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激处理对茄子冷害及品质的影响

以“大龙”品种茄子作为实验材料,研究冷激处理对冷藏茄子果实冷害发生情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冷激处理能够降低茄子果实的冷害指数,延缓果肉的褐变情况,其中冷激处理20min的效果最佳。冷激处理通过降低丙二醛的含量,保护细胞膜结构,使电解质渗透率降低;提高茄子果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和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的活性,抑制茄子果实中超氧阴离子的生成速率及过氧化氢的含量。这些结果表明,冷激处理能够延缓茄子果肉的褐变进程,维持果实中活性氧代谢平衡,减少膜脂过氧化作用,保护细胞膜结构的完整性,进而抑制茄子果实的冷害,延长果实的贮藏期。
目录
摘要 1
关键词 1
Abstract 1
Key words 1
引言 1
1材料与方法 2
1.1材料及处理 2
1.2指标测定 3
1.2.1冷害指数 3
1.2.2果肉褐变的测定 3
1.2.3 丙二醛(MDA)含量的测定 3
1.2.4电解质渗透率的测定 3
1.2.5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测定 3
1.2.6 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测定 4
1.2.7 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测定 4
1.2.8 超氧阴离子(O2)生成速率的测定 4
1.2.9过氧化氢(H2O2)含量的测定 4
1.3统计方法 4
2结果与分析 4
2.1冷激处理对茄子冷藏和货架期冷害指数的影响 4
2.2冷激处理对茄子冷藏和货架期果实果肉褐变的影响 5
2.3冷激处理对茄子果实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5
2.4冷激处理对茄子果实电导率的影响 6
2.5冷激处理对茄子果实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 6
2.6冷激处理对茄子果实过氧化氢酶(CAT)活性的影响 7
2.7冷激处理对茄子果实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活性的影响 7
2.8冷激处理对茄子果实超氧阴离子(O2)生成速率的影响 8
2.9冷激处理对茄子果实过氧化氢(H2O2)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含量的影响 8
3讨论 9
4结论 9
致谢 9
参考文献 10
冷激处理对茄子冷害及品质的影响
引言
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又叫做昆仑瓜、落苏、矮瓜、茄瓜,是以浆果作为销售产品的一年生草本植物,属于茄科茄属。在现今的蔬菜生产中,茄科蔬菜的地位极其重要。而茄子在茄科蔬菜中,无论从种植面积和分布地区,还是在经济效益方面也是独占鳌头的。茄子的适应性强、分布广,在全世界范围内分布,中美洲、亚洲、地中海沿岸、非洲、欧洲中南部均都有广泛种植,而世界上最大的茄子生产国便是我国[1]。并且茄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茄子中含有较多的糖类、矿物质、脂肪、蛋白质等营养成分,微量元素和维生素含量也极高,如钙含量是番茄含量的4倍多,富含维生素A、B、C、P,其中维生素P(药名为“芦丁”)的含量每百克紫茄子中可高达0.72 g以上,在果蔬中含量最高,并且维生素P能防治高血压和糖尿病,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等功能。综上所述,茄子未来的市场前景是十分广阔的。茄子在我国全国各地均有种植,南方比北方种植更普遍,东北地区、黄河以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也有种植地分布,是我国夏秋季人们食用的主要蔬菜之一,被广大消费者接受和喜爱。
近几年来,我国兴起“南菜北运”产业,茄子的产量高而且稳定,生产的结果期时间长,成为“南菜北运”的主要蔬菜之一。但是,茄子本身不耐贮藏,根据已有报道可知,茄子在贮藏过程主要发生的问题有以下三点:茄子萼片容易发生褐变;茄子的果梗连同萼片干腐或者湿腐,并且可以蔓延至果实,有时会与果实发生脱离;茄子果实极易发生软化,并且果实表面出现的各种病斑,不断扩大,最后致使全果腐烂,丧失商品性[2]。以上所述问题,严重损坏了茄子的商品性,大大影响茄子的货架期,因此找到合适的方法确保茄子的品质,延长茄子的货架期,显得十分重要。
当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农副产品安全性、营养性、新鲜度和多样化等各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冷链物流应运而生,并且已经成为农副产品物流运输的大趋势。而茄子除了耐贮性差外,对低温也十分敏感,极易发生冷害。茄子属于冷敏性的蔬菜,有研究表明,茄果在温度低于5至9 °C时,果实表面会出现凹陷褐变,形状呈水浸状或者烫伤斑状,果实会因失水而变软,内部种子会发生褐变等冷害症状,从而失去茄子的商品价值[3]。
果实冷害的发生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可逆转性伤害,通过相关具体防护措施的应用可以控制冷害的发生;第二个阶段是不可逆转性伤害,主要是由于前期的伤害累计所造成,通常表现为果皮出现凹陷斑、脱色斑或者水浸斑,果实内部的果肉和种子发生褐变[4]。
由于茄子品种的不同、成熟度的不同和产地的不同,茄子的抗冷性也有较大差异。目前,学界比较公认的茄子冷害的冷害临界温度是7~10 °C [56]。关于抑制茄子冷害的研究,赵云峰[79]等人研究发现,使用45 °C的热空气对茄子热处理二十四小时后在2 °C条件下贮藏12天可以明显降低茄子的冷害指数并且抑制褐变的发生,能够有效保持茄子的贮藏品质;郭雨萱[10]等人研究发现使用UVC、草酸和UVC结合草酸对茄子进行处理,均可减轻茄子的冷害症状,抑制细胞膜透性的升高和茄子采后的冷害指数、减少丙二醛的积累,保持茄子中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薄膜包装[1112]也可以推迟冷害症状的出现,延缓电解质渗透率的上升;化学方法利用CaCl2、 抗坏血酸(As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13]、1MCP[14]、24表油菜素酯[15]、脱落酸[16] 等化学物质均能抑制采后茄子果实发生冷害。
冷激处理(Cold shock treatment,CST)于上世纪70 年代末开始被相关科学家所研究,1979年,Ogata和Sakamoto [17]研究表明:用0 °C冰水混合物短时处理杏和番茄果实,有助于保持果实的品质,延长它们的贮藏期,他们将这种逆境的低温效应称为“冷激效应”,这也是“冷激效应”的概念第一次被提出。冷激处理是针对抑制果实冷害发生的一种简单、无毒无害、无污染和无化学药物残留的物理方法,而且成本较低,易于被广泛推广和应用。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swgc/spkxygc/278.html

好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