研究主要内容其一是利用干冰本身二氧化碳与水结合成碳酸的化学性质将鱼休眠[5~7],其二是利用干冰的快速降温功能。
干冰,即固体二氧化碳,其制法是由液体二氧化碳经节流膨胀,再经干冰压缩而得。成品分为雪花状和晶体块状,外观与冰相似,能不经过液体直接变成气体,常压下固体升华损失的重量约为1%左右。常温常压下,二氧化碳饱和溶液浓度为33.0mmol/L,pH为5.6。饱和溶液意味着一升水中要加入1.4520g干冰。因干冰升华比冰融化需要的能量多,所以干冰的降温能力不俗,尤其是在夏天可以快速的降低容器中的水温,使鱼能正常休眠。
休眠是冷血动物的重要特征之一,自然条件下多属季节性反应,是抗御逆境的一种方式。当鱼体休眠时,其呼吸速率明显降低,新陈代谢几乎降至零,基本物任何活动行为,仅受到强烈刺激时才产生缓慢的应激反应[8]。
1.3.1不同数量的干冰降温对白鲢休眠的效果
将干冰加入白鲢生活的缸中,从少量开始增加,直到白鲢呼吸平稳,测定白鲢的休眠时间和复苏时间。
1.3.2不同干冰数量对白鲢复苏的影响
将休眠中的白鲢取出放入清水中,观察并记录复苏所需的时间。并记录复苏率。
1.3.3对比不同环境中测定鱼的呼吸频率
分别记录对应白鲢养殖在清水中和在最适宜的休眠温度中每分钟的呼吸次数,进行对比测试。
1.3.4不同气温下对保活白鲢的影响
分别记录每次实验室的温度和实验水温以及鱼的呼吸频率,体表状态,灵活程度,肌肉弹性,气味等各项生理指标。
本文就是寻求干冰的数量对鱼休眠的影响,并对其合适的温度和鱼的数量进行研究,给生产运输上提供理论依据[7]。
1.4 干冰运输活鱼的目的和意义
水产品市场一般分为“活、鲜、冻、老(指腌制品)”,市场价格也由高到低变化。比较而言,活水产品身价要比冻品高出几十倍,这表明人们对食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近几年鲜活水产品交易持续增长,我国从沿海到内地的水产品活体销售中心也不断涌现,供应量呈直线上升趋势,淡水活鱼深受人们喜爱,这也是市场指导生产的一个强烈信号。因此,对淡水鱼保活运输的研究可以为保持水产品最佳鲜度,提高企业经济效益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9]。
水产品属于冷血动物,生活环境温度降低可使其新陈代谢明显减弱,从而降低其耗氧量,减少体内营养物质的消耗。水产品保活历来就是一个难题,制约水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10]。虽然麻醉剂致使水产品处于休眠从而降低其新陈代谢,亦延长保活时间,但其可能存在残留产生潜在安全隐患,而且增加了商业成本,因而,利用干冰休眠保活不但是一种绿色无公害型运输通道,而且符合国际水产品福利法的要求。利用低温生物学原理对该法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将成为该领域的探索热点,同时并将引领未来活体运输业的发展。
同一碳酸溶液浓度下,取大小相同的玻璃缸,分别放入数量不等的冰袋降温,得到水温不同的溶液,将大小近似的白鲢分别放入缸中试验,找到最适温度下白鲢休眠效果最好。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swgc/spkxygc/4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