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梨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摘要:为获得高效的雪花梨叶片再生体系,本研究以雪花梨离体叶片为材料,探究了基础培养基种类、外源激素浓度配比以及暗培养时间对雪花梨叶片再生率、平均每叶再生芽数、平均再生芽叶片数、愈伤发生率及褐化率影响。本试验通过将雪花梨离体叶片接种到基础培养基种类和外源激素浓度配比均不同的再生培养基上,结合不同暗培养时间,60d后统计其各项指标。试验结果表明,适宜雪花梨叶片再生的暗培养时间为21d;雪花梨叶片再生的最佳培养基为:NN69+1.5 mg·L-1 TDZ+0.2 mg·L-1 IBA,再生率达到70.83%,平均每叶再生芽数为2.06个,平均再生芽叶片数为5.67个,愈伤发生率达到100%,褐化率为0;缩短暗培养时间和提高细胞分裂素TDZ与生长素IBA含量能有效防止叶片褐化。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2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2
1.2 试验材料 2
1.3 试验方法 2
1.3.1 培养基种类对雪花梨离体叶片再生的影响2
1.3.2 培养基中激素不同配比对雪花梨离体叶片再生的影响2
1.3.3 暗培养对雪花梨离体叶片再生的影响2
1.3.4 有关指标的调查统计方法2
1.3.5 数据处理方法3
2 结果与分析3
2.1 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动态过程3
2.2 培养基种类对雪花梨叶片再生的影响 3
2.3 外源激素浓度配比对雪花梨叶片再生的影响 3
2.4 暗培养对雪花梨叶片再生的影响 4
3 讨论 5
3.1 梨品种类型和培养基种类对雪花梨再生的影响5
3.2 外源激素浓度配比对雪花梨再生的影响 6
3.3 暗培养对雪花梨再生的影响6
致谢6
参考文献7
雪花梨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引言
引言 雪花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属白梨系统。雪花梨极易栽植成活,现世界各地均有栽植,在我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栽培历史更是长达2000多年,栽培范围广、面积大、几乎遍布全国。雪花梨作为亲民化的水果,长久以来受到国内外人们的广泛喜爱。其特点是肉质白、细、脆,汁多,味甜,并且还含有大量的糖类、蛋白质、果酸、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雪花梨除生食外,还可进行加工,做成梨罐头,梨汁等多种食品和饮料,具有止咳,清心润肺,利便等医用功效。随着海内外果品市场中贸易竞争的日益激烈,生产经营者也已意识到果实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产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足发展,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赢得未来。近年来,由于中国境内北方梨产区主栽品种的带病毒株率高[],病虫害盛行以及生产管理中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问题,导致梨树品种退化严重,果实外观、口感变差,严重降低了果品品质与市场价值[,],极大地影响了果农们的收入,因此雪花梨亟待进行品种的改良与优化。梨树是以无性繁殖为主的多年生木本植物,由于梨的高度杂合性、自交不亲和性以及世代周期长等原因,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式进行品种改良的周期长、效率低、投入成本高,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以雪花梨叶片高效的再生体系为前提的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周期,为雪花梨品种改良与优化提供一条简便、有效的途径。
自Haberlandt于1902年首次培养植物叶肉组织至今,苹果、桃、猕猴桃、葡萄、杏等多种果树经过各国科学家一百多年的努力也已通过组织培养技术成功的获得再生植株[,]。但对其他物种来说,对梨组织培养的探索进度较慢,遗传转化效率极低。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可知,叶片属不具芽分化外植体,因此能够直接再生出不定芽,且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现已成功从苹果[]、柿树[]、甜樱桃[]等多种果树的叶片诱导出不定芽。因此,叶片再生对于梨树品种改良、突变体选择和遗传转化的相关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在梨叶片再生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但研究涉及品种少、缺乏系统性且主要集中在西洋梨品种上,如康佛伦斯(Conference)、Williams、Seckel、寇密斯(Comice)、帕斯?克拉桑(Pass crassane)等[]。东方梨品种中金花[]、丰水[]、库尔勒香梨[]、砀山酥梨和早酥梨[]、明水梨[]等也有少量再生成功的报道,但针对雪花梨再生体系的建立的研究尚无系统的报道。
本试验以雪花梨组培苗叶片为材料,希望可以通过对影响雪花梨叶片再生的主要因素进行试验、比较,建立雪花梨叶片高效再生体系,为雪花梨品种改良、快繁、无毒苗培育和遗传转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同时也为其他梨品种叶片再生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实验于2014年9月2016年3月在大学国家梨产业技术研究中心进行。
1.2 试验材料
本研究所用材料雪花梨脱毒苗来源于大学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脱毒组培苗。本研究所有药剂全部购自南京寿德实验器材有限公司,MS培养基(固体,适于植物的组织培养不添加琼脂和蔗糖)为青岛高科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琼脂为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蔗糖为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方法
整个试验严格控制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操作。继代培养基采用MS+1.0 mgL1 6BA+0.2 mgL1 IBA,在其上选取继代4次以上的、顶部的平展健壮叶片(保留叶柄),在垂直于叶片主脉的位置横切3刀[,],远轴面向下(正放,叶背面向下)接于不同的再生培养基上(其中含有30gL1蔗糖和9gL1琼脂,pH调至5.8)。暗培养一定时间后转至光下培养,光周期(昼/夜)14/10h,光照强度为2000 lx,培养温度(25±2)℃,每10d换一次培养基。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每个处理接3个培养皿,每个培养皿接8个叶片,重复3次。定期观察叶片情况,并于60d后统计其叶片再生频率(%)、平均每叶片再生芽数(个)、平均再生芽叶片数(个)、愈伤发生率(%)、褐化率(%)。
1.3.1 培养基种类对雪花梨离体叶片再生的影响 试验处理如下表1
1.3.2 培养基中激素不同配比对雪花梨离体叶片再生的影响 基础培养基采用NN69培养基,叶片再生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1.0 mgL1、1.5 mgL1、2.0 mgL1)的TDZ和不同浓度的(0.2 mgL1、0.3 mgL1、0.5 mgL1)的IBA,共9个处理,3次重复。暗培养21天后,转至光下培养。
目录
摘要1
关键词1
Abstract1
Key words1
引言1
1 材料与方法2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2
1.2 试验材料 2
1.3 试验方法 2
1.3.1 培养基种类对雪花梨离体叶片再生的影响2
1.3.2 培养基中激素不同配比对雪花梨离体叶片再生的影响2
1.3.3 暗培养对雪花梨离体叶片再生的影响2
1.3.4 有关指标的调查统计方法2
1.3.5 数据处理方法3
2 结果与分析3
2.1 叶片不定芽再生的动态过程3
2.2 培养基种类对雪花梨叶片再生的影响 3
2.3 外源激素浓度配比对雪花梨叶片再生的影响 3
2.4 暗培养对雪花梨叶片再生的影响 4
3 讨论 5
3.1 梨品种类型和培养基种类对雪花梨再生的影响5
3.2 外源激素浓度配比对雪花梨再生的影响 6
3.3 暗培养对雪花梨再生的影响6
致谢6
参考文献7
雪花梨叶片再生体系的建立
引言
引言 雪花梨(Pyrus bretschneideri Rehd.)属白梨系统。雪花梨极易栽植成活,现世界各地均有栽植,在我国
*好棒文|www.hbsrm.com +Q: %3^5`1^9`1^6^0`7^2#
的栽培历史更是长达2000多年,栽培范围广、面积大、几乎遍布全国。雪花梨作为亲民化的水果,长久以来受到国内外人们的广泛喜爱。其特点是肉质白、细、脆,汁多,味甜,并且还含有大量的糖类、蛋白质、果酸、矿物质及多种维生素等营养成分。雪花梨除生食外,还可进行加工,做成梨罐头,梨汁等多种食品和饮料,具有止咳,清心润肺,利便等医用功效。随着海内外果品市场中贸易竞争的日益激烈,生产经营者也已意识到果实品质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产业能否在市场竞争中获得长足发展,只有不断创新才能赢得未来。近年来,由于中国境内北方梨产区主栽品种的带病毒株率高[],病虫害盛行以及生产管理中农药、化肥的不合理使用等问题,导致梨树品种退化严重,果实外观、口感变差,严重降低了果品品质与市场价值[,],极大地影响了果农们的收入,因此雪花梨亟待进行品种的改良与优化。梨树是以无性繁殖为主的多年生木本植物,由于梨的高度杂合性、自交不亲和性以及世代周期长等原因,采用常规杂交育种方式进行品种改良的周期长、效率低、投入成本高,效果往往并不理想。以雪花梨叶片高效的再生体系为前提的遗传转化技术的发展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周期,为雪花梨品种改良与优化提供一条简便、有效的途径。
自Haberlandt于1902年首次培养植物叶肉组织至今,苹果、桃、猕猴桃、葡萄、杏等多种果树经过各国科学家一百多年的努力也已通过组织培养技术成功的获得再生植株[,]。但对其他物种来说,对梨组织培养的探索进度较慢,遗传转化效率极低。通过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资料可知,叶片属不具芽分化外植体,因此能够直接再生出不定芽,且国内外科研工作者现已成功从苹果[]、柿树[]、甜樱桃[]等多种果树的叶片诱导出不定芽。因此,叶片再生对于梨树品种改良、突变体选择和遗传转化的相关研究,显得尤为重要。国内外在梨叶片再生的相关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但研究涉及品种少、缺乏系统性且主要集中在西洋梨品种上,如康佛伦斯(Conference)、Williams、Seckel、寇密斯(Comice)、帕斯?克拉桑(Pass crassane)等[]。东方梨品种中金花[]、丰水[]、库尔勒香梨[]、砀山酥梨和早酥梨[]、明水梨[]等也有少量再生成功的报道,但针对雪花梨再生体系的建立的研究尚无系统的报道。
本试验以雪花梨组培苗叶片为材料,希望可以通过对影响雪花梨叶片再生的主要因素进行试验、比较,建立雪花梨叶片高效再生体系,为雪花梨品种改良、快繁、无毒苗培育和遗传转化的进一步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依据,同时也为其他梨品种叶片再生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与地点
实验于2014年9月2016年3月在大学国家梨产业技术研究中心进行。
1.2 试验材料
本研究所用材料雪花梨脱毒苗来源于大学梨工程技术研发中心脱毒组培苗。本研究所有药剂全部购自南京寿德实验器材有限公司,MS培养基(固体,适于植物的组织培养不添加琼脂和蔗糖)为青岛高科园海博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琼脂为北京索莱宝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蔗糖为西陇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1.3 试验方法
整个试验严格控制在无菌环境中进行,在超净工作台上进行操作。继代培养基采用MS+1.0 mgL1 6BA+0.2 mgL1 IBA,在其上选取继代4次以上的、顶部的平展健壮叶片(保留叶柄),在垂直于叶片主脉的位置横切3刀[,],远轴面向下(正放,叶背面向下)接于不同的再生培养基上(其中含有30gL1蔗糖和9gL1琼脂,pH调至5.8)。暗培养一定时间后转至光下培养,光周期(昼/夜)14/10h,光照强度为2000 lx,培养温度(25±2)℃,每10d换一次培养基。随机区组试验设计,每个处理接3个培养皿,每个培养皿接8个叶片,重复3次。定期观察叶片情况,并于60d后统计其叶片再生频率(%)、平均每叶片再生芽数(个)、平均再生芽叶片数(个)、愈伤发生率(%)、褐化率(%)。
1.3.1 培养基种类对雪花梨离体叶片再生的影响 试验处理如下表1
1.3.2 培养基中激素不同配比对雪花梨离体叶片再生的影响 基础培养基采用NN69培养基,叶片再生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1.0 mgL1、1.5 mgL1、2.0 mgL1)的TDZ和不同浓度的(0.2 mgL1、0.3 mgL1、0.5 mgL1)的IBA,共9个处理,3次重复。暗培养21天后,转至光下培养。
版权保护: 本文由 hbsrm.com编辑,转载请保留链接: www.hbsrm.com/nongxue/yy/485.html