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冰温休眠法无水及少水保活淡水鳊鱼
目 录
1 引言 1
1.1 国内淡水鱼保活现状及发展趋势 1
1.2 鱼肉胶原蛋白 3
2 材料与方法 3
2.1 实验材料 3
2.2 主要试剂 4
2.3 主要仪器设备 4
2.4 生态冰温保活技术 4
2.5 鳊鱼生态冰温前后风味品质分析方法 5
2.6 不同保活条件的鱼肉胶原蛋白含量测定方法 6
3 结果与讨论 8
3.1 鳊鱼临界休眠温度范围的测定 8
3.2 生态冰温休眠法对保活时间的影响 14
3.3 不同鱼水比对保活时间的影响 16
3.4 鳊鱼生态冰温对风味品质影响的分析结果 19
3.5 不同保活条件的鱼肉胶原蛋白含量分析 20
结 论 22
致 谢 23
参 考 文 献 24
1 引言
1.1 国内淡水鱼保活现状及发展趋势
1.1.1 淡水鱼保活现状
我国是一个淡水渔业大国,一般来说淡水鱼的销售都是靠鲜活销售,淡水鱼的加工品仅占其总产量的3%左右。
活鱼运输是鱼类养殖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而这一环节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活鱼运输的存活率。麻醉法可以降低耗氧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氨气的排放量,同时还可以控制鱼的过度活动,防止鱼在容器中激烈运动而造成伤害,减少死亡。但是麻醉剂物质或多或少都存在安全隐患。鳊鱼肉质鲜美,但离水存活期短。利用生态冰温原理,促使活鱼进入冬眠状态,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
近年来,我国已成功地采用无水低温保活技术运输魁蜡20天,成活率100%;菲律宾蛤仔10天,成活率95%以上;日本对虾(无水增氧包装、低温木屑包装)10-18小时,成活率90%以上;牙鲆(停食暂养48小时以上)52小时,成活率100%和60小时,成活率90%。肖功年等利用冰温高湿保活螃蟹获得突破性进展,达到了工厂化生产的目的[1]。冰温贮藏技术自诞生之后却没有得到很广泛的应用。这是因为,冰温保鲜要求较高的技术,方法不易控制,一旦失误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一些适用于冰温贮藏的器材相继被研制出来[2]。
在活体运输研究方面,日本等渔业发达国家相继将生态冰温技术应用于部分海产动物的长距离无水活运研究。我国殷邦忠等、齐静涛等采用低温法无水保活魁蚶、菲律宾蛤仔、日本对虾也获得成功,成活率达90 %以上[3]。对鳊鱼的保活技术研究尚未见报道。
1.1.2 生态冰温休眠法
鳊鱼,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江河、湖泊中,具有食性广,生长快,易捕捞,养殖条件要求不高,增产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等优点。可以补虚,益脾,养血,祛风,健胃,还可以预防贫血症、低血糖、高血压和动脉血管硬化等疾病。
活鱼运输是鱼类养殖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而这一环节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活鱼运输的存活率。麻醉法可以降低耗氧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氨气的排放量,同时还可以控制鱼的过度活动,防止鱼在容器中激烈运动而造成伤害,减少死亡。但是麻醉剂物质或多或少都存在安全隐患。鳊鱼肉质鲜美,但离水存活期短。利用生态冰温原理,促使活鱼进入冬眠状态,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冰温保鲜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保鲜技术,具有保鲜效果好、营养成分损失少等特点,可以比较有效的解决水产品的长期保鲜问题[4]。贮藏温度是关系贮藏保鲜因素成败的关键因素。
生态冰温法属于休眠法范畴,是指将温度降低到水产动物的生态冰温。鱼虾类和其它冷血动物一样,都存在一个区分生死的临界温度即生态冰温零点。在生态冰温区内,采用适当的梯度降温,以使鱼虾类处于假死的休眠状态,降低呼吸和新陈代谢以提高保活率[5]。生态冰温零点不同于温度计上的0℃,该值很大程度上受水产品所处的生态环境温度的影响,通常生活在北方水域的鱼贝类,临界温度在0℃左右,而生活在较暖水域中的鱼贝类临界温度多在0℃以上,从生态冰温零点到结冰的这段温度范围叫生态冰温。温度降至该区域时鱼类可进入休眠状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收入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发研究高效的水产品保鲜方法已是目前科学工作者迫不及待要解决的课题。麻醉法可以降低耗氧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氨气的排放量,同时还可以控制鱼的过度活动,防止鱼在容器中激烈运动而造成伤害,减少死亡。但是麻醉剂物质或多或少都存在安全隐患。鳊鱼肉质鲜美,但离水存活期短[6]。利用生态冰温原理,促使活鱼进入冬眠状态,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目前,生态冰温保活运输技术已成为我国鱼类保活运输研究的新方向。冰温保鲜技术保鲜效果好、营养成分损失少,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保鲜技术,可以满足长途、长时间运输活鱼的需要。
由于在无水条件下的存活时间较短难以满足长途运输的需要,所以考虑添加少量的水以延长鳊鱼的存活时间,测定添加水量对保活时间的影响。添加少量的水可以大幅度的延长鳊鱼的存活时间,随着添加水量的增加鳊鱼的存活时间不断延长[7]。
1.1.3 生态冰温法发展前景
运用生态冰温休眠法,将鱼类低温驯化,让鱼类在生态冰温区域内冬眠,再进行无水及少水保活运输,在此温度带下,食品可进一步成熟,这样子既能延长鱼类存活时间,又能提高鱼类的风味。目前,生态冰温保活运输技术已成为我国鱼类保活运输研究的新方向。可以断定,无水低温保活运箱技术的推广应用必将对我国水产养殖、加工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在冰温贮藏保鲜技术方面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技术设备也不成熟。为了推进冰温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必须在冷源、蓄冷材料、冰点调节剂和贮藏环境的温湿度控制等技术领域作深入研究。
1.2 鱼肉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又称胶原,是动物体内结缔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约占其体内总蛋白质含量的1/4[1]胶原蛋白含有丰富的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及羟脯氨酸。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是胶原蛋白的特征性氨基酸,通过测定羟脯氨酸的含量,然后乘以相应的系数就可以得到胶原蛋白的含量。羟脯氨酸的测定包括比色法、氨基酸分析仪法和HPLC法、电泳法等,以比色法最为常用[8]。许多研究者对鱼类肌原纤维蛋白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作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在低温贮藏下鱼类肌原纤维蛋白会发生变性,这主要表现在肌原纤维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变化[9],肌原纤维蛋白溶解性的变化,肌动球蛋白的ATPase 活性变化,肌原纤维蛋白的巯基含量变化,肌原纤维蛋白的疏水性变化[10]以及肌原纤维蛋白在内源或外源性酶的作用下水解等。但是,对于胶原蛋白在低温养殖过程中的变化则研究不多。胶原蛋白属于结缔组织蛋白,在体内起着支持、连接的作用。胶原蛋白与鱼肉的质地口感有很大相关性[ 1 1],因此研究胶原蛋白在低温养殖过程中的变化对于保证鱼肉的质地口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不同鳊鱼低温养殖时间时肌肉中胶原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鳊鱼,购于淮安市城南菜市场,在购买之前,先做好暂养的各种准备工作。购买时选取活泼好动、大小相似、鳞片完整且健康的鳊鱼,购回到实验室后,放至养鱼箱
1 引言 1
1.1 国内淡水鱼保活现状及发展趋势 1
1.2 鱼肉胶原蛋白 3
2 材料与方法 3
2.1 实验材料 3
2.2 主要试剂 4
2.3 主要仪器设备 4
2.4 生态冰温保活技术 4
2.5 鳊鱼生态冰温前后风味品质分析方法 5
2.6 不同保活条件的鱼肉胶原蛋白含量测定方法 6
3 结果与讨论 8
3.1 鳊鱼临界休眠温度范围的测定 8
3.2 生态冰温休眠法对保活时间的影响 14
3.3 不同鱼水比对保活时间的影响 16
3.4 鳊鱼生态冰温对风味品质影响的分析结果 19
3.5 不同保活条件的鱼肉胶原蛋白含量分析 20
结 论 22
致 谢 23
参 考 文 献 24
1 引言
1.1 国内淡水鱼保活现状及发展趋势
1.1.1 淡水鱼保活现状
我国是一个淡水渔业大国,一般来说淡水鱼的销售都是靠鲜活销售,淡水鱼的加工品仅占其总产量的3%左右。
活鱼运输是鱼类养殖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而这一环节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活鱼运输的存活率。麻醉法可以降低耗氧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氨气的排放量,同时还可以控制鱼的过度活动,防止鱼在容器中激烈运动而造成伤害,减少死亡。但是麻醉剂物质或多或少都存在安全隐患。鳊鱼肉质鲜美,但离水存活期短。利用生态冰温原理,促使活鱼进入冬眠状态,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_5_1_9_1_6_0_7_2
。
近年来,我国已成功地采用无水低温保活技术运输魁蜡20天,成活率100%;菲律宾蛤仔10天,成活率95%以上;日本对虾(无水增氧包装、低温木屑包装)10-18小时,成活率90%以上;牙鲆(停食暂养48小时以上)52小时,成活率100%和60小时,成活率90%。肖功年等利用冰温高湿保活螃蟹获得突破性进展,达到了工厂化生产的目的[1]。冰温贮藏技术自诞生之后却没有得到很广泛的应用。这是因为,冰温保鲜要求较高的技术,方法不易控制,一旦失误会造成很大的经济损失。近年来,一些适用于冰温贮藏的器材相继被研制出来[2]。
在活体运输研究方面,日本等渔业发达国家相继将生态冰温技术应用于部分海产动物的长距离无水活运研究。我国殷邦忠等、齐静涛等采用低温法无水保活魁蚶、菲律宾蛤仔、日本对虾也获得成功,成活率达90 %以上[3]。对鳊鱼的保活技术研究尚未见报道。
1.1.2 生态冰温休眠法
鳊鱼,分布于我国南北各地江河、湖泊中,具有食性广,生长快,易捕捞,养殖条件要求不高,增产潜力大,市场前景广阔等优点。可以补虚,益脾,养血,祛风,健胃,还可以预防贫血症、低血糖、高血压和动脉血管硬化等疾病。
活鱼运输是鱼类养殖业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而这一环节的中心问题就是如何提高活鱼运输的存活率。麻醉法可以降低耗氧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氨气的排放量,同时还可以控制鱼的过度活动,防止鱼在容器中激烈运动而造成伤害,减少死亡。但是麻醉剂物质或多或少都存在安全隐患。鳊鱼肉质鲜美,但离水存活期短。利用生态冰温原理,促使活鱼进入冬眠状态,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冰温保鲜技术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保鲜技术,具有保鲜效果好、营养成分损失少等特点,可以比较有效的解决水产品的长期保鲜问题[4]。贮藏温度是关系贮藏保鲜因素成败的关键因素。
生态冰温法属于休眠法范畴,是指将温度降低到水产动物的生态冰温。鱼虾类和其它冷血动物一样,都存在一个区分生死的临界温度即生态冰温零点。在生态冰温区内,采用适当的梯度降温,以使鱼虾类处于假死的休眠状态,降低呼吸和新陈代谢以提高保活率[5]。生态冰温零点不同于温度计上的0℃,该值很大程度上受水产品所处的生态环境温度的影响,通常生活在北方水域的鱼贝类,临界温度在0℃左右,而生活在较暖水域中的鱼贝类临界温度多在0℃以上,从生态冰温零点到结冰的这段温度范围叫生态冰温。温度降至该区域时鱼类可进入休眠状态。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收入的不断提高,消费者对食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开发研究高效的水产品保鲜方法已是目前科学工作者迫不及待要解决的课题。麻醉法可以降低耗氧量,减少二氧化碳和氨气的排放量,同时还可以控制鱼的过度活动,防止鱼在容器中激烈运动而造成伤害,减少死亡。但是麻醉剂物质或多或少都存在安全隐患。鳊鱼肉质鲜美,但离水存活期短[6]。利用生态冰温原理,促使活鱼进入冬眠状态,不添加任何化学物质,具有较好的安全性。目前,生态冰温保活运输技术已成为我国鱼类保活运输研究的新方向。冰温保鲜技术保鲜效果好、营养成分损失少,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型保鲜技术,可以满足长途、长时间运输活鱼的需要。
由于在无水条件下的存活时间较短难以满足长途运输的需要,所以考虑添加少量的水以延长鳊鱼的存活时间,测定添加水量对保活时间的影响。添加少量的水可以大幅度的延长鳊鱼的存活时间,随着添加水量的增加鳊鱼的存活时间不断延长[7]。
1.1.3 生态冰温法发展前景
运用生态冰温休眠法,将鱼类低温驯化,让鱼类在生态冰温区域内冬眠,再进行无水及少水保活运输,在此温度带下,食品可进一步成熟,这样子既能延长鱼类存活时间,又能提高鱼类的风味。目前,生态冰温保活运输技术已成为我国鱼类保活运输研究的新方向。可以断定,无水低温保活运箱技术的推广应用必将对我国水产养殖、加工业的发展起到巨大的促进作用。目前,我国在冰温贮藏保鲜技术方面的研究处于起步阶段,技术设备也不成熟。为了推进冰温技术的应用和发展,必须在冷源、蓄冷材料、冰点调节剂和贮藏环境的温湿度控制等技术领域作深入研究。
1.2 鱼肉胶原蛋白
胶原蛋白又称胶原,是动物体内结缔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约占其体内总蛋白质含量的1/4[1]胶原蛋白含有丰富的甘氨酸、丙氨酸、脯氨酸及羟脯氨酸。羟脯氨酸(hydroxyproline,Hyp)是胶原蛋白的特征性氨基酸,通过测定羟脯氨酸的含量,然后乘以相应的系数就可以得到胶原蛋白的含量。羟脯氨酸的测定包括比色法、氨基酸分析仪法和HPLC法、电泳法等,以比色法最为常用[8]。许多研究者对鱼类肌原纤维蛋白在低温贮藏过程中的变化作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表明在低温贮藏下鱼类肌原纤维蛋白会发生变性,这主要表现在肌原纤维蛋白质空间结构的变化[9],肌原纤维蛋白溶解性的变化,肌动球蛋白的ATPase 活性变化,肌原纤维蛋白的巯基含量变化,肌原纤维蛋白的疏水性变化[10]以及肌原纤维蛋白在内源或外源性酶的作用下水解等。但是,对于胶原蛋白在低温养殖过程中的变化则研究不多。胶原蛋白属于结缔组织蛋白,在体内起着支持、连接的作用。胶原蛋白与鱼肉的质地口感有很大相关性[ 1 1],因此研究胶原蛋白在低温养殖过程中的变化对于保证鱼肉的质地口感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对不同鳊鱼低温养殖时间时肌肉中胶原蛋白含量的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鳊鱼,购于淮安市城南菜市场,在购买之前,先做好暂养的各种准备工作。购买时选取活泼好动、大小相似、鳞片完整且健康的鳊鱼,购回到实验室后,放至养鱼箱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swgc/spkxygc/4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